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知识 > 古代文化常识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59 题号:12999112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为“少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D.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知识点】 古代文化常识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国风·周南·芣苢》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B.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东晋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都是他的代表作。
C.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流寓夔州时的作品。
D.《致云雀》是法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不朽杰作之一,它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好理想和艺术追求。
2020-12-06更新 | 218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       
A.孔子B.孟子C.朱熹D.董仲舒
2021-03-22更新 | 38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 (0.85)
【推荐3】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马,胡人的兵马,指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在《扬州慢(淮左名都)》中代指金兵。
B.豆蔻,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甫诗《赠别》(其一)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语。
C.淮左,淮水东面。方位以东方为左,扬州一带,在宋时属淮东,故称。
D.“黍离之悲”,借指对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的同情。《黍离》,《诗经·王风》中的一首诗,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
2021-02-22更新 | 7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