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晋 > 陈寿(233-297)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57 题号:123172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少知名。弱冠拜骑都尉。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乃以驴赐恪。命恪行酒,至张昭前,昭先有酒色,不肯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恪难昭曰:“昔师尚父九十,秉旄仗钺,犹未告老也。今军旅之事,将军在后,酒食之事,将军在先,何谓不养老也?”昭卒无辞,遂为尽爵。后使至,权谓使曰;“此诸葛恪雅好骑乘,还告丞相,为致好马。”恪因下谢,权曰:“马未至而谢何也?”恪对曰:“夫蜀者陛下之外厩,今有恩诏,马必至也,安敢不谢?”恪之才捷,皆此类也。丹杨地势险阻其幽邃民人俗好武习战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猨狖之腾木也出为寇盗自前世以来不能羁也。权拜恪抚赵将军,丹杨太守,授棨戟武骑三百。恪到府,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藩篱,不与交锋,候其谷稼将熟,辄纵兵茭刈,使无遗种。旧谷既尽,新田不收,于是山民饥穷,渐出降首。恪乃复敕下曰:“山民去恶从化,皆当抚慰,徙出外县,不得嫌疑,有所执拘。”臼阳长胡伉得降民周遗,遗旧恶民,困迫暂出,内图叛逆,伉缚送诸府。恪以伉违教,遂斩以徇,以状表上。民闻伉坐执人被戮,知官惟欲出之而已,于是老幼相携而出。权嘉其功,拜恪威北将军,封都乡。久之,权不豫,而太子少,乃征恪以大将军领太子太傅,中书令孙弘领少傅。翌日,权薨。弘素与恪不平,惧为恪所治,秘权死问,欲矫诏除恪。峻以告恪,恪请弘咨事,于坐中诛之,乃发丧制服。恪更拜太傅。于是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除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恪每出入,百姓延颈,思见其状。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丹杨地势/险阻其幽邃/民人俗好武习战/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猨狖之腾木也/出为寇盗/自前世以来/不能羁也/
B.丹杨地势/险阻其幽邃/民人俗好武习战/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猨狖之腾木/也出为寇盗/自前世以来/不能羁也/
C.丹杨地势险阻/其幽邃民人/俗好武习战/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猨狖之腾木/也出为寇盗/自前世以来不能羁也/
D.丹杨地势险阻/其幽邃民人/俗好武习战/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猨狖之腾木也/出为寇盗/自前世以来/不能羁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是指汉族男子未满二十岁,身体未壮,但带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B.蜀指四川一带,秦时为蜀郡,三国时为蜀汉地,与曹魏和东吴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C.领为官职兼任的一种,古时以右迁和左迁分别表示升职和降职,以徙表示平级调动。
D.侯是一种爵位,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分封,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恪聪明机智,赢得尊严。孙权在大会群臣时用驴取笑诸葛恪的父亲,而诸葛恪聪明应对,机智地增加“之驴”二字,举座欢笑,不仅赢得尊严,也获得了物质赏赐。
B.诸葛恪能言善辩,才思敏捷。面对张昭的推辞,诸葛恪以理服人,让张昭喝下了他的敬酒。得知孙权希望蜀国送马给自己时,诸葛恪立即跪谢,肯定蜀国的马一定送来。
C.诸葛恪剿寇有方,一言九鼎。诸葛恪不与寇盗直接交锋,只派兵守住险要地段,截断粮食来源。当胡伉把投降的百姓捆绑至府,诸葛恪斩杀了违抗命令的臼阳长。
D.诸葛恪当机立断,恩泽百姓。诸葛恪得知孙弘将除掉自己,以议事为由,在座席上将孙弘杀死。诸葛恪被改授为太傅后,各项政事都顾及百姓利益,国人无不欢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恪以伉违教,遂斩以徇,以状表上。
(2)弘素与恪不平,惧为恪所治,秘权死问,欲矫诏除恪。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魏书曰:典少好学,不乐兵事,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杲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散退。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典宗族部曲三千馀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①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②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馀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增百户,并前三百户。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年三十六薨。

(节选自《三国志•卷十八》,有删改)


注:①耿纯:东汉著名的开国功臣。王莽死后,李铁兄弟专权,耿纯不愿在长安当官,以骑都尉宫职来到河北巨鹿。②郊遂:古代都城外百里为郊,郊外百里为遂,也泛指郊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初平中,众随太祖                    其无礼于晋
B.(典)贵儒雅,不诸将争功        点也
C.备望见救至,散退                    入,具告沛公
D.船不得过,下从陆道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2.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
B.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
C.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
D.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
3.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郎将:官名。秦置中郎,至西汉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属光禄勋。
B.部曲:部和曲都是古代军队编制的单位名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豪强和将领的私人军队称为部曲。
C.侯:爵位名。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侯在中国周代五等爵位中占第一等。
D.邑:封邑,古时帝王赐给诸侯、功臣领地或食邑,通常仅几百户人口,最多也就万户。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典出身兵家。他的叔父追随太祖征战,击破黄巾军,又攻打袁术;叔父死后,他的堂兄李整接替父亲的兵马打败薛兰、李封。
B.李典叔父李乾在世时,即与宗亲宾客数千人定居乘氏,后为太祖充实郊野地区时,李典被迫申请移民魏郡,并最终率宗族一万三千人移居邺。
C.李典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太祖安排李典和程昱运送军粮,且嘱咐水路不通可以走陆路。李典分析了驻守黄河的敌人的情况,果断地北渡黄河,打败了敌军。
D.李典年龄虽小,但在军中被奉为长者,与他的道德修养、处事作风不无关联,如合肥一战,他大公无私,与张辽并力击退孙权。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迁离狐太守。
(2)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
2021-04-22更新 | 7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宣皇帝讳懿,字仲达,姓司马氏。南阳太守同郡杨俊名知人,见帝,未弱冠,以为非常之器。尚书清河崔琰与帝兄朗善,亦谓朗曰:“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从讨张鲁,言于魏武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矅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魏武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言竟不从。既而从讨孙权,破之。及蜀将羽围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没,方果降羽,而仁围甚急焉。是时汉帝都许昌,魏武以为近贼,欲徙河北。帝谏曰:“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魏武从之。权果遣将吕蒙西袭公安,拔之,羽遂为蒙所获。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会孙权帅兵西过,朝议以樊、襄阳无谷,不可以御寇。时曹仁镇襄阳,请召仁还宛。帝曰:“孙权新破关羽,此其欲自结之时也,必不敢为患。襄阳水陆之冲,御寇要害,不可弃也。”言竟不从。仁遂焚弃二城,权果不为寇,魏文悔之。及魏受汉禅,以帝为尚书。顷之,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并受顾命辅政。天子诏太子曰:“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明帝即位,改封舞阳侯。五年春正月帝至自淮南天子使持节劳军尚书邓扬李胜等欲令曹爽建立功名劝使伐蜀止之不可爽果无功而还崩于京师,年七十三。晋国初建,追尊曰宣王。

(节选自《三国志·宣帝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五年春正月/帝至自淮南/天子使持节劳军/尚书邓扬/李胜等欲令曹爽建立功名/劝使伐蜀帝/止之不可/爽果无功而还/
B.五年春正月/帝至自淮南天子使持节劳军/尚书邓扬/李胜等欲令曹爽建立功名/劝使伐蜀帝/止之/不可/爽果无功而还/
C.五年春正月/帝至自淮南/天子使持节劳军/尚书邓扬/李胜等欲令曹爽建立功名/劝使伐蜀/帝止之/不可/爽果无功而还/
D.五年春正月/帝至自淮南天子使持节劳军尚书邓扬/李胜等欲令曹爽建立功名/劝使伐蜀帝/止之不可/爽果无功而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指男子15岁,这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使持节,是代表皇帝直接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
C.辅政,指辅佐治理政事。若君主年少,可能由大臣或摄政王来辅弼政治。
D.御史,是中国古代监察官员的一种泛称。御史成为监察官员,约自秦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懿才华早露,年少即与众不同。尚书崔琰认为他聪明而公正,性格刚毅而外表英俊,才能超过了他的哥哥司马朗。
B.司马懿审时度势,能够发现机会。刘备在蜀人未归附之时又去远征江陵,司马懿认为这正是击破刘备的好时机,不容错过。
C.司马懿智谋出众,军事才能突出。司马懿认为孙权与刘备只是表面亲善,晓谕孙权,使他在后面牵制关羽,樊城之围可解。
D.司马懿有辅政之才,可匡济天下。宣帝曾给太子下诏说,如果有人离间他任命的辅政大臣,要慎重处理,不要轻易怀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武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言竟不从。
(2)仁遂焚弃二城,权果不为寇,魏文悔之。
2021-04-12更新 | 3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少与从弟劭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劭为郡功曹,排摈靖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颍川刘翊为汝南太守,乃举靖计吏,察孝廉,除尚书郎,典选举。灵帝崩,董卓秉政,以汉阳周毖为吏部尚书,与靖共谋议,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拜尚书韩州馥为冀州牧,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而迁靖巴郡太守,不就,补御史中丞。馥等到官,各举兵还向京都,欲以诛卓。卓怒毖曰:“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叱毖令出,于外斩之。靖惧诛,奔伷。伷卒,依扬州刺史陈祎。祎死,会稽太守王朗素与靖有旧,故往保焉。靖收恤亲里,经纪振赡,出于仁厚。孙策东渡江,皆走交州以避其难,靖身坐崖边,先载附从,疏亲悉发,乃从后去,当时见者莫不叹息。既至交趾,交趾太守士燮厚加敬待。陈国袁徽以寄寓交州,徽与尚书令荀或书曰:“许文休英才伟士,智略足以计事。自流宕已来,与群士相随,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与九族中外同其饥寒流。其纪纲同类,仁恕恻隐,皆有效事,不能复一二陈之斗。”后刘璋遂使使招靖,靖来入蜀。璋以靖为巴郡、广汉太守。南阳宋仲子于荆州与蜀郡太守王商书曰:“文休倜傥瑰玮,有当世之具,足下当以为指南。”建安十六年,转在蜀郡。十九年,先主克蜀,以靖为左将军长史,先主为汉中王,靖为太傅。及即尊号,策靖曰:“朕获奉洪业,君临万国,夙宵惶惶,惧不能绥。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其敬敷五教,在宽。君其勖哉!秉德无怠,称朕意焉。”靖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章武二年卒。

(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
B.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
C.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
D.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弟,旧时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B.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孝,指孝悌之人;廉,指清廉的官员。
C.足下,古代常用于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D.五品,即“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规范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靖年少成名,却遭排斥。他善于评判人物,受人称赞,但与从弟不和,受到排挤,生活艰辛。
B.许靖仁义宽厚,慷慨善施。他以仁厚之心对待他人,收养抚恤亲族乡邻,经常照料并接济他们。
C.许靖临危不乱,先人后己。避难交州时,他让随从及亲属先走,自己最后离开,在场的人莫不赞叹。
D.许靖奇伟不凡,才干盖世。刘备攻克蜀地后,接受南阳人宋仲子的举荐,任命许靖为左将军长史。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与靖共谋议,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
(2)君其勖哉!秉德无怠,称朕意焉。
2020-03-19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