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考点 >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5 题号:12909487
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秋风辞

刘彻

上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燕,欢甚,乃自作《秋风辞》曰: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点出季节特点,状物描景,色彩鲜明,富有动感,自然平易,清旷幽远。
B.五、六、七、八句借助动词正面铺写宴游场景,刻画了“中流饮燕”的欢快场面。
C.最后一句以哀怨心绪抒发时光难再之情,表达了一代帝王也有着生命易逝的悲慨。
D.全诗因景而生情,以情来系景,语言清丽明快,构思巧妙严谨,情感丰富而深沉。
2.有人认为此诗有“《离骚》遗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寄陈伯玑金陵

(清)王士祯

东风作意吹杨柳,绿到芜城第几桥?

欲折一枝寄相忆,隔江残笛雨潇潇。


(注释)①陈伯玑:王士祯的朋友,客居金陵。②芜城:指扬州,时诗人任扬州推官。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陵”即南京,处在长江南岸。
B.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C.从题材看,这是一首送别之诗。
D.这首诗中“桥”与“潇”两字押韵。
2.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写作特色。
2021-06-22更新 | 7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至后

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橡萼一别永相望。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①《至后》:写于安史之乱时期,作者此时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并不如意。②洛阳:作者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与李白相识于此。③铜驼:铜驼陌,洛阳胜地。④棣萼:《诗经》“棠棣之华,萼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冬至之后,白日渐长。漫漫长日,他在异乡之中凭作诗遣怀。
B.“青袍白马”,指骑白马、穿青衣的安史之乱的叛军攻入洛阳的情形。
C.“非故乡”用词委婉含蓄,能够引发读者去联想洛阳在战后衰败的景象。
D.此诗感情真挚,结构严谨,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凄凉”的原因?(6 分)
2020-11-03更新 | 4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即事

陆游

渭水岐山不出兵,欲携琴剑锦官城。

醉来身外穷通小,老去人间毁誉轻。

扪虱雄豪空自许,屠龙工巧竟何成。

雅闻崏下多区芋,聊试寒炉玉糁羹


【注】①此诗作于乾道八年(1172年)作者由南郑(当时的抗金前线)赴成都任安抚司参议官途中。②扪虱:晋代王猛隐居华山,桓温入关,王猛身穿破旧短衣前去求见,一面纵论天下大事,一面扪虱,旁若无人。③屠龙:出自《庄子·列御寇》,周人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竭尽千金家财,三年技成,而无所用。④苏轼流放海南,其子苏过曾做芋羹侍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事”即就眼前之境、之景作诗,从体裁上看,这首属于七言律诗。
B.“不出兵”三字点明入蜀原由,但作者仍能看透困厄通达,毁誉得失。
C.作者善用典故,“扪虱雄豪空自许”与“塞上长城空自许”异曲同工。
D.崏山下的山芋让作者联想到苏轼,此处欲借东坡的豪放旷达聊以自慰。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1-01-03更新 | 5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