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外国文学 > 法国 > 莫泊桑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5 题号:146584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魔鬼   

[法]莫泊桑

这个农民面对大夫站在临终女人的床前。床上的老太婆很平静,她认命了,但神志还清醒,望着两个男人,听他们交谈。她快要死了,但并不抗争,她已经活到九十二岁了,她的寿数已尽。

七月的阳光,从敞开的门窗投射进来。田野的气味,也随着灼热的熏风涌进屋里。

大夫提高嗓门说道:奥诺雷,您不能丢下您母亲一个人,她这种状态,随时都可能过去!

这农民愁眉苦脸,反复说道:可我还得把麦子收回来,撂在地里的时间太长了。现在正逢好天气。你说呢,妈妈?

可是,大夫却火了,跺着脚说道:你真是个畜生,你给我听着,我不准你这么干,明白吧!如果今天,你非得收回小麦不可,那就请拉佩太太来……

这个农民又高又瘦,动作迟缓,心里正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他既害怕大夫,又酷爱节俭,因而犹豫再三,反复盘算……

拉佩太太是个老太婆,专给人熨衣服,还为本村和周围一带人家看守死者或临终的人。她像头年的苹果,满脸皱纹,而生性狠毒,嫉妒心重,吝啬得离谱。

奥诺雷·本唐走进她家,见她正在调靛蓝水,好为村里的妇女染细布皱领。

他招呼一声:嘿!您好,拉佩大妈,一切都如意吧?

大妈朝他转过头去,答道:还可以吧。您家呢,都好吧?

唔!我嘛,倒挺顺心的,可是我母亲,快要不行了。

您母亲不行了?

对,我母亲不行了。

您母亲怎么啦?

她快翻白眼儿了!

她突然以同情的语气问道:怎么到了这一步了?

大夫说她挺不过下午。

那她肯定就不行了!

奥诺雷还犹豫不决,他想不出要说什么,就干脆开门见山:您去守护我母亲,一直到咽气,您向我要多少钱?您也清楚,我根本不是有钱的主儿,连一个女佣的工钱都付不起。正因为这样,我那可怜的母亲太操劳,太累了,才卧床不起。别看她九十二岁了,干起活儿来还像个十岁的孩子。她那身子骨,谁也比不了!……

拉佩太太一本正经地解释:有两种价钱:若是有钱人家,那就白天四十苏,夜晚三法郎(一法郎等于二十苏);其他人家,白天二十苏,夜晚四十苏。您就给我二十苏和四十苏吧。

这个农民心里嘀咕起来。他非常了解自己的母亲,知道她特别能折腾。大夫说她不行了,可她还可能挺上一个星期。

他果断地说道:不,我还是愿意您要个一口价,守护到我母亲咽气的价钱。咱们双方都碰碰运气。大夫说她眼看就不行了。如果真是这样,您就算捡了便宜,我就算吃了亏。如果她还能拖到明天,或者拖更长时间,那便宜了我,您倒了霉!

看护十分惊诧,注视着这个男人。以这种承包的方式给人送终,她从来没有先例,不免犹豫不决,但她倒真想碰碰运气。继而,她又怀疑对方想要耍弄她。

我还没有见到您母亲,这之前我还不能说什么。老太婆回答说。

那就去我家看看她。

老太婆擦了擦手,随即跟他走了。

快要到他家时,奥诺雷·本唐咕哝道:也有可能,万一她死了呢?

然而,老太婆并没有死。

拉佩太太走到床前,仔细察看要死的女人……她已经判定,老太婆挺不过今天夜晚。奥诺雷也跟着出来,问道:怎么样?

看护妇答道:怎么样,她要拖两天,或许三天,全算上,您就付我六法郎吧。

六法郎!六法郎!您敢情疯了?我跟您说了,我母亲这样,只有五六个钟头了,不会再长了!

两个人讨价还价,激烈争论了好久。奥诺雷终于同意了,说道:好吧,就这么定了,六法郎,全算上,直到入殓。

说定了,六法郎。

…………

夜幕降临,奥诺雷回来,走到床前,看看母亲还活着,就问了一声:怎么样?

就像从前母亲身体不舒服时那样问道。

然后,他打发拉佩太太回去,还叮嘱一句:明天,五点钟。

她回答道:明天五点钟。

天刚亮,她果然就来了。

奥诺雷自己做了汤,喝完好下地。

看护婆问道:怎么样,您母亲过去了吗?

他眼角狡黠地眨一下,回答说:倒是稍微见好。

说罢,他就走了

拉佩太太心头一紧,不安起来,到床前瞧了瞧,看到垂危的老太婆还是老样子。

看护婆心下明白,这种状态还可能延续两天、四天,乃至一星期。于是,一阵惊恐突袭了她这个吝啬鬼的心,她不由得怒火中烧,怨恨这个耍弄了她的狡猾的家伙,也怨恨这个不肯咽气的老太婆。

她还是干起活计,等待着,眼睛一直盯住本唐大妈皱皱巴巴的脸。

奥诺雷回家吃午饭,他那样子挺高兴,几乎带点嘲笑的意味。吃完饭,他又去干活了。显而易见,他的麦子都收回来了,收得干净利落。

拉佩太太真是气急败坏,现在每过一分钟,都好像是窃取她的时间,也就等于窃取她的金钱。她渴望,疯狂地渴望掐住这头老母驴,只要稍微卡紧些,就能制止住窃取她的时间、窃取她的金钱的这股微弱而急促的气息。

接着,她考虑到这样干的危险,于是头脑里又闪现出别的念头。她又凑至床前。

她问道:您见过魔鬼了吗?

本唐大妈咕哝道:没有。

于是,看护婆便讲起来,给生命垂危的老太婆讲故事,以便恫吓她那虚弱的灵魂。

…………

垂危的老人惊慌失措,眼神惶恐,使出超人的力气想要爬起来逃走。她的双臂和胸口甚至都挪出了被窝,接着她却长叹一声,倒了下去。人已经咽气了。

奥诺雷回到家,已是傍晚时分,他看到拉佩老太婆在祷告,立即算出她多赚了二十苏,因为她只看守了三天一夜,一共应付五法郎,而他又不得不给她六法郎。

(节选自《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医生骂奥诺雷·本唐是个畜生,他认为此时此刻奥诺雷·本唐应该留下来照顾母亲,表现了医生的责任和良心。
B.奥诺雷·本唐要及时将麦子收回来,花钱请拉佩太太来照顾护理自己生病的母亲,他的举动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
C.拉佩太太以这种承包的方式给人送终,没有先例,不免犹豫不决,但她想碰碰运气。最终她的运气真的不错。
D.奥诺雷回到家,看到拉佩老太婆在祷告,立即计算出她多赚了二十苏。这样的结局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奥诺雷·本唐的母亲没有像拉佩太太判定的那样挺不过当天夜晚,其实在文章前面已经埋下了伏笔。
B.拉佩太太给老太婆讲魔鬼故事,导致垂危的老人惊慌失措,眼神惶恐,最终咽气,将情节推向高潮。
C.“六法郎”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是重要的物象,衬托了奥诺雷·本唐和拉佩太太鲜明的人物形象。
D.文章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但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基本没起到什么作用。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奥诺雷·本唐的形象。
4.小说为什么以“魔鬼”为标题?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莫泊桑 外国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保护人

【法】莫泊桑

玛兰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

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制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点权力的。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那儿已有个老神父。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请问您到哪一区去?

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

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玛兰接着说: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神父回答:不,我有事。

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

神父好像挺为难,吞吞吐吐地说: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您不会感兴趣的。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您心肠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

哎呀,他们都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包在我身上好了。

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玛兰高兴极了。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他们到了行政法院。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炉火前,然后伏案写道: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立协助。

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仆人送来报纸。他打开报纸念道:

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热心的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恳切的介绍信……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

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

珀蒂帕对他说:唉,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

他张皇失措地说:别提了……您瞧……我上当了……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他耍了我……卑鄙可耻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越好。我要写信。请您告诉我,要办他,得给谁写信?……对,找总主教!

他突然坐下来,伏在珀蒂帕的桌子写道:总主教大人:我荣幸地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话陷害我。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

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据郝运译文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同学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院参事。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
B.在当参事前,玛兰并不喜欢神父,但是在一位红衣主教向他请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
C.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并马上归罪于桑蒂尔神父。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
D.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心的犹豫。
2.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
2021-11-13更新 | 13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俘虏

莫泊桑

森林里除了雪花落到树上的声音外,没有一点响动。

一个年轻妇人正用斧头在一块石头上面劈柴。她是瘦长的和健壮的,一个在森林长大的妇人,她的父亲和丈夫都是森林警察。

房子里有人喊着:今天晚上我们只有两个人,贝尔丁快进来,很可能普鲁士人和狼在附近。

她边劈柴边回答:我就来,妈妈。

母亲,一个胆小怕事的老妇人,对她说:我真不愿意你爸爸到外面去。两个女人,顶什么用?

她回答:不见得,我一样可以打得死一只狼或者一个普鲁士人!

她抬头望了望那支大型手枪。

她丈夫参军去了,她和父母同住,因父亲不肯离开自己的住处搬到城里去。那座城市就是勒兑尔,那里的人是爱国的,以英勇自卫而著名。所以他们购置了枪炮,配备了民兵,每天操练,等候普鲁士人。

于是,她家的房子设在那里做前哨站。父亲每周到城里去两回,为了把乡下的消息送给城里的人。

父亲又到城里送消息去了,因为前两天有一个德国步兵小支队在他家里休息。父亲去城里的时候,总牵着他的猎狗,以防备树林中的狼,临行前吩咐他的妻女天黑要关门。

她不害怕,母亲却总是害怕。这天傍晚,母亲比往常更加着急。

你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母亲说。

十一点以后,爸爸在指挥官那里吃饭。

说完,她就去煮菜羹了,突然,就听见一阵模糊的响声。

她说:树林里有人,至少有七八个。

母亲更加害怕,结结巴巴地说:你爸爸刚好不在家!

这时,一阵激烈的敲门声吓得她们发抖。

一个凶恶声音喊着:开门,否则,我就要打破它!

她把那支大型手枪藏到口袋里,走过去问:您是谁?

那人回答道:我们是那天来过的队伍,在树林里迷路了。

她打开门,望见了六个普鲁士人。

她说:今天晚上,只有我和妈妈在家里。

那人回答:我们只要你弄点东西给我们吃。

请进来吧!她说。

他们进来了,满身都是雪,都很疲倦。

她说:请坐上吧!我去给你们做点菜羹。

那六个人很饥饿,③他们把枪和铁盔搁在角落里

母亲边纺纱,边慌张地望向那些兵。

忽然,一道异样的声音让他们吃惊,德国中士一下跳起来,对着搁枪的角落走过去。她却做了个手势让他不动,微笑着说道:这是狼呀!那个不肯轻信的汉子定要去看,打开门,看见两只狼,拼命地逃回房间,一心等候那份菜羹出锅。

母女俩看着他们饕餮地吃着菜羹。这时,他们口渴了,她就到地窖里去取点苹果酒。她在地窖里耽误了好些时间。地窖是一间有穹顶的小石屋,据说在法国大革命时代曾经做过监牢又做过避难之处。那里面有一条窄窄螺旋形的梯子,穿过梯子顶上的小洞就升到了厨房尽头的地面上,这小洞是用一块厚的四方木板盖住的。

她走上来的时候,独自用狡猾的神气笑起来了,把那只装苹果酒的罐子交给了德国人。

这些兵吃完了,都围着桌子打瞌睡。

她向那中士说:你们到炉子前面去睡吧。

母女俩上楼了。

忽然,一声震耳的枪响,那些兵立刻都站起来了。枪声又响了两下,随后另外又是三下。

她赤着脚走下楼来,神色慌张地说:法国兵来了,至少有两百人光景。要是他们知道你们在这,他们就会来烧这所房子。赶紧到地窖里去躲吧,不要弄出响声;否则,我们都没命了。

那个中士回答道:我很愿意,从哪儿走下去?

她连忙托起了小洞上的那块厚的四方木板,六个人就跟着往下走,在最后一顶铁盔的尖子消失以后,她就盖上了那块沉重的榆木板,硬得像是一块铁。她用钥匙把那监狱式的锁簧旋了两转,于是她就开始笑起来。

他们没有弄出一点声响,关在像是在一只坚固的箱子里,那只箱子只靠着一个嵌着几根铁条的矮气窗接受外面的空气。

她重新燃起了炉火,重新把那只锅子挂在火上,重新炖着菜羹。她坐下等父亲。现在只有那座挂钟的摆,发出嘀嗒的声音。

她不时望向挂钟,眼光里的焦躁像是说:走得太慢了。

不久,她就觉得脚底下有人唧唧哝哝地说话。那些低而模糊的声音,穿过地窖传到她的耳朵里,那些兵渐渐猜着她的诡计了。中士就爬上了那座小梯子,举起拳头来打盖板。

他愤怒地喊着:开门!

她站起来走到盖板前说:我不开!

中士生气了:开门,否则,我就要打破它!

她笑起来了:你打吧!

中士用枪托来撞盖板。不过那盖板竟抵住了枪托的撞击。

她听见他从梯子上下去了。随后,那些兵轮流走上梯子使劲来打,并且研究这盖板是如何关上的,但他们是徒劳的。

父亲终于回来了,她把发生的事情告诉父亲,让父亲去城里找队伍。

父亲带着猎狗又动身了。在焦急的等待中,她双手抱着脑袋静候,仿佛看见了他:队伍排好了,父亲站在前面,在夜色里向森林开拔。

她打开了那扇通到外面的门,向夜色里侧起了耳朵细听。

远处一阵狗吠传到她跟前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俘虏》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从“德国步兵小支队”“父亲出门总带着猎狗”等表述看,小说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B.小说开头描写森林里只听到“雪花落树上的声音”,营造了一种冷清寂静的意境,为下文听到“树林里有人”做了铺垫。
C.小说写贝尔丁的神气用“狡猾”一词,是贬词褒用;写普鲁士人猜出贝尔丁的用意用“诡计”一词,用法与“狡猾”不同。
D.小说没有写普鲁士人作为侵略者对贝尔丁母女的凶狠残忍,看似不合情理,实则是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真实写照。
2.关于文中四处画线的句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处望枪的细节,承接上文的语言描写,表现出贝尔丁有枪防身的自信,与母亲的害怕形成了对比。
B.②处“贝尔丁把手枪藏到口袋”,③处“普鲁士人把枪搁在角落”,分别表现了他们不同处境下的警觉与放松。
C.④处“用枪托撞盖板”,表现了普鲁士人想要冲出地窖的欲望,暗示了他们被俘虏的结局,侧面烘托了贝尔丁的形象。
D.“枪”这一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同海明威《老人与海》中鲨鱼、大海等物象一样,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
3.本文通过情节的“加速”和“延宕”使叙事节奏发生变化,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莫泊桑短篇小说在人物描写上具有英雄人物平凡化的特点,这一特点在贝尔丁身上有所体现,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022-11-16更新 | 21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二)

她先看了几副镯子,又看了一挂珍珠项圈,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做工非常精巧。她在镜子前边试这些首饰,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她不断地问着:

“再没有别的了吗?”

“还有呢。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哪样合你的意。”

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

随后,她迟疑而焦急地问:

“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

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1.对迟疑而焦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她”想借有难于开口的矛盾心理
B.表现“她”急不可待又怕丢面子的心情。
C.表现“她”爱面子又怕丢失机会的心情。
D.表现“她”想马上借到又怕不能如愿的心情。
2.文中写道“她的朋友”慷慨大方,毫不迟疑的答应借给她“项链”,下列对此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说明“她的朋友”很有钱,出手很大方。
B.暗示项链的价值并不贵重。
C.使“她”和“她的朋友”两人在借项链这件事上的不同心情形成强烈对照。
D.为小说结尾点出项链是假的埋下伏笔。
3.对本段描写方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B.用神态描写间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
C.作者用夸张手法描写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
D.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2020-09-28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