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刘向(约前77-前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8 题号:1817685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夫轻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为也。夫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与其危君,宁危身。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进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援戟将斫之颜烛趋进,抚衣待之,曰:君奚不斫也?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参此二人者,不亦可乎?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矣。景公有马,其圉人杀之,公怒,援戈将自击之。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之,令知其罪而杀之。公曰:诺。晏子举戈而临之曰:汝为吾君养马而杀之,而罪当死;汝使吾君以马之故杀圉人,而罪又当死;汝使吾君以马故杀人,闻于四邻诸侯,汝罪又当死。公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节选自《说苑·正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进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援戟将斫之/
B.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进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援戟将斫之/
C.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进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援戟将斫之/
D.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进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援戟将斫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在文中指使入内、接纳,与《鸿门宴》“距关,毋内诸侯”的“内”字含义相同。
B.“数”在文中指数落、责备,与《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的“数”字含义不同。
C.“敢”在文中指有胆量去做,与《烛之武退秦师》“敢以烦执事”的“敢”字含义不同。
D.“委身”指托身于人,“委”与《归去来兮辞》“曷不委心任去留”的“委”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景公耽于海上游玩,六月不归,并下令反对者将处死刑。颜烛匡正君主过错,是为忠臣。
B.齐景公因为心爱的马被杀,十分愤怒,晏子毫不畏惧,对齐景公举戈相向,以劝君主冷静。
C.吴王一意孤行,坚持讨伐楚国,少孺子劝说吴王不能只谋取眼前利益,却不顾身后祸患。
D.君主有失而臣子不谏,可能危及君主,忠臣不忍。但臣子坚持进谏可能会危及自身安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2)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
5.同样是臣子规劝君主,三人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文侯封太子击于中山,三年,使不往来。舍人赵仓唐进称曰:为人子,三年不闻父问,不可谓孝;为人父,三年不问子,不可谓慈。君何不遣人使大国乎?太子曰:愿之久矣。未得可使者。仓唐曰:臣愿奉使。侯何嗜好?太子曰:侯嗜晨凫,好北犬。于是乃遣仓唐绁北犬, 奉晨凫,献于文侯。

仓唐至,上谒曰:孽子击之使者,不敢当大夫之朝,请以燕闲,奉晨凫敬献庖厨,绁北犬敬上涓人。文侯悦曰:击爱我,知吾所嗜,知吾所好。召仓唐而见之, 曰:击无恙乎?仓唐曰:唯,唯!如是者三,乃曰:君出太子而封之国君名之非礼也文侯怵然为之变容,问曰:子之君无恙乎?仓唐曰:臣来时,拜送书于庭。文侯顾指左右,曰:子之君长①孰与是?仓唐曰:《礼》,拟人必于其伦。诸侯毋,无所拟之。曰:长大孰与寡人。仓唐曰:君赐之外府之裘,则能胜之,赐之斥带②,则不更其造。文侯曰:子之君何仓唐曰:业《诗》。文侯曰:于《诗》何好? 仓唐曰:好《晨风》《黍离》。文侯自读《晨风》, 曰:子之君以我忘之乐?仓唐曰:不敢,时思耳。文侯复读《黍离》。 曰:子之君怨乎?仓唐曰:不敢,时思耳。文侯于是遣仓唐赐太子衣一袭,仓唐以鸡鸣时至。

太子迎拜,受赐,箧,视衣,尽颠倒。太子曰:趣早驾,君侯召击也。仓唐曰:臣来时不受命。太子曰:君侯赐击衣,不以为寒也。欲召击, 无谁与谋。故敕子以鸡鸣时至,诗曰:‘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 自公召之。’遂西至谒文侯。大喜,乃置酒而称曰:夫远贤而近所爱,非社稷之长策也。乃出少子挚,封中山, 而复太子击。故曰:欲知其子,视其友;欲知其君,视其所使。赵仓唐一使, 而文侯为慈父, 而击为孝子。

(节选自刘向《说苑·奉使》,有删改)

【注】①长: 读cháng。②斥带: 大丝带, 又称为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出[A]太子而封之[B]国[C]君名之[D]非[E]礼也[F]文侯怵[G]然为之[H]变容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偶,匹敌,相提并论,和《与妻书》中“汝幸而偶我”的“偶”词义不同。
B.业, 以……为业,与《种树郭橐驼传》中“驼业种树”的“业”词义相同。
C.敕,国君诏命,与《林黛玉进贾府》中“敕造宁国府”的“敕”词义相同。
D.发,打开,与《庖丁解牛》中“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的“发”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仓唐认为,魏文侯和太子击父子之间三年未通音信,可谓不慈不孝,违背人伦,因此劝谏太子派人出使大都,并推荐自己。
B.赵仓唐出使前特意向太子询问魏文侯的嗜好,到达后上书求见并敬献晨凫、北犬,这是为了投其所好,动之以情,有助于进谏。
C.赵仓唐在回答魏文侯问话时,从容得体,引用礼制,既维护了太子击的身份,又劝谏了魏文侯应遵守礼仪、礼义, 以理服人。
D.作者认为,赵仓唐出使达成了使三人获利的目标:魏文侯有慈父之名,太子击恢复地位且有孝子之称,小儿子挚分封中山国。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侯顾指左右,曰:“子之君长孰与是?”
(2)乃置酒而称曰:“夫远贤而近所爱,非社稷之长策也。”   
5.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赵仓唐、魏文侯、太子提及《诗经》的不同意图。
赵仓唐
魏文侯
太子
2024-05-11更新 | 26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槖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试臣,奚以遽言叱也?”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于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资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蔗,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资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B.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资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C.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资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D.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资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与“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两句中的事“字含义相同。
B.“君其试臣”与“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其”含义相同。
C.“武安君难之”与“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难”含义相同。
D.“府具币”与“持千金之资币物”两句中的“币”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罗毛遂自荐去说服张唐,结果遭到了文信侯的呵斥,因为文信侯不相信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十二岁的甘罗能办到。
B.张唐婉拒了文信侯令他去做燕相的请求,这让文信侯颇感不快,此时甘罗冒死表示愿意劝说张唐,文信侯虽有怀疑,但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建议。
C.甘罗去见赵王,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他,甘罗利用赵王担心秦、燕联盟不利于赵的心理进行游说,使赵王最终听从了他的计策。
D.在赵王割让五座城邑给秦国之后,秦国也让太子丹返回燕国,随后赵国攻打燕国,将得到的土地的十分之一给了秦国。
4.把文中画横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
(2)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2023-07-30更新 | 2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行游中路,闻哭者声,其音甚悲。孔子曰:驱之!驱之!前有异人音。少进,见之,丘吾子也。拥镰带索而哭。孔子车而下问曰:夫子非有丧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对曰:吾有三失。孔子曰:愿闻三失。丘吾子对曰:吾少好学问,周遍天下,还后吾亲亡,一失也;事君奢骄,谏不遂,是二失也;厚交友而后绝,三失也。树欲静乎风不定,子欲养乎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得再见者,亲也。请从此辞。则自刎而死。孔子曰:弟子记之,此足以为戒也。于是弟子归养亲者十三人。

(选自《说苑·敬慎》)

材料二:

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万章曰:(曾子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尔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恕,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将胥天下而之焉。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

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人少,则慕父母;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选自《孟子·万章上》)

【注】①万章:孟子的弟子。②舜往于田:相传舜曾在历山耕田。③旻天:即天。④怨慕:怨,怨恨;慕,思慕、依恋;朱熹注:(舜)怨己不得其亲而思慕也。据《史记》记载,舜的父亲不喜欢舜,和舜的弟弟象多次加害于舜,舜却不计前嫌。⑤长息:公明高的弟子;公明高,曾子弟子。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帝使其子九男二女A百官牛羊仓廪B备C以事D舜于畎亩之中E天下之F士G多H就之者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指打开,《促织》中“唇吻翕辟”中的“辟”表示张开,两者词义相同。
B.不我爱,指不爱我,和苏轼的《赤壁赋》中“而又何羡乎”句子结构相同。
C.迁,基本义指变动,本文中“迁之焉”是指尧将整个天下都禅让给了舜。
D.妻子,和现在的“妻子”词义相同,和“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不同义。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和弟子出行,听到悲伤的哭泣声,孔子前去探看,看到了抱着镰刀哭泣的丘吾子。孔子询问丘吾子,家中并非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伤悲。
B.丘吾子认为他的人生有三次过失,一是没有来得及向亲人行孝,二是没有极力劝谏自己的君主不要骄奢,三是与朋友交情深厚但最终又绝交。
C.舜因为没有得到父母的欢心,而像困穷不得志的人一般心无归所;即使尧帝将天下都交给舜来管理,但这也不能解除舜因为父母而生的忧愁。
D.树想要静下来而风却不停止,孩子想要孝顺父母而父母却已离世,丘吾子感念于此;舜到了五十还依恋父母,舜和丘吾子都是重孝的伟大之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少好学问,周遍天下,还后吾亲亡,一失也。
(2)不可得再见者,亲也。请从此辞。
5.请分析孔子的弟子为什么要归养亲人?
2024-04-01更新 | 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