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2 题号:12299128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细草、微风、独舟等意象既营造幽寂凄清的氛围,又写出旅途的孤苦之状。
B.颔联写月夜里的仰观俯察,“垂”字可见原野的广阔,“涌”字可见江流的汹涌澎湃。
C.颈联既点明诗人声名因文而显的自嘲,又道出自己年老体弱不能匡世济民的无奈之情。
D.全诗结构谨严,前两联紧扣“旅夜”,后两联紧扣“书怀”,情景交融,格调悲慨低沉。
2.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诸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①此诗写于杜甫寓居夔州之时。②矰:短箭。缴:系箭的丝绳。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首句即写“孤雁”,开篇点题;崔诗末句拈出“孤”字,呼应题目。
B.杜诗和崔诗都是以雁作为描写对象的咏物诗,体物曲尽其妙,托物言情。
C.两首诗的雁不同,杜诗写的是春天的北归之雁,而崔诗写的是秋天的南下之雁。
D.杜诗写雁形声兼备,给人以立体感;崔诗全篇实赋孤雕,犹如画家的工笔技法。
2.同写孤雁,塑造的是两种形象,渲染的情怀有所区别,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3-04-25更新 | 50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晋人殷浩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老翁的孤独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2)颔联在整首诗中起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诗中的老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3-01-09更新 | 15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③抗疏:上疏直言。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④刘向: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风萧瑟,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秋兴八首》是诗人寓居四川夔州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
B.首联以“静”饰“朝晖”,空寂冷漠之意顿出。早起看到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似乎不无惬意,冠以“日日”二字,就揭示出诗人无聊而孤寂的心情。
C.颔联就眼前所见作进一层铺叙。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是“日日”看到的景致,在“泛泛”、“飞飞”中透出诗人的憎厌之情,无可奈何的心情益发清晰。
D.全诗既有静景,又有动景,以动衬静,这种静带给人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的心绪。
2.为了抒写诗人的心境,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各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19-01-02更新 | 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