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王维(701-76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92 题号:14299926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①树杪:树梢。②井:指村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多用对仗,韵律工整,以写景为主,词句清丽,景象雄伟。
B.本诗开篇两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C.诗中的“帝京”,指长安,与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中的“帝京”是同一地方。
D.“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句,不同的方言俚俗,相同的莺啼鸟叫,表明作者于异乡找到了内心的归宿,充满了闲适。
(2)赏析第二联。
(3)请列举诗歌中“赖多山水趣”的“趣”体现在哪些方面?
【知识点】 王维(701-761) 山水田园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各题。

早秋山中作

【唐】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①这首诗疑作于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②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③蛩,蟋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无才不敢累明时”写出了诗人的谦虚,他认为自己没有才华,就不拖累圣明的时代了。
B.诗歌通过“故篱”“蝉声”“柴门”“空林”“白云”等意象,营造出平和自然深幽静谧的山林田园环境。
C.诗歌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运用尚平、陶令的典故,就是在叙事中表达情感。
D.全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描写景物和传情达意,如反语,用典,以动衬静,渲染等。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分析。
2020-10-24更新 | 6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①

王维

天官动将星②,汉地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③。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得青字:古人相约赋诗,规定一些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而赋,“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韵。②天官:天上的星官。将星:古人认为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战争的预兆,大将星出而小星不同出,是出兵的预兆。③龙庭:原指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这里借指敌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题目,“天官”“将星”点明了人物身份和事件缘起,“柳条青”则表明了季节特征和特定场景,可谓言简意赅。
B.颔联承接首联,描写生动,仿佛可看到赵都督率领大军行进的情形,其中“鸣”字写出了威势,“出”字点明了此次进军的方位路线。
C.尾联以“岂学”二字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凄楚之情,是愤激之语,是写赵都督,更是写自己,表达了改变自身现状的想法。
D.这首诗与王维以往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不同,呈现笔力雄大、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格调。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019-10-16更新 | 9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杨长史赴果州

王维

褒斜①不容幰②,之子去何之。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③祭酒④客,山木女郎祠⑤。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注】①褒斜:古代穿越秦岭 山间小道。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②幰(xiǎn):车幔,代指车辆。③官桥:官路上的桥梁。④祭酒:指出行的饯别酒。⑤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两句,诗人明知故问强调蜀道狭险,表明对友人远去的担忧。
B.颔联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一为时间,一为空间,真切具体地写出了友人行程之远,离别之久。
C.颈联中通过对旅途蜀道中的官桥巫祝、树丛、女神祠等特有风物的想象,表达了对友人入蜀旅途的关切。
D.尾联“别后同明月”一句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尽关切和相思。
2.尾联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020-05-15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