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如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 高二 期中 2020-12-10 32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目前仅次于美国,拥有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占全球票房的比重为13%,2005年到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增长平均每年为30%以上,2014年票房实现近300亿元,比2013年增长36%;截至今年4月,每天新增27.8块电影放映银幕。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市场潜力仍旧巨大。法国中国电影节中方主席、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殷福说,法国平均每人每年观看3部电影,而中国的这一数字仅为0.6。

无论是追求艺术、启用国际化宣传方式还是直接体现其文化产品属性,中国电影迈向国际影坛的脚步从未停歇过,虽然无论在艺术成就还是电影票房领域都在国际上有所收获,但中国电影作为一个整体产业,“走出去”仍处在初级阶段。

日前在法国启动的中国电影节吸引了一大批爱好中国电影的观众走进影院,不少法国影迷表示,他们喜欢看中国电影,但在法国很难看到各种类型的中国电影。近年来,中国电影真正走上法国院线的数量屈指可数,《神探软仁杰》《桃姐》《赤壁》是中国电影的杰出作品,在法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却也只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小小零头。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8月《中国电影国际化:挑战与机遇并存》)

材料二:

在美国“文化之旅”网站,有一篇文章《去中国旅游前必看的8部电影》,列举了如《霸王别姬》 《饮食男女》 《十七岁的单车》 《图雅的婚事》等影片。文章写道:“镜头追随着这个国家,见证了她的斗争、胜利,见证了她的变迁、发展。在去中国之前,有必要看一下这8部电影,与这个国家的多面性、文化的复杂性、独特的幽默感、悲剧、爱情和美,做一个亲密的、内部的接触。”

影视,从来不只是影视制作者和爱好者的事,它作为一个国家、一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交流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中国影视走向世界,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曾经,中国的影视作品主要输入到第三世界,比如东南亚、非洲、拉美和东欧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中国影片逐渐成为世界各大电影节的常客,中国电视节目也大量出口到更多、更远的地方,也正是这一时期,中国电视剧制作史上诸多经典之作诞生了。欧美国家对中国影视的认知急速提升。在美国著名电影评分网站IMDB的“一生必看百部影片:现代经典篇”榜单上,有多达7部中国电影上榜,且题材多样,包括《辣手神探》《超级警察》《卧虎藏龙》《大红灯笼高高挂》《重庆森林》《一一》《花样年华》,当然,真正与国际接轨的时代,始于21世纪初,中国电影、电视业与国际发行体系衔接,而流媒体的兴起更使得中国电视节目可以在第一时间为海外观众接触到。不过,中国影视剧的海外热播,目前仍然以流行网剧为主,这自然和中国网络文学与网剧的双生花墙内墙外同时绽放有关。

中国影视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一方面,我们的许多新鲜影视几乎能同步地为海外所知,并且往往能够引起较大反响——如《人民的名义》《长安十二时辰》等。但另一方面,推往海外的作品,经典篇目却不够多,而许多今日在国内已经“封神”的作品,海外却并不知情,即便有感兴趣的观众去寻找,也难觅踪影。显然,很有必要对经典影视的修复以及国际化做更多的工作。经典中国影视走向海外,撒播“中国味道”,把中国精神渗入到好看的故事中,把好看的故事用别人懂得的语言讲出来,这些不是凭一已之力就可以达到的,需要举全国之力。今天的中国影视走出国门,也有必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继续塑造经典,一方面继续推广经典,让新酒多成佳酿,让“陈酿”为更多人品尝。

(选自“中国青年网”,2020年9月《中国影视的国际化之路》)

材料三:

国产影视文化创作需要找到自己的文化特性,挖掘并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层内涵,这是其立足于国际舞台的根本。我国的影视文化创作中不乏致力于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未激发观众情感共鸣与精神寄托的作品,但往往过于追求时效而缺乏沉心创作,在演绎方式上存在模式化倾向。新时代急需故事生动、形象鲜明、艺术效果好、视觉冲击力强的作品。如何才能在影视文化作品中体现中国独特的文化气息,增强国产影视文化作品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值得我们深思。

独特的文化气息须与意识形态密切关联,意识形态的竞争已经通过影视文化产品表露无遗。一方面,被赋予独特文化气息的国产影视作品,一定要吸引住青少年观众,因为青少年观众是当下影视文化作品消费的“生力军”。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运用影视文化推行其意识形态,对中国青年观众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因此,位于金宇塔顶端的文化艺术必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表达,以此吸引青少年的观赏兴趣。这样才能在创造相应社会经济价值的同时,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全球化本应是一个互相融合、互相取长补短的过程,但一方影视文化产品连年贸易逆差,势必对该国的文化安全产生极大威胁。一个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内在精神追求支撑着这个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涵养,这种优势必须体现到以影视文化作品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艺术创作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播出去。中国影视文化创作必须具有独特的文化气息,才能在文化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才能在文化全球化中奉献出自己优秀的文化基因。国产彩视文化创作要想拥有独特的文化气息,绝不能舍近求远、“东施效颦”,必须审视自己的文化传统,探寻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路径。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4月《在影视文化创作中大力彰显中国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作为整体产业,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仍处在初级阶段,但市场潜力巨大,走上院线的中国电影赢得了外国影迷的普遍喜爱。
B.电影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国外观众对中国的了解,直到21世纪,中国影视才真正与国际接轨并诞生一批经典作品。
C.当前中国影视走向世界的经典作品数量不多,其原因并不完全在于作品本身,中国影视的国际化需要我们在多方面共同努力。
D.我们的影视文化作品具备了独特的文化气息,就能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与精神寄托,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中国电影拥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但要“走出去”仍然充满挑战,需要打破单一的类型模式,输出更多经典的影视作品。
B.20世纪末,更多、更远的国外地区开始引进中国电视节目,因而催生了大量的电视剧经典作品,有效促进了欧美国家对中国影视的认知。
C.国产影视作品的创作不能一味追求经济价值,还应考虑如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表达,以引导青少年观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D.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中国影视国际化带来了新机遇,当下部分流行网剧在海外的热播,与现阶段我国网络文学与网剧的同时发展相关。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做法不利于国产影视作品提升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一项是(     
A.《我和我的家乡》通过五个故事单元,讲述发生在中国东、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乡故事,展示脱贫攻坚成果。
B.《士兵突击》讲述农村出身的普通士兵许三多的成长历程,不抛弃、不放弃,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侦察兵。
C.《封神传奇》利用好莱坞影片的视效元素,借鉴西方魔幻风讲述东方神话故事,颠覆原著情节,呈现视觉盛宴。
D.《琅琊榜》把中国士大夫文化用视觉化的语言展现在观众面前,在虚拟的历史中纵横驰骋却又不失历史的厚重。
4.根据材料相关内容,概括我国影视文化作品如何在意识形态的较量中发挥积极作用。
5.上述三则材料内容都与中国影视的国际化相关,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请根据材料,概括其各自的侧重点。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萨基

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然而,就在这样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着。他们有的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毫不显眼,在昏暗中,他们的身影已无法辨认清楚。

葛尔特茨比此时觉得眼前的景色与他的心情完全和谐。黄昏,在他看来,是失败者的时刻。经过奋斗仍不免遭到惨败的男男女女,在这日薄西山的时候纷纷出来活动。他们把失掉的好运、破灭的希望深深地掩藏起来,躲避着好奇者的寻根问底。他们寒酸的衣衫,压弯的双肩,忧郁的目光,在暮色中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起码,他们不会被人们认出来。

长凳另一端,就在他身旁,坐着一位老先生。从他的神态里,可以看出他正在和社会抗衡,但是他的气概已趋衰退。坐了一会儿,老人起身离去,慢慢消失在黑暗中。

空出来的位子几乎立刻就被一个年轻人占据了。但是他面部的神情并不比那位老人开朗,嘴里还狠狠地骂了一声,好像是要强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能使他称心如意。

“看来您心情不好啊。”葛尔特茨比说道,心想他这番表演准是为了引起自己的注意。

年轻人转过身来,脸上的神情非常坦然。但是葛尔特茨比反而因此一下子警觉了起来。

“要是陷入我的困境,您的心情也好不了,”他回答说,“我干了一件有生以来最傻的事。”

“是吗?”葛尔特茨比不动声色地问道。

“我今天下午到的伦敦,本打算在伯塔刚尼安饭店落脚,”年轻人接着说道,“可是到了那儿我才发现,饭店已经被拆掉了,我只好去了另一家旅店。到了我的住处,就出去买香皂了——我讨厌旅店里的香皂,可自己又忘记准备了。我在街上溜达一会儿,在酒吧喝了杯酒,又逛了逛商店,然后转身回旅馆。就在这时候,忽然意识到,我根本没记住旅馆叫什么,更不知道它在哪条街上。这多么尴尬!我在伦敦又举目无亲。我出来的时候,身上只带一先令。买了块香皂,喝了杯酒,也就花得差不多了,只怕要落得个流浪街头,无处栖身了。”

年轻人讲完这段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沉寂,这种沉寂是意味深长。“您大概想,我讲的这段遭遇荒诞无稽吧。”年轻人随后委屈地说道。

“这事也并非不可能。”葛尔特茨比像法官审理案件似地说。

听完,年轻人精神为之一振,“我大概得到河堤上过夜了,除非能找到个够朋友的人,他能相信这是确有其事。不管怎么说,我很高兴,因为您并没有认为我这段遭遇过于荒唐。”

年轻人往这最后一句话里倾注了不少热情,就好像有意向葛尔特茨比表示,他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够朋友的人的必要条件。

“然而,”葛尔特茨比慢吞吞地说,“这段故事里的破绽就在于您拿不出那块香皂来。”

年轻人连忙向前探身,在大衣口袋里忙乱地摸了起来。他一下子跳了起来。

“准把它丢了。”他怒气冲冲地嘟囔了一声。

“一个下午就丢了家旅馆,又丢了块香皂,这只能说明您存心粗枝大叶。”葛尔特茨比接着说道,可是年轻人没等他话音落地就走了。他顺小路溜掉了,头昂得高高的,表情高傲。

“说来怪可惜,”葛尔特茨比想道,“整个故事中只有出去买香皂有说服力,然而在这细节上露了马脚。他要有一点先见之明,就应该事先准备一块新的香皂。”

想到这里,葛尔特茨比站了起来,准备离去。就在这时候,他惊讶地喊了一声。只见地上,在长凳边上,躺着一个崭新的椭圆形小纸包。除了是块香皂,还能是什么!准是那年轻人一屁股坐下来的时候从衣兜里掉出来的。

说时迟,那时快,葛尔特茨比立刻去寻找这位年轻人的踪影。就在他感到无望的时候,忽然发现那个人正站在马车道的路边上,神态犹豫地站着,当他听到葛尔特茨比呼喊他的时候,他带着几分敌意,好像准备自卫似地猛然转过身来。

“能证明您那段遭遇真实性的重要证人找到了,”葛尔特茨比说道,伸出手来把香皂递了过去。“您走后,我在地上发现的。我曾经对您不信任,您一定要原谅。您如不嫌弃,我可以借给您一枚二十先令的金币……”

年轻人连忙接过金币,放进兜里。

“幸好给你找着了。”年轻人感激地说道,声音还有点呜咽,他急忙跑开了。

“这孩子真可怜,差点哭出声来。这对我也是个教训,不能自作聪明,不能仅仅凭一时的情况就给一个人下判断。”

葛尔特茨比顺着原路往回走去。经过那条长凳时——他看到一位老先生在长凳下面和四周望来望去,捅来捅去。葛尔特茨比认出这就是刚才同他坐在一起的那位老人。

“您丢什么东西了,先生?”他问道。

“对了,丢了一块香皂。”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德公园模糊、昏暗的黄昏景色,是小说主人公葛尔特茨比灰色心情的写照,黄昏时才出来活动,反映了人生失败者的窘困和无奈,令人同情。
B.年轻人出现在葛尔特茨比身边,面对葛尔特茨比的搭讪,其神情迅速变化,这种反常的表现引起了葛尔特茨比的警觉,意识到他可能有所企图。
C.长凳边出现香皂纯属偶然,年轻人装模作样地寻找只是他为自己的伎俩被人识破后而做的掩饰,他压根儿就没想到一块香皂恰好掉落在长凳边上。
D.葛尔特茨比满怀歉意地将一枚金币主动借给年轻人的举动,让年轻人心生感激以致说话时的声音也变得呜咽,他的急忙跑开源于他内心的愧疚。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构思巧妙,情节设置有较为强烈的悬疑色彩,形成了明显的波澜,最后的结尾富有戏剧性效果,发人深省。
B.在人物刻画上,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等多种描写方法,开头写老先生在公园的行止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C.香皂在小说中对表现人物、推进情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个物象使小说看似荒谬的情节呈现出生活的真实气息。
D.小说结尾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滑稽、可笑的结局蕴含着耐人寻味的主题,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社会批判性。
8.请简要概括小说主人公葛尔特茨比的形象特点。
9.有人说萨基的小说充满着“巧合的味道”,请结合本文分析有哪些“巧合”,以及安排这些“巧合”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乃髠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已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缺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国进曰:“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渐,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曹丘至,即揖季面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

(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已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B.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已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C.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已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D.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已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髠钳,古代惩治罪犯的刑罚名。剃去头发称,,以铁圆束颈为钳
B.褐衣,用葛、兽毛等织就的粗布制成的衣物,也指身份卑贱的人。
C.御史大夫,官名,执掌刑狱案件审理,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
D.股肱,指大腿和胳膊,股肱郡,借指起拱卫京师作用的战略要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骁勇善战,深受重用。作为项籍部将,他曾屡次陷汉王于困境:被敖后,他先后出任郎中、中郎将、河东守。
B.季布能屈能伸,忍辱求生,项羽灭亡后,为躲避高祖重金追捕,他先后避匿濮阳周家、鲁朱家和汝阴侯滕公处。
C.季布胆识过人,敢于直谏。吕后欲报单于侮辱之仇,众将曲意附和,他却力排众议;后又当面指陈汉文帝过错。
D.季布贪慕声名,受人蛊惑,他不满曹丘为人,但当曹丘借楚谚当面奉承他并承诺为其扬名天下后,便态度大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2)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14.请简要概括季布认为“樊哙可斩”的理由。
2020-12-1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如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交代了作诗的起因,结合全诗内容可看出,诗人此时以船为屋、寄身水上。
B.首联以“动经春”表明时光飞逝,借春燕“两度”衔泥表现诗人羁留时间之长。
C.颔联说旧时相识的燕子如今在远处看着别人,含蓄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批评。
D.尾联写燕子在桅杆上呢喃数语后“穿花贴水”而去,这让诗人感到寂寥和悲伤。
16.杜甫的诗歌体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即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所有的物都是我的朋友。请结合本诗颈联和下面诗句对此观点加以分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名校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态,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谦谦君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精神风采。
(2)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写作手法。《春江花月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化用典故,表达了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的怅惘与感伤。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彰显李白傲岸风骨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2-0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如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说城市的表情在过去是因含蓄而充满魅力的话,那么城市的现在,则全然抛开了这份传统的服饰,①      。不是吗?玻璃幕墙体通体透亮,还有什么含蓄可言?钢架交错,似裸露闪亮的筋骨,没有任何羞涩需要多余的遮掩。远去了,哥特式建筑;远去了,巴洛克的繁绮奢华;远去了,爱奥尼与陶立克柱子,就连我们古典的影壁墙、歇山顶、鸱吻、雕梁画栋也无法取悦都市的目光。大工业与现代化正在不可阻挡地改变着我们城市的面孔,犹如一双粗暴的手,把城市陈旧的服饰一件件剥光。

古罗马著名建筑师威特鲁威早就给建筑下过这样的定义,他说:“建筑就是组织人们的生活。”城市建筑对于人们的生活的影响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有目共赌的。城市在告别繁冗,在失去含蓄,城市中的人,势必也要适应这种流向。②      。过去的女人以包裹严实为尊为美,连衣裙是小翻领,还是长轴的,腰间还有个捆扎的带子,不扎不端庄,不淑女,现在还有人穿这种连衣裙吗?不仅不穿长袖的,甚至连袖子都是多余的。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拟、比喻、夸张B.对调、比拟、夸张
C.反问、对偶、引用D.比拟、反问、引用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哥特式建筑、巴洛克的繁绮奢华、爱奥尼与陶立克柱子都远去了,就连我们古典的影壁墙、歇山顶、鸱吻、雕梁画栋也远去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0-12-0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如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在孩子学业之外的精神培育上,也需要家长以及学校唤起更多的共识,付出更多的行动。②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指出,学习效率不高,这其实与幸福感直接相关。③当孩子为了取得好成绩,无暇顾及自己的精神家园,没有时间进行有趣的活动时,④自然就缺乏机会去大千世界试错、探索,⑤这也在无形中减弱了他们自我获取、觉知幸福有关的能力,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精神视野的宽窄眼界格局的大小。⑦这些与精神气质、心灵情感有关的内容,⑧即使看不见、摸不着,是那些追求量化的教育评价指标所体现不出来的,却往往关系一个人能否行稳致远,能否收获美好的未来。

2020-12-0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如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微写作 | 较难(0.4)
名校
22. 请从《平凡的世界》中任选一个人物形象(如:孙少平、孙少安、田润叶、田晓霞、贺秀莲、……)围绕你对其思想性格某一至两个方面的认知与理解,结合其人生经历,写一段评述性文字,要求:忠实原著,自圆其说;不超过120字。
2020-12-0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如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3.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袁隆平院士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家都有梦想,但是理想要高雅一点,要向前看,不要专门向钱看。现在有些年轻人有不太好的倾向,理想是赚大钱。当然可以赚钱,但是要赚对社会、对老百姓有益的钱。

材料二:2020年7月,来自湖南耒阳农村的留守女孩钟芳蓉取得了全省高考文科第四的好成绩。在填报志愿时,她选择了相对冷门的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对此,很多网友表示支持,觉得小女孩能够坚定自己的梦想,让人钦佩;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惋惜,甚至质疑,认为她应该选一个更热门、有“钱途”的专业。钟芳蓉在回应各方热议时表示:我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受到樊锦诗先生的影响,所以报考了考古专业。樊先生选择了敦煌,选择了坚守,成为了“敦煌的女儿”,也找到了心灵的安顿。我希望能追随她的脚步,选择北大考古,选择为考古献身,也找到心灵的归处。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0-12-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如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6-90.4其他小说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司马迁(前145-前90)  《史记》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文翻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杜甫(712-770)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6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210.65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
六、作文
220.4微写作微写作
230.65材料作文  引语式材料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