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赠友送别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47 题号:1411551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①韦使君指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②诗人所居之地远离朝廷。③陶潜曾为彭泽县令,庾亮曾都督江荆六州军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上句“数年湖上”是说数年来漂泊江湖,下句“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
B.颔联写诗人有时逢寺即宿,无事时沿江漫行,是对首联所写生活状态的具体描写。
C.颈联中“陶潜”“庾亮”分别代指“韦应物”和“李明府”,此联含有诗人自伤之情。
D.尾联写诗人向两位朋友诉苦,用反问语气表达自己的牢骚不平,但是“怨而不怒”。
2.本诗和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一诗都写了诗人对“仕”和“隐”的态度,请简要分析二者在这方面的异同。
【知识点】 赠友送别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李白

西江天柱远,东越海门深。

去割慈亲恋,行忧报国心。

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

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


【注】①天柱:山名,在今安徽潜山西部。②海门:钱塘江入海口。③五月披裘:出自《论衡·书虚》,延陵季子出游,看到路上有人遗失的金子,当时正值五月,有位穿皮衣砍柴的人经过,季子就让那个人把金子捡起来,砍柴的人并没有听他的去捡金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借用两地特有的标志性景物来说明友人裴大泽赴任之地的遥远。
B.颔联基本上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赞美友人离开亲友后报国赴任的赤子之心。
C.尾联借用披裘者的典故是为了强调自己为官也要像裴大泽那样淡泊金钱。
D.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一改李白惯用的古体诗风格,前三联对仗十分工整。
2.请简要分析“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一联与李白《送友人》中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020-12-13更新 | 18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范德孺知庆州(节选)

黄庭坚

折冲千里虽有余,论道经邦政要渠

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

春风旍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

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


【注】①范德孺,字纯粹,范仲淹的幼子。元丰八年(1085)八月知庆州(今甘肃庆阳)。庆州是当时北宋和西夏边境上的军事重镇。②折冲,迫使敌人的战车后撤﹐即击退敌人。冲,一种战车。③渠,他,这里指范纯仁,范德孺的二兄。④折箠,折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称赞范纯仁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和治国之才,这样的人才正是国家所需要的。
B.诗的三、四句写范德孺年纪轻轻就填补了父兄的职位,这是因为他的才能适应当时的需要。
C.诗的七、八句诗人嘱托范德孺不要因为一时的功名而以身试险,要注意个人的生命安危。
D.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但全诗却不写依依惜别之情,不作儿女临路之谈,诗人很有卓见。
2.在诗的五,六句中,诗人想象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2-01-05更新 | 21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别茂嘉①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②,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③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④。看燕燕⑤,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⑥、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①茂嘉:辛弃疾族弟,时因事贬官。此词大约作于词人闲居铅山期间。②鹈鴂:《离骚补注》说:“鹈鴂、杜鹃实两种。”③马上琵琶:指王昭君出塞事。④“更长门”句: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时辞别“汉阙”,幽闭长门宫。⑤燕燕:《诗经·邺风》有《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望着燕燕双飞,送别休弃去国的庄公之妾戴妫而作。⑥向河梁:指李陵送别苏武归汉。
1.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开头借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戚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
B.以啼鸟恨春归来反衬人间离别恨事的悲痛,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铺垫。
C.这首词以事例连贯上下片,内容上几乎完全抛开对茂嘉的送行,而专门罗列古代的“别恨”事例。
D.结尾点题,将上文中凌空驰骋的想象和描写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
2.“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主要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2022-04-06更新 | 1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