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设考点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60 题号:1232933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选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2009年至2010年间,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20个课题组267人集中对我国长江、黄河流域以及西北、西南17个省1113个县(含县级市)中的902个乡镇传统村落文化遗存进行了为期25天至30天不等的综合性复查。据“遗存实情”记录统计数据显示,传统古村落生态状况令人堪忧。这些地域中,颇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2004年总数为9707个,至2010年仅幸存5709个,平均每年递减7.3%,每天消亡1.6个传统村落。

(选摘自《光明日报》,2012年01月15日)

材料三

“这是拍摄的意外之喜,台湾东南50海里外有个孤岛叫兰屿,是台湾原住民达悟人世居之地。他们到现在采取的都是自己造舟、潜水捕鱼的生活方式。有个渔民说,“我们吃的饱就好,我们要让海洋也能休息'。这句话出自一位没上过几年学的渔民之口,但我们这些生活在大城市之中的人,有谁能做到?这对宣扬利益最大化的商业世界来说,就是个悖论。但它恰恰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活得更好的最优解。这是几乎所有古村落的共性,驯鹿村村民,见到十头野生驯鹿,猎五头放走五头,母鹿全放走;冬天烧火取暖,只捡枯叶、断木,从来不砍新鲜的树;野外碰到熊,如果熊不发起攻击绝对不开枪。先民留下来的哲学,无论何时都不该被忘记。”

(选摘自纪录片《了不起的村落》导演黎振亚接受《新京报》记者的采访稿,2017年12月16日)

“现在的古村落开发已成套路,粗鄙化严重。”冯骧才说,“据我所知,一些村落腾笼换鸟,将当地村民迁走,交给旅游开发公司运营,大搞农家乐和民宿,编造伪民间故事吸引游人。”“如果我们的村落这么发展下去,再过十年或者十五年,我们认定下来的这几千个宝贵的传统村落就会有‘得而复失’是的危险,变成‘千村一面’。这是个非常可怕的问题。”冯骥才说。他同时强调,乡村不是不能搞旅游,恰恰相反,特别好的村落还需要旅游传播出去,让人们欣赏它、热爱它。但是,传统村落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不能只为了旅游一个价值,抛掉甚至牺牲其他重要的情感和文化价值。”

……

前不久,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去山西大米村拍摄资料照片,这个村子建于北魏时期,历史悠久。工作结束时,这位工作人员拍了一张与全村村民的合影。令人心酸的是,全体村民只有16个人,还多是老人和妇女。

(选摘自“新华网”,2017年12月20日)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社会的基层是被称为土气的乡下人,中国社会的乡土性来自此。
B.中国传统社会的乡下人住在村落,只能靠种地生存,不会其它技能。
C.种地是中国传统社会乡下人普遍的谋生办法,泥土的珍贵他们最懂。
D.土地搬不动,庄稼动不得,因此中国传统社会的乡下人不愿离开泥土。
2.下列对材料二、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课题组复查的村落兼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的价值。
B.长江、黄河流域以及西北、西南地区的传统村落每天消亡1.6个,但其它地区保留完好。
C.“我们吃的饱就好,我们要让海洋也能休息”,达悟人先民的哲学很符合生命最优解。
D.可以预见,台湾兰屿因落后于现代文明,其村落的原始性、文化性将被解构,直至消亡。
3.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传统村落面临的困境。
20-21高一上·江苏·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我国劳动教育在推进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外生性特点:具体来说,既表现为驱力的外生性,即劳动教育每一次受到重视都源于领导人重要讲话的推动;又表现为目的的外生性,即以服务社会发展为目的。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应该以实现人的全方面发展为内在驱动和目的。这一特点导致我国的劳动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马克思、恩格斯对劳动价值观的理解主要存在着三种解释模式:第一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模式,强调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历史和劳动创造人本身;第二种是政治经济学的模式,强调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按劳分配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原则;第三种是教育学原理的模式,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

从教育实践的角度看,上述阐述能够给予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在于如何理解和建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劳动价值观决定了劳动教育观,因此,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习者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一是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本源性价值,即劳动是创造物质世界和人类历史的根本动力,劳动者神圣光荣;二是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按劳分配是合乎正义的分配原则,不劳而获、少劳多得可耻;三是让学生认识到热爱劳动、参加劳动才能实现个人的健康成长,不愿劳动、不爱劳动则会阻碍个人的全面发展。在新时代,我们要倡导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通过“以劳促全”提升心志,使学生拥有充实的人生。这一过程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人民立场和劳动情怀,是新时代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新发展。

在观念层面,重建劳动教育观要凸显综合性与统领性,让劳动教育成为一种价值召唤。劳动教育是各种教育的统领,能够把其他一切教育内容联结在实践之中。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依靠劳动生存与发展的品质,能够增强体质、磨炼意志,还能够丰富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实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增进智慧等功能。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劳动教育的界限,劳动教育始终是与德智体美教育融合在一起的,既不能互相代替,也不能混淆。

在实践层面,重建劳动教育观要强化激励性与基础性,让劳动成为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劳动教育不是专门的课程,不依托于某一具体的课程或具体的课堂教学时段,也没有具体的可以量化的育人任务、考核标准。劳动教育必须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归宿。因此,应该把劳动的理念和行为渗透到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使之成为一种生存方式。

在制度层面,重建劳动教育观要突出主体性与责任性,让劳动教育成为一种制度建构。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我国教育方针的发展历程一直很重视劳动教育。但是,整个劳动教育实践存在着实施主体单一、主体责任不明确,缺乏评价、督促机制等问题。因此,国家必须完成以法律制度形式规定劳动教育主体,明确各主体的责任,建立评价、督导机制,明确劳动教育成绩的使用范围等一系列的制度建构。

(摘编自宁本涛《重塑劳动教育观》)

1.下列观点中能体现劳动教育“外生性特点”的一项
A.以劳动和实践统领各种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B.将劳动教育与具体学科知识相联系,强调通过具体操作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C.强调劳动的意义是为服务经济建设,加强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劳动技术教育。
D.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实验、创新辅导等实践活动,促进劳动教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外生性特点”使我国的劳动教育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B.文章第二段、第三段,集中阐释了塑造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劳动教育中的意义。
C.文章从多个层面论述了重建劳动教育观的具体途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D.文章论证兼顾理论与实践,既回顾了经典理论,又总结了劳动教育实践成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学生具备了“劳动神圣,劳动者光荣”的意识就形成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B.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相互融合,完成了德智体美教育也就完成了劳动教育。
C.劳动教育缺少具体可以量化的育人任务,因此只能依靠学校和学生的自觉行为。
D.要推动劳动教育,需要解决现阶段存在的主体责任不明、缺乏监督评价等问题。
2020-01-04更新 | 7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法国著名电影评论家乔治·萨杜尔在《电影通史》中,把中国皮影戏称作“电影的先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及艺术审美价值,其发展源远流长。

如果上溯追源,最早可追溯到武王伐纣时期。过去皮影戏艺人供奉黄龙真人,传说他是“影戏之祖”,之后有皮影戏发源于春秋战国之说。这两种说法都是民间口头相传。历史上比较可靠的文字记载出现在汉代。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不已,终日神情恍惚,不理朝政。大臣们情急之下请方士于幕后做法,一会儿工夫,李夫人就姗姗而来。武帝见美人虽云鬓半掩,见而不得,相思更深,汉武帝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这个被记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的最早文字记载。

到了唐代,皮影戏获得了快速发展。元稹在《灯影》诗中说:“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见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后两句说的是当时人们用皮影戏表演唐太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太平广记》记载韦庄幼时常与同伴玩耍,后追忆往事,作《涂次逢李氏兄弟感旧》一诗,诗云:“御沟西面朱门宅,记得当时好兄弟。晓傍柳阴骑竹马,夜隈灯影弄先生。”孩童夜晚无事,“夜隈灯影弄先生”,“先生”即影人,大家凑在一起玩皮影戏,可见五代时皮影戏已经开始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

宋代是皮影戏发展的黄金时期,成为最受市民喜爱的文艺活动之一。南宋范成大有诗云“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可见,到了南宋时期,皮影戏的内容已经非常丰富,表演成分非常浓重。明代的皮影戏继承了唐宋以来的历史叙事方式,重点表演历史故事,瞿佑《看灯诗》中说:“南瓦新开影戏场,堂明灯烛照兴亡。看看弄到乌江渡,犹把英雄说霸王。”清乾隆年间赵本植在《庆阳府志》中记载当地乡村皮影戏流行,正月闹元宵,唱《大回窑》;二月二土地菩萨生日,唱《土地会》。在四川北部,一年四季都有皮影戏,春季要演“还愿戏”,四五月演“秧歌戏”,七八月演“求水戏”,冬天要演“火神戏”。这时,皮影戏不仅受到百姓喜爱,皇室贵族们也钟情于它,当时出现了著名的“宫影戏”。

皮影戏的传统剧目,有如《三战吕布》《楚汉之战》《包公案》等,多以忠君爱国、伸张正义以及人伦亲情为主题。皮影戏可以寓教于乐,将历史知识、文化价值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表演出来,帮助人们辨忠奸、别善恶、明伦理,从善如流。皮影戏来自民间,反映了风土习惯、生活态度及审美情趣,调节了人们紧张、单调、枯燥的日常生活,有益于调节情绪、娱乐减压。

戏就是人,人就是戏,“请君更看戏中戏,对影休推身外身”。皮影戏在娱乐观众的同时,也传递着历史文化知识,提升了艺术审美价值,这就是皮影戏的独特魅力。

(摘编自邵凤丽《千秋英雄灯下舞,万古豪杰手内提》,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电影发展的先驱,中国皮影戏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及艺术审美价值,是中华艺术宝库的重要部分。
B.《太平广记》记载韦庄幼时与同伴玩耍并作诗一事,可见在五代时期皮影戏已经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当中。
C.作为宋代最受市民喜爱的文艺活动之一,皮影戏具有内容丰富,表演成分浓厚及采用历史叙事方式的特点。
D.清朝,皮影戏在各地一年四季都有演出,深受百姓喜爱,而“宫影戏”的出现则说明皇室贵族也钟情于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和引用的论证方式,内容充实,富有意蕴,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
B.文章详略得当,详细介绍了中国皮影戏的艺术价值,点明其在中华民族艺术殿堂中的特殊地位。
C.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文本结构,论述了皮影戏的发展概况并凸显了其独特的魅力。
D.文章的论述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主要以皮影戏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展开材料,行文流畅自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皮影戏的发展源远流长,历史早期关于皮影戏发源的说法带有传说色彩,而有比较可靠的文字记录则出现在汉代。
B.从瞿佑《看灯诗》一诗可以看出,明代皮影戏已经具有表演历史故事的特点,历史故事借助小小的皮影被重新演绎。
C.随着历史的发展,皮影戏形成寓教于乐的特点,将历史知识、文化价值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表演出来,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D.皮影戏具有独特魅力,“请君更看戏中戏,对影休推身外身”,保护皮影戏这一人类物质文化遗产人人有责。
2021-05-03更新 | 11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堂吉诃德》问世两年后就被译成了英文,汉语版的出现却已是300多年以后的事情了。尽管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下卷致雷莫斯伯爵的献辞中写道:……前者,伪《堂吉诃德》流传甚广,令人苦不堪言。各方朋友催促在下速将真品呈送阁下,以正视听。然最为情切者乃为中国之大皇帝。一个月前,他遣特使送来中文书信一封,要求在下将《堂吉诃德》一册送至中国,皆因其欲建一所卡斯蒂利亚语书院,拟以堂吉诃德之故事为教材,聘在下为院长。

当然,这纯属杜撰,但足见这位文学大师对中国有所了解,并兴致勃勃地将它写进了自己的献辞中。时至今日,塞万提斯的呓语已经成真:不仅《堂吉诃德》早已被译介到中国,塞万提斯学院也于2006年在北京创立,后又到了上海,除教授西班牙语外,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与之相呼应的是中国也在西班牙的马德里、巴塞罗那、格拉纳达、巴伦西亚、莱昂和拉斯帕尔马斯等6座城市创办了孔子学院。

1922年,《堂吉诃德》首部中文版由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出版,题为《魔侠传》,由林纾与陈家麟合作翻译。由于林纾不懂外语,陈家麟也只通英文,总体而言这不是一个成功的版本,但基本译出了原著上部的故事情节,文字简明、洗练,往往用几个字就能传神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重要的是,这部伟大小说最早被呈现在了中国读者面前。

《魔侠传》的出版掀起了一个翻译《堂吉诃德》的小高潮,先后出版过数种中译本,但都是转译,而且几乎都有删节。直到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才推出了杨绛先生译自西班牙语的全译本,这也是目前国内印数最多、流传最广的版本。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又有董燕生、屠孟超、孙家孟等专业西班牙语翻译家的全译本陆续出版。

在我国,最先对堂吉诃德这一形象做出积极评价的是周氏兄弟。周作人在1918年出版的《欧洲文学史》讲稿中写道:书中所记,以平庸实在之背景,演勇壮虚幻之行事,不啻示空想与实生活之抵触,亦即人间向上精进之心,与现实俗世之冲突也。Don Quixote(堂吉诃德)后时而失败,其行事可笑。然古之英雄,先时而失败者,其精神固皆Don Quixote也,此可深长思者也

最初,鲁迅并未像周作人那样赞美《堂吉诃德》,但他们对待《堂吉诃德》的态度始终是一致的。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的那场革命文学内部论战中,鲁迅受到围攻,被称作老骑士”“堂鲁迅,但他却没有像对待敌人那样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而是请郁达夫翻译了屠格涅夫的演讲《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并自己动手翻译了卢察那尔斯基的戏剧《解放了的堂吉诃德》的第一场,又请瞿秋白译完全剧。他没有为自己辩驳,而是通过译介两个阐释堂吉诃德精神的著名文本,将 堂吉诃德的意义概括为崇高的忘我精神和神圣的理想主义情怀,从而既为堂吉诃德正名,也为自己进行了辩护。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时刻,堂吉诃德又被赋予了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特质,呼唤人们像他那样无私无畏地奋勇杀敌。在文学界,诸如张天翼的《洋泾浜先生》,废名的《莫须有先生传》以及鲁迅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作品,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堂吉诃德》的启发和影响。

400年了,塞万提斯并未离开人世,他笔下的堂吉诃德依然鲜活,他的精神也依然具有普遍意义。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人类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依然需要捍卫自由、争取平等、同情弱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堂吉诃德精神

——节选自《人民日报•掩卷长思<堂吉诃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塞万提斯在给雷莫斯伯爵的献辞中说,中国皇帝想建一所卡斯蒂利亚语书院,打算以堂吉诃德的故事作为教材,聘自己为该学院院长,所以,恳求自己送一本书给中国。
B.不懂外语的林纾与陈家麟合作翻译的《魔侠传》,是《堂吉诃德》中文版的第一部。
C.在我国,最先对堂吉诃德这一形象做出积极评价的是周作人、周树人两兄弟。
D.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不少思想比较进步的作家的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堂吉诃德》的启发和影响。
2.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周作人兄弟对待《堂吉诃德》的态度是一致的,但评价方式却有不同。
B.随着1922年《魔侠传》的出版,在一定时间内,中国掀起了一个翻译《堂吉诃德》的小高潮,但这些作品都不是直接翻译,并且内容大都不完整。
C.西班牙政府在中国北京创立了塞万提斯学院,中国政府于是在西班牙创办了6所孔子学院以示礼尚往来。
D.堂吉诃德其人虽然行事可笑,但其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始终具有积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塞万提斯能杜撰出中国皇帝向他要书的事件,表现出他对中国有所了解。
B.林纾与陈家麟合作翻译的《魔侠传》和杨绛先生翻译的版本相比,算不上一个成功的版本,但其价值也不可抹灭。
C.虽然此前《堂吉诃德》的中译版本较多,但直到1979年,杨绛先生翻译的才是最完整最直接的也是目前国内最受欢迎的版本。
D.当鲁迅先生处在“革命文学”内部的论战时,郁达夫、瞿秋白等人通过翻译演讲和剧作的方式为鲁迅辩护。
2021-03-10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