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15 题号:12483063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说,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B.颔联意思是,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C.颈联描写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D.尾联是说,像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都终归成了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又算得了什么呢?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
2.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的几种悲慨。请简要作答。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官池春雁(其一)

杜甫

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两雁

陆游

两雁东西来,合群以南翔。镜湖接天台,海阔天茫茫。

冥飞远矰弋【1】,长路谙冰霜。君看此气象,岂复谋稻粱。

正尔下杜陵,已复掠潇湘。超遥万里程,燕雀安能量!


注释:【1】矰弋:射鸟用的箭。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第四句中“隔暮云”寓意归乡之途充满艰险。
B.陆诗“冥飞”两句写雁克服了长路中重重的艰难险阻。
C.陆诗中“镜湖接天台”寓意前路迷茫,迷失了方向。
D.两首诗分别用“鸂鶒”和“燕雀”来反衬雁的形象。
2.比较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两首诗中雁对“谋稻粱”的态度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解说。
2020-05-19更新 | 5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蜀 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祠堂之景。首联一问一答,写出了诸葛亮祠堂的位置和特征。颔联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庄严肃穆的气氛。
B.“寻”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自春色”“空好音”则以衬托手法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虔诚。
C.后四句写诸葛亮的功绩: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一生,尾联对他的壮志未酬表示出深深的遗憾之情。
D.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出兵伐吴因兵败而死于白帝城。“身先死”指诸葛亮。“英雄”指杜甫。
2.本首诗歌写了诗人的那些感情?请结合相关诗句进行赏析。
2021-01-27更新 | 4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堂检校收稻二首(其一)

杜甫

香稻三秋末,平田百顷间。

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

御夹侵寒气,尝新破旅颜。

红鲜终日有,玉粒未吾悭。


[注]①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回到草堂,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②红鲜:指红稻。③玉粒:指米、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诗题,既交代收稻的季节,又着力描绘出收稻的情形。
B.颔联写诗人因茅屋不多,远景开阔,可以欣赏美景的自适心境。
C.颈联中“侵”字突出了深秋的寒意,“破”字突出了收获的喜悦。
D.整首诗采用浅近的语言叙述所见,抒发所思、所感,通俗易懂。
2.“红鲜终日有,玉粒未吾悭”中的“有”“未”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中的“有”“无”,在表意上有相似之处,表达的情感却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分析。
2023-11-17更新 | 1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