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曹雪芹(1715-1764) > 《红楼梦》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0 题号:1339477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到晚间,众人都在贾母前,定昏之馀,大家娘儿姊妹等说笑时,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

至上酒席时,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道:“只好点这些戏。”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戏。”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说的湘云也笑了。于是大家看戏。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

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起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那‘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一面揉着眼,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寄生草》鲁智深所唱的曲子是在现实中“碰壁”之后,想用逃避现实的方法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曲词的内容也映射后文宝玉出家。
B.乙文宝玉偷偷读《会真记》,第三回中《西江月》写宝玉“愚顽怕读文章”,一“爱”一“怕”体现宝玉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和对封建礼教的反叛。
C.乙文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宝玉将自己和黛玉比作张生和崔莺莺,虽为调笑之语,却是心意的流露。
D.乙文中听了《牡丹亭》曲词后,黛玉为之心动神摇,第四十回行酒令时黛玉无意中说出曲词“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当即严肃地让黛玉下跪。
2.有人说乙文中宝黛共读《会真记》“情美”“景亦美”,请简要分析。
3.就上述选文中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形象,选择其中一个进行赏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贾政近来闻得代儒称赞他(宝玉)专能对对,虽不喜读书,却有些歪才,所以此时便命他跟入园中,意欲试他一试。逶迤走进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

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迭翠”二字的,也有说该题“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才情,故此只将些俗套来敷衍。

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听见古人说:‘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莫如直书古人‘曲径通幽’这旧句在上,倒也大方。”众人听了,赞道:“是极!妙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当过奖他。他年小的人,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说着,进入石洞,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烂熳,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俯而视之,但见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到亭内坐了,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罢。”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为称。依我拙裁,欧阳公句,‘泻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须寻思,因叫宝玉也拟一个来。宝玉回道:“此处既为省亲别墅,亦当依应制之体,用此等字,亦似粗陋不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何如?方才众人编新,你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雅。你且说你的。”宝玉道:“用‘泻玉’二字,则不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须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称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再作一副七言对来。”宝玉四顾一望,机上心来,乃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又称赞了一番。忽抬头见前面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贾政笑道:“这一处倒还好。若能月夜至此窗下读书,也不枉虚生一世!”说着,便看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众人忙用闲话解说。又二客说:“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贾政笑问:“那四字?”一个道是“淇水遗风”。贾政道:“也俗。”又一个道是“睢园雅迹”。贾政道:“也俗。”贾珍在旁说道:“还是宝兄弟拟一个罢。”贾政忙道:“休如此纵了他。”因说道:“今日任你狂为乱道,等说出议论来,方许你做。方才众人说的,可有使得的没有?”宝玉见问,便答道:“都似不妥。”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所,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做?”贾政道:“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因命:“再题一联来。”宝玉便念道:“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贾政摇头道:“也未见长。”一面说,一面走。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墙,墙上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枝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一望无际。

贾政笑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虽系人力穿凿,却入目动心,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说毕,方欲进去,忽见篱门外路旁有一石,亦为留题之所。贾政道:“诸公请题。”大家正想,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话,便说道:“旧诗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且题以‘杏帘在望’四字。”众人都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思。”宝玉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便俗陋不堪了。唐人诗里还有‘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越发同声拍手道:“妙!”贾政一声断喝:“无知的畜生!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旧诗?敢在老先生们跟前卖弄!方才任你胡说,也不过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说着,引众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

贾政心中自是欢喜,却瞅宝玉道:“此处如何?”众人见问,都忙悄悄地推宝玉,教他说好。宝玉不听人言,便应声道:“不及‘有凤来仪’多了。”贾政听了道:“咳,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呢!——终是不读书之过!”宝玉忙答道:“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

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怕他讨了没趣,今见问“天然”二字,众人忙道:“天然者,天之自成,不是人力之所为的。”宝玉道:“此处置一田庄,分明是人力造作成的。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无脉,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未及说完,贾政气的喝命:“叉出去!”才出去,又喝命回来,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巴!”宝玉吓的战兢兢的,半日,只得念道:“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贾政听了,摇头道:“更不好。”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对额是两类人在文才诗思方面的一次实地考核:一方是正统文人贾政和一批附庸风雅的清客;一方则是封建逆子贾宝玉,结果宝玉凭自己的才华完胜前者,这也反映了这些清客胸中无墨的尴尬。
B.贾政笑道:“不当过奖他……”其实是贾政以客套示人,而内心对宝玉题“曲径通幽”颇为满意,还因众人夸赞宝玉而得意,也有敲打宝玉不要自得的意味。
C.贾政率众人游览大观园,一见“潇湘馆”,众人都道:“好个所在!”“潇湘馆”“好”在:翠竹掩映,清幽雅致;泉水绕竹,自然灵动;布局讲究,精巧不俗。
D.贾政“微笑”,看似是对宝玉的“沁芳”题名及题对未置可否,实则非常满意;而贾政“冷笑”,表面是对宝玉评价众客拟题“都似不妥”的轻狂颇为不满,内心实则无太多责备。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部分介绍大观园的布局结构、风貌景致,主要目的在于展现贾府的极度奢华,展示贾宝玉的文才,为下文元妃省亲做铺垫;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为我们展现了古代高超的造园艺术。
B.要想把景物众多、结构繁复、匠心独运的大观园清楚、详细地介绍给读者很不容易,但作者通过巡看新告竣的大观园,拟题匾对这一方法,不但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还使叙述极富故事性。
C.大观园中的几处房子,后来都分给宝玉和他的嫂子、姐妹们居住,作者预先描绘这些各具不同特点的景色,以便用它做背景来对比以后房主人的典型性格。如稻香村的环境就与守节寡欲的李纨性格协调。
D.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借着贾政带众人游览大观园,观察园内景物布局,为下文许多故事与场景埋下伏笔。
3.“林黛玉进贾府”中通过黛玉的观察,刻画出了宝玉“潇洒”“多情”的一面,这篇节选文字通过贾政的考核又展现了宝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
2023-08-14更新 | 6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宝玉挨打(《红楼梦》节选)

曹雪芹

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贾政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保重。且炎暑天气,老太太身上又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我已不孝,平昔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结果了他的狗命,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来勒死。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弄死他,岂不是有意绝我呢?既要勒死他,索性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如一同死了,在阴司里也得个依靠。说毕,抱住宝玉,放声大起来。

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王夫人抱着宝玉,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一片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去,由腿看至臀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不觉失声大哭起苦命的儿来。因哭出苦命儿来,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

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李纨凤姐及迎探姊妹两个,也都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李纨禁不住也抽抽搭搭的哭起来了。贾政听了,那泪更似走珠一般滚了下来。正没开交处,忽听丫鬟来说:老太太来了。一言未了,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音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就干净了!

贾政见母亲来了,又急又痛,连忙迎出来。只见贾母扶着丫头,摇头喘气的走来,贾政上前躬身赔笑说道:大暑热的天,老太太有什么吩咐,何必自己走来,只叫儿子进去吩咐便了。贾母听了,便止步喘息,一面厉声道:你原来和我说话!我倒有话吩咐,只是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你却叫我和谁说去!

贾政听这话不象,忙跪下含泪说道:儿子管他,也为的是光宗耀祖。老太太这话,儿子如何当的起?贾母听说,便啐了一口,说道:我说了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了!你那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儿就禁得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日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着!说着,也不觉泪往下流。贾政又陪笑道:老太太也不必伤感,都是儿子一时性急,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贾母便冷笑两声道:你也不必和我赌气,你的儿子,自然你要打就打。想来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早离了你,大家干净!说着,便令人:去看轿!我和你太太、宝玉儿立刻回南京去!家下人只得答应着。

贾母又叫王夫人道: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儿年纪小,你疼他。他将来长大,为官作宦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你如今倒是不疼他,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贾政听说,忙叩头说道:母亲如此说,儿子无立足之地了!贾母冷笑道: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你反说起你来!只是我们回去了,你心里干净,看有谁来不许你打!一面说,一面只命:快打点行李车辆轿马回去!贾政直挺挺跪着,叩头谢罪。

贾母一面说,一面来看宝玉,只见今日这顿打,不比往日,又是心疼,又是生气,也抱着哭个不了。王夫人与凤姐等解劝了一会,方渐渐的止住。

早有丫鬟媳妇等,上来要搀宝玉,凤姐便骂:糊涂东西!也不睁开眼瞧瞧,这个样儿,怎么搀着走的?还不快进去把那藤屉子春凳抬出来呢!众人听了,连忙飞跑进去,果然抬出春凳来,将宝玉放上,随着贾母王夫人等进去,送至贾母屋里。

彼时贾政见贾母怒气未消,不敢自便,也跟着进来。看看宝玉果然打重了,再看看王夫人一声一声的哭道: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也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的心了!这会子你倘若有个好歹,撂下我,叫我靠那一个?数落一场,又哭不争气的儿。贾政听了,也就灰心自己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先劝贾母,贾母含泪道:儿子不好,原是要管的,不该打到这个分儿!你不出去,还在这里干什么!难道于心不足,还要眼看着他死了才算吗?贾政听说,方诺诺的退出去了。

此时薛姨妈、宝钗、香菱、袭人、湘云等也都在这里。袭人满心委屈,只不好十分使出来。见众人围着,灌水的灌水,打扇的打扇,自己插不下去手,便索性走出门,到二门前,命小厮们找了焙茗来细问:方才好端端的,为什么打起来?你也不早透个信儿!焙茗急的说:偏我没在跟前,打到半中间,我才听见了,忙打听缘故,却是为琪官儿和金钏儿姐姐的事。袭人道:老爷怎么知道了?焙茗道:那琪官儿的事,多半是薛大老爷素昔吃醋,没法儿出气,不知在外头挑唆了谁来,在老爷面前下的蛆。那金钏儿姐姐的事,大约是三爷说的。我也是听见跟老爷的人说。

袭人听了这两件事都对景,心中也就信了八九分,然后回来,只见众人都替宝玉治疗调停完毕。贾母命:好生抬到他屋里去。众人一声答应,七手八脚,忙把宝玉送入怡红院内自己的床上卧好,又乱了半日,众人渐渐的散去了,袭人方才进前来,经心服侍细问。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王夫人苦苦哀求,又以死相要挟,是因为她一方面心疼儿子宝玉,另一方面害怕失去宝玉后半生没有依靠。
B.听到王夫人哭喊贾珠的名字,原本已“泪如雨下”的贾政“那泪更似走珠一般滚了下来”,贾政下狠手打宝玉是恨他不争气又别无他法。
C.凤姐便责骂上来要搀宝玉的丫鬟媳妇等,众人听了,连忙飞跑进去。可见王熙凤精明强悍,在贾家有非同寻常的地位。
D.文中用细致的语言、肖像、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了不同人物的身份、性格,人物形象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生动鲜活,暗示了深刻的主题。
2.有人评价“贾母是贾府的精神领袖”,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个封建大家庭的“精神领袖”的。
3.《红楼梦》反映了一个封建大家族即将衰亡时的重重危机,请分析此文重点反映的哪一方面的危机。
2022-05-31更新 | 25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黛玉一一的都答应着。只见一个丫鬟来回:“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王夫人忙携黛玉从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门,是一条南北宽夹道。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的抱厦厅,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后有一半大门,小小一所房室。王夫人笑指向黛玉道:“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便是贾母的后院了。于是,进入后房门,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著,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孟、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贾母便说:“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王夫人听了,忙起身,又说了两句闲话,方引凤、李二人去了。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1.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林黛玉怎样的性格特征?
2.这段文字表现了贾府怎样的特点?
2019-11-29更新 | 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