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8 题号:14628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此诗是杜甫(712年~770年)于770年春羁留长沙时所作。②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逢小寒食,诗人却行船羁留异乡,“强饮”不仅说老弱之躯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
B.“鹖冠”,借用隐者鹖冠子的典故,点明诗人此时去官离朝、穷愁潦倒的境遇,刻画一个失落孤寂的形象。
C.“天上坐”“雾中看”,小舟随江水起伏,犹如坐在云间,透过薄雾依稀看到岸边百花盛开,诗人乐在其中。
D.全诗多角度写景,最后将舟居的观感与对时局多难的伤感凝缩在“愁”字上,符合诗人暮年苍茫沉郁的诗风。
2.分析“蝶”“鸥”两个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知识点】 杜甫(712-770) 羁旅思乡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杜甫的《登高》诗,完成下列小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委婉细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内容?
2020-03-06更新 | 3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 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春水绕茅舍,群鸥飞来之景,这是“无人至”的意境,为客人将至作铺垫。
B.颔联呼应首联,诗人笔触转向庭院,与客谈话的口吻,流露出对客人的歉疚之意。
C.颈联笔锋一转,描写客至后款待之简、家境之贫的情形,没有正面描写对饮场面。
D.本诗平白如话,似信笔写来,其实结构紧凑,章法谨严,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浓郁。
2.本诗通过富于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主人待客的兴味与心境。请结合尾联赏析。
2022-06-18更新 | 8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高都护骢马行

杜甫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


【注】①高都护,即安西副都护高仙芝。天宝六载(747年),高仙芝率军万人,平定小勃律国,因这次战功,入朝升官。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八、九载(749、750年)间杜甫困居长安时。②横门,长安城北西起第一门,横门道,是去西域的必经之道。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马”二句,补叙骢马曾在边地立过战功,它有着人的感情,一心助主人建立大功,称颂了骢马的品德。
B.“雄姿”二句,借用曹操《步出夏门行》诗意,称誉骢马的品格,写青骢马不屈服于被束缚的命运,总怀念战场的胜利。
C.“五花”二句,“五花”是骢马毛色,散在各处,如满身云锦。这匹骢马是汗血马,奔驰万里,才能见到身上汗流如血。
D.“青丝”二句,照应“雄姿未受伏枥恩”,写出骢马向往西域战场,戴上青丝络头,老死在槽枥间,这并非它的志向。
2.托物寄情是古诗常用的手法,结合诗句说说作者借“马”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2022-11-15更新 | 1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