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刘禹锡(772-84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69 题号:1204838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一、二句写“不愿老”是人之常情,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交代了“不愿老”的表现。
B.在诗人看来,年老既有短处也有长处,年老的短处是体衰多病,年老的长处是阅历丰富。
C.诗人劝慰他的朋友对于衰老不要有过多的忧虑,只要正确对待,便可翛然自乐。
D.诗歌前后两部分,一反一正,辩证地谈论对“老”的看法,转折自然,说服力强。
2.诗中“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两句,深为人们赞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①冶城:江苏南京一带,这里是春秋时代冶铸刀枪剑戟的中心。②征虏亭:《世说新语·雅量》:“支道林还东,时贤并送於征虏亭 。”刘孝标注引《丹阳记》:“太安中,征虏将军谢安立此亭,因以为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写晨景,诗人寻访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
B.第二句写晚景,傍晚时分,征虏亭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
C.颔联两句虽然是写景,更是以山川为见证抒怀,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变异,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
D.颈联承上两联转入抒情,作者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
E.尾联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此联脱胎于“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本诗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2020-02-02更新 | 10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春对雪奉寄澧州元郎中

刘禹锡

新赐鱼书墨未干,贤人暂出远人安。

朝驱旌旆行时令,夜见星辰忆旧官。

梅蕊覆阶铃阁暖,雪峰当户戟枝寒。

宁知楚客思公子,北望长吟澧有兰


[注]①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刘禹锡因“八司马事件”遭贬,该诗为其在朗州司马任上的酬答之作。②鱼书:古时朝廷任命州郡长官时所颁的鱼符和敕书。③铃阁:翰林院以及将帅或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④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郎中前往澧州就任时,收到的敕书上墨汁还未干透,说明时间紧迫。
B.元郎中被派往远地是暂时的,但远地的百姓却将因此受惠,安居乐业。
C.在刺史新任上兢兢业业的元郎中,夜望星辰时回想起过去的郎官生涯。
D.颈联揭示了元郎中在朝时办公环境十分优越,如今所处环境条件艰苦。
2.《诗镜总论》评价刘禹锡的诗歌有时委婉含蓄,有时朴素自然。你认为这首诗歌体现了以上哪种风格?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0-02-21更新 | 29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

(宋)刘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山围故国周遭在”,这句写山。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这与杜甫在《春望》中写的“国破山河在”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一个“故”字,在时间的流逝中增添了空城的凄清与荒凉。
B.“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寂寞”运用了比拟手法,表现了潮水拍打着“空城”而无人回应,便又寂寞地退去了。
C.“石头明月雁声中”,这“雁声”,不只是增加了画外音,也使全诗的意境得以完成,唱叹有情,余音不尽。
D.第二首诗的前两句描写石头城芳草碧连天的景象,与后两句的寂寞清冷形成鲜明对照,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
2.这两首诗都是以景写情的同题诗,试比较其表达技巧上的异同。
2021-09-02更新 | 1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