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多文本(非连续性)阅读 > 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73 题号:1310315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三农”工作。“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成果丰硕,为赢得全局工作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三五”时期,必须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居安思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围绕人的需求进行生产,使农产品供给在数量上更充足,在品种和质量上更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摘自《以结构性改革开创“三农”广阔天地-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2015年12月26日)

材料二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1月2日)

材料三

近年来,湖北省天门市始终以“农业兴、农民富、农村美”为主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林-牧-渔”融合发展新格局雏形初具,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天门市地处长江流域的传统农业生产区域,“鱼米之乡”的典型代表,全境以平原为主,适合规模化的农业生产。耕地占比高,地力条件好,土壤肥沃。全年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河湖密布。各种自然条件十分适宜农业生产。2020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81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6家),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00余家,年产值过亿元龙头企业5家。近年来,天门市抢抓国家建设美丽乡村政策机遇,着力促进旅游加农业融合发展,天门市乡村旅游出现蓬勃发展的势头。

(改编自《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020年11月3日)

材料四

2020年初以来,黑龙江省全省农业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通过高质量备耕、高标准春种、精细化田管以及高效率秋收,实现“十七连丰”目标。特色作物发展步伐加快,鲜食玉米、中药材等特色作物成为促农增收的重要产业。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60万亩,均比2018年翻一番以上。对标国内一流、国际标准,发挥良好生态优势,黑龙江扩大绿色有机等优质农产品供给,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发展到8500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3强。黑龙江出台“惠农黄金十条”政策,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强化非洲猪瘟防控,生猪产能快速恢复。前三季度,全省生猪存栏1321万头,同比增长18.4%;已恢复到2017年最好年份的90%以上,连续21个月没有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为市场保供提供了坚强后盾。

(改编自《2020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再夺丰收实现“十七连丰”》,2020年11月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它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人民生活安定的基础,是党和国家应时刻抓紧的重要工作。
B.进行农业生产时以人的需求为中心,增加农产品的供给数量,使之更符合消费者需求,这样就会形成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C.国家制定和实施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相关体系,这可以推动我国农业由大到强、由增产到提质的转变。
D.近年来,天门市坚持政策引领,借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途径,初步形成了融合发展新格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三农”工作的作用和价值,可见进行结构性改革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B.材料二点明了振兴乡村和兴旺产业的重点,应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
C.材料三中湖北省天门市利用自然环境,发挥了传统农业生产的优势,乡村旅游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
D.材料四中黑龙江省在2020年通过精细高质的“备、种、管、收”,实现了粮食“十七连丰”的目标。
3.湖北省天门市与黑龙江省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经济的,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网络文艺形态在复兴国学语境下,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或多或少充斥着一种“伪国风”现象。所谓“伪国风”现象,就是在文艺创作中冠之以“国风”“古典”之名,貌似借用了历史典故、经典作品、经典人物形象等元素,实以无可考证的服装造型、无可考证的语言修辞、无可考证的历朝历代进行不知族群的“恶搞”“戏说”,油滑而不深沉,无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智慧,因此这类作品基本没有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

譬如,一些缺乏历史根基与史学考索的网络剧,其特点是以古装造型为外壳,以“历史涂鸦”为内涵,为逃避观众的史学追问,给自己的作品冠以“无历史可考”的“架空剧”,最终沦为一场“伪国风”闹剧。被誉为“良心剧”并荣获第30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的网台联播剧《琅琊榜》虽然在历史事件上无从可考,但是却展现了封建制度下真实的历史现象,以绝假道本真。难能可贵的是,《琅琊榜》弱化了长期以来的“宫斗剧”“朝斗剧”之“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强调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先贤教诲。然而,恰如列宁所言,“真理向前一步就是谬误”。继《琅琊榜》之后,形形色色的东施效颦之作纷至沓来,眼花缭乱,造成了“伪国风”的大行其道。

纵观近年来大量热播网剧,大都突出了玄、诞、怪、奇,在呈现上存在诸多失当之处。网络媒介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媒介打破了时空限制,网剧的伴随性增强,却带来专注度降低。网剧的生死存亡常常取决于网民的一时好恶。基于此,网络剧生产往往以玄、诞、怪、奇吸引受众注意力,提升关注度,在情节设置上抬高情节密度,强化情节落差,增强情节黏度;在人物塑造上对历史真实人物增添杜撰色彩,增加感情戏码,抑或直接架空历史来创造符合现代时尚意识的人物,从而博得眼球。然而,过度以“点击率”“关注度”“粉丝量”为目标的包含网络剧在内的网络文艺创作,必然导致当前以“用户”市场思维看待一切文化问题的现象。如此一味迎合,忽视引领,势必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剖析和对其精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更为严峻的是,“伪国风”现象正在“全球化”文化竞争中加速侵蚀我们的文化“长城”。网络文艺的兴盛正在进一步印证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地球村”的论点,网络文艺不仅充分体现了“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更以审美意识形态沟通着地球“村民”的精神世界。然而,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互鉴中,我们也不能忽视文化交流背后的“媒介帝国主义”。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曾提出:“推广一种唯一的文化模式将是灾难性的。这是连极权主义制度都未能实现的事情,难道金钱原则加技术同盟就能实现吗?”遗憾的是,密特朗先生的世纪之忧正在发生。例如:某部以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长城为题的影视作品从叙事外壳到精神内核都带有强烈的“媒介帝国主义”色彩。该片采用诸多中国元素的堆砌讲述了一个好莱坞“勇斗怪兽”的故事。从学界、业界到观众,普遍诟病这部电影缺乏“长城精神”与“中国精神”深厚的底蕴,完全是“西方救世主”的形象植入。这是以“中国风”为名、兴“欧美风”之实的典型“伪国风”倾向。

清除“伪国风”现象,涤浊扬清,正本清源,势在必行。网络文艺“国风”之辨启示我们,在网络科技与传播途径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仍须做足历史功课与文化功课。

(摘编自张金尧《当前中国网络文艺的三维探析》,光明网2021年3月9日)

材料二:

近日,一档来自河南卫视春晚的歌舞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排名微博综艺榜晚会栏目类第一。这场5分多钟的舞蹈讲述了夜宴的乐师们从准备、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过程。14位“丰腴”的唐朝少女仿佛从画中走来,导演通过5G+AR技术在舞台上营造出了一种“人在画中游,前阻青山,后倚廊桥”的幻镜。当这些舞者越过山岭来到大气磅礴的宫廷,只见空中飞鱼,乐师飞舞……一个俯瞰的运镜将节目推向高潮,真不愧是大唐盛世,精彩绝伦!

艺术源于生活,也需将视角放在普通人身上。在知名舞剧中,不乏类似《长恨歌》《孔子》这样讲述大人物的,它们在挖掘传统文化精粹方面高度浓缩、让人震撼,但类似《唐宫夜宴》这类关照普通人的舞剧则显得轻松欢乐、却也同样打动人心。这些舞剧看似普通,但背后作为支撑的中华传统文化却足够深厚、广阔,让人们能够有持续的动力去发掘和探寻。比如,舞台上玻璃笼罩的文物,件件皆为珍宝,《簪花仕女图》和《千里江山图》,皆为传世名画,不仅让舞台一下子厚重起来,也让人们对节目的回味无限延长。

讲好传统文化的故事,不仅仅是邀请人们走进博物馆观摩文物,它也正在以更加鲜活、丰富的形式走进人们的文化生活。文化是抽象的,却也是无数彼时彼刻曾经真实生活过的人所编就的一张意义之网。舞台艺术通过选取其中的几个节点,进行演绎和放大,让人们在获得感官的愉悦与共情的同时,也更能够追根溯源,产生心灵的呼应。真实性和艺术性,让传统文化在流量时代,也能够获得人们的青睐。

(摘编自《<唐宫夜宴>出圈,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艺创作中披着“国风”“古典”的外衣,以“历史涂鸦”为内涵,在语言、服装等方面无从考证的作品是“伪国风”的文艺作品。
B.“伪国风”的盛行,表明大众对于“传统文化”有着极大的热情,但这份热情已被“市场思维”绑架,成为粗制滥造的浮夸之作的根源。
C.网络文艺打破了文化传播原有的空间局限,运用网络媒介优势加强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D.传统文化传承既需要关注那些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文化或相关人物的大制作,也要让传统文化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让它“活”在民间。
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论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以《琅琊榜》为例,一方面表明了真正的“国风”文艺需要做到本真,另一方面也谈及了“伪国风”的大行其道。
B.材料一中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的话,说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文化的多元发展是必然的,强行推行一种文化模式是错误的。
C.材料一举某部以长城为题的影视作品的例子,论述了其“伪国风”的本质及对其他影视作品的影响,意在论证“媒介帝国主义”的内涵。
D.材料二中在提及《唐宫夜宴》的舞台效果时,突出5G+AR技术的运用,肯定了现代技术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伪国风”现象的一项是(     )
A.某历史文化题材的网络小说,以主人公穿越回古代为线索,将带有现代色彩的市井生活呈现在读者面前
B.某音频分享平台为满足网络受众对历史、传统、古典的文化诉求制作了文化品评广播节目,受众通过付费的方式收听。
C.某宫廷剧中描写了宫廷奢华的生活,并精心杜撰了“争夺皇位”“妃子争宠”等情节,展现了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
D.某些“网红”对“西游”题材、“白蛇”题材、宫斗”题材进行“戏仿”而创作出各类或恶搞或爆笑的作品。
4.两则材料都围绕“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展开论述,但立论角度和倾向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5.在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什么才是真正的“国风”文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1-05-20更新 | 22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中华民族之文化认同、维系中国人的社会凝聚的集体意识,其基本内容是什么呢?当然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能够确立民族共同价值观,培育和而不同、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广阔胸襟,为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探索中国文化的出路,为建构21世纪文化体系提供保障。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血脉,是集体意识的主体部分,而孔子则是儒学的创始人、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国人公认的至圣先师,因此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

孔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是由其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孔子的人格和思想在生前就吸引了许多人求学,形成了很大的势力。孔子是一个有才干的人,有宗旨的人,有热诚的人。他无惧风尘,不畏艰难,十四年周游列国,意欲施行他的教化来救济天下。在孔子成名以前原已有过许多民众的中心人物,如宋国的子罕、郑国的子产、晋国的叔向、齐国的晏婴,但他们一生做官,没有余力来教诲弟子。惟有孔子,他收的弟子很多,他的思想有人替他宣传,所以他的影响格外巨大。自孔子殁后,他的弟子再收弟子,蔚成一种极大的势力,号为儒家。孔门势力之强大,除了客观环境使然外,实与孔子的个人人格有着莫大关系。孔子去世后,他的影响还持续着、扩大着。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到山东的鲁地考察之后就发表感慨说: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史记·孔子世家》)司马迁这段话恰如其分地评价了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北宋理学家邵雍在《皇极经世书》说:孔子赞《易》自羲、轩而下,序《书》自尧、舜而下,删《诗》自文、武而下,修《春秋》自桓、文而下。自羲、轩而下,祖三皇也;自尧、舜而下,宗五帝也;自文、武而下,子三王也。自桓、文而下,孙五伯也。(《观物内篇》之六)这就是说,孔子整理六经,对三皇、五帝、三王、五伯以来的文化进行综合,所谓集大成也。

现代以来有许多学者把孔子看成中国文化史上的泰山北斗,如国学大师钱穆所言:今者痛定思痛,采欲复兴中华文化,不得不重振孔子儒学传统,而阐扬孔子生平所最重视之自学与教人精神,实尤为当务之急。为什么?因为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吴宓也说:孔子者,理想中最高之人物也。其道德智慧,卓绝千古,无人能及,故称为圣人。圣人者模范人,乃古今人中之第一人也。具体地说,孔子已成为中国文化之中心。其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其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孔子是中国道德理想之所寓,人格标准之所托。吴宓是陕西泾阳安吴堡人,是所谓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办《学衡》杂志,认为西方的苏格拉底、基督耶稣、东方的印度佛陀、中国孔子为人类文化的代表。

总之,孔子的人格及其思想已经融化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当中,孔子在无数的阅读和诠释过程中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甚至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

(摘编自韩星《孔子——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

材料二:

进取有为的精神,在我们民族兴旺发达的时期起过巨大的积极作用,在我们民族危亡之际更成为激励人们的强大精神力量。如杜甫的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的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的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读来回肠荡气的诗句具有强烈的感召力量,无不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发挥了爱国主义的激励功能,培育了中华民族反抗压迫、维护民族文化生命的精神。

中华文化从夏商周以来传承连续,从未中断。抗战时期,哲学家冯友兰曾说:并世列强,虽新而无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他总是引用《诗经》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来说明中国虽是文明古国,但始终在与时俱进地发展,并在这种发展中保持了文化的连续性。

近代历史学家曾就中国历史文化的三大特征探讨过三个问题。第一,地域辽阔,人口繁盛,先民何以开拓至此?第二,民族同化,世界少有,何以融合至此?第三,历史长久,连绵不断,何以延续至此?历史学家认为,从这三个特征来看,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必然有一种伟大的力量寓于其中。这个力量就是我们的文化,它给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和内在的凝聚力。今天,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去发掘它、维护它,承担起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重大责任。

(摘编自陈来《儒家人文精神——进取有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圣先师孔子创立的儒学是维系中国社会凝聚的“集体意识”的基本内容之主体部分,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血脉。
B.宋国的子罕、郑国的子产、晋国的叔向、齐国的晏婴都曾经是民众的中心人物,但他们都没有像孔子一样传下其学说。
C.国学大师钱穆认为,重振孔子儒学传统、阐扬孔子的自学与教人精神,是复兴中华文化的必由之途,也是其当务之急。
D.儒家的进取有为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延续的重要内驱力,在国家危亡之际特别能够成为激励人们的强大精神力量。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陆游、文天祥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着高洁的品格、入世的热情,希望施展才学以建立功业而救济天下。
B.儒家学派势力强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孔子有着超出常人的才学和卓越的品格,因而招收了众多弟子,弟子们又多有弟子。
C.在中国的国学大师眼中,没有孔子就没有中国文化,孔子与西方的苏格拉底、印度的佛陀在世界上有着完全相同的地位。
D.中国始终在与时俱进地发展,保持文化的连续性,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文化给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和内在的凝聚力。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材料二论据的一项是(     )。
A.孔子说:“仁者寿。”意思是有仁爱品德的人能够长寿。
B.孟子认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C.孔子把人分为五个层次:庸人、士、君子、贤人、圣人。
D.儒家代表作《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请简要指出两则材料在论证方法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5.材料二论述的中心内容与孔子有怎样的联系?请简要分析。
2021-07-08更新 | 26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40年前,提起红枣,还只有“桑枣人家近”的山东大枣。现在提起红枣,食客们可选择的还有新疆和田枣、陕西狗头枣、山西板枣、甘肃临泽小枣;2018年,河北省优质强筋小麦、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98万亩、265万亩,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68.3%,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广东省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有望到2020年建成3000个农业特色专业村,旨在用差异化推广、全域化部署打造高质量产业品牌,形成发展合力,助推乡村振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产业形式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得到大力发展。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96%以上,全国大中型拖拉机670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这些年,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耕,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更为丰富、健康、多元。

(摘编自《农业兴百业兴乡村“花样”谋振兴》)

材料二:

罗霄山脉脚下的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自明代以来就是江南著名“粮仓”。如今,“北盛仓”农事变化令人眼花缭乱:水稻播种就像用印刷机“印刷”;病虫害防治,专业防治公司用无人机“飞虎队”统防统治;水田里不光种水稻,还养鱼、养鳖、养青蛙…北盛镇党委书记李斌说,现在,种的粮食更好了,农民的腰包更鼓了。

(摘编自《“三个着力”领航向三湘大地谱新章》)

材料三: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不同步,工业化走在了城镇化前面。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到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52%。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到2020年、2030年城镇化率还将进一步达到60%、65%,到2050年可能超过70%。我国以城镇为主的人口分布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城镇化发展迈入中后期转型提升阶段。观察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各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普遍遇到了乡村衰退问题,一般要到城镇化率达到70%以后,城乡矛盾才能逐步得到解决。因此,在我国人口加速向城镇聚集的大趋势下,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同时,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避免出现乡村衰退问题,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摘编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材料四:

据统计,从1995年到2004年的10年中,美国农作物保险行业的赔付率为95%。截至2013年,美国农业保险项目涵盖的农作物品种已超过100种,参与各种农业保险的农业用地面积占全部农业用地面积的比率为89%。在保费方面,联邦政府对投保的农场主给予相当于保费50%80%的补贴,使农场主只需支付很少的保费就能参加农业保险。

现阶段,全德近40万农民中,90%都是德国农民协会的注册会员。全德范围内,德国18个联邦州有超过300个德国农民协会的分支机构。协会新闻发言人米歇埃尔•洛泽说,德国农民协会主要负责维护农民的利益、为农民当法律顾问、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和开拓市场的服务等。该协会重视农业产业的整体利益和农民的政治、社会权益,适时将会员的具体意见反映至立法及行政机关,在政府与农业企业和农户间扮演着协调、沟通的角色。

(摘编自《乡村振兴:看看国外是怎么做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科技不断创新发展,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在2017年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产品更丰富、健康、多元。
B.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如今江南著名“粮仓”浏阳市北盛镇农业发展更快,粮食更好,农民更富。
C.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52%,按照目前发展趋势,2050年我国城乡矛盾将得到彻底解决。
D.美国农作物保险行业赔付率很高,项目涵盖的农作物品种多,参保的农业用地面积广,保费补贴丰厚。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生产技术装备的升级和农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都离不开科技对农业的支撑。
B.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近年来,我国开始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才保持了同步协调发展。
C.在我国人口加速向城镇聚集的当下,若想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乡村衰退问题不容忽视。
D.德国农民协会在保障农民的权益、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和开拓市场的服务、协调各种关系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请综合四则材料,谈谈如何才能促进乡村振兴。
2021-05-31更新 | 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