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8 题号:1439196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梓州城

杜甫

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

追欢筋力异,望远岁时同。

弟妹悲歌里,乾坤醉眼中。

兵戈与关塞,此日意无穷。


【注】①宝应元年(公元762年),诗人送好友严武到绵州,未几,徐知道作乱,因入梓州。②伊,发语词。③乾坤,诗中指朝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中的“黄花酒”与题目中的“九日”相契合,点明了时令为重阳节。
B.“昔”与“今”、“异”与“同”等在对比之中彰显沧桑感,突显沉郁诗风。
C.颈联将家之命与国之运紧密联系,以“悲歌”“醉眼”传达出一种无奈之感。
D.本诗时间与空间相贯通,景物与情感相融合,与作者的《登高》诗异曲同工。
2.诗论家方回评价本诗“悲不可言”,请结合全诗概括作者所写之“悲”的内涵。
【知识点】 杜甫(712-770)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①客:指崔明府,杜甫的朋友。杜甫在题后自注说:“喜崔明府相过。”明府,汉魏以来对地方官员的敬称,唐以后多用以专指县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
B.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
C.全诗使用第二人称,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
D.全诗语言质朴自然,诗人选取富有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待客的兴味与心境。
2.《客至》与《登高》的“潦倒新停浊酒杯”,都通过“酒”的意象来抒发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3-02-02更新 | 44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晨雨

杜甫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这首诗从正面切题,笔触由听觉到视觉,由近处到____________,由晨至午,总在“小”和“晨”二字上落想,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________图,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018-06-20更新 | 10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燕【1】

杜甫

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2】稀。

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

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

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

燕子

刘子翚

燕子营巢得所依,衔泥辛苦傍人飞。

秋风一夜惊桐叶,不恋雕梁万里归。

注释:【1】此诗作于杜甫带妻儿避乱、辗转到秦州时。【2】俦侣:朋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一二句写燕子归去不只为躲避霜雪,也因为朋友越来越少了。
B.杜诗三四句写假如四季不失时序,燕子在八月秋凉时节自知南归。
C.杜诗五六句写尽管春色未浓,雏燕也会觉察细微的迹象按时飞回。
D.杜诗借景抒情,力求言简而意丰;刘诗托物言志,辞句浅白见深意。
2.下列诗句中“惊”字,与“秋风一夜惊桐叶”中“惊”字所包含的意蕴,最接近的一项是
A.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B.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C.古路初惊秋叶堕,荒郊已放候虫鸣。(陆游《郊行》)
D.长缣大楮纵挥扫,高堂六月惊秋声。(王冕《柯博士画竹》)
3.分别概括这两首写“燕子”的诗结尾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2-01-18更新 | 2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