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考点 >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40 题号:1255924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越王勾践墓

柴 望

秦望山头自夕阳,伤心谁复赋凄凉?

今人不见亡吴事,故墓犹传霸越乡。

雨打乱花迷复道,鸟翻黄叶下宫墙。

登临莫向高台望,烟树中原正渺茫。


【注】①柴望,南宋诗人。②秦望山,在浙江绍兴,因秦始皇登之以望海而得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临秦望山头,以苍茫、凄凉的景象和伤心的情怀开篇,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B.颔联主要意图是借百姓传说“霸越乡”的往事,抒发对吴王夫差成就霸业的赞美之情。
C.颈联将眼前景物与想象中的越王宫殿景象结合起来,虚实相生,写出了历史沧桑之感。
D.这首诗是借古讽今的伤时之作,借历史故事讽刺了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构思颇为巧妙。
2.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有何作用?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绮罗香·红叶

张炎

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正船舣、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

长安谁问倦旅?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漫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注】①张炎,出身南宋名门世家,宋亡后不仕新朝。本词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这一年张炎应元政府的征召而被迫北行。②舣:停船靠岸。③长安:代指元都的人们。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林落木”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都营造了深秋时落叶飘零的肃杀景象。
B.“寒艳不招春妒”“不入洛阳花谱”中“春”“花”都可理﹑解为元朝新贵的象征。
C.“似花绕”“断霞千缕”都用比喻展现红叶的艳丽明媚,衬托出词人愉悦的心情。
D.“记阴阴,绿遍江南”写红叶也曾经有过绿荫如盖的盛况,今昔对比,意味深长。
(2)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这首词中张炎借“红叶”寄托了哪些思想感情。
2020-03-24更新 | 8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中闻雁

(清)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注】①杵:舂米或捶衣的木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B.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C.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D.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歌,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1-02-23更新 | 10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七哀诗三首·其三

[魏晋]王粲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注]①蓼虫不知辛:吃惯了蓼(一种有辣味的草)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②谘:同“咨”。征询,商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这两句,诗人开门见山点明题意。“悲”字是这首诗的诗眼,点明全诗的感情基调,统摄全诗。
B.“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写出了边地的苦寒、人稀、荒芜,反衬出边地人民的坚强。
C.在“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两句中,诗人登城远望烽火台,只见边防驻军的战旗在朔风中纷纷飘扬、摇曳,渲染了森严、紧张的战争氛围。
D.出征之人,一去不再回头,不思返归;留下的人,多被敌军俘虏,没完没了地哭泣。这些都描写了边地人民遭受敌军蹂躏之惨。
2.诗歌最后四句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0-02-06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