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王勃(650-675)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7 题号:1254387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郊园即事

王勃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

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

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注】①县溜:飞泉。县,同“悬”。②簪:古时做官的人须束发整冠,用簪连冠于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用“春”字点明了时令,又用“赏”字引出了赏春这一主要内容。
B.颈联中,“合”“深”二字凸显了花草之茂盛,侧面表现了春天的无处不在。
C.尾联卒章显志,与首联照应,抒发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欲弃官引退的心志。
D.本诗以写景为主,把春景描写得清新自然,写景时还融入诗人的主观感受。
2.本诗的颔联“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深受明末诗论家许学夷的赞赏,请联系全诗赏析这一联的妙处。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2.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2-06-08更新 | 1308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小题。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

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②,

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今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③从北地来?


【注释】①玄武山:蜀地山名。②金花酒:菊花。③那:奈何,为何
1.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两诗都写九月九日登高远望,是因为自古就有此日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B.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作者远在异地他乡,思念故土而又不得归去的怅惘之情。
C.“归心归望”“他席他乡”,一写心中情,一写眼前事,两句可谓天然巧合。
D.两人一在南,一在北,虽然相隔万里,地点不同,然而却有着同样的感情。
2.请对卢照邻诗中“归心归望积风烟”中“积”字的用字之妙作简要分析。
3.两首诗结尾都提到“鸿雁”,但诗人心中由“鸿雁”引发的感受、想法却有同有异。试作简要分析。
4.登高远望,总能令人看到不同寻常的景色,产生特殊的感受。如王勃登上滕王阁这座“天人旧馆”,就看到了“层峦耸翠,____________________,下临无地”的景色。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便发出了“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5.上面王勃诗中“台”“杯”“来”是韵字,杜甫的《登高》也用到这几个韵字,请写出其中与王诗韵字相同的两句。
2018-02-27更新 | 9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王勃

(一)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高亭掩,江山此夜寒。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首诗,首句点明送别地,次句宕开一笔,从巴南一下子掷向塞北,三句点明送别的具体地点和分手时间,尾句从正面着笔,表明有人因离群而啜泣。
B.第二首诗,前两句将夜色刻画得细致入微。秋意渐浓,江畔上空湿雾如烟,笼罩亭阶,月飞南端,时光飞逝,离人难舍;末二句写离人去后情景。
C.“飞月向南端”主要是诗人主观上的感觉,作者连续运用衬托笔法,以“飞月”形容时光飞逝,以时光飞逝暗示话别之久,以话别之久点出友情之深。
D.两诗都点到“月”,而且点明是秋夜,加之王勃一度远游四川,诗中又有地点“巴南水”,可以断定这是中秋前后作者客居四川时写的送别诗。
E.通观两首诗,前一首诗是为后一首诗作铺垫,精彩全在后四句;诗人在后四句中从心理活动的描写发展到对客观事物的描摹,笔法精妙。
2.黄叔灿在《唐诗笺注》里称赞王勃第二首诗末句“寒”字使用精妙:“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
2017-05-10更新 | 1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