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牧(803-853)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662 题号:1311082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远

杜牧

两叶愁眉愁不开,独含惆怅上层台。

碧云空断雁行处,红叶已凋人未来。

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

功名待寄凌烟阁,力尽辽城不肯回。


[注]①凌烟阁是唐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摹了双眉不展的愁态,两个“愁”字为整首诗笼上了一层愁绪。
B.抒情主人公心怀惆怅,独上高台,见雁影已逝、红叶凋零,而征人未归。
C.颈联写了车马飞扬、尘埃漫天的战场场景,“塞外”暗合“寄远”二字。
D.诗人以思妇的视角进行写作,全诗既写了登台所见,又寄托了登台所思。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善用“掉尾一波”,意为其诗文“虽有悲慨之情,却往往能于结尾处呈现豪爽俊健之风”。请结合这首诗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2021·山东淄博·三模 查看更多[18]
【知识点】 杜牧(803-853) 思妇闺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①【牛山何必独沾衣】《韩诗外传》载: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郁郁蓁蓁,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俯而泣下沾襟”。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与朋友提壶登上青山,由下而上,远望雁过江上南飞的一幅美景,流露出诗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B.颔联写诗人意识到尘世实在难得开口一笑,故面对秋天的山光水色,应该插上满头菊花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
C.颈联夹叙夹议,诗人劝慰朋友和自己,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人生短暂而感慨、怨恨。
D.尾联“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是说: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一样对着牛山流泪。
2.请简要分析本诗与杜甫的《登高》在思想和意境上的差异。
2020-12-11更新 | 8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释: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期间。②牛山:山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春秋时齐景公登上牛山感到终有一死而悲哀下泪,后遂以“牛山悲”等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对事物迭代感到悲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携酒登高,见江南初秋之景,希望借此排遣心中郁结。
B.诗人自我劝慰,尽管人生忧多乐少,但值此佳节应当尽兴饮酒,及时行乐。
C.本诗既是当日登山情事的记录,又不局限当日情事,而是融入了诗人的生活经历。
D.全诗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意蕴丰厚,抒发了诗人摆脱郁结的豁达洒脱之意。
2.本诗与杜甫《登高》同写登高,两者所写秋景有何不同?各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2-10-11更新 | 18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作于开成4年(839)春,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C.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D.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2-11-27更新 | 2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