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杂记文 > 议论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907 题号:1315920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鄃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怒,欲斩之。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祐谏曰:“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臣恐人无所措手足。”上悦,免仁轨死,以乾祐为侍御史。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唯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节选自《通鉴经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C.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D.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度。
B.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
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
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胄认为法律是国家用以取信于天下的条例,若皇上敕令与法冲突,应以法为准绳,唐太宗听从了戴胄的意见,并高度评价他的看法。
B.裴仁轨因私事使唤门夫,唐太宗要处死他,李乾祐说法律为皇帝与天下共有,不可轻罪重判;太宗免去仁轨死罪,以乾祐为侍御史。
C.唐太宗认为死刑关乎人命,如果机械执行法条难免会出现冤案,于是加强死刑覆奏,让判决更为审慎,这一举措使许多人得以活命。
D.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知识点】 议论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岂船乘哉?纣用恶来,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歧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及见翟黄,踞堂而与之言,翟黄不。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今汝欲官则相至,欲禄则上卿;既受吾赏,又责吾礼,毋乃难乎?”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友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说苑·尊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B.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C.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D.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岂特船乘哉”与“诏书特下”(《陈情表》)两句中的“特”字含义相同。
B.“令桓公在此”与“藉第令毋斩”(《陈涉世家》)两句中的“令”字含义相同。
C.“翟黄不说”与“不可说也”(《氓》)两句中的“说”字含义不同。
D.“绝食而叹”与“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建议齐景公应该学习齐桓公,那么齐国的大臣都是管仲一样的人才了。
C.杨因想得到赵简主的任用,可是赵简主身边的人认为杨因这个人不为众人所容,不能忠于国君,并且这已是第八个前来邀名的人了。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受吾赏,又责吾礼,毋乃难乎?
(2)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
2023-01-25更新 | 5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加点的词中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不如登高之博见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④故不积跬
⑤积土成山,风雨
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A.②③④⑥B.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青,取之于蓝,青于蓝②顺风呼,声非加疾也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见者远④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致千里⑥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⑦蟹六跪二螯⑧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A.①③④/②/⑤⑦/⑥⑧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C.③/①④/⑧②/⑤⑥/⑦D.②③/①④/⑤/⑥⑦⑧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甚矣,汝之不惠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旦
4.重点句子翻译题。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020-12-18更新 | 3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君子曰:学不可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砺则利          “金”指金属的刀类
B.君子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C.假舟楫者,非能       “水”名词动词,游泳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博学”,学问渊博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
B.“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
C.“君子”广见于先秦典籍,被孔子赋予了道德的含义,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奋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仪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本篇文章第四段运用到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论证观点,请一一举例并说明。
2022-01-07更新 | 1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