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 《明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87 题号:1251876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骥,字尚德,束鹿人。长身伟干,便骑射,刚毅有胆,晓畅戎略。中永乐四年进士为兵科给事中,使山西,奏免盐池逋课二十余万,寻迁西按察司副使。宣德初,擢兵部右侍郎,代顾佐署都察院。久之,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旦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野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侍郎柴车、徐晞、都御史曹翼相继经理边务,未能制。二年五月命骥往,许便宜行事。骥疾驱至军,大会诸将,问往时追敌鱼儿海子,先退败军者谁。佥曰“都指挥安敬”。骥先承密旨戮敬,遂缚敬斩辕门,并宣敕责都督蒋贵。诸将皆股栗。骥乃大阅将士,分兵画地,使各自防御,边境肃然。阅军甘、凉,汰三之一。定更番法,兵得休息而转输亦省。俄阿台复入寇。帝以任礼为平羌将军,蒋贵、赵安为副,骥督军。三年春,偕诸将出塞,以贵为前锋,而自与任礼帅大军后继,与贵约曰:“不捷,无相见也。”贵击敌石城,敌走兀鲁乃。贵帅轻骑二千五百人出镇夷,间道兼行,三日夜及之。擒左丞脱罗,斩首三百余,获金银印各一,驼马兵甲千计。骥与礼自梧桐林至亦集乃,擒枢密、同知、佥院十五人,万户二人,降其部落,穷进至黑泉。而赵安等出昌宁,至刁力沟,亦擒右丞、达鲁花赤三十人。分道夹击,转战千余里,朵儿只伯远遁。久之,石亨、徐有贞等奉英宗复辟,骥与谋。赏稍后,上章自讼,言:“臣子祥入南城,为诸将所挤,堕地几死。今论功不及,疑有蔽之者。”帝乃宫祥指挥佥事。而命骥仍兵部尚书,理部事,加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余如故。数月请老,又三年乃卒,年八十三。靖远侯,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王骥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野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
B.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野/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
C.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野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
D.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野/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一般称科举时代殿试考取的人,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B.辕门,既可指古代帝王巡狩、田猎止宿出入处之门,又可指军营的营门。
C.请老,是古代官吏向君王请求退休养老的婉词,与致仕、致政、告老相同。
D.赠,即赠官,古代朝廷对功臣生前或死后追赠官职或爵位,表示褒奖肯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骥文武兼备,受到皇帝器重。他善于骑马射箭,有胆有识,通晓军事谋略,永乐年间考中进士,皇帝常委以重任,他也不负重托。
B.王骥历练老成,处事长于应变。他斩杀安敬,既调查实际情况,又有事先拿到的皇帝诛杀安敬的密旨;同时他根据军队需要制定了可行的法规。
C.王骥善于用兵,驱敌辗转千里。他指挥军队攻打敌人,兵分三路,蒋贵担任前锋,任礼独自率领大军殿后,赵安兵出昌宁,分道夹击敌军,取得胜利。
D.王骥累著功绩,请功不避其亲。他安定边境,追杀敌人,立下功劳;英宗复位后论功行赏,给他的赏赐稍微延迟,他就上奏为他的儿子争得赏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兵科给事中,使山西,奏免盐池逋课二十余万,寻迁山西按察司副使。
(2)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项脊轩志》)
5.概括皇帝让王骥去处理边境事务时允许他“便宜行事”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刚廉杨继宗

《明史》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又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口”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节选自《明史·杨继宗传》)


【简注】
①天顺:明英宗朱祁镇年号。后文“成化”,明宪宗朱见深年号。②栉沐:栉,梳头;沐,洗头。此处可理解为沐浴。③狱:官司案件。④庶:期望。⑤桎梏(zhìgù):脚镣和手铐。⑥宪体:御史的本分职事。⑦衔:怀恨。⑧袭:量词,一套。⑨中官:宦官。⑩牒:文书。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汪直:宪宗时执掌西厂的宦官。得非:表委婉的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不是”、“不就是”。
【阅读指要】
本文重在通过具体事迹赞美杨继宗的刚正廉洁。文章先写杨继宗任刑部主事时处事负责,善辨疑案;再重点写任嘉兴知府时勤政爱民、大兴文教、敢顶违规御史和索钱宦官的几件事,又写汪直的评论,末段写张敏每在帝前诋毁杨继宗宪宗“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的诘问又使张敏惶恐不安。本文从多个方面表现了杨继宗的刚正不阿、廉洁奉公,凸现了一个刚廉循吏的形象。文章叙事简洁,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              )       
(2)汝母老,兄弟(              )
(3)公但剔奸弊,惩官吏(              )                    
(4)敏惶恐,遗书庆曰(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词性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B.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C.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D.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
3.杨继宗大兴社学的具体措施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
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杨继宗刚正康洁的一组是(       )。
①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②师儒竟劝,文教大兴。③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④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⑤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遇学官以宾礼。
(2)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
2019-12-16更新 | 1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主事。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①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服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天启初,谥贞肃。

(选自《明史•杨继宗传》,有删节)


【注】①宪:属吏称上司为“宪”,如宪台(御史官职的通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B.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C.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D.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部,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法律、刑狱等,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分别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
B.社学,是元、明、清三代由民间出资兴办的地方小学,择通晓经书者为师,以教劝农桑为主要内容,子弟于农闲时入学。
C.秩满,官吏任期满届,古代官员任期多一任三年,此处“九年秩满”实为“九年考满”,意即他通过了多个任上的官员考核。
D.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每三年于省城举行,因其时正值秋天的八月,故又叫“秋闱”,考中者被称作举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显著。任嘉兴知府时,他重视教育,要求八岁的孩子一律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文人学者竟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杨继宗为民申诉,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杖死多位里老,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之后,他又入朝状告孔儒越职行事,这让孔儒非常恼恨。
C.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与住所都很简朴,宦官路过其辖区,他只赠送普通物品;面对宦官索要钱财,他要求其出具收据,巧妙拒绝。
D.杨继宗慧眼识才,卓有远见。他在监察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便断定这两位考生都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对此佩服不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2)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
2020-02-24更新 | 25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用贤,字汝师,常熟人。父承谦,广东参议。用贤举隆庆五年进士,选庶吉士。万历初,授检讨。张居正父丧夺情,用贤抗疏曰:“臣窃怪居正能以君臣之义效忠于数年,不能以父子之情少尽于一日。臣又窃怪居正之勋望积以数年,而陛下忽败之一旦。莫若如先朝杨溥、李贤故事,听其暂还守制,刻期赴阙。庶父子音容乖暌阻绝于十有九年者,得区区稍伸其痛于临穴凭棺之一恸也。国家设台谏以司法纪、任纠绳,乃今哓哓为辅臣请留,背公议而徇私情,蔑至性而创异论。臣愚窃惧士气之日靡,国是之日淆也。”疏入,与中行同杖除名。用贤体素肥,肉溃落如掌,其妻腊而藏之。用贤有女许御史吴之彦子镇。之彦惧及深结居正,得巡抚福建过里门不为用贤礼且坐镇于其弟下曰婢子也以激用贤 用贤怒,已察知其受居正党王篆指,遂反币告绝。之彦大喜。居正死之明年,用贤复故官,进右赞善。江东之、李植辈争向之,物望皆属焉。而用贤性刚,负气傲物,数訾议大臣得失,申时行、许国等忌之。寻充经筵讲官。再迁右庶子,改南京祭酒。荐举人王之士、邓元锡、刘元卿,清修积学。又请建储,宥言官李沂罪。居三年,擢南京礼部右侍郎。以吏部郎中赵南星荐,改北部。寻以本官兼教习庶吉士。用贤长身耸肩,议论风发,有经济大略。苏、松、嘉、湖诸府,财赋敌天下半,民生坐困。用贤官庶子时,与进士袁黄商榷数十昼夜,条十四事上之。申时行、王锡爵以为吴人不当言吴事,调旨切责,寝不行。家居四年卒。天启初,赠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一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之彦惧及/深结居正/得巡抚福建/过里门/不为用贤礼/且坐镇于其弟下/曰婢子也/以激用贤/
B.之彦惧及深/结居正/得巡抚福建/过里门/不为用贤礼/且坐镇于其弟下/曰婢子也/以激用贤/
C.之彦惧及/深结居正/得巡抚福建/过里门/不为用贤/礼且坐镇于其弟下/曰婢子也/以激用贤/
D.之彦惧及/深结居正/得巡抚福建/过里门/不为用贤礼/且坐镇于其弟下/曰婢子/也以激用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夺情,同丁忧,朝廷于大臣丧制未终时,召出任职;或者不必弃官去职,素服治事。
B.抗疏,为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之时所采取的一种直言不讳的进谏方式。
C.台谏,指台官和谏官,唐宋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等为谏官。
D.建储,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世袭制的封建社会里,确立皇族的人为皇太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用贤为官刚正,建言不惧权要。对于张居正“夺情”一事,他极力反对台谏的背公议而徇私情的态度,认为皇帝应该让张居正回家服丧以尽孝心。
B.赵用贤很有威望,得到众人信赖。在张居正死后的第二年,他便官复原职了;江东之、李植等人竞相追随他,纷纷保举他,此时众人都希望归向于他。
C.赵用贤慧眼独具,擅长举荐人才。在晋升右庶子、改任南京祭酒之后,他所举荐的王之士、邓元锡、刘元卿三人既有很好的操行,又兼具才华与学问。
D.赵用贤关心民生,建议被斥未行。他和袁黄为吴地人的生计十几个昼夜筹谋良策,最后虽然所谋之计遭到罢斥未能施行,却也可见他的一片为民之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若如先朝杨溥、李贤故事,听其暂还守制,刻期赴阙。
(2)用贤怒,已察知其受居正党王篆指,遂反币告绝。
2020-05-17更新 | 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