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现代诗歌阅读 > 体会情感
题型: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难度:0.4 引用次数:177 题号:1222963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回忆

昌耀

白色沙漠

白色死光。

西域道

汉史张骞凿空

似坎坎伐檀。

晋高僧求法西行,困进在小雪山的暴寒,

悲抚同伴冻毙的躯体长呼——命也奈何!

大漠落日,不乏的仅有

焦虑。枕席是登陆的

码头。

心源有火,肉体不燃自焚,

留下一颗不化的颅骨。

红尘落地,大漠深处纵驰一匹白马。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篇两次使用“白色”,突显了沙漠的沉寂荒凉,奠定全诗阴郁消极的情感基调。
B.诗人借跋涉西域的张骞、风雪中呼号的高僧,表达了对在困境中执着奋进的精神的崇敬。
C.“沙漠”这一意象具有象征意味,“焦虑”一词折射出沙漠中跋涉的艰难、身心的疲惫。
D.诗歌以“回忆”作为抒情的切入口,既有对历史人物的回顾,也包含着对人生的感悟。
2.诗歌以“大漠深处纵驰一匹白马”结尾妙在何处?请简要赏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故园①别(节选)

流沙河

别了太阳照不到的园庭

这里消磨我十二年的光阴

我熟悉园墙上的每一条裂缝

就象熟悉自己的掌纹

我熟悉庭上的每一个凹坑

就象熟悉自己的面影

在这里早晚忙于挑水、劈柴、洗衣、煮饭

在这里悄悄地结了婚

在这里歌在这里哭

在这里第一回当了父亲

在这里做过愚蠢的书生梦

在这里做过愚蠢的书生梦

在这里偷看着天上的风云

现在我要回城去了

眼泪滴着恋栈之情

别了我的小母鸡

感谢你天天为我下蛋

别了我的老公鹅

感谢你夜夜为我守门

纸窗不须糊了让它去破

柴灶不须烧了让它去冷

菜园不须种了让它明年野草青青

让蝼蛄来弹琴

让蟋蟀来吹笙

奏一支思乡曲飞入我的梦境


[注]①故园指金堂县青白江区域厢镇槐树街5号的余家老宅。诗人流沙河3岁到16岁(1935-1947),36 到48岁(1966-1979) 曾生活在那里。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了/太阳照不到的园庭”,既照应了诗歌的题目,点出告别的对象,又交代了故园的特点。
B.“这里消磨我十二年的光阴”,由“消磨”一词可以看出“我”对这园庭生活的留恋与不舍。
C.“在这里歌/在这里哭”,园庭生活有喜悦也有悲伤,园庭是‘我’这十二年人生经历的见证者。
D.“纸窗不须糊了/让它去破”三句,写出了“我”要回城因时间仓促而决绝,无暇顾及窗纸、柴灶、菜园。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节三到六行, 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对园庭的每个地方都十分的熟
B.“在这里早晚忙于挑水、劈柴、洗衣、煮饭”,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活动来写园庭生活。
C.“让蝼蛄来弹琴/让蟋蟀来吹笙”,以拟人手法写出了蝼蛄、蟋蟀在“我”离开后的喜悦。
D.“奏一支思乡曲飞入我的梦境”,思乡曲入梦,写出了故园牵绊着“我”,感情真挚动人。
2020-11-19更新 | 5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沁园春·长沙》上阕,完成下面小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寒秋       立:站立。
B.层林尽       染:染红。
C.鹰击长       空:天空。
D.谁主       沉:沉重。
2.下列对这首词中意象描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中的“红”用得极妙,它是表色彩的形容词,此处赋予动词的意义,既有色彩,也有秋天渐来、万山渐红的动态意境。
B.“漫江碧透”中的“漫”字极有特色,它是“整个”的意思,即放眼望去,整个江中碧绿通透,给人一种深厚的绿意和沉重的感受。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得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儿游动得欢愉自在的景象。
D.“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的“万类”指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霜天”表面上指自然界的霜天,实际上隐含当时我国所处的政治气候。
3.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触景生情,托物起兴。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好秋天,词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发出气壮山河的一问。
B.“怅”是慨叹的意思,它由“看”的内容而来,“问”由“怅”而发,流露出郁郁不思的感情。
C.这三句除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还包含革命领导权在谁手里的问题,表现出主人公的高度革命责任感。
D.“大地”和“沉浮”一语双关,它包含自然界、民族、国家等,还包含领导权应在谁的手里的问题。
4.“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几句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2020-10-26更新 | 18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黄河落日

李瑛

等了五千年

才见到这庄严的一刻

在染红一座座黄土塬之后

太阳,风风火火

望一眼涛涌的漩涡

终于落下了

辉煌的、凝重的

沉入滚滚浊波

淡了,帆影

远了,渔歌

此刻,大地全在沉默

凝思的树,严肃的鹰

倔强的陡峭的土壁

蒿艾气息的枯黄的草色

只有绛红的狂涛

长空下,站起又沉落

九万面旌旗翻卷

九万面鼙鼓云锣

一齐回响在重重沟壑

颤动的大地

竟如此惊心动魄

醉了,洪波

亮了,雷火

辛勤地跋涉了一天的太阳

坐在大河上回忆走过的路

历史已成废墟

草滩,爝火

峥嵘的山,固执的

裸露着筋络和骨骼

黄土层沉积着古东方

一个英雄民族的史诗和传说

远了,马鸣

断了,长戈

如血的残照里

只有雄浑沉郁的唐诗

一个字一个字

像余烬中闪亮的炭火

和浪尖跳荡的星星一起

在蟋蟀鸣叫的苍茫里闪烁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染红一座座黄土塬之后”中,“染红”一词赋予太阳动态美,同时暗示时间的流逝,语言极为传神。
B.“辉煌的、凝重的/沉入滚滚浊波”形象地写出了落日沉入黄河的壮美景象,营造了雄浑的氛围。
C.“远了,马鸣/断了,长戈”写第四节所描述的历史风云已经远去,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反思。
D.“在蟋蟀鸣叫的苍茫里闪烁”中,“闪烁”的不仅有星星还有唐诗,形象地写出了唐诗的辉煌灿烂。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等了五千年”以等待的时间之长衬托这一刻的重要性,同时为后文描写黄河落日的壮美作铺垫。
B.“草滩,爝火/峥嵘的山,固执的/裸露着筋络和骨骼”通过实写眼前之景,表达作者对山河的热爱之情。
C.“一个字一个字”运用反复的手法,说明唐诗字字珠玑,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唐诗的礼赞之情。
D.诗歌第二、四节均以四个结构相似的二字词语起首,音韵和谐,给人以回环往复之感,耐人寻味。
3.作者为什么要以“黄河落日”为题?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4.诗歌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如何描绘景色的?请简要赏析。
2021-02-23更新 | 1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