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 《明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5 题号:12931200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大同孤悬塞外,按山西者不及至,奏别设御史治之。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以资边用。成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初,三杨执政,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怒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乃复命谦巡抚。时山东、陕西流民就食河南者二十余万,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众,授田给牛种,使里老司察之,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
B.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
C.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
D.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乐,为中国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寓意大明王朝能够永世安乐。
B.秩满,“秩”,为古代官吏的俸禄或者官职级别,“秩满”就是指官吏任期届满。
C.伏阙,指古代臣子拜伏于宫阙之下,即宫殿前的台阶下,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D.外艰,按旧制,父亲去世,子女须按礼持丧三年。母亲去世,则称为“内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谦深受重用,得到越级提拔。在增设各部右侍郎为巡抚时,皇上亲自点名,破格提拔他担任兵部右侍郎,做河南、山西巡抚。
B.于谦敢于上疏,大胆兴利除弊。他做河南、山西巡抚时,亲自走访百姓,考察当地应该要兴办和革新的各项事情,并逐一奏请。
C.于谦清正廉洁,从不巴结权贵。他每次进京奏事,都是两手空空,从不对朝中官员进行贿赂,朝中那些权贵对此都感到很失望。
D.于谦为民请命,深受吏民拥戴。他洗冤除害,借粮,筑堤,为吏民办实事,深受拥戴,以至于他被贬时,吏民上书请求留任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
②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怒望,擅举人自代。
5.二十万山东、山西流民涌入河南,于谦是怎样处理的?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武王曰:“敢问其。”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故曰:兵不两胜,亦不两败。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武王曰:“善哉!”

(节选自《六韬·论将》)

材料二:

王铭,字子敬,和州人。初隶元帅俞通海麾下,从攻蛮子海牙于采石。以铭骁勇,选充奇兵。战方合,帅敢死士大噪突之,其水寨。自是数有功。与吴军战太湖流矢中右臂引佩刀出其镞复战。通海劳之。龙湾之战,逐北至采石,铭独突敌阵。敌兵攒槊刺铭,伤颊。铭三出三入,所杀伤过当。赐文绮银碗,选充宿卫。从取江州,战康郎山及泾江口,复克英山诸寨,擢管军百户。洪武四年,都试百户诸善用枪者,率莫能与铭抗。累官至长淮卫指挥佥事,移守温州。上疏曰:“臣所领镇,控岛夷,城池楼橹仍陋袭简,非独不足壮国威,猝有风潮之变,捍御无所,势须改为。”帝报可。于是缮城浚濠,悉倍于旧。加筑外垣,起海神山属郭公山,首尾二千余丈,宏敞壮丽,屹然东浙巨镇。帝甚嘉之,予世袭。铭尝请告暂还和州。温士女遮道送迎。长吏皆相顾叹曰:“吾属为天子牧民,民视吾属去来漠然,愧王指挥多矣。

(节选自《明史·王铭传》)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与吴军AB太湖C流矢中D右臂E引佩刀FG其镞H复战。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指条目、纲目,在文中的意思与成语“巧立名目”中的“目”意思相同。
B.拔,指攻克,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拔”意思不同。
C.外,指向外,“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的“西”表示向西,两者用法相同。
D.遮道,指阻挡道路,文中是指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公建议武王在选任将帅前,要从“五材十过”等方面对这些人进行综合考察,这对战争胜负和国家存亡都至关重要。
B.王铭追随元帅俞通海在采石攻打蛮子海牙时,从作战开始就率领士兵冲锋陷阵,之后被选拔充当奇兵,多次立有战功。
C.王铭曾独自突入敌阵,即使被敌兵操槊刺伤脸部,仍能三进三出敌营,杀敌颇多,因此获得赏赐且被选为皇帝的警卫。
D.王铭随从作战,攻取了江州,在康郎山和泾江口一带作战时,又攻克了英山的各个营寨,凭借功劳被擢升为管军百户。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国,必有破军杀将。
2)吾属为天子牧民,民视吾属去来漠然,愧王指挥多矣。
5.从王铭移守温州的经历来看,他符合太公“五材”的哪些标准?
2024-03-04更新 | 51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已,督安南军饷。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趾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正统五年卒,年七十八,赠谥忠宣。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

(节选自《明史•黄福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
B.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
C.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
D.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趾,古省名。明永乐设置,辖境相当于今越南北部、中部地区。宣德二年地入安南(今越南)。
B.卫所,明时从京师到郡县,都设立卫所。数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各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
C.驿站,古代路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可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百姓住宿。
D.商贾,古代有“行商坐贾”之说,一般行走贩卖货物为商,住着出售货物为贾,现指做买卖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福事奉六朝,多有建言。他提出设立卫所、设置驿站、让广东海运粮食供给广西等建议,都被皇上认可批准。
B.黄福才干卓著,理政有方。安南初定,他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帮李隆处理政务,取得了较好政绩。
C.黄福为官廉洁,不事家产。他生活很节俭,妻子儿女也仅够衣食;所得俸禄,都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
D.黄福救助官员,受民爱戴。他救济所有被贬到交趾的官员,选贤明的人共事;离开交趾时,百姓哭着为他送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上下帖然。
(2)公正廉恕,素孚于人,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
2020-06-02更新 | 3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历职方郎中,迁台州知府。

时东南倭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纶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倭复由松门、澶湖掠旁六县,进围台州,不克而去。转寇仙居、临海,纶擒斩殆尽。进海道副使,益募浙东良家子教之。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加右参政,会忧去。

四十二年春,再起纶。道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倭屯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搏战中伏死,倭遂据平海卫,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移营渚林。纶自将中军,大破贼,复一府二县。诏加右副都御史。纶以延、建、汀、邵间残破甚,请缓征蠲赋。又考旧制,建水砦五,扼海口,广东境内悉定。纶上疏请复行服,世宗许之。

纶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迨南寇略平,而边患方未已。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请召纶、继光练兵。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

纶相度边隘冲缓,道里远近,分蓟镇为十二路,路置一小将,总立三营。诸将以时训练,互为掎角,节制详明。是岁秋,蓟、昌无警。异时调陕西、河间、正定兵防秋,至是悉罢。纶初至,按行塞上,谓将佐曰:“秣马厉兵,角胜负呼吸者,宜于南;坚壁清野,坐制侵轶者,宜于北。”遂筑敌台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纶召入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戎政。会台工成,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以功进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协理如故。其冬,予告归。五年卒官。太子太保,谥襄敏。

(节选自《明史 谭纶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纶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
B.纶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
C.纶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
D.纶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纶自将击之/三战三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军:古代军制有左、右、中或上、中、下三军,中军为主力,主将在中军指挥发令。
B.“行服”就是服丧、守孝,尊亲死后,在服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C.“尚”即执掌之意,“尚书”亦称掌书,因事务繁杂,后设分部掌管政务,长官为尚书。
D.“赠”指皇帝给在位任职的官吏本人或其妻室、父母和祖先等授予爵位、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谭纶沉着刚毅,懂得用兵。他在总督蓟、辽、保定的军务期间,考察研究地形,分路建营,形成互为掎角之势,确保了蓟镇、昌平地区的稳定。
B.谭纶不畏凶险,身先士卒。尽管倭寇伏击了都指挥欧阳深,攻陷多地,但他毫不畏惧,围起栅栏截断其海上退路,亲率军队进攻,收复了失地。
C.谭纶仁爱宽厚,体恤民生。他担任右副都御史后,看到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地区民生凋敝,十分残破,于是请求朝廷缓征、减免其地赋税。
D.谭纶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他担任边帅,一方面修筑屯兵御敌台控制要害地区,另一方面又增招浙江兵驻守,使边境防备得到增强,敌人不敢入侵。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纶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
(2)秣马厉兵,角胜负呼吸者,宜于南;坚壁清野,坐制侵轶者,宜于北。
2019-06-29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