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孟子(前372-前289)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1266110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亩之宅,之以桑,五十者可以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申之以孝悌之义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王无罪岁,斯天下民至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其时       失:错过
B.谨庠序之       教:教育
C.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D.非我也,       岁:年龄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A.五十者可以帛矣B.非我也,
C.之以桑D.然而不
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申之以孝悌之义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未之有也
4.下列对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A.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B.谨慎小心地教化百姓,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C.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的话讲给百姓听。
D.谨小慎微地办教育,反复把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讲给百姓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1)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2)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孽孽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䐨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尽心上》)


【注】①术:方法。②容光:细小的缝隙。③科:坑洼。④成章:通晓文理。⑤达:通达。⑥孽孽:勤勉不懈的样子。⑦䐨率:拉弓的标准。⑧跃如:跃跃欲试的样子。
1.以下对选段(1)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只有大海才能吸引观水之人,只有圣人的言论才能吸引求学之人。因此,见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
B.君子志于道,不能半途而废,应该像日月,连细小的缝隙都照到;应该像流水,不注满坑洼就不再前行。
C.道的养成,要依靠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日常学习,只有学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达到通达的境界。
D.孟子旨在告诉人们,伟大的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侥幸而获得的。只有通过平时有步骤、有条理的不断积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2.以下对选段(2)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丑赞赏“道”是伟大而美的,但是如同登天一样,让人觉得高不可攀。如果不降低标准,人们也许难以勤勉地追求。
B.针对公孙丑的言论,孟子严词以对,他认为“道”是不能降格以求的,不能因为“道”太冲高或者追求“道”有困难就降低标准。
C.君子要善于引导,激发他人对“道”的追求,要注重传授的方法,要给人留下思考和理解的空间。
D.孟子将君子比作“大匠”“后羿”,以说明君子是不会贸然改变“道”的标准的。君子站在道路的中央,发现资质能力都很强的人,就带领他们学习“道”。
3.结合这两篇选文,谈谈该怎样进行“道”的教与学?
2022-07-09更新 | 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文本二: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遵先王之法而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节选自《孟子·离娄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B.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C.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D.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恶其声而然也”与“治乱者何独不然”(《墨子·兼爱》)两句中的“然”字含义相同。
B.“不足以事父母”与“事有始终”(《礼记·大学之道》)两句中的“事”字含义不同。
C.“遵先王之法而过者”与“不过数金”(《庄子·五石之瓠》)两句中的“过”字含义不同。
D.“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与“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两句中的“而”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先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观点,然后以“孺子将入于井”为例展开论述,说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人的本能。
B.孟子阐述了恻隐、羞恶、是非、辞让这“四心”与仁义礼智这“四端”的关系,并通过比喻论证强调扩充“四端”的重要性。
C.孟子从“成方圆”的“规矩”,“正五音”的“六律”,引申出治国需要施行仁政,而治理好国家,国君有了善心和法度即可。
D.孟子认为,治国应依靠先王之道,让仁者来领导;君子违反道义,小人触犯刑律,这样的国家能保存下来只是侥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②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2022-12-01更新 | 12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填然鼓/师道不传也久矣
B.求人可使报秦/蔺相如,赵人也
C.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师不必贤弟子
D.五亩之宅,树之桑/勇气闻于诸侯
2.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D.大王来何操!
3.对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主要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D.孟子委婉地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20-05-09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