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知识 > 古代文化常识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6 题号:1227857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1)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2)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选自《唐才子传·白居易传》有删改)


注:①勋庸:功勋。此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履道里:洛阳里巷名。唐白居易居处。③科头:指不戴冠帽。④鸡林国:朝鲜古国家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B.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C.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D.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行冠礼时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左拾遗”是古代官职,主要作用是指出皇上政策决策上的失误,隶属谏诤机构。杜甫曾任职过左拾遗。
C.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左迁,指官职升迁;因年老体弱等原因请求退休,称为“乞骸骨”“填沟壑”。
D.文中“六义” 是指《诗经》的“六义”,包括“风、雅、颂”三种诗歌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热心国事。宰相武元衡被刺杀,他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
B.白居易才华过人。名流顾况前“谑”后“叹”,《赋得古原草送别》乃其有才之证明。
C.白居易诗风平实。辞句浅显易懂且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酷好儒佛。达时兼济天下,穷时独善其身,遭排斥前后兼修儒佛,影响其一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2)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林字德儒,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时晚成,宗族莫知,惟从兄琰异之。太祖定冀州,召除邬长,贫无车马,单步之官。太祖征壶关,问长吏德政最者,并州刺史张陟以林对,于是擢为冀州主簿,徙署别驾、丞相掾属。魏国既建,稍迁御史中丞。

文帝践阼,拜尚书,出为幽州刺史。北中郎将吴质统河北军事,涿郡太守王雄谓林别驾曰:“吴中郎将,上所亲重,国之贵臣也。仗节统事,州郡莫不奉笺致敬,而崔使君初不与相闻。若以边塞不修斩卿,使君宁能护卿邪?”别驾具以白林,林曰:“刺史视去此州如脱屣,宁当相累邪?此州与胡虏接,宜镇之以静,扰之则动其逆心,特为国家生北顾忧,以此为寄。”在官一期,寇窃寝息;犹以不事上司,左迁河间太守,清论多为林怨也。

迁大鸿胪。龟兹王遣侍子来朝,朝廷嘉其远至,褒赏其王甚厚。余国各遣子来朝,间使连属,林恐所遣或非真的,权取疏属贾胡,因通使命,利得印绶,而道路护送,所损滋多。劳所养之民,资无益之事,为夷狄所笑,此曩时之所患也。乃移书敦煌喻指,并录前世待遇诸国丰约故事,使有恒常。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转光禄勋、司隶校尉。属郡皆罢非法除过员吏。林为政推诚,简存大体,是以去后每辄见思。

散骑常侍刘劭作考课论,制下百僚。林议曰:“案周官考课,其文备矣,自康王以下,遂以陵迟,此即考课之法存乎其人也。及汉之季其失岂在乎佐吏之职不密哉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易》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景初元年,司徒、司空并缺,散骑侍郎孟康荐林。后年遂为司空,封安阳亭侯,邑六百户。三公封列侯,自林始也。顷之,又进封安阳乡侯。正始五年薨,谥日孝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汉之季/其失岂在乎/佐吏之职不密哉/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
B.及汉之季/其失岂在乎/佐吏之职不密哉/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
C.及汉之季/其失岂在乎佐吏之职不密哉/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
D.及汉之季/其失岂在乎佐吏之职不密哉/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后文中的“文帝”也是庙号。
B.仗节:手执符节,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皇帝授予符节,作为凭证及权力的象征。
C.侍子:古代属国之王或诸侯遣子入朝陪侍天子,学习文化,所遣之子称侍子。
D.考课: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一种,即对官员定期进行考核,并依考核的结果进行奖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林政绩显著,受到太祖提拔。并州刺史张陟因崔林最有德政,向曹操推荐他担任冀州主簿,得到赞许采纳。
B.崔林忠直不回,被贬广受同情。他担任幽州刺史时,不与上司吴质往来,后来,他因不巴结上司被降职,人们都为他抱不平。
C.崔林改革赏制,固定接待之礼。他在担任大鸿胪时,认为朝廷对各国侍子的赏赐是无益之事,发文敦煌,让接待之礼有固定标准。
D.崔林大器晚成,最终位列三公。年轻时,宗族里只有堂兄崔琰赏识他。景初年间,他被任命为司空,三公被封列侯的惯例,从他开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别驾具以白林,林曰:“刺史视去此州如脱屣,宁当相累邪?
(2)劳所养之民,资无益之事,为夷狄所笑,此曩时之所患也。
2021-05-17更新 | 9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襄阳人,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巩令;祖审言,膳部员外郎;父闲,奉天令。甫少不羁。天宝十三年,献《三赋》,召试文章,授河西尉。辞不行,改右卫率府曹。天宝末,以家避乱鄜州,独转陷贼中。至德二载,窜归凤翔。谒肃宗,授左拾遗。诏许至鄜迎家。明年,收京,扈从还长安。

房琯罢相,甫上疏论琯有才,不宜废免,肃宗怒,贬琯邠州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属关辅饥乱,弃官之秦州,又居成州同谷。自负薪采稆,餔糒不给。遂入蜀,卜居成都浣花里,复适东川。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以道阻不赴,欲如荆楚。上元二年,闻严武镇成都,自阆州挈家往依焉。武归朝廷,甫浮游左蜀诸郡,往来非一。武再镇两川,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

永泰元年夏,武卒。郭英乂代武。崔旰杀英乂,杨子琳、柏正节举兵攻旰,蜀中大乱。甫逃至梓州。乱定归成都,无所依,乃泛江游嘉、戎,次云安,移居夔州。大历三年春,下峡至荆南,又次公安,入湖南。溯沿湘流,寓居耒阳。尝至岳庙,阻暴水,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具舟迎还。五年夏,一夕,醉饱卒,年五十九。

观甫诗与《唐实录》,犹概见事迹,比《新书》列传,彼为踳驳。甫集初六十卷,今秘府旧藏通人家所有称大小集者皆亡逸之余人自编遮非当时第叙搜裒中外书,凡九十九卷。除其重复,定取千四百有五篇。凡古诗三百九十有九,近体千有六。起太平时,终湖南所作,视居行之次,若岁时为先后,分十八卷;又别录赋笔杂著二十九篇为二卷,合二十卷。意兹未可谓尽,他日有得,尚副益诸。

宝元二年十月,王洙原叔记。

(选自王沫《〈杜工部集〉记》)

【注】①餔糒(bū bèi):指食粮。②踳(chuǎn)驳:错乱,驳杂。③搜裒(póu):聚集。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秘府旧藏通人家/所有称大小集者/皆亡逸之/余人自编摭/非当时第叙/
B.今秘府旧藏/通人家所有称大小集者/皆亡逸之余/人自编摭/非当时第叙/
C.今秘府旧藏通人家/所有称大小集者/皆亡逸之余/人自编摭/非当时第叙/
D.今秘府旧藏/通人家所有称大小集者/皆亡逸之/余人自编摭/非当时第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胄,古代作战时戴的头盔。
B.浮游,即漫游,与《赤壁赋》里“寄蜉蝣于天地”之“蜉蝣”同义。
C.宝元,指宋仁宗年号。
D.王洙原叔,这种称谓法与我们学过的“萧君圭君玉”“王回深父”相同。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任职后不久就经历了一次凶险。杜甫身陷叛军之手,天宝末年逃出,拜谒了肃宗,京城收复后,护驾回到长安。
B.杜甫正直耿介。杜甫为房罢相一事上疏,受到罢免,在严武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被皇帝授予官职。
C.杜甫后期生活上一直颠沛流离。严武死后,蜀中发生动乱。自此,杜甫开始泛舟游历,往来居无定所,直到饱醉死去。
D.王原叔搜集并整理了杜甫的作品。王原叔收集了99卷杜甫的作品,按照诗和赋笔杂著的形式,分门别类地编排为20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入蜀,卜居成都浇花里,复适东川。
(2)意兹未可谓尽,他日有得,尚副益诸。
5.请简要回答王沫为什么要搜集整理杜甫的作品。
2021-02-23更新 | 26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与》,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 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而死,曰:“ 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节选,有删改)

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于弱,大封同姓,封三庶草,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郤,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乃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诸侯既新削罚,振恐,多怨是错。吴王先起兵,诸侯遂并力发兵西。吴王发使遣诸侯书曰:“以汉有贼臣,无功天下,侵夺诸侯地,不以诸侯人君礼遇刘氏骨肉,绝先帝功臣,进任奸人,诳乱天下,欲危社稷。陛下多病志失,不能省察。欲举兵诛之,谨闻教。”

七国反书闻天子,上问袁盎曰:“君尝为吴相,知吴臣田禄伯为人乎?今吴楚反,于公何如?”盎对曰:“吴楚以反为名,西共诛是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斩晁错,发使故吴楚七国,复其故削地,则兵可无血刃而俱罢。”后十余日,错斩东市。则遣袁盎奉使告吴。吴王闻袁盎来,亦知其欲说己,笑而应曰:“我已为东帝,尚何谁拜?”

(《史记·吴王濞列传》节选,有删改)

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刭干沟渎,亡益救败,未全共宗,悲夫!

(《汉书·袁盎晁错传》节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B.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C.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D.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煮海”,一种古老的利用海水提炼海盐的方法。相传此法始于黄帝之臣夙沙氏。《世本》书中有“夙沙氏煮海为盐”的字句。
C.“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君主祭社稷以祈国事太平,五谷丰登。
D.“赞”,用以阐发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史传中类似的评论还有很多,如《左传》称“君子曰”,《史记》称“太史公曰”,《三国志》称“评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主张削减诸侯的封地,此举招致诸侯们的反对,晁父担心晁错安危,赶来劝说,晁错却不为所动,晁父伤心自杀。
B.景帝听到邓公分析吴楚借诛杀晁错之名而行谋反之实、错杀晁错带来的严重后果后,为自己的决定而懊悔。
C.晁错认为吴王刘濞为人骄傲自满,盛气凌人,利用矿山采铜铸钱,煮海水制盐,招诱天下流亡人口,图谋叛乱。
D.袁盎主张斩杀晁错,赦免吴、楚七国的罪过,恢复诸侯原来被削减的封地,这样就能兵不血刃结束战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2)其父睹之,刭于沟渎,亡益救败,未全其宗。
2020-01-07更新 | 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