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 > 老舍(1899-1966)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6 题号:1345774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龙须沟(节选)

老舍

片段一:

【提示】话剧《龙须沟》描述了北京一个小杂院四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节选部分的故事发生在1950年初夏。

时间   一九五○年夏初,午饭前。

幕启:王大妈独坐檐下干活,时时向街门望一望,神情不安。

(丁四脚底下象踩着棉花似的走进来。)

大妈   这是怎么啦!

丁四   没事,我没喝醉!

赵老   大妈,给他点水喝!回头别教四嫂知道,省得又闹气!

大妈   我给他倒去。(去倒水)哼,还没到晌午,怎么就喝猫尿呢?

疯子   (扶丁四坐下)坐坐!

大妈   (端着水)先喝口吧!(把水交给疯子)

丁四   没事!我没喝醉!

赵老   喝多了点,可是没醉!

大妈   就别说他了,他心里也好受不了!(向丁)再来一碗水呀!

丁四   不要了,大妈!劳您驾!刚才一阵发晕,现在好啦!(把碗递给大妈)我是心里不痛快,其实并没喝多!

赵老   (向丁)我不明白,老四,四奶奶现在挣得比从前多了,你怎么倒不好好干了呢?你这个样,教我老头子都没脸见四奶奶,她托我劝你不是一回了!

丁四   您向着这个政府,净拣好的说。

赵老   有理讲倒人,我没偏没向!

丁四   您听我说呀,二嘎子的妈,不错,是挣得多点了;可是我没有什么生意。您看,解放军不坐三轮儿,当差的也不是走,就是骑自行车,我拉不上座儿!

赵老   可是你也不能只看一面呀。解放军不坐车?当初那些国民党大兵倒坐车呢,下了车不给钱,还踹你两脚。先前你是牛马,现在你是人了。这不是我专拣好的说吧?

丁四   不是。

赵老   好!当初,巡警不敢管汽车,专欺负拉车的,现在还那样吗?

丁四   不啦!

赵老   好!前些日子,政府劝你们三轮车夫改业,我掰开揉碎地劝你,你只当了耳旁风。

丁四   我三十多岁了,改什么行?再者我也舍不得离开北京城。

赵老   只要你不惜力,改行就不难!舍不得北京,可又嫌这儿脏臭,动不动就泡蘑菇,你算怎么回事呢?开垦,挖煤,人家走了的都快快活活地搞生产,政府并不骗人!

丁四   骗人不骗人的,反正政府说话有时候也不算话!

赵老   什么?

丁四   您就说,前些日子,他们测量这儿,这么多天啦,他们修沟来了没有?

赵老   修沟不是仨钱儿油俩钱儿醋的事,那得画图,预备材料,请工程师,一大堆事哪!丁四,我跟你打个赌,怎样?

丁四   甭打赌。反正多咱修沟,我就起劲儿干活儿。您老说,这个政府是人民的我倒要看看,给人民办事不办!这条沟淹死了小妞,我跟它有仇!

片段二:

时间   一九五0年夏末。龙须沟的新沟落成,修了马路。

地点   小杂院。

布景   杂院已经十分清洁,破墙修补好了,垃圾清除净尽了,花架子上爬满了红的紫的牵牛花。赵老的门前,水缸上,摆着鲜花。丁四的窗下也添了一口新缸。满院子被阳光照耀着。

幕启:王大妈正坐在自己门前一个小板凳上,给二春缝着花布短褂,地上摆着一个针线笸萝。四嫂从屋里出来,端详自己的打扮,特别是自己的新鞋新袜子。

大妈   (看四嫂出来,向她发牢骚)四嫂哇!您看二春这个丫头,今儿个也不是又上哪儿疯去了!我这儿给她赶件小褂,连穿上试试的工夫都抓不着她!

四嫂   (①)她忙啊!今天咱们门口的暗沟完工,也不是要开什么大会,就是办喜事的意思。她说啦,您、我、娘子都得去;要不怎么我换上新鞋新袜子呢!您看,这双鞋还真抱脚儿,肥瘦儿都合适!

大妈   (②)哼,你也跟二春差不多了,为修沟的事,一天到晚乐得并不上嘴儿!

四嫂   是值得乐嘛!您看,以前大伙儿劝丁四找点正事作,谁也劝不动他。一修沟,好,沟把他劝动了!

大妈   臭沟儿个跟他说话来着?

四嫂   比方说呀,这是个比方,沟仿佛老在那儿说:我臭,你敢把我怎样了?我淹死你的孩子,你敢把我怎样了?政府一修沟啊,丁四可仿佛也说了话:你臭,你淹死我的孩子?我填平了你个兔崽子!就是这么一回事。

(娘子提着篮子回来。)

四嫂   娘子,怎这么早就收了?

娘子   不是要开大会吗?百年不遇的事,我歇半天工,好开会去。喝,四嫂子,您都打扮好了?我也得换上件干净大褂儿。这,好比说,就是给龙须沟作生日;新沟完了工,老沟玩了完!

大妈   按说,我不应当因为自己的别扭,就拦住你们的高兴!是啊,你们应该高兴。你就说,连疯哥都有了事作,谁想得到啊!

娘子   大妈,您别提疯子,他要把我气死!

大妈   怎么?

四嫂   怎么?

娘子   自从他得着这点美差,看自来水,夜里他不定叫醒我多少遍。一会儿,娘子,鸡还没打鸣儿哪?

大妈   他可真鸡极呀!

四嫂   娘子,可也别说,他要不是一个心眼,说干就真干,为什么单派他看自来水呢?我看哪,他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担担,这个事儿交给他顶合适啦!

娘子   是呀,无论怎么说吧,他总算有了点事作;好歹的大伙儿不再说他是废物点心,我的心里总痛快点儿!要是夜里他不闹,不就更好了吗?

四嫂   哪能那么十全十美呢?这就不错!我的那口子不也是那样吗?在外边,人家不再喊他丁四,都称呼他丁师傅,或是丁头儿;你看,他乐得并不上嘴儿;回到家来,他的神气可足了去啦,吹胡子瞪眼睛的,瞧他那个劲儿!

娘子   可也别说呀,他这路工人可有活儿干啦!净说咱们这一带,到永定门去的大沟,东晓市的大沟,就还够作好几个月的。共产党啊,是真行!听说,三海、后海、什刹海,连九城的护城河,都给挖啊!还垒上石头坝。以后还要挨着班儿地修马路呢。四哥还愁没事儿作?二嘎子更有出息啦,进工厂当小工子,还外带着念书,赶明儿要是好好的干,说不定长大了还当厂长呢!

四嫂   唉!慢慢地熬着吧,横是离好日子不远啦!哟!二嘎子那件小褂儿还没上领子呢!(进屋取活计)

1.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中国成立后拉车的丁四拉不到活挣得比妻子少,写出了新社会人们生活的变化,突出了新旧社会两重天的巨大时代变革。
B.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既表现大妈对二春的不满,又表现她对女儿的疼爱,写出她快言快语的直爽性格,传达出部分市民对政府修沟意义认识不深刻。
C.听到娘子说疯子气死自己了,大妈、四嫂同时说“怎么?”,写出二人对娘子的关切,体现了邻里之间相互关心的和睦关系。
D.“脚底下象踩着棉花似的走进来”“向她发牢骚”“进屋取活计”等舞台说明交代了剧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写出了剧中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
2.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善用语言技巧刻画人物,丁四喝醉酒时,连说“没事,我没喝醉!”“没事!我没喝醉!”,同样一句话,一个标点之别,尽显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B.片段二的布景写出了小杂院里清爽洁净、生机勃勃的特点,这一环境让人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后带来的重生和希望,烘托了剧本的主题。
C.片段二塑造人物别具匠心,二春和丁四虽未出场,但借助三个女人的对话写出了二春的风风火火又有点爱管闲事不顾家,消沉的丁四因修沟而重新焕发生活热情。
D.剧中的语言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如“喝猫尿”“泡蘑菇”“仨钱儿油俩钱儿醋”等,在展现人物特点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浓郁的北京味。
3.结合全文,在文中①②两处括号中填写合适的舞台说明。每处不超过15字。
4.戏剧冲突是戏剧中矛盾的表现,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本文围绕丁四写了哪些冲突?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茶馆(节选)

老舍

时间   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初夏,上午。

地点   同前幕。

【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面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

【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   (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三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   也不能那么说!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栓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三       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几个打炮,明几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   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

李三       太太,您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

王淑芬   哟,你不顺心?怎么?

李三       你还不明白?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

王淑芬   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

李三       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   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李三       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   唉!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栓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栓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

【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李三       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涨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

王利发   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给你涨工钱吗?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All right?

李三       就这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

【后面叫:李三!李三!】

王利发   崔先生叫你快去!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

李三       哼!

王淑芬   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儿个还说不定关不关,三爷,这里的事交给掌柜的,你去买点菜吧!别的不说,咸菜总得买下点呀!

【后面又叫:李三!李三!】

李三       对,后边叫,前边催,把我劈成两半儿好不好!(忿忿地往后走)

王利发   栓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你可得……

王淑芬   他抱怨了大半天了!可是抱怨得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

王利发   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远处隐隐有炮声。】

王利发   听听,又开炮了!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这是怎么说的!

王淑芬   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王利发   别再瞎扯,干活儿去!嘿!

王淑芬   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   (温和了些)栓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   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1.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了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重新开张,老伙计李三却抱怨工资少而事务多,这一情节暗示出茶馆的前景暗淡。
B.文中说“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这句话表明了王利发精明干练,善于经营,善于改良,能够顺应时代。
C.“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由此可见李三老于世故,也可见他对清王朝的愚忠。
D.“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王淑芬的这句话道出了当时人们生存的艰难与无奈。
2.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的舞台说明属于社会环境描写。“莫谈国事"的纸条是剧中的重要道具,对它的交代属于细节描写,字写得更大,影射社会更加黑暗。
B.“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既摹动作又写心理,表现出她们对茶馆即将开业的期待和兴奋。
C.“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在无奈而悲凉的语气里折射出李三对社会改良的失望,这是一种含泪的幽默。
D.在影视片或戏剧中,有时会出现一种画外音。上文中的“远处有隐隐的炮声”,就是画外音,与开头的时间交代相照应,暗示了时代背景。
3.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一部优秀剧作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多层面,立体性的。上述《茶馆》节选部分主要揭示了哪些矛盾冲突?请简要分析。
2020-07-06更新 | 12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善 人

老舍

汪太太最不喜欢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称穆凤贞女士,也愿意别人这样叫她。她丈夫很有钱,她老实不客气地花着;花完他的钱,而被人称穆女士,她就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吃饭。

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多忙。不说别的,就先拿上下汽车说,穆女士——也就是穆女士!——一天得上下多少次。哪个集会没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没有她?换个人,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献给社会的;那两条腿再胖上一圈,也得设法带到汽车里去。她永远心疼着自己,可是更爱别人,她是为救世而来的。

穆女士还没起床,丫环自由进来回话。她嘱咐过自由们不止一次了:她没起来,不准进来回话。丫环就是丫环,叫她“自由”也没用,天生的不知好歹。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灯向自由扔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

“自由,我嘱咐你多少回了!”穆女士看看钟,快九点了,她消了点气,是喜欢自己能一气睡到九点,身体定然不错;她得为社会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长时间的睡眠。

“不是,太太,女士!”自由想解释一下。

“说,有什么事!别磨磨蹭蹭的!”

“方先生要见女士。”

“哪个方先生?方先生可多了,你还会说话呀!”“老师方先生。”

“他又怎样了?”

“他说他的太太死了!”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难过。“不用说,又是要钱!”穆女士从枕头底下摸出小皮夹来:“去,给他这二十,叫他快走。”

自由拿着钱要走,又被主人叫住:“叫博爱放好了洗澡水。”

自由走出去后,穆女士想起来:方先生家里落了丧事,二少爷怎么办呢?无缘无故的死哪门子人,又叫少爷得荒废好几天的学!穆女士是极注意子女们的教育的。

“博爱,开饭!”她赌气似地大喊。

穆女士的早饭很简单;一大盘火腿蛋,两块黄油面包,苹果果酱,热一杯加乳咖啡。吃着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来。方先生教二少爷读书,一月二十块钱,不算少。不过,方先生到底可怜,她得设法安慰方先生:“自由,叫厨子把鸡蛋给方先生送十个去;嘱咐方先生不要煮老了,嫩着吃!”

穆女士咂摸着咖啡的回味,想象着方先生吃过嫩鸡蛋必能健康起来,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继而一想,以后索性就由她供给他两顿饭,那可就得少给他几块钱。他少得几块钱,可是吃得舒服呢。她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不由她,惯了。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可是谁体谅她怜爱她呢?

想到这儿,她觉得生命是个空虚的东西。工作,只有工作使她充实,使她睡得香甜,使她觉到快活与自己的价值,她到书房去看这一天的工作。

她的秘书冯女士已在书房等一点多钟了。冯女士才二十三岁,长得不算难看,一月挣十二块钱。穆女士的交际多么广,做她的秘书当然能有机会遇上阔人;假如嫁个阔人,一辈子有吃有喝,岂不比现在挣五六十块钱强?穆女士为别人打算老是这么周到,而且眼光很远。

见了冯女士,穆女士叹了口气:“哎!今儿个有什么事?说吧!”她倒在个大椅子上。

冯女士把记事簿早已预备好了:“今儿个早上是,穆女士,盲哑学校展览会,十时二十分开会:十一点十分,妇女协会,您主席;十二点,张家婚礼;下午,”

“先等等,”穆女士又叹了口气,“张家的贺礼送过去没有?”

“已经送过去了,一对鲜花篮,二十八块钱,很体面。”

“啊,二十八块的礼物不太薄——下午一共有几件事?”

“五个会呢!”

“哼!甭告诉我,我记不住。等我由张家回来再说吧。”

穆女士不想去盲哑学校,可是又怕展览会像片上没有自己,怪不合适。她决定晚去一会儿,正赶上照相才好。这么决定了,她很想和冯女士再说几句,倒不是因为冯女士有什么可爱的地方,而是她自己觉得空虚,愿意说点什么……解解闷儿。她想起方先生来:“冯,方先生的妻子过去了,我给他送了二十块钱去,和十个鸡蛋,怪可怜的方先生!”穆女士的眼圈真的有点发湿了。

冯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来见汪太太,她不见,而给了二十块钱,可是她晓得主人的脾气:“方先生真可怜!可也是遇见女士这样的人,赶着给他送了钱去!”

穆女士脸上有点笑意,“我永远这样待人;连这么着还讨不出好儿来,人世是无情的!”

“谁不知道女士的慈善与热心呢!”

“哎!也许!”穆女士脸上的笑意扩展得更宽心了些。

“二少爷的书又得荒废几天!”冯女士很关心似的。

“可不是,老不叫我心静一会儿!”

“要不我先好歹的教着他?我可是不很行呀!”

“你怎么不行!我还真忘了这个办法呢!你先教着他得了,我亏不了你!”

“您别又给我报酬,反正就是几天的事,方先生事完了还叫方先生教。”

穆女士想了会儿,“冯,你就教下去,我每月一共给你二十五块钱,岂不是很好?”

“就是有点对不起方先生!”

“那没什么,遇机会我再给他弄个十块八块的事;那没什么!我可该走了,哎!一天一天

的,真累死人!”

(有删改)

1.文章画线句子颇有内涵,试作赏析。
2.请概括主人公汪太太的形象,并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的。
3.文章结尾汪太太提出让冯女士来做二少爷的家庭教师,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4.有人评论,这篇文章鲜明地反映了老舍的漫画式的讽刺手法,试做赏析。
2017-08-08更新 | 4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红旗下(节选)

老舍

在亲友中,二哥福海到处受欢迎。他长得短小精悍,圆圆的白净子脸,双眼皮,大眼睛。梳着不松不紧的大辫子,既稳重又飘洒。他请安请得最好看:先看准了人,而后俯首急行两步,到了人家的身前,双手扶膝,前腿实,后腿虚,一趋一停,毕恭毕敬。安到话到,亲切诚挚地叫出来:“二婶儿,您好!”而后,从容收腿,挺腰敛胸,双臂垂直,两手向后稍拢,两脚并齐“打横儿”。这样的一个安,叫每个接受敬礼的老太太都哈腰儿还礼,并且暗中赞叹:我的儿子要能够这样懂得规矩,有多么好啊!

他是熟透了的旗人,可是,他的惊人之笔是在这里:他是个油漆匠!我的大舅是三品亮蓝顶子的参领,而儿子居然学过油漆彩画,谁能说他不是半个旗人呢?

按照我们的佐领制度,他应该去当兵。可是,旗人越来越多,而旗兵的数目是有定额的。于是,老大老二也许补上缺,吃上钱粮,而老三老四就只好赋闲。于是福海二哥决定自己去学一门手艺谋生。

大哥不幸一病不起,福海二哥才有机会补上了缺。于是,到该上班的时候他就去上班,没事的时候就去做点油漆活儿,两不耽误。当二哥做活儿的时候,他似乎忘了他是参领的儿子,吃着钱粮的旗兵。他的工作服,他的认真的态度,和对师兄师弟的亲热,都叫他变成另一个人,一个顺治与康熙所想象不到的旗人。

大姐夫总觉得二哥的当油漆匠不足为法。大姐夫长脸,高鼻子、大眼睛,他坐定了的时候显得很清秀体面。可是,他总坐不住,像个手脚不识闲的大孩子。一会儿,他要看书,一会儿想起应当放鸽子,一会儿又哼哼唧唧地往外走,到街上去看出殡的。

他很珍视这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他以为这种自由是祖宗所赐,应当传之永远!因此,他觉得福海二哥去当匠人是失去旗人的自尊心。

在我降生前的几个月里,我的大舅、大姐的公公和丈夫,都真着了急。他们都激烈地反对变法。大舅的理由很简单,最有说服力:祖宗定的法不许变!大姐公公说不出更好的道理来,只好补充了一句:要变就不行!事实上,这两位官儿都不大知道要变的是哪一些法,而只听说:一变法,旗人就须自力更生,朝廷不再发给钱粮了。

大舅已年过五十,小辫儿须续上不少假头发才勉强够尺寸,而且因为右肩年深日久地向前探着,看起来颇欠英武。自从听说要变法,他的右肩更加突出,差不多是斜着身子走路,像个断了线的风筝似的。

大姐的公公很硬朗,腰板很直,满面红光。他每天一清早就去溜鸟儿,至少要走五六里路。尽管他这么硬朗,可是听到铁杆庄稼有点动摇,也颇动心,他的咳嗽的音乐性减少了许多。他找了我大舅去。

笼子还未放下,他先问有猫没有。变法虽是大事,猫若扑伤了蓝靛颏儿,事情可也不小。

“云翁!”他听说此地无猫,把鸟笼放好,有点急切地说,“云翁!”

大舅听出客人的语气急切,却不马上动问。他先去看鸟,而且相当内行地夸赞了几句。直到大姐公公又叫了两声云翁,他才开始说正经话:“正翁!我也有点不安!真要是自力更生,您看,我五十多了,可叫我干什么去呢?这不是什么变法,是要我的老命!”

“是!”正翁轻咳了两下,几乎完全没有音乐性。“云翁,您看我,我安分守己!可是,我总得穿得整整齐齐吧?我总得来个木樨肉下饭吧?我总不能不天天买点嫩羊肉,喂我的蓝靛颏儿吧?难道这些都是不应该的?应该!”

“咱们哥儿们没做过一件过分的事!”

“是嘛!真要是不再发钱粮,叫我下街去卖……”正翁把手捂在耳朵上,学着小贩的吆喝,眼中含着泪,声音凄楚,“赛梨口耶,辣来换!我,我……”他说不下去了。

老哥俩又讨论了许久,毫无办法。于是就一同到天泰轩去,要了一斤黄酒,几个小菜,吃喝得相当满意。吃完,谁也没带着钱,于是都争取记在自己的账上,让了有半个多钟头。

可是,在我降生的时候,变法之议完全作罢,云翁与正翁这才又安下心去,常在天泰轩会面。每逢他们听到卖萝卜的“赛梨口耶,辣来换”的呼声,都有点怪不好意思:做了这么多年的官儿,还是沉不住气呀!

大姐夫,在变法潮浪来得正猛的时节,佩服了福海二哥。他非常严肃地跟大姐讨论:“福海二哥真有先见之明!我看咱们也得想个法!”

“你有什么主意,就说说吧!”大姐问他。

大姐夫惨笑了几声,说:“现而今,当瓦匠、厨子什么的,都有咱们旗人。”

“你打算……”大姐微笑地问。

“我看哪,我就当鸽贩子去,准行!甭多了,每月我只做那么一两号买卖,就够咱们俩吃几十天的!”

“那多么好啊!”大姐信心不大地鼓舞着。

大姐夫挑了两天,才狠心挑出一对紫乌头(鸽子品种)来,去做第一号生意。及至到了鸽子市上,认识他的那些贩子们一口一个大爷,反倒卖给他两对鸽铃。他没敢再和大姐商议,就偷偷撤销了贩卖鸽子的决定。

变法的潮浪过去了,他横眉立目地满街走,倒仿佛那些维新派是他亲手消灭了的。同时,他觉得二哥是脚踩两只船,有钱粮就当兵,没有钱粮就当油漆匠,实在不能算个地道的旗人。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我”为叙述者,通过“我”的观察视角来反映旗人的生活状态,使作品更加真实可信。
B.二哥是“一个顺治与康熙所想象不到的旗人”,是一个从旧秩序中寻找出路的人物形象。
C.面对变法,正翁和云翁都害怕朝廷不发钱粮,乱了阵脚,正翁甚至学起小贩的吆喝,打算以此糊口。
D.小说中人物性格鲜明,二哥和正翁等人面对时代浪潮的不同选择,深刻揭露了八旗制度的腐朽没落。
2.关于文本和《茶馆》第一幕的比较鉴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故事的社会背景都是戊戌变法,并且都是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来展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
B.大姐的公公和松二爷都十分喜欢养鸟,他们整日无所事事,是清朝晚期没落旗人的典型代表。
C.《茶馆》讲述人生百态,旗人只是其一;本文则是以旗人为切入点,剖析了旗人的生存状况。
D.本文侧重描写和议论,采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茶馆》主要依靠人物语言展示角色的性格和心理。
3.文本开头细致描写了二哥福海请安的场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老舍说“幽默是一种力量”,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使语言风趣幽默,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2023-08-17更新 | 1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