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韦应物(约737-79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4 题号:1212726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与故人曾相逢江汉,常欢醉而归。故情益深,衬托出如今的相逢愈喜。
B.颈联出句回扣诗题,写重聚的喜悦;对句写两鬓萧疏的衰老,不言悲而悲情四溢。
C.尾联以反诘作转,以景色作结,表达作者对淮上秋山美景的喜爱之情,格调昂扬。
D.颈联和尾联以久别重逢为重点和主体,写出了环境、形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密。
2.这首诗的颔联言简而意丰,请简要赏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著名的山水诗写的是滁州西涧的景色,生在涧边的野草,岸上树林的黄鹂啼鸣,带雨的春潮,野渡的小舟自然摆横。给我们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
B.本诗所选的景物较平常,也显得平静,单纯是作者游玩所见所闻,没有露作者的心迹
C.“春潮”“野渡”也反映了作者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寻求一点自由和安静。
D.野草、涧水、树林、黄鹂、春雨、小舟这些事物构了一幅色彩浓烈的山水画卷。
E.首句的“独怜”,包含了作者对那些无声息者抱有一丝同情。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019-11-04更新 | 11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陪王郎中寻孔征君

韦应物

俗吏闲居少,同人会面难。

偶随香署客,来访竹林欢

暮馆花微落,春城雨暂寒。

瓮间聊共酌,莫使宦情阑。

【注】①香署:指京畿省台之类的官署。②竹林欢:典出“竹林七贤”,喻指文人放荡不羁,或指独立于世俗之外,或喻朋友的交情深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的首句,以“俗吏”点明所要找的人孔征君的身份,“闲居少”说明孔征君相当繁忙。
B.颔联两句写了诗人陪着王郎中前去拜访孔征君,“来访”一词突出王郎中来访是叙友情。
C.颈联中“幕”字从侧面烘托出诗人陪王郎中跟征君相见之欢,到暮晚仍未告辞。
D.尾联写诗人、王郎中和孔征君二人在“瓮间”且聊且酌,把盏言欢,极具生活感。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19-05-05更新 | 5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注】①元大(大是排行)是韦应物在广陵的朋友。此诗写于公元763年,此年安史之乱刚结束,吐蕃又入侵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凄凄”“泛泛”两个叠词的运用,渲染了离别时凄凉、迷茫的氛围,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
B.颔联历来为人称道,“残钟广陵树”五字以景寓情,将主观情感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意境高远。
C.颈联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与友人离别之后再也不能相见的悲痛,令人哀婉,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
D.这首诗语言平淡自然,初看平淡无奇,但细加体味,却内蕴深厚,体现了韦应物诗歌创作的主要风格。
2.尾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3-10-26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