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韩愈(768-824)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6 题号:1212572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答张十一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yún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③“踯躅”即羊踯躅花,花红黄色,可供观赏。
1.下列有关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描写了阳山地区春夏之交的风光,天高水净,江水广阔,猿猴哀啼,山坳中有隐隐几户人家,这为全诗奠定了伤感寂寥的感情基调。
B.颔联中诗人采用了“纤纤”“艳艳”两个叠词,从形态与色彩上生动描写了筼筜竹、踯躅花繁茂的姿态,也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C.颈联是全诗的关键之句,诗人感觉自己无法报答皇恩,即将在这炎热的瘴气中白白葬送余生,表达了内心的极度痛苦。
D.张十一寄给韩愈的诗中有“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雾里天”的句子,韩诗颈联的语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通过“闲”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2.本诗的情感含蓄而复杂,请结合诗歌后两联进行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青青水中蒲三首

〔唐〕韩愈

其一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

其二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

其三

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

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

1.对上面这三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以“蒲”自比,以“鱼”比“君”,抒发夫妇离别之情。
B.第二首诗说蒲草常居水中,而浮萍漂泊无定,比喻夫妇不能相守。
C.第三首诗说妇人当恪守本分,男子则应志在四方,不该思念纠缠。
D.首诗巧用比兴,语言浅近而意韵深远,有汉魏六朝乐府之古风。
2.三首诗都是韩愈寄赠妻子的作品,不直接写自己对妻子的思念而拟写妻子思念自己,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2023-06-30更新 | 10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 竞长纤纤笋,踯躅③ 闲开艳艳红。

未报恩波③ 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 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 。韩愈被贬广东阳山,
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②       筼筜(yún dāng):竹子。③踯躅:杜鹃花科。④恩波:皇帝的恩泽。
⑤斗:通“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联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生动地摹 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
B.颔联“竞”与“闲”生动传神。“竞”字把嫩笋争相滋长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踯躅花 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写出来了。
C.诗中所写之景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静,二是闲。表现了诗人此时悠闲超脱、了无羁绊的状态,以 及自由闲适之情。
D.“斗觉”二字用得奇崛,诗人并没有直接点出情感,只说霜毛陡加,至于为什么变成这样,却不说 明。诗意委婉,韵味醇厚。
E.本诗前半段写景,后半段叙事,景中含情,事中寄情,全诗情感激越澎湃,令读者在字里行间都能
2.本诗第三联意蕴丰富,请概括这两句诗中主要蕴含了哪些感情。
2017-11-13更新 | 6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石⑴(节选)

韩愈

山石荦确⑵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3)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注】(1)题目“山石“不是本诗要专门抒发的内容,而是取首句的开头两个字。一般认为本诗写于唐德宗贞观十七年(801年)七月韩愈离徐州去洛阳的途中。当时作者所游的是洛阳北面的惠林寺,同游者是李景兴、侯喜、尉迟汾。

(2)荦确:指山石险峻不平的样子。

(3)靰:马缰绳。这里作动词用,比喻受人牵制、束缚。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前四句以白描手法,写诗人“黄昏到寺”时所见的自然风光,既有蝙蝠自在飞舞的动态景致,又有“芭蕉叶大栀子肥”的静态美景。
B.五、六两句着重写寺僧举着火把,陪着诗人一行欣赏寺中古壁的佛画的情景,可惜年代久远,少有的几幅壁画也已经模糊不清。
C.七、八两句写寺僧热情招待诗人一行,亲自“铺床拂席置羹饭”,但诗人觉得山中饭菜比较疏粝,仅能填饱饥肠而已。
D.前八句描绘了山中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与下文所写“为人靰”的了幕僚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为篇末的抒情议论充分的铺垫。
E.本诗是一首古体诗,诗风朴实平易,洋溢着真挚之情,状写出美妙之景,从而生发出无限的诗情画意和厌倦官场生活的归隐之情。
2.这首朴素简洁的记游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17-06-03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