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房玄龄等 > 《晋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1290089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乐广字彦辅,南阳淯阳人也。父方,参魏征西将军夏侯玄军事。广时年八岁,玄常见广在路,因呼与语,还谓方曰:“向见广神姿朗彻,当为名士。卿家虽贫,可令专学,必能兴卿门户也。”方早卒。广孤贫,侨居山阳,寒素为业,人无知者。性冲约,有远识,寡嗜欲,与物无竞。尚书令卫瓘,朝之耆旧,逮与魏正始中诸名士谈论,见广而奇之,曰:“自昔诸贤既没,常恐微言将绝,而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命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王衍自言:“与人语甚简至,及见广,便觉己之烦。”其为识者所叹美如此。出补元城令,迁中书侍郎,转太子中庶子,累迁侍中、河南尹。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将让尹,请潘岳为。岳曰:“当得君意。”广乃作二百句语,述已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卫玠总角时,尝问广梦,广云是想。玠曰:“神形所不接而梦,岂是想邪!”广曰:“因也。”玠思之经月不得,遂以成疾。广闻故,命驾为剖析之,玠病即愈。广所在为政,无当时功誉,然每去职,遗爱为人所思。凡所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则所短不言而自见矣。人有过,先尽弘恕,然后善恶自彰矣。是时王澄、胡毋辅之等,皆亦任放为达,或至裸体者。广闻而笑曰:“名教内自有乐地,何必乃尔!”其居才爱物,动有理中,皆此类也。值世道多虞,朝章紊乱,清已中立,任诚保素而已。时人莫有见其际焉。愍怀太子之废也诏故臣不得辞送众官不胜愤叹皆冒禁拜辞司隶校尉满奋敕河南中部收缚拜者送狱广即便解遣众人代广危惧孙琰说贾谧曰:“前以太子罪恶,有斯废黜,其臣不惧严诏,冒罪而送。今若系之,是彰太子之善,不如释去。”谧然其言,广故得不坐。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三》)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愍怀太子之废也/诏故臣不得辞送众官/不胜愤叹/皆冒禁拜辞/司隶校尉满奋敕河南中部收缚拜者送狱/广即便解遣/众人代广危惧/
B.愍怀太子之废也/诏故臣不得辞送众官/不胜愤叹/皆冒禁拜辞司隶校尉满奋/敕河南中部收缚拜者送狱/广即便解遣/众人代广危惧/
C.愍怀太子之废也/诏故臣不得辞送/众官不胜愤叹/皆冒禁拜辞司隶校尉满奋/敕河南中部收缚拜者送狱/广即便解遣/众人代广危惧/
D.愍怀太子之废也/诏故臣不得辞送/众官不胜愤叹/皆冒禁拜辞/司隶校尉满奋敕河南中部收缚拜者送狱/广即便解遣/众人代广危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士指出名而未出仕的人,也泛指有名的人,夏侯玄是魏晋时期“正始名土”的代表人物。
B.耆旧,“耆”指“老”,《礼记》载“六十日耆”,“耆旧”指年高有声望的人,即故老。
C.表是臣子向帝王宰相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还有很多形式,比如“疏”等。
D.听事指处理政事,但也指厅堂、官府办公的地方,文中就是指乐广在河南任上办公的处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广性情淡泊,深受赞誉。乐广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仍继续学业。他与世无争,当时的名人高官多对他推崇备至。
B.乐广心思细腻,善解人忧。乐广于杯酒之间化解了友人杯弓蛇影的忧惧,又细心开解了卫玠关于噩梦的困惑。
C.乐广为政以善,不求声誉。乐广在所从政的地方,没有得到功劳赞誉,但每次离去后,他对百姓的关爱都被人们怀念。
D.乐广爱惜人才,举动守礼。乐广评论别人必定先称赞长处,也不提其缺点;也不认同名士们裸体的狂放的行为。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昔诸贤既没,常恐微言将绝,而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
(2)时人咸云:“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侃早孤贫,为县吏。鄱阳孝廉范逵尝过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髲,以易酒肴,乐饮极欢。及逵去,侃追送百余里。逵曰:“卿欲仕郡乎?”侃曰:“欲之,困于无津耳。”逵过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枞阳令。迁龙骧将军、武昌太守。时天下饥荒,山夷多断江劫掠。侃令诸将诈作商船以诱之。劫果至,生获数人,是西阳王羕之左右。侃即遣兵逼羕,令出向贼,侃整阵于钓台为后继。羕缚送帐下二十人,侃斩之。自是水陆肃清,流亡者归之盈路,侃竭资振给焉。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躬接疏远,门无停客。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侃舆车出临津就船,明日,于樊溪,时年七十六。策谥曰桓,祠以太牢。故吏刊石立碑画像于武昌西。

(节选自《晋书・陶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B.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C.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D.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2.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督邮,督邮曹掾的简称。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B.领,兼任。与兼、权、行、署等均表在本职外同时担任别的职务。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封王的贵族。
D.太牢,是指古代祭祀时并用牛、羊、豕三牲,有时也指牛一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侃富有谋略,确保一方平安。任武昌太守时,许多船只被山贼拦江打劫,陶侃先令部下假扮商船引诱,后派兵逼西阳王交出山贼,除却后患。
B.陶侃履职勤勉,对人恭敬有礼。统兵在外,事情千头万绪,无一疏漏。远近来信,亲笔答复;关系疏远的客人也亲自接待,门前没有等待的人。
C.陶侃为官廉洁,重视粮食生产。有人送礼,他都要问清送礼缘由,理由不正当的就坚决退还。路上见人手持未成熟的稻子,也会对他进行惩戒。
D.陶侃爱惜物力,处事细微缜密。造船的时候,他命人收藏起木屑和竹头,日后在皇帝朝会群臣和桓温攻蜀时,木屑和竹头果真分别派上了用场。
4.翻译
(1)逵曰:“卿欲仕郡乎?”侃曰:“欲之,困于无津耳。”
(2)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陶侃在州府无政事时,为什么总是在早上将上百块砖搬到房外,晚上又再运到房内?请简要说明。
2021-05-31更新 | 3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初袭祖爵,后参东海王越军事。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士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

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于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帝尝从容谓导曰:“卿,吾之萧何也。”

永嘉末,迁丹阳太守,加辅国将军。导上笺曰:“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封不过亭侯。仓舒,爱子之宠,赠不过别部司马。以此格万物,得不局迹乎!今者临郡,不问贤愚豪贱,皆加重号,辄有鼓盖,动见相准。时有不得者,或为耻辱。导忝荷重任,谨送鼓盖加崇之物,请从导始。”帝下令曰:“导德重勋高,孤所深倚,诚宜表彰殊礼。”拜宁远将军,加振威将军。愍(悯)帝即位,征吏部郎,不拜。

(选自《晋书·王导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倾心推奉                           倾心:爱慕
B.皆江南之                           望:有名望的人
C.帝乃使导躬循、荣             造: 到……去
D.加振威将军                       寻: 不久
2.下列对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洛阳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古称洛京,京洛,洛城等。它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
B.古代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士庶莫有至者”的“庶”指“庶民”。
C.“三月上巳”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是我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
D.曹操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昔魏武”中的“魏武”就是他在位时的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导和元帝亲如挚友,当吴地人士不亲附元帝时,他为此深感忧虑。
B.为了提高元帝的名望,王导让元帝在上巳节去观看洗濯,带了许多名流跟在后面以壮声威,从而使江南人士纷纷倾心归附。
C.王导为元帝尽忠尽智,深受元帝器重,元帝把他看成是汉代名相萧何。
D.看到朝廷对官吏几乎有求必应,封赏过滥,王导便上奏请求谨慎施行。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
(2)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018-11-20更新 | 3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臣孝廉,后刺史臣荣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材料二: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②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③。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改醮(jiào):改嫁。②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③虫流:春秋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任用竖刁,专权乱政。桓公死,诸子争立,陈尸三月不收,尸虫流出户外。后因以“虫流”指死不得安葬。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躬自抚养A密B奉事C以孝D谨E闻F刘氏G有疾H则涕泣侧息。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举,文中指察举制,我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西汉开始实施。
B.“辞不赴命”与“念与世间辞”(《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辞”含义不同。
C.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礼制,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
D.“华问其故”与“故莫能知”(《石钟山记》)两句中的“故”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少时常生病,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艰难,与疾病缠身的祖母相依为命。
B.李密年轻时在蜀汉当郎官,曾多次出使吴国,吴人很欣赏他的才华;朝廷在平定蜀汉后,授予他官职,但他没有接受。
C.朝廷下诏任命李密为官,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忠心,但认为自己出身微贱、地位卑下,难以胜任。
D.李密希望能调到朝廷任职,却无人帮助他,所以心怀怨恨,后来赋诗表达不满,触怒了皇帝,被官员上奏而免除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5.请简要概括李密对安乐公和齐桓公的评价。
2023-07-24更新 | 1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