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知识 > 古代文化常识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4 题号:1233639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豁字朗子。时谢万败于梁濮,许昌、颍川诸城相次陷没,西藩骚动。(桓)温命豁督沔中七郡军事,建威将军、新野义成二郡太守,击慕容麈,破之,进号右将军。温既内镇,以豁监荆扬雍州军事,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假节,将军如故。时梁州刺史司马勋以梁益叛,豁使其参军桓罴讨之。而南阳督护赵弘、赵忆等逐太守桓淡,据宛城以叛,豁与竟陵太守罗崇讨破之。又攻伪南中郎将赵盘于宛盘退走豁追至鲁阳获之送于京师置戍而旋。又监宁益军事。温,迁征西将军,进督交广并前五州军事。

苻坚寇蜀,豁遣江夏相竺瑶距之。广汉太守赵长等战死,瑶引军退。顷之,坚又寇凉州,弟冲遣辅国将军朱序与豁子江州刺史石秀溯流就路,禀节度。豁遣督护桓罴与序等游军沔汉,为凉州声援。俄而张天锡陷没,诏遣中书郎王寻之诣豁,谘谋边事。豁表以梁州刺史毛宪祖监沔北军事,兖州刺史朱序为南中郎将、监沔中军事,镇襄阳,以固北鄙。

太元初,迁征西大将军、开府。豁上疏固让曰:臣实凡人,量无远致,阶藉门宠,遂叨非据。进不能阐扬皇风,赞明其政道;退不能宣力所莅,混一华。尸素积载,庸绩莫纪。是以敢冒成命,归陈丹款。伏愿陛下回神玄览,追收谬眷。竟不许。坚陷涪城,梁州刺史杨亮、益州刺史周仲孙并委戍奔溃。豁以威略不振,所在覆败,又上疏陈谢,固辞,不拜开府。

寻卒,时年五十八。赠司空,本官如故,。赠钱五十万,布五百匹,使者持节监护丧事。豁时誉虽不及冲,而甚有器度。但遇强寇,故功业不建。

(节选自《晋书·桓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攻伪南中/郎将赵盘于宛/盘退走/豁追至鲁/阳获之/送于京师/置戍而旋
B.又攻伪南中郎将/赵盘于宛/盘退走/豁追至鲁阳/获之/送于京师置戍而旋
C.又攻伪南中郎将赵盘于宛/盘退走/豁追至鲁阳/获之/送于京师/置戍而旋
D.又攻伪南中/郎将赵盘于宛/盘退走/豁追至鲁/阳获之/送于京师置戍而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又称“刺使”。“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史”为“御史”之意。刺史实为一州军政的长官,有职无权。
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皇子、公主,或者封王贵族的去世。
C.戎,是春秋时期中原人对少数民族的称呼,另有狄、蛮、夷的说法。这里的戎是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泛称。
D.谥,古代帝、后以及诸侯大臣等地位较高人物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作为,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豁临危受命,在西部边境地区战事吃紧时先后击败谢万、慕容麈,因功升任右将军。
B.为抗击苻坚入侵,桓豁与弟弟派多路军马协同作战,他又向朝廷建议镇守各地的人选。
C.朝廷要封赏桓豁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他先后两次上疏推辞,态度坚决,不拜开府。
D.桓豁非常有器度,只是因为遭遇了强敌,没能建立大功绩,当时的声誉比不上桓冲。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张天锡陷没,诏遣中书郎王寻之诣豁,谘谋边事。
(2)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
5.桓豁坚决推辞朝廷封赏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竦资性明敏,好学,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为文章,典雅藻丽。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史成,迁户部。景灵宫成,迁礼部郎中。

后二年,徙邓州,又徙襄州。属岁饥,大发公廪,不足,竦又劝率州大姓,使出粟,得二万,全活者四十余万人。仁宗即位,迁户部郎中,徙寿、安、洪三州。洪俗尚鬼,多巫觋惑民,竦索部中得千余家,敕还农业,毁其淫祠以闻。诏江、浙以南悉禁绝之。

竦材术过人,急于进取,喜交结,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以为奸邪。当太后临朝,尝上疏乞与修《真宗实录》,不报。既而丁母忧,潜至京师,依中人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雅善竦,因左右之,遂起复知制诰,为景灵判官、判集贤院。

竦雅意在朝廷,及任以西事,颇依违顾避,又数请解兵柄。改判河中府,徙蔡州。庆历中,召为枢密使。谏官、御史交章论:“竦在陕西畏懦不肯尽力,每论边事,但列众人之言,至遣敕使临督,始陈十策。尝出巡边,置侍婢中军帐下,几致军变。元昊尝募得竦首者与钱三千,为贼轻侮如此。今复用之,边将体解矣。且竦挟诈任数,奸邪倾险,与吕夷简不相能。夷简畏其为人,不肯引为同列,既退,乃存之以释宿憾。陛下孜孜政事,首用怀诈不忠之臣,何以求治?”

竦以文学起家,有名一时,朝廷大典策累以属之。多识古文,学奇字,至夜以指画肤。文集一百卷。其为郡有治绩,喜作条教,于闾里立保伍之法,至盗贼不敢发,然人苦烦扰。治军尤严,敢诛杀,即疾病死丧,拊循甚至。尝有龙骑卒戍边郡,剽,州郡莫能止,或密以告竦。时竦在关中,俟其至,召诘之,诛斩殆尽,军中大震。其威略多类此。

(选自《宋史·夏竦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B.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C.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D.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兼任官职的意思。与之意义相同的还有“兼”“判”。
B.户部,是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负责全国税收、土地、户籍、接待外宾等事务。
C.斛,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
D.起复,封建时代,官吏有丧,守丧未满期而重新起用,称作“起复”。也可以指降职或革职后重被起用。文中指的是第一个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竦聪敏,有才华。他多识古文,学习奇字,写文章辞藻华丽,经常执笔朝廷大典的策书。
B.夏竦体恤民情,祛除社会流弊。在襄州,他开仓赈灾,又以身示范,带领本州大姓捐粟救灾。在洪州,他采取措施,祛除当地尚鬼的习俗。
C.夏竦才智过人,但反复无常,世人以他为奸邪。庆历年间,被召为枢密使,但谏官御史们交相上奏,认为不能任用他。
D.夏竦治郡有方,治军严厉。他在任州郡长官时,用立保伍之法,控制了盗贼的行为。他诛杀剽掠的士兵,让军中大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丁母忧,潜至京师,依中人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雅善竦,因左右之。
(2)时竦在关中,俟其至,召诘之,诛斩殆尽,军中大震。
2020-09-26更新 | 6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薄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影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B.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C.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D.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廷尉,汉时九卿之一,掌管全国刑狱,可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或大臣,还可驳正皇帝、三公提出的判决。
B.长者,指年纪较大或辈分较高的人,也可以指身份显贵的人或德高望重的人。文中的“长者”的意思用的是前者。
C.刀笔之吏,古人记事用竹木简牍,以笔书写,以刀削除讹误,故刀笔吏指主办文书的小吏。
D.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古代跪拜礼之一,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之间的敬礼,也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来表示敬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释之颇有贤才。张释之要辞官归乡,袁盎知道他贤能,奏请授张释之谒者官职;张释之分析秦汉之事,受到了汉文帝赏识。
B.张释之善于进谏。汉文帝因啬夫熟知禽兽簿,对答敏捷,要授予啬夫上林令之职,张释之以周勃、张相如为例,最终劝止了文帝。
C.张释之刚直不阿。张释之阻止过司马门不下车的太子、梁王进入殿门,并弹劾他们,及汉文帝自责教子不严后才让太子、梁王进入。
D.张释之执法公正。汉文帝要将盗取高祖庙内玉环的人诛灭全族,张释之据理力争,坚持依法处置,最终文帝和太后同意了他的判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
(2)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2020-09-07更新 | 2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宥,字仲严,唐之后裔,自吴徙青,遂为青人。祖成,五代末,以诗酒游公卿间,善摹写山水,至得意处,疑非笔墨所成。人欲求者,先为置酒,酒酣落笔,烟景万状,世传以为宝。父觉,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宥幼孤,不好弄,长读书属文,不杂交游。举进士,调火山军判官。入馆校勘书籍,迁集贤校理,遂直院。知蕲州,岁凶人散,委婴孩而去者相属于道。宥令吏收取计口给谷俾营妇均养之每旬阅视所活甚众或杀人以米十石给佣者使就狱曰我重贿吏尔必不死。宥得其情,论如法。

提点荆湖刑狱,权户部判官,利州转运使,判户部勾院,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同判太常寺。旧宗庙五飨,辅臣摄事,中废且久,止差从官。宥因对力言,遂复故事。以谏议大夫知江宁府。民有告人杀其子者,曰:“吾子去家时,巾若巾,今巾是矣。”民自诬服。宥疑,召问,卒伸其枉。府舍火,宥畏兵乱,阖门不救,降秘书监,寻令致仕。起分司南京,改太子宾客,判留司御史台,卒。

宥性清介,然与物无忤,好奖拔士人。外族甚贫,宥有别业,以券畀之。既死,家无余财,官赐钱十万。

(节选自《宋史·李宥传》《宋史·李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宥令吏收取/计口给谷/俾营妇均养之/每旬阅视/所活甚众/或杀人/以米十石给佣者/使就狱/曰/我重贿吏/尔必不死
B.宥令吏收/取计口给谷/俾营妇均养之/每旬阅视/所活甚众/或杀人/以米十石给佣者/使就狱曰/我重贿吏/尔必不死
C.宥令吏收取/计口给谷/俾营妇均养之/每旬阅视/所活甚众/或杀人/以米十石给佣者/使就狱曰/我重贿吏/尔必不死
D.宥令吏收/取计口给谷俾/营妇均养之/每旬阅视/所活甚众/或杀人/以米十石给佣者/使就狱/曰/我重贿吏/尔必不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人,即青州人。青州,古代九州之一,因地处东海和泰山之间,按古代五行学说“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
B.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隋炀帝始置进士科。唐宋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C.户部,古代官署名称,为掌管土地、户籍、财经、军需的机关,长官为户部尚书,也称地官、大司徒、大司农等。
D.致仕,古代官员交还官职,即退休。致仕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致仕的年龄一般为六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宥年幼即孤,交友谨慎。他从吴地迁居到青州,不喜好玩耍,经常读书写文章,从不随便与其他人交游往来。
B.李宥涉远为官,体恤百姓。他担任蕲州知州,因为年景不好,人们抛弃婴孩四处逃难,他设法收养婴孩并定期去察看。
C.李宥仕途顺畅,办案有方。他代理户部判官期间,有位百姓屈打成招,李宥召来重新审问,最终替他洗雪冤屈。
D.李宥为官清廉,清正耿直。他喜好奖励推举人才;他毫不吝啬,妻族有人家境贫寒,他便将自己别处的房产送给了这家人,至死,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欲求者,先为置酒,酒酣落笔,烟景万状,世传以为宝。
(2)民有告人杀其子者,曰:“吾子去家时,巾若巾,今巾是矣。”
5.州府失火时,李宥为什么关上大门不去施救?结果如何?请简要说明。
2021-04-19更新 | 1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