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知识 > 古代文化常识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2 题号:1203846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韩麒麟,昌黎棘城人。自云汉大司马增之后也。父瑚,秀容、平原二郡太守。麒麟幼而好学,美姿容,善骑射。景穆监国,为东曹主书。文成即位,赐爵渔阳。后参征南慕容白曜军事。进攻升城,师人多伤。及城溃,白曜将坑之。麒麟谏曰:“今方图进趣,宜示宽厚,勍敌在前,而便坑其众,恐三齐未易图也。”白曜从之,皆令复业,齐人大悦。后白曜表麒麟与房法寿对为冀州刺史。

孝文时,齐州刺史,假魏昌侯。在官寡于刑罚,从事刘普庆说麒麟曰:“明公仗节方夏,无所斩戮,何以示威?”麒麟曰:“人不犯法,何所戮乎?若必须斩断以立威名,当以卿应之。”普庆惭惧而退。麒麟以亲附之人,未阶台官,士人沈抑,乃表请守宰有阙,宜推用豪望,增置吏员,广延贤哲,则华族蒙荣,良才获叙,怀德安土,庶或在兹。朝议从之。

太和十一年,京都大饥,麒麟表陈时务曰:

伏惟陛下天纵钦明,道高三五,上垂覆载之泽,下有冻馁之人,皆由有司不为其制,长吏不恤其本。自承平日久,丰穰积年,竞相矜夸,浸成侈俗。故令耕者日少,田者日荒。谷帛罄于府库,宝货盈于市里,衣食匮于室,丽服溢于路。饥寒之本,实在于斯。愚谓凡珍玩之物,皆宜禁断。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数年之中,必有盈赡,虽遇凶灾,免于流亡矣。

卒官,遗敕其子,殡以素棺,事从俭约。

麒麟立性恭慎,恒置律令于坐傍。临终之日,唯有俸绢数十匹,其清贫如此。赠散骑常侍、燕郡公,谥曰康。

(节选自《北史·卷四十·列传第二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
B.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
C.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
D.吉凶之礼/备为格式/令贵贱有别/人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司四时巡行/台使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男”是爵位,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爵位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一种封赐。
B.“拜”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授、拔、除、擢、迁、黜等。
C.“守宰”指地方长官,史书中有记载“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
D.“伏惟”表示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多用于奏疏或信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不正确要项是( )
A.韩麒麟跟随征南将军慕容白曜征讨升城,慕容白曜准备把抓到的俘虏全部活埋。韩麒麟劝谏其应显示宽厚仁爱,白曜听从了他的劝告,下令将俘虏全部释放。
B.韩麒麟任齐州刺史时很少用刑罚,朝廷使者刘普庆劝他用杀戮来树立威信,他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对其严厉驳斥,刘普庆十分惭愧。
C.韩麒麟因新归降的人没有能进身官府,读书人颇受压抑,便上表请求朝廷任用归附的豪门望族,增加官吏数额,广泛延纳贤士哲人。
D.韩麒麟性情恭敬谨慎,经常将国家的律令放在座位旁边。他为官清廉,临去世的时候,家中惟有数十匹作为俸禄的丝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年之中,必有盈赡,虽遇凶灾,免于流亡矣。
(2)自承平日久,丰穰积年,竞相矜夸,浸成侈俗。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英宗,讳曙,濮安懿王允让第十三子。四岁,仁宗养于内。宝元二年,豫王(仁宗子,早夭)生,乃归濮邸。帝天性笃孝,好读书,不为燕嬉亵慢,服御俭素如儒者。每以朝服见教授,曰:“师也,敢弗为礼?”时吴王宫教授吴充进《宗室六箴》,仁宗付宗正,帝书之屏风以自戒。

嘉祐中,宰相韩琦等请建储,仁宗曰:“宗子已有贤知可付者,卿等其勿忧。”时帝方服濮王丧。六年十月辛卯,起为秦州防御使、知宗正寺,帝以终丧辞。奏四上,乃听。丧终,复授前命,又辞。戊寅,立为皇子。帝闻诏称疾,益坚辞。诏同判大宗正事安国公从古等往喻旨,即卧内起帝以入。

八年,仁宗崩。夏四月壬申朔,皇后传遗诏,命帝嗣皇帝位。百官入,哭尽哀。韩琦宣遗制。帝御东楹见百官。癸酉,大赦,赐百官爵一等,优赏诸军,如乾兴故事。帝欲亮阴三年,命韩琦摄冢宰,宰臣不可,乃止。是岁,畿内大水,遣使行视,疏治振恤,蠲其赋租。赐被水诸军米,遣官视军民水死者,赐其家缗钱,葬祭其无主者。乙未,以雨灾,诏责躬乞言。初,学士草诏曰:“执政大臣,其惕思天变。”帝书其后曰:“雨灾专以戒朕不德,可更曰‘协德交修’。”己亥,以水灾,罢开乐宴。

每命近臣,必以官而不以名,大臣从容以为言,帝曰:“朕虽宫中命小臣,亦未尝以名也。”一日,语神宗曰:“国家旧制,士大夫之子有尚帝女,皆升行以避舅姑之尊,义甚无谓。朕尝思此,寤寐不平,岂可以富贵之故,屈人伦长幼之序也?可诏有司革之。”会疾不果,神宗述其事焉。

赞曰:昔人有言,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信哉!英宗以明哲之资膺继统之命执心固让若将终身而卒践帝位岂非天命乎?及其临政,每有裁决,皆出群臣意表。虽以疾疹不克大有所为,然使百世之下,钦仰高风,咏叹至德,何其盛也!

(节选自《宋史·英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英宗以明哲之资膺/继统之命/执心固让/若将终身而卒践/帝位/岂非天命乎
B.英宗以明哲之资膺/继统之命/执心固让/若将终身而卒/践帝位/岂非天命乎
C.英宗以明哲之资/膺继统之命/执心固让/若将终身而卒践/帝位/岂非天命乎
D.英宗以明哲之资/膺继统之命/执心固让/若将终身/而卒践帝位/岂非天命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宗,是古代皇帝的庙号,庙号是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B.建储,是指立皇太子,嫡长制是选立太子的主要原则,但文中英宗并非嫡长子。
C.干支,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月、日、时,文中的“戊寅”是以干支来纪年。
D.冢宰,职官名,周制为六卿之首,亦称太宰,后世用以称六部中的吏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宗一向高风亮节,淡泊名利。他多次以要替父亲守孝为由上奏辞官,听说被立为皇太子后又称病,更是坚决推辞。
B.英宗天性极为孝顺,注重礼法。他每每对老师恭敬有礼,在濮王和仁宗去世后,英宗执意为他们各守了三年孝。
C.英宗能够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因为雨灾,他下诏自责并要求臣下进言直谏,每有重大决策,都能采纳大臣们的意见。
D.英宗遇事严于自律,勤于修身。他以箴言约束自己,继位后认为雨灾是上天对他的告诫,表示愿和臣子共同提高修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岁,畿内大水,遣使行视,疏治振恤,蠲其赋租。
(2)朕尝思此,寤寐不平,岂可以富贵之故,屈人伦长幼之序也?
5.宋仁宗认为英宗“贤”,有何依据?
2020-12-28更新 | 11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礼,字和甫,安石之弟也。早登科,从河东唐介辟。(吕公弼)荐安礼于朝,神宗召对,欲骤用之。安石当国,辞,以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他日得见,命之坐,有司言八品官无赐坐者,特命之。迁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召为开封府判官。尝偕府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苏轼下御史狱,势危甚,无敢救者。安礼从容言: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觖望。今一旦致于理,恐后世谓陛下不能容才。帝曰: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李定、张璪皆擿使勿救,安礼不答,轼以故得轻比。

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事至立断。前滞讼不得其情,及且按而未论者几万人,安礼剖决,未三月,三狱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系皆空。书揭于府前,辽使过而见之,叹息夸异。帝闻之,喜曰:昔秦内史廖从容俎豆,以夺由余之谋,今安礼能勤吏事,骇动殊邻,于古无愧矣。特升一阶。

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诏悉改卜,无虑数十万计,众汹惧。安礼谏曰:文王卜世三十,其政先于掩骼埋胔,未闻迁人之冢以利其嗣者。帝恻然而罢。

久之,御史张汝贤论其过,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汝贤亦罢。绍圣初,还职,知永兴军。二年,知太原府。苦风痹,卧帐中决事,下不敢欺。卒,年六十二,赠右银青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王安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B.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C.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D.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司”即“主管、管理”,古代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这里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B.起居注,记录古代帝王、皇子、后妃和臣子的言行。从汉以后,几乎历代都有起居注,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C.陛下,对皇上的敬称。“陛”指皇帝宫殿的台阶,称皇上为“陛下”,意为臣子奏事,不敢直接同皇上交谈,请台阶下侍从代为传达之意。
D.翰林,中国古代官名。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由皇命发出的极端机密文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礼才华出众。由于当时王安石执政,他主动推辞皇帝的任命,只担任了小小的八品官。但他关于国事的见解却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B.王安礼善于断案。其前任审理不妥的案子,王安礼都从轻发落,释放了犯人,不到三个月,三狱院以及畿、赤十九个县的囚室都空了。
C.王安礼为人正直。苏轼被关进御史狱,情势很危急,没有人敢救他。王安礼却坦然向皇帝进谏,请求宽赦苏轼,不要因言治罪。
D.王安礼敢于进谏。他用文王治政首先就是掩埋路边尸骨的例子,劝说皇帝收回迁移百姓墓地的诏令。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偕府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
(2)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
5.王安礼的直言敢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021-04-25更新 | 11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岑嘉州集序

[唐]杜确

自古文体变易多矣。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始为轻浮绮靡之词,名曰宫体。自后沿袭,务于妖艳,谓之摛锦布绣焉。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讽谏比兴,由是废缺。物极则变,理之常也。圣唐受命,斫雕为朴,开元之际,王纲复举,浅薄之风兹焉渐革。其时作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以古杂今,彬彬然,灿灿然,近建安之遗范矣。

南阳岑公,声称尤著。公讳参,代为本州冠族。曾太公文本,大父长倩,伯父羲,皆以学术德望,官至台辅。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亦可谓精当矣。天宝三载,进士高第,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转右威卫录事参军。入为右补阙,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改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圣上潜龙藩邸总戎陕服参佐僚史皆一时之选由是委公以书奏之任出为嘉州刺史。副元帅相国杜公鸿渐,表公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列于幕府。无几使罢,寓居于蜀。时四川节度因乱受职,本非朝旨,其部统之内,文武衣冠附会阿谀以求自结,皆曰:中原多故,剑外小康,可以庇躬,无暇向阙。公乃著《招蜀客归》一篇,申明逆顺之理,折挫邪佞之计,有识者感叹,奸谋者惭沮,播德泽于梁益,畅皇风于邛僰。旋轸有日,犯俟时,吉往凶归,呜呼不禄。

岁月逾迈,殆三十年。嗣子佐公,复纂前绪,亦以文采,登名翰场,有公遗文,贮之筐箧。确忝同声后辈,受命编次,因令缮录,区分类聚,勒成八卷。倘后之词人有所观览,亦由聆广乐者识清商之韵,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莹彻心府,发挥高致焉。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圣上潜龙/藩邸总戎陕服/参佐僚史/皆一时之选/由是委公以书/奏之任/出为嘉州刺史。
B.圣上潜龙藩邸/总戎陕服/参佐僚史/皆一时之选/由是委公以书/奏之任/出为嘉州刺史。
C.圣上潜龙藩邸/总戎陕服/参佐僚史/皆一时之选/由是委公以书奏之任/出为嘉州刺史。
D.圣上潜龙/藩邸总戎陕服/参佐僚史/皆一时之选/由是委公以书奏之/任出为嘉州刺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体,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也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
B.冠族,指当地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
C.解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也可指进士及第授官。
D.幕府,原指古代将军的府署,也指运筹帷幕之大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文风改雕饰为朴实,肤浅浮泛之风渐渐改变,有作者将典雅古朴风格加入华丽之中,文质兼备,媲美“建安风骨”。
B.岑参出生冠族,曾祖父、祖父、伯父都是凭学术德望,官至“三公宰辅”级别。他幼年丧父,家贫,但能够自我激励磨炼。
C.岑参擅长写作,用词崇尚清简,命意崇尚真切,大多境界高妙,人们纷纷传抄,吟诵熟读。当时评论家将他与梁代诗人吴均、何逊相提并论。
D.杜确受委托编纂岑参的文章,让他人整理抄录分类集中,刻写成八卷,这篇序言表达了他对岑参的怀念、敬仰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
(2)中原多故,剑外小康,可以庇躬,无暇向阙。
2020-05-17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