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92 题号:1310315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艺术创作生产中,接受者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接受者的地位、意义极大彰显,使创作者必须高度关注接受者及其审美趣味、爱好,并自觉与之保持良好互动。尤其是,基于庞大的数量、强劲的消费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年轻”受众日益扮演着带动、示范乃至引领的角色,其作用已覆盖艺术创作、传播、接受等各环节,渗透到题材选择、人物塑造、主题意旨等各层面,成为了艺术创作生产中举足轻重的要素。

如果说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电子文化是对以语言文字为代表的印刷文化的超越,那么,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文化则带来了更剧烈、更深刻的范式转换和嬗变,而“年轻态”恰是数字文化范式中艺术创作生产的一种鲜明突出的特征和发展趋向,并极大地突显了年轻化、时尚化等在艺术创作生产中的比重与价值。

“年轻态”创作生产有其艺术规律的内在理路和审美判断的价值标准,在近年来一些抗日题材或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生产中,那种将青春偶像剧的叙事逻辑无边界泛化、无辨别同化,乃至假“致敬”之名、行娱乐之实,或假“年轻态”之名、行违背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实的做法,着实需要我们高度警醒、深入思考。

在抗日题材或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发挥IP效能、翻拍经典没有问题,创新艺术表现方式理所当然,选用流量明星扮演革命战士也无可厚非。合适、得体的“年轻态”创作生产,既在主流价值叙事的诸多方面实现了创新发展,还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审美感受。比如,电视剧《隐秘而伟大》将人物置于乱世背景下,让怀揣“匡扶正义”理想的年轻人在正义与非正义的对峙中作出忠于信仰的选择。

然而,同为“年轻态”创作生产的《雷霆战将》缘何遭多方诟病?在个案所折射的普遍性、反思性意义上,“雷剧”标签、偶像剧套路等都是症候,依据“症候”,我们可以深究其审美迷误的内在思维和逻辑。择要说来,有三方面突出表现:

一是对年轻受众审美趣味、爱好的浅表性误判。对年轻受众审美趣味、爱好的鉴别和表达不可想当然,不可将青春元素标签式粘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审美时尚的当代性和艺术表达更多地在于优秀的创作者依凭敏锐的感觉,通过对时代生活中诸多片段、瞬间、偶然的捕捉,洞察时代生活的主题,使片段牵挂着整体、瞬间系缚着时代、生活表层的偶然现象折射生命意蕴的内在光辉。

二是对历史真实、艺术真实的悬浮式误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出了伟大的抗战精神,然而一些抗日题材的艺术作品脑洞大开,或脱离史实,或违背常理,致使艺术创作悬浮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之上。事实表明,展现历史真实的前提是正确了解历史,呈现艺术真实的前提是尊重历史真实,“年轻态”创作生产理应顺应势之所至,讲求“事、理、情之所为用,使作品充盈抗战精神的浩瀚之气。

三是资本逻辑的僭越性误植。近年来一些“年轻态”创作生产存在不少怪现象,尽管原因多种多样,但资本逻辑的侵蚀、僭越显而易见。这不仅是对艺术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在这种意义上说,“年轻态”创作生产越是渐成主流、越是具有发展的潜能,就越需要自觉恪守“美”的规定性,越需要有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双重烛照,以免创作生产陷入商品拜物教的资本逻辑,也以免艺术在舍本求末中沦为蛋糕上的酥皮。

(彭文祥《“年轻态”艺术创作生产的审美迷误与价值复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时代,艺术创作接受的地位、意义得到了极大彰显,接受者必须高度关注创作者并自觉与之保持良好互动。
B.“年轻”受众数量庞大、消费能力强劲、影响力巨大,日益发挥带动、示范、引领作用,其作用覆盖面广,渗透层面多。
C.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电子文化超越了以语言文字为代表的印刷文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文化则引起了文化范式的转换和嬗变。
D.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创作者因为拥有敏锐的感觉,能够洞察时代生活的主题,使片段牵挂着整体、瞬间的表象折射着生命的光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整体采用递进式结构,论述逐层深入;在探究审美迷误的内在思维和逻辑的三个表现部分,亦是层层深入,从现象到本质。
B.文章三、四段在论证“年轻态”创作生产有其艺术规律的内在理路和审美判断的价值标准时,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富有说服力。
C.文章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揭示现象的基础上,也具体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照应了题目中的“价值复位”。
D.文章末尾处用“蛋糕上的酥皮”为喻,生动形象地批判了创作生产陷入商品拜物教的资本逻辑、艺术创作舍本求末的现象。
3.下列关于原文艺术创作“年轻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轻态”是数字文化范式中艺术创作生产的一种突出而鲜明的特征和发展趋向,极大地突显了年轻化、时尚化等在艺术创作生产中的比重与价值。
B.在抗日题材或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生产中,要警惕那些假“致敬”之名、行娱乐之实,或假“年轻态”之名、行违背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实的做法。
C.在抗日题材或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发挥IP效能、翻拍经典、启用流量明星扮演革命战士等做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创新发展,让人耳目一新。
D.“年轻态”创作生产越是渐成主流、越是具有发展潜能,自觉恪守“美”的规定性、重视历史理性和人文关怀,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诞生之日起,引领时代风气就是文艺重要使命。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文艺作用不可替代。

文艺创作要自觉承担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使命。“文之为德也,大矣”,优秀文艺创作关乎真理、关乎美德、关乎精神境界,关乎人如何感受有限的生存世界并从精神上超越提升,而不仅仅是满足纯粹感官娱乐。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元代高明提出“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托尔斯泰强调艺术与道德完善之间的关系,梁启超主张小说要有“熏浸刺提”的作用,鲁迅力图通过文艺改造国民性。这些思想家和文艺家尽管置身不同时代甚至不同文明,都主张文艺要引领时代。历史上优秀文艺创作都因其不放弃对真理、正义、美德的探索,才创造出赢得人们热爱、具有审美价值和思想高度的文艺作品。近年来,《湄公河行动》《战狼Ⅱ》《人民的名义》《流浪地球》等一批具有精良艺术品质和积极价值取向的“爆款”作品受到观众广泛认可,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传达能够引起广泛共鸣,凝聚广泛共识,是新时代文艺实现时代引领的灵魂。

锻造过硬文艺品质,才能实现有效引领。在海量文艺作品中“求关注”,有人靠耸动的标题,有人依赖离奇的题材,有人用重金堆砌“卡司”,有人祭出引人“颜值”,这些元素当然可能引来一时流量,但如果没有精致的构思、可靠的品质,就留不住人气,实现不了深刻心灵对话。优秀作品的创作者,除了过人的艺术才华,大多具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完美主义倾向,越是环境浮躁,越是别人耐不住寂寞,优秀创作者越是要耐得住性子,倾情投入,执着追求,把质量当成文艺创作生命线。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创作出思想上深刻影响受众、情感上深深打动受众、形式上强力吸引受众的作品,才具备动情动心的艺术效果,为人民所喜闻乐见,才有可能传递精神价值;否则有效引领就难以实现。

创作者要深入新媒介环境,感受受众变化,创作出具有时代传播优势的文艺作品。这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如果没有敏锐媒介感受力,文艺创作极有可能淹没在信息汪洋大海中。从人类文艺史来看,文艺引领作用的发挥总是与媒介和受众的变化密切关联。《诗经》《荷马史诗》的诞生同口头传播方式有着紧密联系,唐诗宋词和中国画的深远影响离不开书写文明和文人传统,而塞万提斯、巴尔扎克、鲁迅等人以小说实现引领,则是他们面对现代报刊出版条件的自觉选择。置身新时代的文艺创作者,需要深潜到新媒介世界中,体验受众生存生活方式,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把握他们的审美经验,反思性地运用于文艺创作尤其是艺术表达方式上去。

同时,还要具备强大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定力。真正有广泛影响的文艺不是踽踽独行、浅吟低唱,而是参与改造精神世界的自觉的文化实践活动,是同无数受众产生精神交流的文化创造活动。若没有足够文化自信,面对激烈文化竞争,难免被裹挟到消费文化大潮中,自觉不自觉地“被引领”。“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文化自信和文化定力,最终来源于创作者卓越的审美判断力和艺术创造力。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一切有志于创造时代精品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当回归文艺引领文化的本真之处,顶天立地,凝神聚力,担负起文艺引领时代的使命。

(摘编自张建珍《有效提升文艺引领能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担负着引领时代风气的使命,这是古今中外所有思想家和艺术家的共同主张。
B.精良的艺术品质和积极的价值取向,是新时代文艺实现有效时代引领的关键要素。
C.除了有过人的才华,优秀文艺创作者还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完美主义追求。
D.文艺引领作用的发挥受制于媒介与受众,不熟悉媒介不了解受众就无法有效引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证,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B.文章侧重从分析问题的角度展开论证,视野遍及古今中外,论据典型,论证充分。
C.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现实文艺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D.文章多次引用熟语及古诗文名句,既增强了说理的为度、也使语言富有文学色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A.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能赢得人们的热爱,引发共鸣,是因为它们始终坚持对真理、正义和美德的探索。
B.缺乏过硬的艺术品质,文艺作品就无法与受众进行深刻的心灵对话,难以传递精神价值,提升精神境界。
C.新时代优秀的文艺创作者应该执着追求,以优秀作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负起文艺引领的使命。
D.如果失去文化自信与文化定力,本该引领时代风气的文艺创作者就会把受众引领到消费文化的大潮中去。
2020-01-10更新 | 4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经过适当的转换,从能源中可以获得人们所需的各种形式能量来为生产或生活服务。核能是被人类发现比较晚的一种能量形式,但已在世界能源供应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根据能源被使用的广泛性和技术成熟程度,可将能源分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两类。其中,已被人类广泛利用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能量资源,称为常规能源,通常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能等;而开发利用较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展的能量资源称为新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在我国,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但在发达国家,核能已被大规模利用,被视为常规能源。

世界各国常规能源的资源量和储采比差别很大。从世界范围来看,以现有开采速度,石油可供开采约57年,天然气可供开采约56年,煤炭可供开采110年;而我国这三种主要化石能源的可开采年限,分别只有11年、29年和 31年。与此同时,大量化石能源的开采利用产生大量的污染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酸雨、全球气候变暖、大气臭氧层损毁等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求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的工作一直受到重视,目前看来,核能是唯一能大规模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的新能源。

目前,我国发电总量已居世界首位,其中化石燃料发电量占78%,在世界各国中占比最高;水电约占17%,核电只占1.9%,太阳能、风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加起来约占3%。其他国家则各有特点:水电方面,巴西占比最高,达75%;核电方面是法国占比最高,达72%;而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较高的是西班牙、德国和意大利。

材料二

核聚变反应主要源于氘-氚的热核反应。氘可取自海水,氚可用锂制造,因此聚变燃料主要是氘和锂。海水中氘的含量为0.03g/L,据此估计世界上氘的储量约40万亿吨;地球上的锂储量虽比氘少得多,也有2000多亿吨。这些聚变燃料所释放的能量比全世界现有能源总量所含的能量大数十万倍。按目前世界能源消费水平,地球上可供原子核聚变的氘和锂,能供人类使用几百亿年。如果人类实现了氘-氚的可控核聚变,核燃料就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人类就将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这正是当前核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核能发电是相对清洁的电力生产方式。核能发电可以大大减少燃煤用量,从而减少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尤其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例如在美国,1975~1995年的20年间,因为发展核电而减少了16亿吨二氧化碳和65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把核电作为主要能源的法国,拥有优良的空气质量。在国外,有的核电厂位于大城市附近,有的位于游览区,核电站周围有人居住、游泳、放牧、钓鱼。由此可见,发展核电更有利于保护环境。

核能发电是相对经济的发电方式。世界上拥有核电的大多数国家的统计资料表明,虽然核电厂的比投资(每单位生产能力投资数)高于燃煤电厂,但由于核燃料成本显著低于燃煤成本,这就使得核电厂的总发电成本已低于燃煤电厂。当前,核电在促进国家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相关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材料三

据统计,我国主要能源的基础储量为:石油24亿吨、天然气31000亿立方米、煤炭1145亿吨;但若以人均拥有量来衡量,中国却是资源贫瘠国。人均石油储量只有1.6吨,人均天然气储量2300立方米,人均煤炭储量88吨,分别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5%、8%和70%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消费约占全部能源消费总量的70%。能源供应过分依赖煤炭,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大量消费煤炭,特别是以直接燃烧方式消费煤炭,是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有资料表明,大气中 90%的二氧化硫和70%的烟尘排放是燃煤造成的。另外,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呈现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分布状态: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渤海湾、北部湾、东海和南海等地区,而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密集区则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华北、华中地区,因此“北煤南运”“西气东输”的局面长期存在。

核电是目前技术条件下可以大规模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的新能源,已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尽管我国已加快了核电发展步伐,但与发达国家核电所处的地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也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相适应。

(取材于周乃军、乔旭斌的相关著作)

1.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能源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核能是人类当前发现的最新的一种能量形式,受到各国重视。
B.能源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两大类,均已被人类广泛利用。
C.相对于常规能源,新能源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起着更重要作用。
D.目前,欧洲一些国家已经较多采用核能、太阳能进行发电。
2.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核能发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核聚变反应的主要原料源于海水,意味着核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目前人类尚未实现氘-氚的可控核聚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
C.核能发电较为清洁环保,在不少国家核电发展进程中有助于环境保护。
D.发展核电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下列有关我国能源发展现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煤炭储量丰富,但能源供应过分依赖煤炭,导致人均拥有资源不足。
B.减少以直接燃烧方式消费煤炭,能够减轻因燃煤而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
C.从地域分布状态来看,我国能源分布与东南经济发达地区的需求不匹配。
D.目前我国核电发展步伐还不够快,与发达国家相比核电地位仍相对较低。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有关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可开采年限来看,我国化石能源多年后将会面临枯竭,发展前景堪忧。
B.使用化石能源不可避免会导致环境污染,化石能源终将被核能完全替代。
C.加大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可逐渐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D.为解决能源分布不均问题,应在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加快核电发展。
5.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说明我国为何要加快核电发展。
2023-11-06更新 | 10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好奇心:民族文化差异之旅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韩剧重视民族风情的再现,以及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的开掘,使观众能真切地领略到原汁原味的韩国民族文化,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同时,韩剧中所流露出来的人情世态、风俗时尚和文化蕴含,与我们是有差别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韩剧能吸引中国观众、东亚观众乃至世界观众的关键所在。
韩剧把人间的种种情感都交织在一起,特别注重东方传统文化中的血缘关系,如“长幼之序、孝悌之义、夫妇之伦、儿女之道”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信义和平”等传统儒学基本理念,也是韩剧中所隐含的精神基石。这些传统文化的遗风,对当代中国观众来说,既熟悉又遥远,既亲切又匮乏,因而韩剧能很快地进入中国市场,为广大观众所接受。
此外,中韩两国电视剧自身内容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的差别,也是吸引中国观众眼球的一个法宝。如今在中国电视荧屏中唱主角的,或是宫廷争斗、或是官场搏弈、或是商战风云、或是警匪拼杀,而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家庭剧很少,即便是反映家庭生活的电视剧,也往往是借家庭的冲突来反映社会问题,让人看了之后心情沉重。韩剧则通过折射韩国的城市面貌、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特点,呈现出一种现代而又简单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泡菜文化”。这些都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同一本现实生活的“教科书”。这种差别一方面迎合了中国观众、特别是都市观众对韩国文化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这些观众还可以从中找到一个宣泄的平台,以填补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心理空虚和迷茫。
韩剧的成功,还带动了韩国其它大众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韩国服饰、韩国音乐组合、韩国影片、演艺明星随之而来,甚至有迹象表明,在图书市场上对韩语文学的翻译也开始有趋热的迹象。由此可见,随着“韩剧热”的不断升温,“韩流”还将频频来袭。子曰:“君子和而不同。”面对“韩流”,我们应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更应有创新和超越的追求,这样才能让真正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汉风”向世界播撒芬芳。
1.下列对“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族的”是指某个民族独有的,具有民族个性与民族精神价值,反映了该民族生活状态、风俗习惯、价值信仰、道德原则的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
B.“世界的”是指某种艺术品蕴含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精神是全人类所共有的,能得到全世界的热爱与欣赏。
C.“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它的内涵为越是民族优秀的东西就越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的的艺术珍品。
D.这句话说明了一个辩证的道理,那就是越是属于某一个民族的文化,就越会在全世界流行开来。
2.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韩剧能吸引中国观众、东亚观众乃至世界观众的关键是它们能使观众真切地领略到原汁原味的韩国民族文化,这种文化与观众自己所拥有的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B.韩剧特别注重东方传统文化的血缘关系,把我们中国传统的儒学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C.韩剧独特的“泡菜文化”与普遍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跟我们中国的电视剧所承载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
D.韩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韩剧热”还带动了韩国其它大众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3.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存在差异,就能够激发起不同民族的观众的好奇心,韩剧对中国观众、东亚观众乃至世界观众来说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可见韩剧的民族风情颇有特色。
B.中国和韩国具有共同的东方传统文化中的血缘关系,决定了两国文化交流必将畅通无阻,两国的伦理道德等观念也保持一致。
C.中国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家庭剧很少,那些电视荧屏中唱主角的,或是宫廷争斗,或是官场博弈,或是商战风云,或是警匪拼杀,都没有存在的理由。
D.“韩流”频频来袭是因为真正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汉风”没有向世界劲吹。当“汉风”劲吹之日,便是“韩流”衰退之时。
4.4.请根据文意简述韩剧的特点。
                                                                        
2016-11-18更新 | 9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