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边塞 征戍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4 题号:1293044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陇西行

耿湋

雪下阳关路,人稀陇戍头。

封狐犹未剪,边将岂无羞。

白草三冬色,黄云万里愁。

因思李都尉,毕竟不封侯。


【注】①封狐:大狐,这里指边境敌人。②李都尉:西汉名将李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大雪”“稀”,言边地酷寒、人烟稀少;“阳关”“陇”,点明边塞诗的题材。
B.三、四句中边关将士的情感,与“燕然未勒归无计”句中流露出的情感是不同的。
C.五、六句蕴藉丰富,塞外之荒凉,时空之无限,心中之忧愁,皆熔铸在这十字之中。
D.全诗用字凝练,用典精当;写景壮阔,格调高昂,体现出了作者积极进取的胸怀。
2.人言此诗有“万里之愁”,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人因何而愁。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飚,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注] 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代指敌人。③星芒尽:指战争结束。 ④霍嫖姚:指霍去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急迫的紧张氛围。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和“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人营寨空无一人,战争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尾联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去病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对当政者的讽刺之意。
2.作者采用了哪种手法塑造了将士们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2-08-02更新 | 30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二)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六首(其三)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卢纶组诗中的两首,“塞下曲”虽为乐府旧题,但两首诗歌都是五言绝句。
B.同为刻画将军形象,前诗突出了将军的射艺高超,后诗突出了将军的勇武善战。
C.前诗中“引”为开弓之意,是射箭的准备动作,体现出将军遇险后的镇定自若。
D.后诗中“逐”有追逐之意,描写了破敌后,将军率领精锐骑兵追击敌人的场面。
2.卢纶善于捕捉“时机”,利用时间来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请结合第一首诗简要分析。
2024-04-21更新 | 1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塞垣行

【唐】崔融

疾风卷溟海,万里扬沙砾。

仰望不见天,昏昏竟朝夕。

是时军两进,东拒复西敌。

蔽山张旗鼓,间道潜锋镝。

精骑突晓围,奇兵袭暗壁。

十月边塞寒,四山沍阴积。

雨雪雁南飞,风尘景西迫。

昔我事讨论,未尝怠经籍。

一朝弃笔砚,十年操矛戟。

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

可嗟牧羊臣,海上久为客。

【注】①崔融:初唐诗人。一说此诗是另一位初唐诗人崔湜所作。②沍(hù)阴:阴冷之气,凝聚不散。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属于边塞诗,首句“溟海”指沙漠,意同岑参诗句“瀚海阑干百丈冰”中的“瀚海”。
B.诗中所描写的战争只是采取了突然袭击的作战方式,大军从隐蔽的山道偷袭敌军的营寨。
C.诗中景物描写具有烘托作用,如十月初冬雨雪纷纷,渐渐变暗的天色更添战后幽静阴寒。
D.全诗既有边塞苦寒之景又有诗人的雄心壮志,体现出慷慨激昂的格调和初唐的奋发气概。
(2)本诗涉及多个典故,请举出两例。
(3)请简述本诗的行文思路。
2024-01-27更新 | 1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