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漳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福建 高二 期末 2021-02-09 38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

(节选自林庚《说“木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把“木”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得到后代诗人的认同并被他们效仿。
B.与“树”不同,“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个落叶的因素,这是它的一个艺术特征。
C.诗歌语言形象的潜在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是难以用语言都说得清楚的。
D.由于“树”与“叶”的形象之间缺乏相容性,古代诗歌很少以“树叶”作为意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列举古典诗歌中的大量实例,通过比较分析,有力地论证了“木”的艺术特征。
B.选文在提出问题后,用大量篇幅分析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
C.选文通过“木”和“树”语言形象的异同分析,从而引出诗歌语言暗示性的问题。
D.第一段对“木”含有落叶的因素的艺术特征进行说明,第二段论说原因,思路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诗人重视诗歌语言的精妙,在秋风落叶的季节,表现空阔境界时才会使用“木”字。
B.“高树”与“高木”虽仅有一字之别,但它们所表现的情景不同,蕴含的情感有也差别。
C.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容易被忽视,只有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才能发现并认识其潜在力量。
D.古典诗歌中,多见“木叶”而很少见“树叶”,其实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有很大的关系。
2021-02-09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迅速光阴,却早冬来。林冲的棉衣裙袄都是李小二浑家整治缝补。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样,跟着也来坐下。李小二入来问道:可要吃酒?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小二道:且收放拒上,取三四瓶好酒来。客到时,果品酒馔只顾将来,不必要问。李小二道:官人请甚客?那人道:烦你与我去营里请管营、差拔两个来说话。问时,你只说:‘有个官人请说话,商议些事务,专等,专等。’李小二应承了,来到牢城里,先请了差拔;同到管营家里,请了管营,都到酒店里。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个讲了礼。管营道:素不相识,动问官人高姓大名?那人道:有书在此,少刻便知。且取酒来。李小二连忙开了酒,一面铺下菜蔬果品酒馔。那人叫讨副劝盘来,把了盏,相让坐了。小二独自一个穿梭也似服侍不暇。那眼来的人讨了汤桶,自行烫酒。约计吃过十数杯,再讨了按酒,铺放桌上。只见那人说道:我自有伴当资酒。不叫,你休来。我等自要说话。

李小二应了,自来门首叫老婆道:大姐,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老婆道:怎么的不尴尬?小二道:这两个人,语言声音是东京人,初时又不认得管营,向后我将按酒入去,只听得差拨口里呐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我自在门前理会,你且去阁子背后听说甚么。老婆道:你去营中寻林教头来,认他一认。李小二道:你不省得,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倘或叫得他来看了,正是前日说的甚么陆虞候,他肯便罢?做出事来,须连累了我和你。你只去听一听,再理会。老婆道:说得是。便入去听了一个时辰,出来说道:他那三四个交头接耳说话,正不听得说甚么。只见那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去伴当怀里取出一帕子物事递与管营和差拨。帕子里面的莫不是金银?只听差拨口里说道: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正说之时,阁子里叫:将汤来!李小二急去里面换汤时,看见管营手里拿着一封书。小二换了汤,添些下饭。又吃了半个时辰,算还了酒钱。管营、差拨先去了,次后那两个低着头也去了。

(节选自《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用两个“闪”来描写陆虞候等两人进人酒店的情景,表现他们的心怀鬼胎、鬼鬼祟祟。
B.陆虞候、富安的上场没有直接写出他们的姓名,这与本部分内容从李小二的视角展开叙写有关。
C.文中以“不必要问”“不叫,你休来”等语言描写,暗示陆虞候等人密谋之事怕被外人听见。
D.差拨、管营与陆虞候、富安两人本不相识,被陆虞候用金银收买后,就答应帮他们结果林冲性命。
5.李小二与老婆的对话体现了他什么心理?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6.李小二老婆偷听内容难辨的谈话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021-02-0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窗

李春华

姥爷常和姥姥吵架,导火索就一个。

姥爷说:庄户女人,就该做针线活,弄什么花花绿绿的纸片子!

姥姥呢,理一理头发,不搭理姥爷。有空就抱着笸箩,拿着剪刀剪那些花花绿绿的纸。

姥爷气急了,抢过笸箩,连同一肚子的火气,砸到院子里,吓得鸡鸭叽嘎乱飞。姥爷还赌气囔囔地骂道:针线活不做,成天剪这破玩意儿。咋找了你这个拙婆娘!

姥姥权当耳旁风,悄悄捡回笸箩,就是不做针线活儿。

母亲包了一家人的鞋子、针线活儿。姥爷对闺女是慈眉善目,一扭脸,就数落姥姥没个正行。姥姥涨红脸反问:啥正行?都跟你似的,天天没个乐模样?

村里的婆娘,有空就在村口杨树底下聚群,纳鞋底,扯闲篇。姥姥烧火做饭停当,关上篱笆门,盘腿坐在坑上,拿出笸箩、剪刀,折折叠叠。剪刀飞扬,纸屑飞落,凫水的鸭子,扬脖打鸣的公鸡,吃草的兔子,在她手里活了。姥姥把它们贴到窗上,粘在大小不等的笸箩上。

有时候,姥姥家活像被捅的喜鹤窝,叽叽喳喳。村里的小孩子,勾肩搭背地缠着姥姥剪小猫、小狗。姥姥像个孩子王,笑得腰身前仰后合。姥爷敲打得旱烟袋叮当山响,撅着胡子,挑开门帘走了。母亲夹在中间,不是滋味,顺口说:没正事儿,为剪纸成天生气,不值当!

姥姥闷声不语。

一日,从城里来了个中年人,到姥姥家看剪纸。

姥姥打开笸箩,一张张摊开。他推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闪着光。中年人一拍手,这才是地道的非遗啊!您有多少?我都买下,价钱不是问题。

姥姥先是张大嘴巴,而后淡淡地说:非遗?我不懂。娘教的我。稀罕给你几张,我不卖。中年人像在看外星人,惊愕地打量着姥姥。摇摇头,又笑了笑,搓着手走了。

姥爷嘴角挂着笑,乜斜着姥姥:你怕钱咬你咋地?姥姥剜他一眼。

姥爷下地干活儿。姥姥早把鸡鸭抛到九霄云外,鸡鸭飞出篱笆墙,四下觅食,姥爷赶了回来,憋了一肚子火气,随时要从嘴里喷出来。

姥爷哐哐地进屋,姥姥没事人似的还在剪纸。姥爷一肚子的气泄了,扑哧乐了。姥姥倒是怕了,眼神幽幽地问:你、你这是咋了?

晚年,姥爷得了肺癌。姥姥藏起笸箩,揭下窗户上的剪纸。

姥爷种了一辈子地,让病魔拖垮在炕上。着不到村头的杨树林,闻不到泥土味儿,更甭提种地。他心里颤出一拨儿酸楚,泪光闪烁。

姥爷瞥了一眼窗户,嗯?少了啥?他伸出枯干的手,指着窗户。

剪纸呢?

姥姥吃一惊,张大嘴,凑过来摸姥爷的脑门儿,又摸摸自己的脑门儿。

没发烧啊?

姥爷又问:剪纸呢?

姥姥呃呃地答应着,颠着小脚,从旮旯翻出笸箩,拿出剪纸。展开、铺平,贴到窗上。

姥爷盯着剪纸,敢情是熟头巴脑的玩意儿啊。瞅着窗上的剪纸,咋像正在黑灯瞎火里划拉,突然射进了日头,心里敞亮多了,疼痛也减轻了呐。可往日,都没拿正眼瞅过,气就不打一处来。记不清吵过多少回。唉!老婆子没别的嗜好,不扎堆家长里短,就喜好鼓捣剪纸……姥爷徒然心生歉疚,腮边滚泪。

姥姥每天给姑爷做可口的饭菜,替换窗上不同画面的剪纸。有时贴杨树,有时贴牛羊。姥爷总是痴痴地盯着窗户。姥姥忘了换,姥爷指着窗户提醒她。

姥姥问:剪纸好看?

姥爷点点头。

姥爷说:你不识字儿,也不会画画,咋剪出的?

嗐,它们在我心里生根喽。

你会剪庄稼地不?再来个耕牛更好咧。

姥姥拿出笸箩,摊开红纸,折成方形。她的手像灵巧的鱼儿在纸上游走,剪刀下,指缝间,落下簌簌的纸屑。

姥姥的手一抖,一幅田野农耕图在姥爷跟前颤悠。

姥爷笑了,脸上的褶子都舒展了:嗬!你还忒巧!连庄稼汉脑门儿上的三趟裙子,你都给剪了出来!

姥姥也笑了,老两口平生第一次,一块儿笑出声来。

片刻后,姥爷收回笑容。

姥姥拎着那幅农耕图,想贴上窗户。姥爷伸出手,指着笸箩,放着吧!

半年后的一天,姥爷使尽气力,努了努干瘪的嘴。母亲问:爹,您想说啥?姥爷浑浊的眼睛盯着笸箩,抓着姥姥的手,声音微弱得只有姥姥能听见:别忘了——把那个——给——我带上。

姥姥会意地嗯嗯,不住地点头。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里人要买下姥姥的全部作品,但她却只送不卖,可见剪纸艺术的价值在她心中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B.鸭子、公鸡等“在她手里活了”,“连庄稼汉脑门儿上的三趟褶子”也剪出来,刻画了姥姥剪纸技术的精湛。
C.姥爷临终前,用微弱声音嘱咐姥姥“把那个给我带上”,表现了一辈子种地的姥爷对剪纸的热爱和眷念。
D.“啥正行?都跟你似的,天天没个乐模样?”文中像这样富有地方色彩的人物语言,使作品充满生活气息。
8.本文是怎样表现姥姥对剪纸的痴迷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剪纸”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位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敦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天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节选自韩愈《祭十二郎文》)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唐代七品以上的官员去世都称为薨。
B.少年,古代指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今指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人。
C.斗斛,两种用于量粮食的量器,只是容积不同,十斗曰斛;后亦泛指量器。
D.公相,古代指公卿、宰相一类显官,也指三公宰相的简称,泛指高官显爵。
11.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散文的笔调抒发情感,在家常琐事的诉说中倾注着诚挚的骨肉之情,字字句句令人感慨动容。
B.选文用“汝”指称十二郎,采用与死者交谈的方式,诉说着离别的原因和对十二郎去世的难以接受。
C.听闻十二郎死讯后本文连用几个疑惑设问,写出悲痛中的作者极端复杂的心态及对天神不公的愤慨之情。
D.作者阐述自己目前病弱的状态,感情悲沉,有感而发,在生死挈调之中表达了对十二郎的深切思念。
2021-02-0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年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桧死,始赴福州宁德薄,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时杨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陈非便,上嘉其言,遂罢存中。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召见,上曰: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遂赐进士出身。时龙大渊、曾觌用事,游为枢臣张焘言: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焘遽以闻,上话语所自来,焘以游对。上怒,出通判建康府,寻易隆兴府。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久之,通判夔州。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吴璘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杀人,炎莫谁何。游请以珍子拱代挺。炎曰: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及挺子曦僭叛,游言始验。

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水灾,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除军器少监。

(《宋史·陆游传》节选)

1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B.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C.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D.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游擅长诗文,才华出众。他12岁就能做诗写文章,参加锁厅试被推举为第一;后来也因文学才华得到大臣举荐,皇上赐予他进土出身。
B.陆游直言进谏,忠正耿介。他认为杨存中久掌禁军不合适,而龙大渊、曾觌弄权培植私党祸患无穷,并就此向皇上大胆进谏,触怒了皇上。
C.陆游知人善察,洞烛先机。他认为吴挺骄傲放纵难以驾驭,请求王炎派人替代他,但王炎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事后证明他的看法是对的。
D.陆游为人旷达,心系百姓。他与范成大不介意官阶尊卑,以文相交,不拘礼法;任江西常平提举时江西发生水患,他奏请开粮仓救济百姓。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
(2)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
2021-02-08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细草、微风、独舟等意象既营造幽寂凄清的氛围,又写出旅途的孤苦之状。
B.颔联写月夜里的仰观俯察,“垂”字可见原野的广阔,“涌”字可见江流的汹涌澎湃。
C.颈联既点明诗人声名因文而显的自嘲,又道出自己年老体弱不能匡世济民的无奈之情。
D.全诗结构谨严,前两联紧扣“旅夜”,后两联紧扣“书怀”,情景交融,格调悲慨低沉。
16.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
2021-02-09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描写秦极尽所能搜刮百姓且挥霍无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2021-02-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地标或______于历史文化,或投射着时代风貌,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文化地标首先应当与地理环境不违和。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______,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作为一种符号化呈现,文化地标也应该追求形神兼备。一个建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地标,不是凭借炫目奇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元素的简单_______,而是流淌着活生生的历史文脉,能唤起人们共同的情感记忆。同时,作为一种公共建筑,文化地标还应当发挥服务公众的功能。地标建筑是有生命的,其生命力来自生活。人们喜欢将博物馆、剧院、书店称为文化地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直接________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和生活。因此,通过丰富文化内涵和服务功能,才能使新文化地标实现在与公众的连接中赢得市场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发轫       融为一体       叠加       联系
B.根植       浑然天成       叠加       连通
C.发轫       浑然天成       堆砌       联系
D.根植       融为一体       堆砌       连通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然而审美旨趣和群众期待相差甚远,打造人文景观时也会缺乏对自然的敬畏。
B.反之,打造人文景观而缺乏对自然的敬畏,审美旨趣也会和群众期待相差甚远。
C.缺乏对自然的敬畏而去打造人文景观,然而审美旨趣也会和群众期待相差甚远。
D.反之,审美旨趣和群众期待相差甚远,会缺乏对自然的敬畏而去打造人文景观。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丰富文化内涵和提高服务功能,新文化地标才能实现在与公众的连接中赢得市场。
B.新文化地标通过提高文化内涵和服务功能,在与公众的连接中赢得市场的目标才能实现。
C.通过提升文化内涵和服务功能,新文化地标才能实现在与公众的连接中赢得市场的目标。
D.丰富文化内涵和提高服务功能,才能使新文化地标实现在与公众的连接中赢得市场的目标。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里就正是秋天。

它辉煌的告别仪式正在山野间、河谷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它才不管城市尚余的那三分热把那一方天地搞得多么萎蔫憔悴呢,它说我管那些?说完,就在阔野间放肆地躺下来,凝视天空。秋天的一切表情中,精髓便是:凝神。

在这辉煌的仪式中,它开始奢侈,它有了一种本能的发自生命本体的挥霍欲。一夜之间就把全部流动着嫩绿汁液的叶子铸成金币,挥撒,落地叮当作响,徐徐展开一幅金黄耀眼的画卷

谁又肯躬身趋前拾起它们呢?在这样豪华慷慨的馈赠面前,人表现得冷漠而又高傲。

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女孩子,拾起一枚落叶,金红斑斓的,从树上翩翩起舞落下。她透过这片叶子去看太阳,光芒便透射过来,使这枚秋叶通体透明,脉络清晰如描。呀!那女孩子说,它的五脏六腑就像是一幅画!

21.比喻经常和通感连用,请据此对文中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分析。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只有一个女孩子拾起一枚从树上落下的金红斑斓的落叶。”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转变育人方式,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福建省2018年入学的高一年学生不再分文理科,高考采用3+1+2模式,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为必修课程,按照物理倾向和历史倾向实施选课走班,要求学生从物理+化学+生物物理+生物+地理历史+化学+地理历史+生物+地理等12种组合中任选1种进行学习。


面对选课走班的新模式,你当时是如何选择的,有什么看法或感想?请你给面临选课的表弟张天华写一封信,为他的选课提供帮助。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统一署名为李华清;不少于800字。
2021-02-0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论述类文本
4-60.65《水浒传》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古代白话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7-90.4其他小说  分析结构,概括主题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10.65韩愈(768-824)  古代文化常识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12-140.65《宋史》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杜甫(712-770)  诗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炼句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4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1-220.65修辞手法  变换句式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