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1269805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10月1日—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月8号,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借此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8年10月8日)

材料二:

2018诺贝尔奖得主学术背景大揭秘

2019晤土世界大学排名TOP2002018诺贝尔奖获得者学术背景
排名学校中文名国家/地区总分奖项分布
2剑桥大学英国94.8诺贝尔化学奖
3斯坦福大学美国94.7诺贝尔经济学奖
5加州理工大学美国94.1诺贝尔化学奖
6哈佛大学美国93.6诺贝尔化学奖
8耶鲁大学美国91.3诺贝尔经济学奖
10芝加哥大学美国90.2诺贝尔经济学奖
15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87.7诺贝尔化学奖
19康奈尔大学美国85.1诺贝尔物理学奖
27组约大学美国81诺贝尔经济学奖
65京都大学日本67.3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
77麦克马斯特大学加拿大64.4诺贝尔物理学奖

(摘编自“新浪看点”2018年10月9日)

材料三: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位面的伟大问题,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存在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学科——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开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青睐于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8年10月8日)

材料四: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上日本科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从来没有过放弃研究的念头。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人们在赞叹本庶教授二十二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取得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发展新形势,力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政策和运作举措。

日本早在2001年就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这项计划公布之后,日本人18年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人民币,仅次于飞行员。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从而安心工作。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10月10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概括了2018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还指出了基础科学领域的深入研究为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起到推动作用。
B.材料二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由此可见,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促进了他们在科学研究上获得非凡成就。
C.材料三指出,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是因为只有技术才能解决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老问题,同时这样做也可以鼓舞技术实践者。
D.几则材料介绍诺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活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诺德豪斯和罗默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
B.化学家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项,旨在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本届诺奖,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重点褒奖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
C.日本学者的高待遇和科研经费的充足,表现出日本政府对科学研究的重视。
D.本庶佑获得诺奖时已经76岁,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可见,科研之路,年龄不是问题,态度决定高度。
3.了解2018年度诺贝尔奖项相关情况后,你对我国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有何建议?请结合材料作答。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铿锵有力、重若千钧,激起广泛共鸣。

一段段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不仅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标定了我们“向何处去”的精神路标。文艺界应以更加多样的艺术形式,以更加丰富的文艺作品,展现红色故事、激活红色血脉,是让更多人发现历史、传承精神的必由之路。

(摘编自张砥《用厚重的作品传扬共和国的红色》)

材料二:

当被问及“你对我国革命历史传统的认识程度如何”时,约七成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认识较肤浅。如此低的认知率凸显我们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方式存在问题,“蜻蜓点水”般的传播难以撼动人心。要使革命传统教育在当今时代继续焕发光彩,大学教师必须要转换思维,与学生主动交流,与生活紧密结合,其时效性才能真正提升。互联网乱象丛生,然而,教育工作者并未对此作出及时有效的回应。在以大学生为主体,革命传统教育为客体的自媒体时代,自媒体对于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而言,既是无处不在的挑战,更是迎面而来的机遇,迫切期待政府、社会、行业、高校、个体等各方用实际行动去回应。

(摘编自檀江林、王帅《自媒体时代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现状与对策探析》)

材料三: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实践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优良传统与品格风范的集中体现,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要充分阐释红色文化的内涵,讲好红色文化故事。

通过查证史料、寻访革命遗址、访谈老红军老战士等方式,抢救性记录革命历史事件,让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意义非凡的历史事件、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目前,红色歌谣、红色经典书籍、红色影视剧等,已成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

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人们在历史的发生地触摸历史、感知历史;充分利用声光电技术,重现当年的革命情景,以震撼的力量发挥影响作用;通过举行学术研讨会或英雄事迹报告会,增强红色文化传播力;开辟红色旅游线路,提升讲解质量,打造传播文化自信主战场;邀请老红军、老战士等走进校园,让青年学生接受心灵洗礼,激发“忆光荣传统,当红色传人”的热情。

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以启蒙式、启迪式的教育方式,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喜闻乐见的教材,让青年一代的纯洁心灵受到革命文化的熏陶,思想和品德受到锤炼。

(摘编自2018年11月22日《中国教育报》)

材料四:

从2017年9月1日的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审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将在全国所有地区初始年级投入使用。在强化革命传统教育方面,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纪念白求恩》等文章。教材中既有叙写老一辈革命领袖的文章,也有描绘革命英雄人物的篇目,以及记录为新中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的篇章,还有鲁迅等著名文学家的作品。历史教材系统讲述中国共产党建立、发展,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史实,涉及老一辈革命家40多位;完整介绍了中国抗战14年的史实。道德与法治教材讲述了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等具有代表性的内容,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中新网2019年8月2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让更多人发现历史,传承精神,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用丰富的形式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讲述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B.自媒体对革命传统教育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自媒体时代,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应以大学生为客体,革命传统教育为主体。
C.革命传统的教育要重点关注广大青少年,要通过弘扬红色文化,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修养。
D.新版语文教材加大了革命传统篇目的比重,像历史和道德与法治教材一样都强化了革命传统教育内容。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是(     
A.材料二揭示了当代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缺失的现状,并提出了改变现状的多种对策。
B.中国革命实践创造了红色文化,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优良传统和品格风范,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C.教育部统编的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这样可能会冲淡语文的文学属性。
D.新修订的教材突出了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弥补了旧教材在文化传承上的不足,推动了红色旅游的发展。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讲好红色文化故事办法的一项是(     
A.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小学组织开展“童心向党·党的故事我来讲”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班会。
B.《穿越时光,这是我保家卫国的样子》H5(互联网超文本标记语言)作品,在同一时刻让上亿人一起重温了人民军队的历史。
C.毛泽东在长征取得胜利时写下了《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等著名诗文。
D.内图大学孔子学院在内图大学校礼堂举办“我的中国故事”有奖征文比赛颁奖典礼。
2023-09-15更新 | 6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老龄工作,精心谋划、统筹推进老龄事业发展,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定为国家战略,专门出台并实施中长期规划,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当前,老龄社会正加速到来。据统计,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占比达18.7%(2010年为13.3%),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2010年为8.9%)。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新征程上,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就要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基础持续巩固,财富储备日益充沛,人力资本不断提升,科技支撑更加有力,产品和服务丰富优质,社会环境宜居友好,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

(李龙《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人民日报》202319日,《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报告)

材料二:

,作为一种自然情感,人皆有之;作为个人与社会的纽带,打通了家国之分,推动了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作为德之本、教之源,滋养了心灵、延续了文明,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有序。当前,大力弘扬践行孝道美德,营造爱老、敬老、助老社会氛围,引领孝心、孝行、孝道社会风尚,是不断提升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的时代要求。

弘扬践行孝道美德,首先需要更加重视老年群体心理健康。养老需求对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施压,老年人逐步丧失传统社会威望,常常被描绘为社会重负,的意义日渐负面化,这种社会认知偏差亟需矫正,神经衰弱、心理失落、孤独寂寞等老年群体常见问题也需系统性应对。其次,我们需要着力丰富老年群体数字生活。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老年健康和家庭幸福影响因素跟踪调查》表明,我国65-69岁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占比超过五成,百岁及以上老人仍有13%使用智能手机。为有力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要积极提升老年群体数字化体验。鼓励老年人努力破除科技恐惧,克服畏难情绪,以别人行的我也行的积极心理暗示,勇于尝试。另一方面,引导其加强学习,既要与他人充分交流,也要学会保护隐私和财产、识别网络谣言,避开坑老陷阱,充分享受丰富、便捷且精彩的数字化生活。

(摘编自郭笑语《夫孝,道之本也》,《光明日报》2023220日)

材料三:

人口老龄化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是,习惯上人们更关注和强调挑战,对机遇则缺乏认识或视而不见。这种局面的形成源于中国目前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存在的两大误区:一是角色定位误区。只将老年人看作被关怀、被照顾的对象,却忽视了老年人群体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需求定位误区。只将老年人的需求看作一个老有所养的问题,以为解决了老有所养的问题就等于解决了老年人的问题。如果固守这一观念去制定政策和执行项目就不能反映真实情况。一方面,老龄化的挑战被无限放大,形成困境甚至危机;另一方面,忽视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群体在应对老龄化挑战中的积极作用,屏蔽了机遇的形成,人口老龄化的正面效应难以呈现。就我国而言,倡导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能够促进代际和谐,消除社会排斥,实现社会融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本质体现。与此同时,参与社会活动能使老年人维持较好的精神状态,增进健康,从而减轻国家医疗和照料的负担;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发展,变单纯的消费群体为生产和消费统一体,对提升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是有益的。

(摘编自段世江《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积极老龄化的重要实现途径》)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英、法、德等世界主要经济体,所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已迫在眉睫。
B.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总体上东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略高于西部地区,这可能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关系。
C.当前我国31省份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老大难”,我们要开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新篇章。
D.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党中央精心谋划、统筹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确保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道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我国来说,人口老龄化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机遇的角度来说,倡导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能够促进代际和谐,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步伐。
B.大力弘扬践行孝道美德,营造爱老、敬老、助老社会氛围,引领孝心、孝行、孝道社会风尚,既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前的老龄化趋势。
C.中国目前在老年人存在角色和需求定位上误区,导致人们对人口老龄化的“机遇”缺乏认识或视而不见。
D.积极发展银发经济,丰富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对于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具有重要意。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养老服务优化建议的一项是(     
A.重视老年群体心理健康,系统性应对老年群体出现的常见问题。
B.鼓励、支持、引导老年人享受丰富、便捷且精彩的数字化生活。
C.优化养老服务,正视机遇,倡导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D.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被无限放大,形成“困境”甚至“危机”。
2024-04-28更新 | 7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战争巨制《长津湖》是今年国庆档最受关注的中国电影之一。《长津湖》用文献记录式的全景叙事,将宏大历史与微观视角相结合,从“个体-群体-国家”三个维度阐释和建构了国族共同体想象,并以大气磅礴的史诗气质,震撼的战争场景,书写了一段壮丽的民族精神史诗,将中国战争电影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②《长津湖》是第一部关于长津湖战役的战争片。近年来关于抗美援朝的影像叙事,不论是《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还是纪录电影《冰血长津湖》,都逐渐使“长津湖”成为“上甘岭”之外最知名的关键词。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东线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9 兵团与美军第 10 军,在长津湖地带展开了惨烈的生死对决。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登上银幕,无疑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

③《长津湖》也是迄今公映的第一部文献记录式全景叙事的抗美援朝战争电影。过去的经典影片中,《上甘岭》是聚焦山头阵地作战的“战壕片”,而《英雄儿女》中王成英勇战斗的战役原型并不明确,影片旨在弘扬“向我开炮”彰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抒发两个家庭、两代人之间动人的“革命情感美与革命人性美”。《铁血大动脉》讲述的是保卫补给线的战斗,而全景叙事的《北纬三十八度》因故未能上映。新近影片中,《我的战争》中的战斗模糊虚置,《金刚川》虽有战役和人物原型,但影片仅围绕护桥之战的小切口进行叙事。相比之下,《长津湖》建构了由高层决策指挥的宏大叙事线、基层连队官兵的微观叙事线、美军视角的他者叙事线三线并行的叙事结构,追溯了抗美援朝的源起与决策,展现了长津湖之战从筹划到胜利的全过程。

④三条叙事线中,高层线和美军线的文献性特征尤为鲜明。抗美援朝的决策过程及关键台词皆有出处,长津湖作战部署与实施亦严格参考了军史文献。这一叙事线揭示了抗美援朝的正义性,奠定了历史叙事的格局与高度。美军叙事线有明显的突破。从《上甘岭》到《我的战争》,美军多是面目模糊的群体“他者”,角色人物是缺失的,直到《金刚川》才首次出现了承担视点功能的美军飞行员,然其脸谱化的牛仔形象引起了不少争议。而《长津湖》则前所未有地使用了一条贯穿性的美军叙事线,以美军视角完整呈现了从轰炸中朝边境、仁川登陆到长津湖溃败、兴南港逃离的全过程,勾勒了麦克阿瑟、第 10 集团军司令阿尔蒙德、陆1师师长史密斯等形象,纪实性重现了长津湖战役这一美军“陆战队历史上最为艰辛的磨难”。

⑤在微观视角的战斗叙事线中,《长津湖》再现了战役的惨烈与悲壮。长津湖的胜利是在超出人类生存极限的极寒天气下,在武器装备、后勤保障极度悬殊情况下取得的。参战第 20军部队连日冻饿,冻伤减员高达 40%,第 27 军第 79 师战斗伤亡与冻伤减员几乎达到 1:1。志愿军将士书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而本片则重现了他们不惧强敌、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

⑥《长津湖》三线并置的全景叙事代表了一种“正史化”的规范叙事要求。《长津湖》某种意义上是对抗美援朝电影“正史化”叙事的一种补课,它尝试以一种客观理性的文献记录方式再现历史,提供整体性的历史视野和叙事框架,揭示其中的历史必然律,这无疑展现了作为胜利者叙事的文化与政治自信。

(摘编自詹庆生《〈长津湖〉:战争巨制的全景叙事与共同体想象》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津湖战役”这个历史事件被搬上银幕,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长津湖》更是将中国战争电影推到了新的高度。
B.《长津湖》是第一部关于长津湖战役的战争片,也是第一部文献记录式全景叙事的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
C.《长津湖》的全景叙事结构包括了由高层决策指挥的宏大叙事线、基层连队官兵的微观叙事线和美军视角的他者叙事线。
D.《长津湖》第一次使用了一条贯穿性的美军叙事线,从美军视角呈现战争过程,勾勒了麦克阿瑟、阿尔蒙德等形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举例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来突出《长津湖》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
B.文章第①段和第②段进行综述,肯定了《长津湖》的艺术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C.文章第④段的举例,论证了《长津湖》在美军叙事线上有了明显的突破。
D.文章第③到第⑥段,在承接上文的同时,采用了层进式的结构进行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津湖》从“个体-群体-国家”三个维度阐释和建构了国族共同体想象,这代表了一种“正史化”的规范叙事要求。
B.《那年那兔那些事》《冰血长津湖》等作品的播出,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普通民众对“ 长津湖”的了解。
C.《长津湖》对高层决策的过程和作战部署与实施的呈现,都严格参考了历史文献,这体现了《长津湖》的文献性特征。
D.《长津湖》尝试以客观理性的文献记录方式再现历史,在一定意义上是对抗美援朝电影“正史化”叙事的一种补课。
2021-12-29更新 | 1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