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届辽宁省高考语文押题卷(一)
辽宁 高三 模拟预测 2022-04-19 68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日前发布,这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标志着我国人口发展进入新阶段。

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呈现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是积极应对低生育率挑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着眼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兼顾多重政策目标作出的科学决策,也是对人民美好生活期待的积极回应。

这次优化生育政策,不是简单的从两孩到三孩的数量调整。更重要的是顺应群众期待、聚焦家庭的实际困难,着力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切实减轻群众的后顾之忧,从而更有效地释放生育潜能,推动提升生育水平。

生育是人一生中的重大选择。《决定》指出,顺应人民群众期盼,积极稳妥推进优化生育政策,促进生育政策协调公平,满足群众多元化的生育需求,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释放生育潜能,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因此,实施三孩生育政策,重在完善配套支持政策,让更多家庭愿意生、养得起、养得好

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决定》提出,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将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这是顺应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要求的一次重大改革。生育政策应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经济社会政策也应与生育政策导向一致。要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通过激励相容的政策组合拳,鼓励适龄生育,减轻育儿焦虑,降低养育成本,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各级政府部门应转变观念,加大对公民生育的支持力度,完善和调整家庭福利政策,探索建立生育成本共担机制,加强生育妇女就业、工资待遇等权利保障,多渠道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释放人口政策红利及民生福祉。要完善生育休假制度,严格落实产假、哺乳假等制度。探索将产假转为带薪育儿假,鼓励育儿假在夫妻间分配,引导夫妻双方共休育儿假。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大力发展多元化、多样性普惠性托育服务,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为年轻父母多方减压,解除生育后顾之忧。

营造尊重生育的社会风尚。生育是人类自我繁衍的手段,母亲孕育了生命、繁衍了后代,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立尊重生育的价值理念,营造尊重生育的良好风尚。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鼓励夫妻共担育儿责任,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引导青年人崇尚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传统美德,树立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责任至上、互敬互爱的婚姻理念,凝聚社会共识,彰显主流价值。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们要顺势而为,因时而变,寻求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最大公约数,提升家庭发展能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

——节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是着眼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兼顾多重政策目标作出的科学决策。
B.优化生育政策,是简单的从两孩到三孩的数量调整,能更有效地释放生育潜能,推动提升生育水平。
C.为了各级政府部门转变观念,加大对公民生育的支持力度,应该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D.各级政府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立尊重生育的价值理念,营造尊重生育的良好风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决定》指出,顺应人民群众期盼,积极稳妥推进优化生育政策,促进生育政策协调公平,就能满足群众多元化的生育需求。
B.作为人口大国,我们将不断推进三孩政策的实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重要地位。
C.要探索建立生育成本共担机制,加强生育妇女就业、工资待遇等权利保障,多渠道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释放人口政策红利及民生福祉。
D.要不断完善政策措施,让所有家庭“愿意生、养得起、养得好”。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加强三孩政策的一项是(     
A.鼓励生育,引导青年崇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理念。
B.各级政府部门应转变观念,探索建立生育成本个人承担机制。
C.顺应群众期待、聚焦家庭的实际困难,着力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
D.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寻求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最大公约数”。
4.梳理全文的行文脉络。
5.如何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022-04-19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辽宁省高考语文押题卷(一)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写给母亲

贾平凹

①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

②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常说人死如睡,可睡的人是知道要睡去,睡在了床上,却并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睡着的呀。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十四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每日在老家挂上液体了,她也清楚每一瓶液体完了,儿女们会换上另一瓶液体的,所以便放心地闭了眼躺着。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是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还是认为她在挂液体了,没有意识到从此再不醒来,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了枕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啊。

③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

④我妈在牵挂着我,她并不以为她已经死了,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是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⑤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儿女们都认为是伟大又善良,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⑥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我没有动一件家具,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而我再没有看见过我妈的身影。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给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被湿热醒来,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

⑦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回棣花,就要去坟上。现实告诉着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

(贾平凹/文,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21期,略有改动)

材料二:

你能陪父母多久(图表来源于网络)

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母亲没死,就在他身边,是心灵感应。
B.母亲经常让他出去走走,是因为母亲害怕他累。
C.“我”经常说母亲没有死,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思念。
D.材料二的图表是为了说明人的一生很短,每天都要陪陪父母。
7.下列对材料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第一人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
B.作者为了怀念母亲,写了这篇文章,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的爱。
C.全文风趣幽默,语调鲜活,抑扬顿挫。
D.“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给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
8.请对比阅读材料Ⅰ(《写给母亲》)和材料Ⅱ(图表),回答: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是如何对待母亲的?图表中所提示的年轻人又是怎么对待父母的?
9.材料一第④段中画线句,母亲说的这句话包含了什么样的意思和感情?
2022-04-19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辽宁省高考语文押题卷(一)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戚继光,字元敬。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先后九战皆捷,俘戴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明年,倭大举犯福建。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隆庆初,给事中吴时来以蓟门多警,请召大猷、继光专训边卒。继光乃议立车营。车一辆用四人推挽,战则结方阵,而马步军处其中。又制拒马器,体轻便利,遏寇骑冲突。寇至,火器先发,稍近则步军持拒马器排列而前,间以长枪、锒筅。寇奔,则骑军逐北。节制精明,器核犀利,蓟门军容遽为诸边冠。自嘉靖庚戌俺答犯京师,边防独重蓟。增兵益饷,骚动天下。继光在镇十六年,边备修伤,蓟门文然。继之者,置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亦赖当国大臣徐阶、高拱、张居正先后倚任之。居正尤事与商确,欲为继光难者,辄徙之去。居正及半岁,给事中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当国者遵改之广东。继光悒悒不得志,强一赴,逾年即谢病。给事中张希皋等复勒之,竞罢归。居三年,御史得光宅疏存,反夺体。继光亦遂卒。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B.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C.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D.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是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战国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B.卫所,明代在京师和各地设卫所,数府合设一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
C.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D.御史是古代官名,自秦朝开始,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戚继光幼好读书,通晓大义。戚继光家境贫寒,然从小就立有大志,热爱读书,通晓经史大义,后来代理都指挥佥事,到山东防御倭寇。
B.戚继光抵御倭寇,战功卓著。嘉靖年间,倭寇进犯东南沿海,戚继光率军在浙江、福建连续九战九捷,杀敌无数,立下赫赫战功。
C.戚继光治军有方,边防安定。戚继光在蓟门练兵,设立车营,极大地提高了军队战斗力,蓟门边防得益于他的制度,数十年平安无事。
D.戚继光先荣后辱,晚景凄凉。戚继光曾经先后得到徐阶、高拱、张居正的信任倚重,煊赫一时,张居正去世后,他备受打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教以击剌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2)居正尤事与商确,欲为继光难者,辄徙之去。
14.“戚家军”为什么会名闻天下?请简要说明。
2021-06-05更新 | 545次组卷 | 8卷引用:2021届湖南省岳阳县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远

杜牧

两叶愁眉愁不开,独含惆怅上层台。

碧云空断雁行处,红叶已凋人未来。

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

功名待寄凌烟阁,力尽辽城不肯回。


[注]①凌烟阁是唐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摹了双眉不展的愁态,两个“愁”字为整首诗笼上了一层愁绪。
B.抒情主人公心怀惆怅,独上高台,见雁影已逝、红叶凋零,而征人未归。
C.颈联写了车马飞扬、尘埃漫天的战场场景,“塞外”暗合“寄远”二字。
D.诗人以思妇的视角进行写作,全诗既写了登台所见,又寄托了登台所思。
16.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善用“掉尾一波”,意为其诗文“虽有悲慨之情,却往往能于结尾处呈现豪爽俊健之风”。请结合这首诗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2021-06-03更新 | 1662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1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讲到种树的经验,郭橐驼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两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如何才能使树木顺应天性按其本性生长。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动静结合,色彩对比鲜明,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金陵秋景图。
(3)“酒”是古代诗歌常用意象,诗人常借酒怡情,或解愁忘忧,或送友饯行,或感叹人生。唐代诗人李白就写过很多这样的诗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时候,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

那不是寻常的灯。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      将一瓢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再用废棉花将它擦得亮亮的。灯的底座是木制的花纹,从底座中心钉透一颗钉子,半截红烛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临时,点燃蜡烛,再落下小心翼翼的灯罩。我提着这盏灯,觉得自己      

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说做灯罩,总要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      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

父亲说过年要让家里里外外都是光明的,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高高挂起的是红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刷刷响。低处的是冰灯,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      ;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然后       光彩照人       即便       有声有色
B.后来       光彩照人       尽管       绘声绘色
C.后来       风光无限       即便       绘声绘色
D.然后       风光无限       尽管       有声有色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灯的底座是木制的花纹,从底座中心钉透一颗钉子,将半截红烛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临时,点燃蜡烛,再落下小心翼翼的灯罩。
B.灯的底座是木制的,有花纹,从底座中心钉透一颗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临时,点燃蜡烛,再小心翼翼地落下灯罩。
C.灯的底座有木制的花纹,从底座中心钉透一颗钉子,被半截红烛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临时,点燃蜡烛,再小心翼翼地落下灯罩。
D.灯的底座有木制的花纹,从底座中心钉透一颗钉子,将半截红烛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临时,点燃蜡烛,再落下小心翼翼的灯罩。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特点和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毛冠鹿,俗称隐角鹿、簇鹿。相较于大家熟悉的长颈鹿、梅花鹿等明星亲戚们,毛冠鹿的长相低调,没有华丽的鹿角,看起来与獐更相似。那么,?如果近距离观察,你会发现应该长鹿角的地方却只有两个小突起,好像刚冒尖的鹿茸,而且这对小突起还常被毛发遮蔽,因此,。此外,毛冠鹿的额头顶部隆起一簇黑褐色冠状长毛,这也是它被称为毛冠鹿、簇鹿的缘由。

毛冠鹿生性胆小、腼腆害羞,略显平平无奇,但是雄性毛冠鹿居然会长獠牙!尽管长有獠牙,喜食百合科、虎耳草科、蔷薇科和玄参科植物的嫩枝叶,也食野果和种子。獠牙只是雄性毛冠鹿的武器,雄性毛冠鹿成年后,免不了要因争风吃醋而大打出,遇到惊吓或敌人时,(     )。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獠牙就是它们捍卫自己生存权的有力武器
B.獠牙也会带给它们捍卫自己生存权的勇气
C.它们也会鼓足勇气用獠牙捍卫自己的生存权
D.它们就会鼓足勇气用獠牙捍卫自己的生存权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李庆恒,中通快递浙江公司转运中心组长。从2015年入职开始,他就拜师学艺,钻研业务,毫不懈怠。短短几年,无论快件上标的是城市、区号、邮编还是航空代码,他都能准确无误地分拣;他能从数百件物品里一眼挑出航空禁寄物品。他2019年在浙江省第三局快递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一名,2020年被评为“浙江省技术能手”“杭州市高层次人才”。

材料二:

2021年6月17日,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许渊冲先生逝世,享年100岁。他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最喜欢把中国古典诗词译成英语法语,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尽管如此,他依然会为一词一句而绞尽脑汁,几近苛刻。他2010年获得“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综合上述材料立意,写一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6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时评论述类文本
6-90.65其他散文非连续性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张廷玉  《明史》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4杜牧(803-853)  思妇闺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一般词语  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1-220.65情境补写  连贯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引语式材料  职业规划  工匠精神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