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届江苏省南通市部分学校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 高三 模拟预测 2021-08-23 18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民族血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中华儿女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情感基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由以血缘为基础的原始民族宗法制进入文明社会的发展历程,正是一个“由家而国”的历史过程,“家国同构”的社会基础和治理观念,促使人们形成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心理。从天然亲情开始,中国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仁爱扩至他人、桑梓、邦国,凝练为关爱同胞,经世报国的思想意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内忧外患,家国意识成为中国人民抗击外敌与建设国家的坚强精神力量。

家国情怀的实质是人类情怀。家国情怀是一个开放的情感体系,《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个人而至天下,由一点向外扩展,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逻辑与情感。中国人自古就有大九州的观念,视界是覆盖六合八荒的。中华传统文化重“和合”,倡导“和而不同”,家国情怀始终内蕴着人类情怀。党中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视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人愿意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为实现全球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从而达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境界。

(摘编自陈金霞《砥砺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我们要弘扬家国情怀,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相依,家国同理。家国情怀更体现为爱国,体现为由对“小家”的爱升华为对“大家”的爱,因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每个“小家”都是“大家”的一分子,拥有着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着责任。当前,社会上也存在想让自己的“翅膀”挂满黄金的现象,这种现象重视了“小家”而轻视了“大家”,以财富名利的现实满足矮化了家国情怀的崇高价值,背离了家国情怀应有的要求。新时代家国情怀主要表现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表现为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统一、爱国主义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统一。

弘扬家国情怀要不断提升认知,培养情感。通过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实现以理服人、以学养人,以情感人的合力,不断深化全体人民对家国共同体的深刻认知,营造爱家,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良好社会心态和情感基础。家国情怀是知行统一的,既需要理性认识,也需要情感基础,更需要实际行动。始终秉承家国情怀,就要把个体价值,家庭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把自己的人生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

由于个体的身心特点不同,个体从事的职业不同,不同个体体现出来的能力具有差异性,其社会贡献的绝对量就有差异。但不能因此就认为,弘扬家国情怀是能力大的伟大人物的事情,与普通人无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全体人民都要尽最大的努力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此,党中央指出:“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地服务于祖国和人民,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

(摘编自练庆伟《家国情怀的时代意蕴》)

材料三:

一个民族能够自立于当今世界民族之林,必然有其积极价值取向和道德力量,这种力量我们称之为时代精神。优秀文艺作品之所以能够给人以心灵归属感,就在于它们敏锐地发现和艺术地表达了时代精神,让人体会到家与国、个人与社会、今天与过去的血肉联系和精神共鸣。

以文艺创作弘扬家国情怀,要勇于表达中华民族传承至今、富于时代精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外化中国人内心的精神追求,书写中国人在实现个人理想与国家利益过程中付出的努力,鲜明反映倡导什么,拒斥什么、坚守什么。比如,中国人笃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究自律,行善、勤劳、节制,富于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比如,中国人历来主张“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种义利观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再如,中国人历来提倡在社会活动中保持平和谦逊心态,推崇天人和谐、忠贞不渝,知音难遇等。这些价值追求无形中维系着社会健康运转,增强着我们继往开来、走向富强的文化自信,使全体人民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

以文艺创作弘扬家国情怀,要投身伟大时代,深入伟大实践,使家国书写焕发新的时代光彩。当代家国故事主题就是中国社会的创造、进步和昂扬,是中国在现代化路途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是我们越来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史诗般的成就呼唤史诗般的作品,作家艺术家只有拥有新眼光、新角度,新观念,才能把一个进步的现代的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在新时代讲述家国故事,抒发家国情怀,要善于抓住反映时代精神的社会生活和心灵世界变化,要善于塑造反映时代精神的先进模范人物形象,善于利用具有强大传播能力的新兴媒体和艺术语言,具备面向全人类讲述中国故事的雄心和能力。作家、文艺家通过文艺创作,化刻板印象为鲜活形象,使“神秘”中国化为“多彩生动”中国,让世界对中国人伟大追梦精神和爱家爱国爱人类的博大胸襟有更全面更立体更深入的了解。

(摘编自梁鸿鹰《在新时代书写家国情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核心理念,家国情怀是中华儿女认同国家、民族、文化的情感基础。
B.家国情怀内蕴人类情怀,是一个开放的情感体系,《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体现出这一特点。
C.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家,进而体现为爱国,最高境界是爱人类,把世界视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D.家国情怀是知行统一的,秉承家国情怀就要坚持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把个人家庭价值的实现融入到家国之中。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家而国”的历史过程,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心理的形成与“家国同构”的社会基础和治理观念有关。
B.时代精神就是能让一个民族得以自立于当今世界民族之林的积极价值取向和道德力量,缺乏时代精神的民族必然缺少心灵归属感。
C.古代中国人有大九州的观念,今天中国人愿意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致力于实现全球共同发展,从而达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境界。
D.以文艺创作弘扬家国情怀,除了要勇于表达中华民族传承至今、富于时代精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要投身时代,深入实践。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文化总能唤起人们对民族共同体最深沉的依恋。闻一多曾说,“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
B.中国自古多忧患,曹操“慷当以慨,忧思难忘”,陆游“位卑不敢忘忧国”,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忧的都是国家、天下的兴亡。
C.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人民居家防疫,家庭、社区“各自为战”,基层社区严防死守,从家庭到村庄、社区,街道、县市都守家有责、守土有责。
D.梁晓声的《人世间》通过对祖国几代人灵魂蜕变,浴火重生的刻画,讴歌个人与国家荣辱与共,个人理想追求与家国利益相契合的精神,感人至深。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三则材料论述家国情怀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陈力娇

南大岗,多半是乱坟场,左边是阴森恐怖的黑林,右边是怪石嶙峋的高山,决斗就挑在这里举行。决斗人是青少年义勇队最小的队员渡边映上和最大的队员坂元信介。他们之间的年龄相差四岁,渡边映上十五岁。

义勇队的队员是不配带枪支的,他们的手枪是从军械库里偷出来的,仅这一项就会判他们重罪,但他们不在乎。决斗的想法从他们来满洲后的第三年就开始了,但始终是在孕育中,不见爆发。这一次是事情终于到了无法解决的程度,决斗是唯一的途径。

事情的起因是义勇队员逃跑,这已经不是一起两起的事,大有集体暴动之势。但不管跑多远,他们都会被抓回来,继续服役。正是大敌当前之际,北部边境亟需兵力,苏联老毛子虎视眈眈,南部太平洋和美国早已兵戎相见,这群孩子虽然没有战斗经验,但充当人肉炮弹总是可以的。他们很小就来到中国满洲,为的就是储存兵力,支援前线。

坂元信介是最能逃跑的队员之一,他大大小小已经逃跑过五次,最后一次都扒火车到了哈尔滨,却不想刚下车就被潜伏在铁道边的铁警捕获。押回三百里远的义勇队途中,坂元信介决定报仇,无论如何也要将告密者置于死地!

坂元信介和渡边映上住上下铺,渡边总是睡不着觉,夜里经常哭,哭声让同寝室的七个人也睡不好觉。

刚开始的两年大家都让着他,觉得他小,十一岁还在妈妈跟前撒娇的年龄,就被强征到满洲当兵。但后来他长大了,十四五岁还在影响别人睡觉,坂元信介就号召大家揍他,他哭一次揍他一次,揍完就把他推到门外,推到大雪地里冻着。

这办法很奏效,挨过几次冻,他终于夜里不哭了,但同时室友们在暗地里的小动作,也没有一次是教官不知道的。比如逃课,比如斗殴,比如偷盗。而这次坂元信介的逃跑,无疑也是渡边映上下的绊子。本来这事是很周密的,而且也只有坂元信介自己知道,连夜晚常喝他血的蚊子都没察觉,但还是走漏了风声。

坂元信介关了一夜的火车回到队里,把什么都想明白了,原来是自己的兴奋惹的祸。半夜里哼歌,换新内衣,被那老睡不着的坏小子猜到了,才使自己的逃跑计划功亏一篑。

回义勇队后,坂元信介被抽了五十鞭子,全身上下抽得皮开肉绽,还差点叫狼狗撕了,最后有幸赦免,关了三天禁闭。这三天里他抱定一个信念,还得逃,只要不死就得逃,不能当炮灰,必须回到日本。但在逃之前,得先弄死渡边映上这个小王八犊子。

坂元信介的思想是受舅舅的影响,他舅舅是反战派,早就告诉他,日本在东西线同时开战是自取灭亡。

他相信舅舅的,与其在这里被人利用,不如寻一线生机,哪怕是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国土上。

渡边映上对坂元信介提出的决斗并不惧怕,枪就是他偷出来的,两支南部十四式手枪,一支给了坂元,一支留给自己。他个子小,身体瘦得像只螳螂,能从军械库窗上的铁栅栏中“挤”进去。

正是拂晓,一缕白光从天边射出,照亮了南大岗。跟他们同来的还有寝室的六名室友,一边三个整整齐齐站好。他们是来助威的,但也准备等他们死了一个,好把尸体拖上乱坟场。

气氛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他们两个已摆开射击的架势,对射是有讲究的,多一秒少一秒均不可,早一秒晚一秒都犯规。也许是准备的时间过长,两人端枪的手臂都有些发麻,可是给他们当裁判的东野小吉还是不发号施令。坂元信介等不及了,向着东野小吉喊,东野,你怎么了,报熊了吗?这可不是日本的武士精神!

东野小吉不吭声,忽然蹲在地上啜泣起来。大家一起侧目看他。

东野小吉说,我不想给你们当裁判了,不管你们谁死了,你们的妈妈都会想念你们的,将来我回到日本,怎么跟她们交代?他的话让队员们一震,好像突然警醒了,觉得这是个严重的问题。

坂元信介警告东野,你还想回日本啊,战争一打起来,大家都是这里的孤魂野鬼。东野不听他的,哭得更响了。

渡边映上安慰他,东野你不要害怕,我已经没有妈妈了,你要是回日本,告诉我姑姑我死了就行,姑姑是不会像妈妈那样悲伤的。

这句话有如符咒,坂元信介不由得打了个哆嗦,他有妈妈,妈妈非常爱他,他也非常爱妈妈,他逃跑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想念妈妈。可他忽略了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他有十足的把握干掉渡边。

东野的迟疑无疑涣散了军心,大多数同伴都跟着伤悲起来。但是已经没法收场了,再不射击就来不及了,那边已有好几名教官向这里跑来。东野那枚硬币终于抛向空中,清脆地落在了鹅卵石上,这就是号令。

双方的枪响了,其中一人瞬间倒地。

渡边倒在地上,临死前他还在想,这一枪不知是否真能射偏,坂元是……是有……

一群等食的乌鸦呼啦一下飞走了,并且没再回来,它们是轻易不啃活尸的。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写南大岗的特殊环境,既是为了说明这里人迹罕至,适合隐秘的决斗,也是为了渲染生死决斗时的恐怖气氛。
B.文章叙述“义勇队”队员逃跑被抓捕回来后,受到惩罚,“继续服役”,但不会被处死,这是因为他们毕竟年龄还小。
C.文章说“而这次坂元信介的逃跑,无疑也是渡边映上下的绊子”,但从“对射”结果来看,坂元信介对渡边映上存在很深的误解。
D.文章写渡边映上对东野小吉说“你要是回日本告诉我姑姑我死了就行”,这说明他除了姑姑之外,已经失去所有的亲人了。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体瘦得像只螳螂”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来形容渡边映上的“个子小”,间接写出了“义勇队”队员在物质生活上所受的虐待。
B.文章写东野小吉的话“让队员们一震”,这与前面写“他们是来助威的”,准备在有人死后帮忙拖尸形成强烈反差,说明他们的人性一时觉醒。
C.文章写对射之前渡边映上对东野小吉说“我已经没有妈妈了”,这巧妙地暗示了上文“后来他长大了,十四五岁还在影响别人睡觉”的原因。
D.文章最后写“一群等食的乌鸦呼啦一下飞走了”,“它们是轻易不啃活尸的”,这里“活尸”一词颇为荒谬,不合情理,应当改为“死尸”。
8.本文结尾写渡边临死前还在想“坂元是……是有……”,你认为第二个省略号省略掉的内容是什么?理由何在?
9.本文题为“对射”,但真正写对射之外的情节很多。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请从情节、主题两方面加以简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蠲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吏有劳者,辄为县奏复其身。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擢浙西提刑。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咸淳十年,起震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已归附,大兵略饶。饶兵止十八百人,震发州民城守,昧爽出治兵,至夜中始寐。上书求援,未果。元兵使人入饶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道同讽震降,震叱之曰:“我忍偷生负国邪?”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元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不得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节选自《宋史·唐震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元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
B.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元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
C.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元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
D.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元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第,犹登科,科举考中进士,其中“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B.封题,文中指科举考试前主考官员将试题密封以示其保密性的一种做法。
C.提刑,宋代官职名称,掌管稽考一路刑狱、审问囚徒、详覆案牍等事务。
D.陴,也称“女墙”,俗称“城垛子”,古时指城上的矮墙,用于城顶防护和御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震闻过则喜,不愿仰仗他人。年轻时生活在乡里,如果有人说出了他的过失,他便很高兴;有个权贵曾经推荐过他,可是他并没有借助对方。
B.唐震依法力争,深谙定罪量刑。关于案件将要定罪量刑一事,潜说友的看法与唐震不同,潜说友将事情上呈刑部,结果刑部肯定了唐震的意见。
C.唐震办事得法,关心百姓疾苦。江东发生旱灾时,他上奏了朝廷减少成批大量运米、免除百姓赋税、要求富人分发粮食等事,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D.唐震力主抗元,为国英勇捐躯。在元军攻打饶州时,他日夜操劳;在万道同劝他投降时,他断然拒绝;兵败后,他不逃不降,最后因为此事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
(2)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
14.“父亲状告雇主杀死儿子”一案的处理表现了唐震哪些过人之处?请简要说明。
2021-01-08更新 | 398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远

杜甫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注】①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②肃肃:花落的声音。③菲菲:花落的样子。④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了暮春之景,体现出诗人的忧国思乡、感时伤己的情怀。
B.首联运用叠词“肃肃……菲菲”,音律谐调,渲染了内心的感受,与“飘飘何所似”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数有”表现了关中战乱的频繁,而“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过,从而表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
D.后两联写春日感怀。时局动荡不安,故乡尚有军营,欲归而不得,只能寓居在偏僻之地。
16.此诗颔联被后人盛赞,鸟雀、柴荆都是寻常之景,却写出了独特意蕴。请结合具体词语赏析该联写景的独特之处。
2021-08-22更新 | 395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