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现代诗歌阅读 > 分析技巧
题型: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难度:0.65 引用次数:66 题号:143803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理想

流沙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

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选自《诗刊》1981年6月刊)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中,诗人以充满激情的音符赞美理想,以富有哲理的语言诠释理想,以春风化雨的神韵启迪人们奋发向上的心灵,去执着地追求理想。
B.诗歌起笔写“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从“火”写起,借助火、灯、路、黎明等,化抽象为具体,逐步写出了理想的意义。
C.诗歌首节总说理想的作用,统领全诗,诗歌中间则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形象阐释,最后总结全诗。全诗结构严谨,节奏鲜明,感染力强。
D.诗歌第二节,诗人以饥寒、温饱、离乱、安定四种不同环境下理想的不同内容,凸显了诗人对生活观察之细致,表达之准确。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综合运用了排比、对偶、顶真、比拟等多种修辞手法,艺术再现了不同环境及不同际遇中人们的不同理想,给人以荡气回肠之感。
B.诗人借助联想和想象,选择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的形象,借助不同的表现手法,以自身独特的视角与体验,通过品味具体形象感受理想的魅力。
C.诗歌中,诗人用连环比喻的方法,借助“路上春色正好”“理想之马”等借代、夸张手法,将理想的美好逐一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D.诗歌中,诗人多次使用“是”字句和“使”字句,使得诗歌句式整齐,有反复咏叹之效,同时,诗歌节与节之间、节中句子之间也呈现对称之美。
3.诗人认为,“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请以你了解的一位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为例,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风景

辛笛(注)

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

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

比邻而居的是茅屋和田野间的坟

生活距离终点这样近

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

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

惯爱想一路来行过的地方

说不出生疏却是一般的踏淡

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

都是病,不是风景!

(一九四八年夏,在沪杭道上)


(注)辛笛(1912-2004),现代诗人,江苏淮安人。诗人年轻时去英国留学,写这首诗时刚从海外归来。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第一、二句交代了看“风景”的地点,指出看到的都是社会问题,与最后一句中“不是风景”相呼应。
B.三、四句阐明了社会问题的具体内涵,即人民生活困苦,“终点”即“田间的坟”。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社会黑暗、人民生死难料。
C.七、八句“一路来行过的地方”“说不出生疏”,表明这种社会问题普遍存在,而“却是一般的暗淡”,语意陡转说明当时劳苦大众已经麻木,对造成自己困难命运的原因漠不关心。
D.对连年战乱带来的灾难,作者有感而发,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穷兵黩武的反动政府的痛恨。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把铁轨比喻为中国的肋骨,形容得何其瘦骨嶙峋,简直令人感到心痛。而社会问题像一节节的列车,又何其多也,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B.“比邻而居的茅屋和田野间的坟”,这是诗人想象中的景象,此处将茅屋和坟这两个意象同时组合在一个画面中,写出了诗人的思考:生与死的距离近得出奇,中国人竟是如此浑浑噩噩地了结一生。
C.“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在对称的两句中,运用色彩的不同,表现出自然与人的对比。
D.“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瘦”字的重复使用,着重比较出瘦的程度,与首句的“肋骨”遥相呼应,由此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都是病,不是风景!”
2021-04-14更新 | 7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涯的午后

食指

冬日的太阳已缓缓西沉

但温暖如旧,更加宜人

有生涯午后成就的辉煌

谁去想半生的勤奋和郁闷

冬日的斜阳还那么斯斯文文

天边已渐渐涌上厚厚的阴云

注定又有一场冷酷的暴风雪

在我命运不远的前方降临

别了,洒满阳光的童年

别了,阴暗的暴风雨的青春

如今已到了在灯红酒绿中

死死地坚守住清贫的年份

自甘淡泊,耐得住寂寞

苦苦不懈地纸笔耕耘

收获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后

荒野上留下个诗人的孤坟

但现在这颗心还没有死

也不是我的最后的呻吟

这不就是生涯的午后吗?

还远远不到日落的时辰!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生涯午后成就的辉煌/谁去想半生的勤奋和郁闷”,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前半生付出的感慨,闷闷不乐,也觉后半生了然无味。
B.“阴云、暴风雪”写出了诗人人生中的经历坎坷。一个“又”字暗示出诗人生命中曾不止一次经历坎坷。
C.“如今已到了在灯红酒绿中”,表明诗人告别了童年、告别了青春,已经人到中年。
D.句末的问号和感叹号直指诗歌的主旨,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一、二节描写从太阳到斜阳,从温暖到阴云、暴风雪,色调发生了改变,反差鲜明。
B.“冬日的斜阳还那么斯斯文文;注定又有一场冷酷的暴风雪”,运用反复、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生活经历的痛苦与不堪。
C.诗中运用了多个叠词表达情感。如“死死、苦苦、远远”表达出诗人人到中年对清贫的坚守、创作坚持不懈及对生活的希望。
D.本诗共5小节,排列较整齐,具有建筑美;注重押韵,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
3.如何理解“生涯的午后”中的“午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请结合诗歌分析诗人情感的起伏。
2020-12-23更新 | 11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下列小题。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之景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2020-03-18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