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多文本(非连续性)阅读 > 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03 题号:1293805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社区治理应当借助多元化的治理主体,以多样化的治理方式,共同有效处理社区公共事务,从而增强社区凝聚性,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增进社区整体利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社区治理本属社会治理范畴,目的是促进社会发展与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格局,要想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最佳效果,必须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社区治理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有着深远的政治意味,是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实践的生动体现。

(摘编自张平等《新治理观视域下城市社区建设的中国道路》)

材料二: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一理念,充分说明了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空间共同体,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社区组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内生型组织,源于社区内部,如业主自发成立的业主委员会、没有经过正式登记注册的草根型组织等;另一类是产生于社区外部的外生·型组织,以提供专业服务为己任,主要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参与社区治理。草根型组织更多集中在兴趣爱好类的文体活动,以及对一些弱势群体的帮扶服务;外生型组织参与更多的是一般公共服务或行政事务。

建构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关键,是在形成内部聚合力的基础上开展主体间的互动合作。首先,将基层区域化党建做深做细,形成不同主体间的强力聚合关系。来自不同主体的党组织是纽扣,党组织间的联动机制是纽带,以纽扣带动纽带形成多元治理主体的联结和聚合关系。其次,打造社区公共空间,为不同主体互动合作提供平台。也就是说,需要一些制度化的保障措施将社区组织与社区居民凝聚在一起共同参与公共事务。

(摘编自陈秀红《如何把社区治理共同体做实做好》)

材料三:

消杀测温,运送物资,代收快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物业服务人员格外忙碌。全国700 余万物业服务人员配合社区联防联控,牢牢筑起一道安全防线。从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安全运行、社会和谐稳定、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来看,物业管理的意义更加凸显。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末梢,也是基层治理的重点,而物业管理正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物业不仅管理社区建筑物、能源供应等,还承担了卫生防疫、垃圾分类等社会管理职能。加强物业管理,推动物业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新形势下,物业服务应当插上智慧的翅膀,加强技术运用和机制创新。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加强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物业管理服务中的应用,促进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发展,创造更多定制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来满足居民不同需求。同时,在治理结构、资金使用等方面探索新机制,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

(摘编自赵展慧《打通服务社区居民最后一公里》)

1.下列对社区治理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社会治理角度看,社区治理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与和谐;从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实践角度看,社区治理是保障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
B.社区组织主要分为“内生型”“外生型”两类,前者如业主自发成立的业主委员会,后者是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参与社区治理的社区外部组织。
C.建构社区治理共同体,应将基层“区域化党建”做深做细以形成不同主体间的强力聚合关系,并且打造有利于不同主体互动合作的社区公共空间。
D.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物业管理应当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此为治理基础推动物业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只有着眼于这五个方面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B.“内生型”社区组织将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兴趣爱好类的文体活动以及对一些弱势群体的帮扶服务上,未能深度参与到一般公共服务或行政事务之中。
C.物业管理对于城市安全运行、社会和谐稳定、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的意义,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物业服务人员的忙碌身影中可以得到证明。
D.物业服务应当增强服务意识和能力,创造出更多定制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也应当探索治理结构、资金使用等方面的新机制,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
3.新时代公民要树立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请你结合材料,以“强化多元管理,构建智能小区”为主题,为社区治理拟写三条建议。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0%,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即被称为老龄化社会。19世纪后期,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生育率持续下降,老龄化现象在部分国家出现。1851年,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龄化国家,此后,瑞典、挪威、英国等一批欧洲国家步入老龄化。20世纪70年代,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以及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逐渐向亚洲和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扩散,进入21世纪,全球老龄化速度加快。2015年,全球有6.17亿人口年龄在65岁以上;预计到 2020 年,13个国家将成为“超高龄”国,即20%以上的人口超过65岁。到2050年全球将有16亿老年人,届时将有94个国家的老龄化人口占比超过21%,其中有39个国家的老龄化比例达28%以上。

1982年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199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2002年联合国在马德里召开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化马德里政治宣言》。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被纳入各国发展框架。

(摘自《全球老龄化状况及其应对策略》)

材料二:

全面两孩政策下的生育态势,2017—2021年

年份新增出生人口(万人)总出生人口(万人)总和生育率
2017339.92019.91.97
2018463.82188.62.09
2019402.82077.32.04
2020352.81935.81.96
2021160.21689.11.77

全面两孩政策使老年人口比例略有下降,而老年人口数量不会有任何差异。到2035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会降低0.5个百分点,而到2050年也仅降低1个百分点,全面两孩政策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进程。21世界后半叶,中国将处于超稳定和超高的老龄化态势,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达4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35%。从世界经验看,通过生育政策调整以提升生育率进而改变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往往很难奏效。应对乃至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需要在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人口政策的框架体系。

(摘自《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

材料三:

199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首次超过10%;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突破两亿的国家;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突破3亿,2033年突破4亿,2053年达到4.87亿,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全球的四分之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稳居世界第一。2000年—2005年全球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22%,同期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4%。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失能化、高龄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剧,2050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1亿,占老年人口总量的22.3%,占世界高龄老年人口的的四分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和发达地区,留下来的大多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与“边富边老”甚至“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

人口老龄化使得我国人口负担比加重,同时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老年人口增多,特别是高龄、患病老年人增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并且提出更多方面的要求。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身体较弱,有病的相对较多,对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产生了不同于其他人口群体的特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预示着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市场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摘自《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应对策略》)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面两孩政策下,生育率会有短暂上升,不过很快又回落到较低水平,生育率的短暂上升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十分有限。
B.人口生育率的提高能使老年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老年人口数量不会下降,因此,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
C.应对、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不只是短期内改变人口结构,还需要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设计综合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政策体系。
D.尽管用提高生育率改变老龄化趋势很困难,但实施全面两孩以及鼓励生育的政策仍是遏制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最有效举措。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就开始探索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各国都制定相应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已纳入各国发展框架。
B.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增多,不仅带来了我国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更使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的难度加大。
C.养老配套设施不全,医疗卫生资源有限,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这是我国高龄、患病老年人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
D.中国在全球老龄化格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中国是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3.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2019-12-11更新 | 13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提高营养值,延长保质期,在促进食品功能化、营养化、多元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发展蒸蒸日上,是食品工业体系中科技创新亮点频出、法规标准与国际接轨、生产经营监管较为严格的行业之一。

在食品添加剂行业全力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新形势也对食品添加剂行业的环保和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生产企业应积极加大环保投入,同时在减少各类排放的关键技术上攻关突破,切实有效地提高行业各类产品生产环节的环保水平。

目前,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仍然是食品安全领域的一大顽疾。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需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仍要加大食品添加剂的科普宣传力度,使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理解更科学和客观。

(摘编自陆悦《食品添加剂行业破浪前行》)

材料二

食品添加剂支撑了食品工业的发展,而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食品添加剂标准的制订也提出了诸如国家标准规范、国际标准共识及安全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更高要求。

“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方面,我们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原则,夯实了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基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已连续9年实施系统性、持续性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构建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验室网络,累计获得1300万个监测数据和130份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

此外,该中心还建立了国家风险监测数据库、毒物数据库,创建了食品与食源性疾病溯源和关联性分析系统,正逐步建立完善风险评估制度体系,系统开展污染物、微生物等风险评估工作,将为科学修订相关标准提供科学分析和技术支持。

(摘编自汪斌《食品添加剂标准体系建设稳步向前》)

材料三

从“纳米”到“有机”,从“纯天然”到“转基因”……食品营销上的搭车销售,向来都是踩着“消费痛点”跳舞的。长期以来,消费市场略有偏好,也不管这种偏好科学不科学,食品企业就秋波频送、媚眼如丝。加黑加粗的“零添加”“不添加”字眼,瞄准的就是一种消费误解:没有添加剂的食品就是纯天然,纯天然的食品就代表着安全。

“零添加”之说不仅悖逆食品科学,更涉嫌虚假宣传。不久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食用植物油标识管理的公告》称,明确提出转基因食用植物油应当按照规定在标签、说明书上显著标示。对未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且未批准在国内商业化种植,市场上并不存在该种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品的食用植物油,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标注“非转基因”字样。

煞有介事的“非转基因”标识就要寿终正寝了,对铺天盖地的“零添加”“不添加”标识做好规范相信也在来的路上。食药安全,人命关天。只要有一查到底的刚性执法在,只要有无缝监管的常态作为在,食品添加剂就不应该为非法添加、滥用滥加“背黑锅”。食品企业自当严控添加、严管质量。至于“零添加”的神话,健康科普和市场执法应该合力而为,让其早点灰飞烟灭!

(摘编自邓海建《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还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提高营养值,延长保质期,在促进食品功能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食用者有益无害。
B.我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法规标准与国际接轨,生产经营监管较为严格,在整个食品工业体系中科技创新亮点频出,发展蒸蒸日上。
C.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组成部分,食品添加剂支撑了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食品添加剂标准的制订提出了更高要求。
D.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已连续9年实施系统性、持续性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并建立了国家风险监测数据库、毒物数据库。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品添加剂行业的新形势对其环保和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生产企业应有效提高行业各类产品生产环节的环保水平。
B.我国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理”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原则,夯实了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基础,对保证国人的食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C.食品企业常常为了自身利益针对消费市场的偏好而推出一些营销手段,如为其产品标注加黑加粗的“零添加”“不添加”等字眼。
D.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发文,明确提出在我国生产的食用植物油,其标签、说明书均不得标注“非转基因”字样。
3.我国食品企业在添加剂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如何解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1-05-06更新 | 6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现代旅游产业产生于19世纪,在20世纪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旅游产业获得了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发展环境,迅速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旅游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占比8%以上,超过石油,汽车,机电等出口收入,旅游产业正式确立了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并保持至今。

(摘编自《2017~2023年中国旅游地产市场专项调研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材料二:图表一(全球旅游行业竞争格局图)

2010年                                               2030年(预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图表二

国家/地区2017年中国游客人次在国际游客中的排名在国际游客中的占比
泰国980万第一大客源国28%
日本735.6万第一大客源国25.6%
越南400万第一大客源国31%
柬埔寨120万第一大客源国21%
印尼205.9方第一大客源国14.95%
马尔代夫24万(前九个月)第一大客源国25%
韩国417万第一大客源国31.3%

(图片来源于《2017年中国出境旅游大数据报告》)

材料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旅游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之一,是人们度过休闲时间的最佳选择之一。以新兴国家为代表的旅游目的地不断出现,世界区域重心正向东方转移。中国正是这一趋势的代表,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从国际游客接待量上看,2004年以来,中国成为居法国、美国、西班牙之后的全球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其中2010~2012年中国一度超过西班牙,位列全球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家。个性化、自由化成为新的趋势,传统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各种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应运而生。

(摘编自《2017年中国旅游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材料四: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成功,最基础的条件在于它所拥有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因此那些自然景观多样,地域文化内涵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更容易发展旅游业。但当前一些地区盲目粗放式开发,既提高不了经济效益,又造成了资源浪费,得不偿失。而且有限资源与市场之间迅速扩张的矛盾也使得当地压力加大,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思路,寻找新的开发方式,让资源重新活起来。

多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有人曾说:“一个项目,一个想法如果不够独特的话,很难吸引到别人。”注意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结合,注重旅游项目的地域组合。良好的旅游项目与地域组合也是人们旅游选择的一大标准。当然,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业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出行方便,安全性高,住宿条件好,食品干净卫生的旅游景点往往能得到大众的青睐。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旅游地在“吃住行购”等方面的建设,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摘编自《2018年中国旅游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表一表明,世界旅游市场分为欧洲区,美洲区、亚太地区、中东区,非洲区五大区域。2010年,欧洲区,美洲区、亚太地区市场占比居前三位。
B.从图表一可看出,亚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较快,预计到2030年在全球旅游市场的份额将上升至30%,超过美洲区成为全球第二大旅游市场。
C.图表二数据表明,相对国内游,中国游客更喜欢出境游,尤其喜欢去泰国、日本韩国和越南等,2017年去这几个国家的游客人次相对较多。
D.图表二显示,我国已成为很多国家最大的客源国,在图表二中这些国家的国际游客中,中国游客的占比最高达到30%以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90年代,旅游产业正式确立了第一大产业的地位并保持至今,我国旅游产业已超过其他产业,在我国出口收入中所占比重超过8%。
B.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新兴国家不断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推动了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
C.中国摒弃了传统观光,度假旅游等旅游方式,发展了个性化、自由化等各种形式多样的旅游项目,曾一度超过西班牙,位列全球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家。
D.当前一些地区盲目粗放式开发,既不能提高经济效益,又造成资源浪费,得不偿失,我们只有靠转变思路,努力开发有地域特色的项目来改变。
3.结合材料四,简要论述如何才能使旅游业发展更有前景。
2019-12-29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