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95 题号:1374207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远

杜甫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注】①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②肃肃:花落的声音。③菲菲:花落的样子。④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了暮春之景,体现出诗人的忧国思乡、感时伤己的情怀。
B.首联运用叠词“肃肃……菲菲”,音律谐调,渲染了内心的感受,与“飘飘何所似”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数有”表现了关中战乱的频繁,而“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过,从而表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
D.后两联写春日感怀。时局动荡不安,故乡尚有军营,欲归而不得,只能寓居在偏僻之地。
2.此诗颔联被后人盛赞,鸟雀、柴荆都是寻常之景,却写出了独特意蕴。请结合具体词语赏析该联写景的独特之处。
19-20高二上·山东枣庄·期末 查看更多[21]
【知识点】 杜甫(712-770) 写景抒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进艇

杜甫

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注】①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寓居草堂时。进艇:划小船。②南京:指当时的成都。③瓷罂:盛酒浆等用的陶瓷容器。④无谢:不让,不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避乱于成都日久,在草堂的北窗独坐,极目北望,顿生一种悲怆感伤的情绪。
B.颔联紧扣诗题,描写诗人在晴朗的日子里,与老妻幼子乐游于清江之上,富有生活情趣。
C.颈联写浣花溪畔“俱飞蛱蝶”和“并蒂芙蓉”的美景,意在表达对良好自然生态的赞美。
D.尾联写与家人一起享用茶浆,用的虽是粗陋的瓷器,但作者却认为足以比得上玉制容器。
2.诗写“茗饮蔗浆携所有”,这其中“茗饮”清苦而“蔗浆”甘甜,把苦茗与甜蔗同置艇上,时饮茗来时饮浆,时苦时甜,恰如在品味一段人生。请结合诗歌说说诗人的“苦”与“甘”。
2020-07-15更新 | 10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写“独宿”之前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
B.诗人留宿幕府,悲从中来,从诗文内容看诗人产生悲情的原因有官场失意、思乡情浓、战乱未平、身世凄凉。
C.“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
D.整首诗歌,在立意构思、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2019-06-08更新 | 5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成都府(节选)

杜甫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策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注】乾元二年(759年),肃宗初立,局势未稳。诗人举家从同谷出发,艰苦跋涉,终于在年底到达
成都。本诗作于诗人初到成都之时。曾城:即重城。成都有大城、少城,故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成都城市风貌、物候特征,表现了城市的富庶繁华与气候温和。
B.三四句从听觉角度写城市的声色之娱,喧嚣嘈杂令诗人心生不悦,无所适从。
C.结句诗人联想到自古羁旅之人,将自己置于时间洪流之中,扩宽了诗歌的意境。
D.全诗时空交错,既写城郭、星空等空间景物,也使人觉察到黄昏至月升的时光流逝。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2018-11-03更新 | 3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