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7 题号:1219835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交代了作诗的起因,结合全诗内容可看出,诗人此时以船为屋、寄身水上。
B.首联以“动经春”表明时光飞逝,借春燕“两度”衔泥表现诗人羁留时间之长。
C.颔联说旧时相识的燕子如今在远处看着别人,含蓄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批评。
D.尾联写燕子在桅杆上呢喃数语后“穿花贴水”而去,这让诗人感到寂寥和悲伤。
2.杜甫的诗歌体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即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所有的物都是我的朋友。请结合本诗颈联和下面诗句对此观点加以分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领联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联描述了长安黄昏时分从乱云低垂到风急雪紧的天气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
B.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乱云和飞雪的状态,表达自己战乱之中内心的愤怒。
C.侧面照应标题“对雪”,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到急雪回风。
D.营造了一种冷清而萧索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室内的最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
E.“乱云低”“风雪舞”又暗指社会的混乱动荡,有利丁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2.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结合全诗分析作答。
2018-02-11更新 | 11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课内外诗歌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中 夜

杜甫

中夜江山静,危楼望北辰。

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故国风云气,高堂战伐尘。

胡雏负恩泽,嗟尔太平人。


[注]本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年),时杜甫客居夔州西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起笔切题,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夜不能寐,倚楼遐思,遥望星辰。
B.颈联“风云气”对“战伐尘”,对仗工稳,写出了变化无常、兵荒马乱的局势。
C.尾联笔法错综变化,情景交融,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感悟诗人的愿景。
D.本诗为五律,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022-05-04更新 | 5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二首(其二)

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①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②。

十年蹴鞠③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④,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⑤山河锦锈中。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蘋愁杀白头翁。


注:①偏枯:麻痹。②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③蹴鞠:踢球。④紫塞:泛指北 方。⑤汉主:指唐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前三联侧重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重在写景,景真情切,两大部分双峰并峙, 各显千秋。
B.第二联近承首联,“系舟”应“飘泊”,“左书空”对“右臂偏枯”,将老病漂泊的 境况具象化。
C.第三联远承首联,“蹴鞠”“秋千”语带双关,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长期漂泊身不由己 的悲凉酸楚。
D.尾联以“春”“白”叠用见妙,春水归向洞庭,白蘋逢春生长,让原本愁苦的诗人又 顿感欣慰。
2.本诗第三、四联中的“蹴鞠”“秋千”“钻火”等涉及清明习俗。下列诗句与清明习 俗或传说没有关联的一项是
A.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黄庭坚《清明》)
B.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高翥《清明》)
C.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孟浩然《清明即事》)
D.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顾非熊《长安清明言怀》)
2017-11-19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