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202 题号:1345774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副教授林雅华最近在和中学任教的同学聊天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老师家长都力推孩子看《觉醒年代》,孩子竟然难得‘听话’,和家长一起坐下来,看得津津有味——代际之间形成目光的交汇”。

《觉醒年代》凭什么吸引年轻人,或者说,当下收视和口碑双赢的主旋律剧,究竟有什么秘密,让年轻人如此“上头”?

林雅华认为,主旋律剧满足了当下年轻人了解新话题、认识新思想的欲望。在国家与社会昂扬奋进的总体氛围中,新的话题随之产生,新的“流行”亦随之产生。年轻人是社会中最活跃的文化群体,他们对国家与社会的变化也是感受最为敏锐的群体,在某种意义上,这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同频共振”。文化领域的现象更是如此。如果没有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山海情》一类的作品也就没有如此坚实的依托,年轻人也不会对此形成话题的场域。《觉醒年代》同样如此。国力的提升唤起了当下年轻人“平视”这个世界的自信心,也给他们带来新的话题,而《觉醒年代》恰好是这个话题最好的呈现。

另外,主旋律剧的价值和意义迎合了当下年轻人的成长需求。林雅华说:“无论是《山海情》还是《觉醒年代》,剧中都有一个很突出的主题——年轻人应该怎样活着。”

“个人层面的痛苦和烦恼,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代年轻人都在时代的大潮中找寻青春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林雅华说,“当下,身处巨大竞争压力中的年轻人,在主旋律剧中,可以看到他们所不熟悉的风云激荡的时代,看到上一代年轻人追寻意义的过程。这在某种意义上为他们打开了视野,让他们看到了青春意义与生命意义的深刻书写——那就是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在为理想和信仰的奋斗中,克服琐碎和平庸,从而获得某种超越。”

在林雅华看来,为了“打入”年轻人的圈子,主旋律剧也逐渐善于“娱乐”。当然,这里的“娱乐”,并不是娱乐化。“娱乐化”往往将娱乐放在首位,人为降低了严肃性与真实性;而“娱乐”是寻找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借助故事、细节和走下“神坛”的人性,使中国历史与主旋律思想更易于被年轻人接受。

从这个角度看,年轻人之所以喜欢《觉醒年代》,是因为剧作消弭了历史人物与当下年轻人之间的距离。对于剧中人,现在的年轻人不需要仰视,也不必被他们的“权威”吓倒,师长、朋友般的形象,让大家觉得他们宛若眼前,蔡元培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慢羊羊村长”,还有他那句挂在嘴边的“谁也不能伤害我蔡元培的学生”,很难不让人心生喜爱。

《觉醒年代》还让年轻人对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产生了感性的发现。陈独秀在陶然亭约见钱玄同、刘师培,三位文人有诗酒相伴,在大雪当中谈论国家与民族未来,有诗情画意,也有豪情壮志;新旧文化两派人马对战,双方都很有PK精神,为了怎么在杂志与报纸上“打嘴仗”,两方也经常在内部唇枪舌剑,火花通常在此诞生,这对年轻人来说,是种陌生体验。

在好看和“上头”之后,主旋律剧的价值和意义终究会凸显出来,年轻人其实一直在寻找活着的意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奉献精神、牺牲精神,从这些主旋律剧作中,带着温度和情感,穿越历史而来。

(摘编自蒋肖斌《〈觉醒年代〉〈山海情〉回答的是:你的青春应当怎样度过》)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觉醒年代》用初心、匠心、诚心、史心、艺心,熔铸成有质感的影像语言,追寻跨越历史长河的中华民族精神,为电视剧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再添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力作,照亮了同类电视剧的创作之路。

这部作品首次以电视剧的形式回溯中国共产党的起源和孕育过程,生动再现中国近代历史的大变局,深刻讲述中国人民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此外,这部剧首次将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陈独秀和李大钊追求真理、寻找救国救民之路的过程正面清晰展现出来,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来历和初心,这是《觉醒年代》的主题,也是最重要的艺术贡献。

该剧以精巧的故事架构全景展示中国近代惊心动魄的思想变革。《觉醒年代》从社会思想观念的进步切入,以《青年杂志》问世到《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立这一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觉醒年代》对思想变革进行戏剧性架构,既保持政论性又突出观赏性,达到了让观感舒服的状态

(摘编自杨明品《〈觉醒年代〉:党史学习的优质教科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轻一代对主旋律剧《觉醒年代》的关注,让他们与老师、家长有了共同的话题,两代人对此剧有了共识。
B.在国家与社会昂扬奋进的总体氛围中,年轻人作为社会中最活跃的文化群体,在某种意义上能与文化现象形成一种“同频共振”。
C.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是所有中国人的梦,《觉醒年代》用“三位文人雪中陶然亭把酒相谈”这样富有感性色彩的画面表现了这一理想。
D.《觉醒年代》首次以电视剧的形式回溯中国共产党的起源和孕育过程,从这个角度说,它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主旋律剧也讲求娱乐,但并不把娱乐放在首位,而是以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切入,通过多种方式,使主旋律思想被年轻人接受。
B.只要主旋律剧能够得到当下青年一代的广泛喜爱,这些剧作对于他们的价值与意义就会凸显出来。
C.材料二对《觉醒年代》主题艺术的阐释,可以推断出以前的剧作反映陈、独二人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都是不清晰的。
D.材料二提到的《觉醒年代》精巧的故事架构达到了“让观感舒服的状态”,与材料一主旋律剧善于“娱乐”的观点不一致。
3.下列场景设计,不能表现“主旋律剧作善于‘娱乐’”思想的一项是(     
A.陈独秀是《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者,是五四运动的倡导者,其先进思想对早期的共产党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剧中我们还看到他和儿子“拧巴”的日常相处。
B.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他的杂文被毛泽东誉之为“匕首”和“投枪”,在剧中我们还看到他被“人血馒头”深深刺痛而眼含泪水。
C.《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在剧中我们还看到中国第一部《共产党宣言》是陈望道先生翻译的。
D.剧中不乏大段有关中国人精神与尊严的演讲与争论,但内容脱离了口号,都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5.《觉醒年代》契合了当下年轻人什么样的思想需求?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具体说明。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最近一段时间,四川、湖北、新疆等多地的文旅局局长们,纷纷扮相出镜,为家乡代言、为旅游助力,不少人也成为网红局长,可谓火出了圈

从办公室到镜头前,文旅局长们的躬身入局,引发不小关注。认为接地气的有之,认为有创意的有之,认为真代言的有之;当然,质疑质量不高、扮相不好、身份不妥的也有之。毋庸置疑的是,经由网红局长们介绍的地方,知名度大增、好感度提升,吸引不少人的目光。文旅局长的出圈,是一种充满创新意识的探索和尝试,不妨给予更多包容与鼓励。

网红局长的创意之举,展示了特色文旅资源,迈出了成功的重要一步。下一步的关键是,各地既要重宣介、抢占流量高地,又要重质量、做好服务保障。只有当广大游客深入其中、身临其境,感受到真实如一的文旅体验,才是文旅宣传与文旅发展的共赢。因此,做好前端的出圈工作,做好后端的品控工作,环环相扣、品质支撑,才能真正赢得好口碑。

换个角度看,文旅局长们愿意、敢于跨界代言,也是工作意识的一次转变和突破。这是从创意到参与,从设计到出品的全新尝试。这种放下身段的融入,展现了敢于尝试的担当和胆量。在互联网日益渗入生活的今天,广大干部触网用网、能干会干,尽量把网络流量转化为发展红利,既收获实效又锤炼能力,何尝不是应时代所需、赶时代潮流。带着情怀、站在风口上的干事、作为,会激励更多人参与进来。

当然,创新需有度。对广大干部来说,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在做好本职工作、履行职责使命的基础上,合理合情的探索创新不失为有益的尝试。同时,专业的事不妨交给专业的团队,力争通过激活优质资源实现突围跃升。把有意思的事做得有意义,以好思路拓宽好出路,需要齐众心、汇众力、聚众智。

善用新媒体新技术,注重意识转变、思路调整,创造性开展工作,是对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要求和期待。相信由文旅局长们的出圈开始,可以带动更多党员干部俯下身、沉下心,不畏难、做实事,尊规律、出创意,以创新求变的努力、真抓实干的精气神真正造福于民、助力发展。

(摘编自人民网《文旅局长出圈以好思路拓宽好出路》)

材料二

近日,由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区推出的盛唐密盒表演火爆异常。该表演由两位扮演房玄龄杜如晦的工作人员出题,并随机挑选游客上台参与答题。房谋杜断组合配合默契、谈吐风趣,与游客的互动更是爆梗不断。从历史典故到诗词歌赋,从加减乘除到脑筋急转弯……两位穿越而来的唐朝名仕,化身接梗小能手演艺十体验的表演形式令人耳目一新、欲罢不能。

伴随着盛唐密盒的爆火,大唐不夜城成功打造出新IP,西安引起更多人的打卡兴趣。

单纯从制作成本来看,盛唐密盒可以说微乎其微,但在流量密码的加持之下,盛唐密盒的出圈之路越走越远。究其原因,不仅在于其中融合了时下非常火爆的脱口秀形式,更在于将历史文化知识娓娓道来,通过房谋杜断组合,赋予传统文化更新的时代表达,为沉浸式演艺增添了文化的气息。

作为典型的引擎经济、流量型经济,文旅产业不仅能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延长产业链条、带动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近年来,文旅消费者越来越看重品质化、特色化的旅游体验,文旅市场也因此进入创意制胜的时代。在此过程中,尤需警惕买椟还珠式营销——如果说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是精巧的木匣,文化内核才是其中熠熠生辉的宝珠,这恰恰是最珍贵,而又最容易被忽略的内容。

从董宇辉持续受到关注,到绝望的文盲遭受群嘲,文化属性在文娱类产业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的生命力是持久而强大的,依托于文化内核,现代的文艺表现形式可以流露出厚重的历史韵味,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盲盒,也能展现出寓教于乐的功能。反之,如果失去了文化内核,红极一时的营销创意很容易昙花一现。

前一段时间,各地文旅局长纷纷披挂上阵,虽然一时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但多数地区最终都归于沉寂。究其原因,同质化的内卷很容易使人审美疲劳,如果没有持续稳定的旅游产品支撑,无论旅游局长多么卖力,终究无法持续保持热度。

创意无限的年代,所谓出圈更多需要个性化表达来完成,而基于文化内核的个性化表达,首先就建立在充分调动本地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各地的资源禀赋不同,成功路径无法简单复制,以盛唐密盒的走红为观照,如何发掘本地文化资源、发挥独特文化优势,值得思考和借鉴。

(摘编自《盛唐密盒爆火,卷文旅局长不如卷文化内核》)

材料三

后疫情时代,文化旅游市场将会是什么样?一切围绕沉浸式体验为目标。沉浸式文化旅游消费是未来的主旋律,旅游演艺是沉浸体验的重要IP内容。

完全投入情境当中,注意力专注,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即进入沉浸状态。沉浸体验是一种正向的、积极的心理体验,它会让个体参与活动时获得很大的愉悦感,从而促使个体反复进行同样的活动而不会厌倦。2018年是沉浸式旅游的井喷年,疫情后将持续升温变成常态,应用场景也从城市转战旅游景区,成为文旅项目吸引人气的新选择。

互联网技术崛起,旅游产业也将迎来体验化的新时代。近几年来,新科技在舞台上的应用,打造出观众体验的沉浸环境,不单在空间上对正统旅游演艺做出了突破,更是从故事文本、观演关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美学追求。

以人为本,用沉浸体验十旅游演艺的运营,实现综合价值叠加是对消费者的最大尊重。一处景区、一条文化商业街区,无论大小,重要的都不是体量而是文化,而文化是根源于景区与城市的特定基因。这种独特基因的挖掘、绘制、捆绑和再现,即是形成特色的快捷通道。一处景区、一条文化商业街区更新运营本质就是满足于服务这个城市市民与游客幸福生活日益变化和增长的需求,是幸福沉浸的生活工程。

当文化和商业发生碰撞,观赏游览与沉浸式体验交融应该是一场唯美的交响乐章。城市是琴弦、文化是乐谱、运营是弹奏,沉浸就是触动心灵升华的翅膀。

(摘编自《后疫情时代,沉浸式文旅爆火后应该如何运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身入局”指文旅局长们放下身段,从办公室走到镜头前面,扮相出镜介绍家乡,助力旅游。
B.“品控”指各地发展文旅行业时既重视宣传介绍、抢占流量高地,又重视质量、做好服务保障。
C.“买椟还珠”式营销指文旅行业的营销只依赖于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而忽略其中的文化内核。
D.“内卷”指各地文旅局长们不约而同地披挂上阵,以类似形式引爆话题,却可能忽略个性表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带着情怀、站在风口上干事、作为,既是对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要求和期待,也是干部造福于民的重心。
B.“盛唐密盒”融合脱口秀形式和历史文化知识,掌握了流量密码的同时赋予传统文化更新的时代表达。
C.2018年以前,“沉浸式旅游”还未持续升温变成常态,旅游演艺呈现的仍然是正统的观赏游览形式。
D.挖掘景区和文化商业街区的独特基因,就可以满足城市市民与游客幸福生活日益变化和增长的需求。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及了各地文旅局长扮相推介家乡旅游一事,态度却不甚相同。
B.材料一深入剖析了“网红局长”走红的现象,角度多元,整体上持支持包容态度。
C.材料二举董宇辉和“绝望的文盲”的例子,是为了阐述文娱类营销应该寓教于乐。
D.材料三论及城市文旅行业文化和商业交融碰撞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贴切。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异同。
5.如何促进“沉浸式旅游”的发展?请联系材料简要分析。
2023-05-20更新 | 19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5年以来,国产动漫《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接连登陆大银幕,改变了中国电影市场中好莱坞动漫、日本动漫独领风骚的现状。“国漫”的亮眼表现离不开鲜明的国风内核:以中国传统文学文本为母题,对其加以现代阐释和改编,从而生成既传统又现代的全新中国风文化IP。这些IP由于其融汇古今的全新中国风格切中其生存体验和审美经验,备受Z世代追捧。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电影在人物设定、价值理念等方面都没有完全遵照某一神话母本,而是对其进行具有现代特征改编。面对命运的捉弄,哪吒在绝望中呼喊出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一具有鲜明个人主义色彩的口号切中了Z世代强烈的自我意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青年群体津津乐道的网络流行语。《哪吒》的结局也并非经典模式当中弱者战胜强者、正义战胜邪恶,而是“灵珠”与“魔珠”携手实现保护苍生与救赎自我的使命,其背后隐含的是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共生的价值理念以及阴阳互生的哲学观念。《哪吒》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而超越了流行文化的窠臼,让作品具有了“余衍层”,兴味蕴藉、发人深思。

国漫的异军突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时代精神的召唤与显现。国漫电影也并非书写时代心灵的唯一形式,近年来借助B站、抖音等以短视频UP主为特色的社交平台,汉服、古筝、田园生活等古风文化成为Z世代最喜爱的“民族风”。但古风并非Z世代初创,远有五四时期的武侠电影,近有金庸、古龙、梁羽生,除此之外还有各类历史、古装或穿越题材的文艺作品。它们与Z世代古风文化共享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看似相近,但在媒介特性和文化逻辑上却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最突出的表现就是Z世代古风文化的视觉性特征。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风格的视觉元素不再是叙事的附属而存在,而是成为主导。

Z世代迷恋古风文化,但不再局限于江湖里的侠客故事,而是更钟情于古风视觉符号的审美化呈现。古风文化从叙事到展现的转变背后,是媒介环境的转型。Z世代生长在视觉文化时代,图像取代了文字成为文化生产和传播的主导媒介,视觉性远比故事性更能吸引观众,忘掉故事、记住画面,这是古风文化形态转变的社会动因。同时,与文字相比,图像娱乐性有余而深刻性不足。不过近期的古风文化现象让我们看到,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Z世代习惯于互动式和参与式的传播方式,互动和参与过程中不仅能够深化情感,还会产生无数的超链接文本,这些文本纵横交错,成为密集的文化网络,在多个维度上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从而避免读图带来的浅薄化问题。

对于Z世代来说,古风视觉符号系统并非终结而是开始,承载着中国古典审美的古风视觉文化,不仅能够唤起Z世代的文化记忆和民族认同,而且能够生成超文本,与众多文本发生链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情感,如此生成的文化闭环,也正是越来越多青年成为民族文化“自来水”的重要原因。

(节选自刘润坤、张慧瑜《古风国漫“破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文汇报》2021年11月03日)

材料二:

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流行文化和时尚文化往往都是标准化的社会生产所主导的,大量标准化和同质化的产品都是在工厂的流水线上以同样的形态展现在橱窗面前。古风文化实际上是对文化产品工业化和流水线化的抵制。具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希望获得有特点的文化产品或者是艺术表达形式,各式各样的古风文化产品也就应运而生。但是古风文化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商业化和复刻化的过程中,当流行文化与商业化结合在一起时,古风文化从最初给人眼前一亮,发展到现在出现了大量同质化的产品。丧失了其创新性和创造性,也不利于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这直接关系到古风文化能否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工业化、标准化、商业化的生产过程中,如何保持古风文化的独特性是一个需要思考的话题。

古风文化的发展要避免三个误区:一是不能过分夸大古风文化在文化传承和文化接续中的作用。古风文化尽管容易被普通民众所感知,其所涵盖的内容也只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中的沧海一粟,仅凭古风文化一己之力,恐怕还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和文化接续。二是古风文化产品要避免粗制滥造问题。古风文化从小众走向大众过程中必然有市场运作和商业化的推动,成为商家牟利的手段,引发了模仿、复刻的风潮,却因为文化的同源性难以被定义为抄袭,进而引发粗制滥造和炒作的现象,不利于古风文化的发展。三是古风文化产品不能过度依赖“粉丝经济”。古风文化产品的主要消费者依然集中在粉丝圈内,“粉丝经济”是支撑古风文化的关键消费力量。但是,过度依赖“粉丝经济”的后果会导致依赖古风文化形成的趣群化群体越来越集中,反而不利于其发展。

此外,国家在政策层面上也可充分利用古风文化流行的契机,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古风文化的流行在改变文化断裂上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但作为文化传承、文化接续、文化输出的工具和产品,尚显不足。因此,培养和挖掘古风文化的优秀创造者,需要政府、社会和平台共同努力。

(摘编自田丰《古风文化的特征及其未来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系列国产优秀动漫接连登陆大银幕,改变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中国动漫与好莱坞动漫、日本动漫已形成了相互抗衡的局面。
B.《哪吒》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超越了流行文化的固有套路,因而作品具有了更多的传统余味,含蓄蕴藉、发人深思。
C.各式各样特点鲜明的古风文化产品是对文化产品工业化、标准化、商业化和流水线化的抵制,因而更受具有创造力的年轻人的喜爱。
D.古风文化所涵盖的内容只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中的九牛一毛,仅凭其一己之力,还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文化接续和文化输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产动漫和古风文化为代表的中国风审美潮流屡屡破圈,成为近些年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出生于新世纪之交的Z世代是这种文化的拥趸和消费的主力军。
B.“阴阳”“和谐”等抽象的哲学观念与影片叙事之间呈现出很强的有机关联,故事令观念具体可感,观念令故事回味悠长,在潜移默化中深化了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
C.因为文化的同源性难以被定义为抄袭,古风文化产品成为了商家牟利的手段,引发了模仿、复刻的风潮。这种现象,不利于古风文化的发展。
D.与一般的娱乐产品相比,古风文化在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娱乐大众的同时,还带有更强的价值传播功能。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属于古风文化的一项是(       
A.一些大型旅游景点的游客拍照时喜欢穿汉服唐装
B.由杨慎的《临江仙》改编而成的《三国演义》主题曲
C.漓江畔,云雾中,以《云霭·江上春》作为主题的浪漫婚礼
D.某校校庆晚会上学生用RAP形式吐槽学校的不文明现象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有评论家认为“金庸武侠文化不等于古风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022-01-23更新 | 6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世界各国正在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强制人们保持社交距离,从而减缓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保持社交距离的目的是防止人员混集导致病毒传播。自我隔离是保持社交距离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目的更加明确,是防止已感染人群或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群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在目前的疫情状况下,保持社交距离也许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最新计算机建模研究警告说,除非有疫苗或特效药问世,或采取激进的隔离措施,否则保持社交距离的措施也许需要维持到2023年。这是因为,假如病毒存在季节性变化,疫情仍有反复的可能。

保持社交距离成为抵抗新冠病毒的重要策略,自有其原因。有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患者得病早期传染性极强,潜伏期病毒携带者也有传染性。假如一个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但依然正常进行社交活动,在两个月之内,可能会使近6万人感染。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新冠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也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这些人也许不知道需要自我隔离,但如果能自觉保持社交距离,也能在无意间阻止病毒的传播。已经有证据显示,与他人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可以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避免出现病毒传播的多米诺效应。对武汉疫情的研究显示,大规模管控措施的实行让武汉的基本传染数从2.35降到了接近于1。而当基本传染数达到1时,病例数就不会再继续增加。

(摘编自叶子《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究竟有多重要?》)

材料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数千年来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礼仪。但完备不等于科学,现代社会讲求科学;完备也不等于简便,现代生活方式要求礼仪简便易行,而不能繁琐或不周。握手礼不科学者有四,繁而不周者有三。易传染疾病;多握之后易疲劳;握后常不能及时洗手,给健康带来隐患;明知有传染病却因害怕失礼而不得不握:此四者为不科学。十数人须一一握手颇费时间,数十人不能遍握而于无意中造成亲疏之别,群众场合只能握其代表:此三者为繁而不周。有此四不科学三不周,握手礼作为相见礼应当废除。

拱手礼可以全面避免上述七累,此为显明之理,不再具论。其实,拱手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节。《礼记。曲礼上》: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而握手礼是近代的舶来品,既然存在诸多弊端,不如重行拱手礼。

拱手礼的好处至少有五条。其一,避免了上举七累,已是于我民族功莫大焉。其二,当前疫情严重,需要全面防治,不但需要有医疗保障,有诸多净化环境的科学措施,还要有改礼惠民的人文措施。废,不费一钱一物,可谓一举手之劳,而风气所开,顿可防患于未然。其三,今后若有甲肝、乙肝或其他接触传染的病毒、细菌,至少不会因每日几十亿人次的相互握手而辗转传播,害我人民。其四,拱手礼作为传统礼节,有很高的文化认同度与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五,拱手礼颇有特点,潇洒自如,仪态端庄而礼意浓切,颇具中华文化的魅力,若能成为国礼,则为又一朵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礼花

(摘编自项纯文《倡导以拱手礼代替握手礼》)

材料三:

据媒体报道,44日从上海站始发的列车上,有乘客因摘口罩吃饭引起其他乘客不满,引发双方冲突。这提醒我们在继续关注疫情的同时,也要直面常态性的疫情防控可能给社交距离、社会行为规范乃至社会心态带来的微妙变化。

高铁毕竟不同于地铁可以完全禁止进食,铁路部门也没有相关禁令,那么,坐高铁进食也就很难用违反相关规定来定性。但从防疫角度来讲,这样的行为引起一些乘客的担忧不无道理。这种模糊的界限,其实更需要具体情境下的个体去把握,不能完全用规定去裁定。如列车员就可以建议乘客错峰进食,并且在进食前与周边乘客进行沟通。这或许增加了高铁进食的复杂性,却有利于减少误会乃至冲突。

疫情是对社会的全方位考验,自然也包括行为模式、社交规范等。我们确实需要重新思考亲密关系的界定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行为习惯。疫情发生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再次出现。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还未适应分餐制的社会来说,普及公筷、公勺与其说是一种就餐礼仪的改变,不如说是一种社会观念的更新。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疫情的特殊性,讨论疫情下的公共社交规范,可能不完全适用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群己权界。美国作家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就有过这样的论断:大规模的传染性流行病不仅是一个医学事件,而且被当作是一个文学事件,一个道德事件。我们或可将之理解为,传染性疫情也可能引发道德危机。正常的社交距离在疫情时期可能面临挑战,一些看似正常的行为可能被视为是不道德的,如高铁进食引发争议。再比如,疫情可能加剧群体心理的敏感化,容易催生非理性过激反应甚至是歧视。像个别地方对于疫情重点地区人员予以标签化对待,甚至严重到恐慌的程度,这是非理性的,也不啻为疫情带来的次生灾害,这也是需要我们警惕的。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这是疫情期间被广泛宣介的理念。但落到现实中,它需要体现在每个人的具体行动中。应该明确的是,保持必要的社交距离,并不等于冷落、冷漠和互相排斥。相反,面对传染性疫情,最需要的是社会各个单元、个体的互相包容、配合与合力应对,任何以邻为壑的做法都将放大疫情带来的伤害。

(朱昌俊《重视疫情防控带来的社会心态变化》)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自我隔离是保持社交距离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目的是防止已感染人群或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群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B.如果有新冠病毒的疫苗或特效药问世,我们就不再需要与人保持社交距离了。
C.保持社交距离成为抵抗新冠病毒的重要策略。如果一个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但依然正常进行社交活动,在两个月之内,会使近6万人感染。
D.对武汉疫情的研究显示,大规模管控措施的实行让武汉的基本传染数从2.35降到了接近于1,而当基本传染数接近1时,病例数就不会再继续增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从科学与简便出发,提出保持社交距离的做法,具有现实意义。
B.材料二的倡议可从侧面印证疫情防控可能带来社交距离变化这一观点。
C.材料三由时事开篇,并紧扣当下疫情评述,这与文体和写作意图有关。
D.材料三认为坐高铁进食不能用违反相关规定来定性,需要具体情境下的个体去自己把握。
3.下列社会现象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A.在行人稀少的大街上摘下口罩吸了两口新鲜空气,结果引来几道异样的目光。
B.公交车公司要求乘坐公交车必须戴口罩,上车必须先扫健康码,再刷公交卡。
C.在楼道遇见老家是湖北的邻居,邻居开口说“今年我们可没回老家过年。”
D.某地商场在入口处张贴警示标语:“体温过高者及疫区返回人员不得入内。
4.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2020年3月底发布的歌曲《拱手礼》,一经传唱便深受欢迎。请阅读下面歌词,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歌曲受欢迎的原因。

拱手礼(节选)

曲波

右拳握如日,左掌弯如月,怀抱天下一拱手,春风扑面起。

小草挺胸敬,昆仑谦和迎,不卑不亢一作揖,亲近我和你。

逢年遇佳节,祝贺庆典礼,相互行个拱手礼,祥和又喜气。

无论喜相逢,还是惜别离,高山流水一作揖,情意绵万里。

2022-06-10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