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刘禹锡(772-84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7 题号:1241206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西山兰若试茶歌(节选)

刘禹锡

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余。

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茶诗,一二句描写新芽拳缩的形状及新茶从采摘到煎制之迅速。
B.三四句描写了茶汤的香气和颜色,以沾露的木兰和临波的瑶草加以衬托。
C.“采采”颇有民歌风味,让人想起《诗经》中“采采芣苡”“采采卷耳”等句。
D.诗中写出唐朝僧人对茶的钟情,赞美了他们对茶艺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
2.诗人在咏茶之余亦有寄托,请简要概括本诗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0-21高三下·安徽·开学考试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乙)插田歌(节选)

[唐]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注]①郢中歌:一作“田中歌”。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老少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抛”“接”“拔”“插”四个动作,自然流畅,勾勒出插秧工作的繁忙情形。
B.“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此句以田夫口吻说秧苗还未栽稳,稻田还没有插完,让送饭人把饭放下,赶紧回去照看好家里的鸭和鹅。
C.乙诗以花鸟发端,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画面:山冈上面花草繁密茂盛,燕子飞东又飞西:远远望去,田埂笔直如线,秧田里一片白水波光参差。
D.乙诗用简练笔触,刻画了农民夫妇的形象:农妇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农夫披着绿草编的蓑衣,一起唱起田中歌,轻声细语的唱和很像《竹枝词》。
2.如果说甲诗的劳动者是“繁忙”的,那么乙诗的劳动者则是“轻松愉快”的。请你结合诗句对乙诗劳动者的“轻松愉快”进行简析。
2021-01-02更新 | 35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一、二句写顾虑衰老是人之常情,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交代了“不顾老”的表现。
B.在诗人看来,年老既有短处也有长处,年老的短处是体衰多病,年老的长处是阅历丰富。
C.诗人劝慰他的朋友对于衰老不要有过多的忧虑,只要正确对待,便可翛然自乐。
D.诗歌前后两部分,一反一正,辩证地谈论对“老”的看法,转折自然,说服力强。
2.诗中“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两句,深为人们赞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2021-12-10更新 | 14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①

刘禹锡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

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

知君当此夕,亦望镜②湖水。

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注】①此诗写于829年,当时诗人在长安,白居易(乐天)在洛阳,元稹(微之)在越州(今浙江绍兴)。②镜湖是越州境内的一个湖。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二句看似用语平易,诗人看到雪景想到友人所在的洛阳也是洁白纯净的。
B.第三句用“遥想”,以此表明空间之远,但是二人的这份友谊不会因距离而减弱。
C.第五句中的“知”字,表明诗人内心的情感信念,他相信友人也在欣赏月下湖景。
D.最后两句写诗人与友人彼此牵挂的缕缕情思,情感随着皎洁月光绵延至千万里。
2.本诗最突出的手法是“虚实结合”,请结合诗歌分析该手法。
2019-05-06更新 | 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