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6 题号:12447971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围绕夔州的秋季,描绘了诗人登高的见闻,峡中传来“猿啸”之声,江水洲渚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字字精当。
B.颔联两句写远景,诗人视野极为开阔,“萧萧”写出了落叶之声态,肃杀可闻;“滚滚”写出了大江东去之声势,雄迈可见。
C.颈联诗人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着笔,将羁旅愁与孤独感,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厚重深沉。
D.与杜甫的另一首诗《望岳》相比,诗人已经没有了过去那种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不再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2.诗歌尾联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上李邕【1】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2】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朱凤行

杜甫

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声嗷嗷。

侧身长顾求其群,翅垂口噤心甚劳。

下愍百鸟在罗网,黄雀最小犹难逃。

愿分竹实【3】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

注释:【1】李邕,唐代书法家,曾任渝州刺史。李白游渝州时谒见李邕,因不拘俗礼,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对李白颇为怠慢。李白临别即赠《上李邕》,以抒心志。【2】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年间诏尊孔子为宣父。【3】竹实:传说中凤凰的食物。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世人”两句意为世人见我没什么特别之处,听到我大言不惭都冷笑。
B.“宣父”两句意为孔子尚觉后生可畏,您李邕不可轻视我年少。
C.“君不”两句写朱凤立于高高的衡山巅,因为冻饿而嗷嗷哀号。
D.“下愍”两句写朱凤怜悯百鸟身处罗网,尤其同情最小的黄雀。
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鹏”两句虚实结合,融情于景,营造了一种阔大苍凉的氛围。
B.“假令”两句极尽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豪迈奔放的风格。
C.“侧身”两句运用细节描写刻画朱凤形象,生动具体,有感染力。
D.“愿分”两句用鸱枭怒号来衬托朱凤的精神,使其形象更加鲜明。
3.同样写鸟,李白与杜甫分别借“大鹏”“凤鸟”表现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3-11-08更新 | 17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请赏析诗歌颈联。
2.这首诗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19-04-09更新 | 10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 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此诗是杜甫(712年-770年)于770年春羁留长沙时所作。②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食节那天诗人在异乡水上行船,“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这个起句为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杜甫如子一般隐居不仕。
B.“鹖冠”运用典故,点明诗人去官离朝的身份特征,既概括了诗人此时的遭遇,也蕴含他一生的无穷辛酸,刻画了诗人的孤寂形象。
C.“天上坐”“雾中看”写舟中所见所感。远眺舱外江水浩浩荡荡,岸边百花盛开,诗人因为年老眼花故有雾中看花之感,充满美的享受。
D.全诗写景先由远到近,后由下到上、由近到远,转换非常自然,将舟居的观感与对时局多难的伤感凝缩在“愁”字上,自然流转中显出苍茫沉郁的特色。
2.诗的颈联写到“蝶”“鸥”两个意象,对抒发作者情感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2-07-16更新 | 1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