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 题号:1492975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一篇名为《美国孩子的阅读能力是如何炼成的》的网文引发一些家长和教师关注,文中提到:中国和美国都非常重视孩子的阅读教育。但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阅读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显示,在同等家庭经济条件下,美国孩子的阅读量是中国孩子的6倍。据该文介绍,美国对于孩子的阅读教育可谓是非常重视,无论是学前教育阶段还是学校的各个年级,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中,都要求学生在每晚睡前,要阅读10-15分钟。

据介绍,美国的阅读教育不但从孩子刚出生后就开始着手进行,当孩子进入学前班之后,就要随着 K -12课程体系中的两门学科:英语语言艺术和阅读,进行为期13年的阅读。这个 K -12阅读课程体系,贯穿从学前班到12年级的共13年的基础教育。学前班到12年级的共13年的基础教育。

材料二

中国的中小学阅读低迷是个老话题,讨论了多年,一直困扰着学校和众多的家庭。虽经有关部门持续发力,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推动,中小学阅读还是处于举步维艰的状态。

作为曾经的学生家长,也曾经做过《作文通讯》等多本杂志的主编,笔者对中小学学生阅读状况并不陌生。在很多时候,不是学生不想阅读,而是没有时间阅读;等有了时间,又不知道该读什么书,怎样读?中小学课程的总体设计,留给阅读的时间较少。我们习惯告诉学生知识背景,而不是启迪他们通过自己的阅读和理解,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前些年,笔者为了了解中小学学生阅读现状,曾专门走访了全国几十所中小学校,每到一处,都和学生当场进行阅读情况互动,结果发现,他们的阅读基础不尽如人意,比如,大多数人基本都没有读过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很多人说,我们除了读课文之外,基本没有读过什么像样的课外书。

材料三

李燕表示,分级阅读的研究是一项公益性、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人力物力投入巨大,需要政府引导、统筹相关领域的部门、机构、专家进行协作。“建议由政府牵头,引导和扶植科研院所、各大院校的研究机构、民间研究机构、出版和阅读推广机构共同参与研究探索“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的标准体系,加速标准体系的出台。”

李燕建议,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将阅读工作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列入课表,实现课外阅读的课内化,安排课内时间和老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进行阅读。同时还建议,国家将读书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强化政府财政投入,将图书支出列入教育财政支出,每年对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免费发放一定数量的阅读书籍。

李燕认为,教师的阅读状况关系教学质量,教师应在“育人”和“育己”之间协调发展。“建议每学期向教师推荐或发放必读、选读篇目、优秀学科专业书籍,帮助建立阅读的正确方式发发。对于向学生重点推荐的阅读书目,教师要先行一步,潜心阅读,精心筛选。

材料四


1.下列对于材料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     
A.大多数人基本都没有读过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B.李燕认为,在阅读中教师教师作用重大。
C.很多学生不是学生不想阅读,而是没有时间阅读;不知道该读什么书,怎样读。
D.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阅读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显示美国孩子的阅读量是中国孩子的6倍。
2.请给出材料四的结论。
3.怎样有效的指导中小学课外阅读。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科学家们探讨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等问题, 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 (ArtificialInteligence) 的术语,AI (人工智能) 的名称和任务得以确定。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它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 “容器”,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摘编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

各类人工智能公司数量统计

(摘编大数据文摘 《15张图表看清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材料三:

国务院近日印发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 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规划》明确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 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摘编自新华社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材料四:

中国许多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支持来鼓励人工智能的创新。贵州已经成为中国的 “大数据产业基地”,苹果、阿里巴巴、腾讯、高通等互联网巨头都在该省成立了新的大数据中心。重庆市成立了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办事处。中国其他地方,如雄安新区及粤港澳大湾区,也纷纷将人工智能定位为未来发展的核心增长引擎。

然而,中国如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导者,还需要弥补几项重大差距:在公司数量上落后于美国,尤其是核心部件和技术流程方面;在创意和底层研究方面也不及美国。另一潜在挑战是地缘政治。美国政府认为中国对其国家安全存在潜在威胁。因此,针对敏感度高的前沿人工智能技术,美国想要严格审查有关跨境投资。然而美国政府提议削减 “智能系统”上的拨款,对中国来说将是潜在机会。中国可以凭借其强大的政府支持和财政奖励,吸引美国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在中国建立人工智能实验室。

中国若要成为人工智能的全球领导者,仍需不断努力和创新。中国具有实现该目标的资源和人才,再加上有国家战略和相关政策来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中国对于全球人工智能领导者的地位似乎志在必得。

(摘编自 《亚布力观点》2017年11月刊 《中国是否会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的领导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应用系统。
B.人工智能自上世纪50 年代诞生后, 理论和技术日渐成熟, 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其带来的科技产品必将超过人的智能。
C.《规划》提出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最重要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D.中国许多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支持来鼓励人工智能的创新,贵州、重庆等地的人工智能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E.中国虽然还需不断努力和创新, 但可以凭借我国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及国家战略,取得全球人工智能领导者的地位。
3.中国想要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导者,应该如何做? 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2019-03-11更新 | 5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会议对30·60目标的重大意义以及相关工作做出重要阐述和部署,会议强调十四五作为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需要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转型工作。高碳行业低碳化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注】目标的必经之路,其转型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在此形势下,多个机构已经给出了实现双碳目标期间的投资需求资金量估计(见表1)。这样巨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覆盖很小一部分,缺口要靠市场资金弥补。

机构/个人名时间段资金需求量
易纲2030年2.2万亿元/年
2030年至2060年3.9万亿元/年
中金公司总过程139万亿元
2021年至2030年22万亿元
马骏总过程100-500万亿元
落基山研究所和中国投资协会2020年至2050年70万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2020年至2050年174.38万亿元

表1   中国碳达峰与碳中和资金需求梳理

国家碳达峰时间碳排放峰值人均碳排放规划碳中和时间
英国1991年8.07亿吨14.05吨2050年
欧盟2006年48.54亿吨10.28吨2050年(各国不同)
美国2007年74.16亿吨24.46吨2050年
加拿大2007年7.42亿吨22.56吨2050年
巴西2012年10.28亿吨5.17吨2060年
日本2013年14.08亿吨11.17吨2050年
韩国2013年6.97亿吨13.82吨2050年
中国2030年120亿吨(预计)8.5吨(预计)2060年

表2   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家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时间及任务

(摘编自施懿宸等《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转型金融发展》)

【注】碳达峰,就是指二氧化碳年总量的排放在某一个时期达到历史最高值,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当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植树、节能减排、碳捕集、碳封存等方式抵消人为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二氧化碳净排放为零,也就实现了碳中和

材料二:

根据目标,我国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在专家看来,实现碳中和需要同时做好加减法——减法就是要切实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法就是要大力增加碳汇。

今年开始,国家电网丽水公司通过错峰发电”“虚拟电厂等手段,积极节能减排,助力碳中和。所谓虚拟电厂,顾名思义,这是座看不见的电厂。虚拟电厂聚合了丽水境内55万千瓦库容调节水电站和45万千瓦下游径流电站,形成了相当于一个百万千瓦级的超大号电池。当电力系统出现供需不平衡时,虚拟电厂可以借助调控平台,快速分析计算各个水电站的运行情况,并发出错峰发电的指令。相较传统调峰方式,这种基于虚拟电厂错峰发电技术手段,避免了资源浪费,还能减少发电的煤损耗。

在杭州临安区太湖源镇上阳村重阳坞,有一片334亩的碳中和林。2017年3月,这片特别的树林种下了27722株红豆杉、银杏、浙江楠、栾树、无患子等珍贵树种,用于抵消G20杭州峰会排放的6674吨二氧化碳,以实现G20峰会零排放目标。

碳中和林是一种生态补偿办法,主要目的是通过造林的方式中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据悉,G20杭州峰会碳中和林项目,抚育管护期20年。栽种的树种既有较强的固碳能力和观赏性,也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业内人士测算,这片林子在20年里将累计增加碳汇6680吨。除了能完全吸收G20杭州峰会排放的全部温室气体,帮助峰会实现零排放的目标,还将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200余万元。

(摘编自《碳达峰碳中和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专家学者这样说》)

材料三:

我国距离碳达峰还有不到10年时间,全面推动落实能源碳达峰任务,推进重点领域取得历史性进展,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煤炭减量步伐,严控煤电项目,积极推动钢铁、建材化工等主要耗煤行业减煤限煤,大幅压减散煤。合理控制石油消费增速,科学优化天然气消费结构,全面实施油气绿色生产行动,大力推进油气输送降碳提效,积极推动油气加工转型升级。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非化石能源迭代发展,稳步加快替代力度和节奏。加快发展风电光伏产业,优先推进东中南部地区风电光伏就近开发消纳,积极推动东南沿海地区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和三北地区风电光伏基地化开发,十四五时期风电光伏要成为清洁能源增长的主力。积极稳妥发展水电、核电,开工建设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技术和政策支撑保障,加快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加强抽水蓄能、天然气发电等调峰电站建设。加强电网建设,优化全国电网格局,开展配电网智能化升级改造,鼓励用户投资建设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智能微电网。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不断完善符合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的配套机制和市场模式。

(选编自《国家能源局局长:碳达峰碳中和十四五重点抓这三条》)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现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必经之路是高碳行业低碳化发展,迫切需要推动相关重点领域的转型工作。
B.根据多个机构给出的实现“双碳”期间的资金需求量估计,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资金总需求普遍高于百万亿元,资金缺口主要靠市场来解决。
C.英国、加拿大、韩国在控制碳排放方面做得较好,碳排放峰值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低,规划的碳中和时间也比其他国家早。
D.若把欧盟作为整体考虑,欧美地区实现碳达峰的时间较早,但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所需要的时间要比我国多10年以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虚拟电厂”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减少煤耗,属于实现碳中和所要做的“加法”。
B.“碳中和林”是通过树种的固碳能力来实现碳中和的,所以必须选择珍贵树种。
C.“碳中和林”所产生的碳汇和经济效益是可以通过测算并做好周密计划来实现的。
D.虽然我国距离碳达峰不到10年,任务艰巨,但一些重要领域已取得历史性进展。
3.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在能源的使用方面有哪些具体可行的应对措施?请概括说明。
2021-11-11更新 | 7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对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作出安排部署,提出2035年基本建成数字人才强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等能力达到更高水平,高端数字人才引领作用凸显,数字创新创业繁荣活跃,为建成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行动纲要提出,到2025年,全民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显著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发展环境显著优化,基本形成渠道丰富、开放共享,优质普惠的数字资源供给能力。初步建成全民终身数字学习体系,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数字技能稳步提升,数字鸿沟加快弥合。

(摘编自《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2035年基本建成数字人才强国》,“新华网”2021年11月6日)

材料二:

人社部研究制定了《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工作方案》。该方案聚焦加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普及提升公民数字素养。其中提出,加强数字技能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能培训,大力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探索数字化技能培训新模式,促进互联网技术与职业技能培训深度融合,发挥龙头企业和培训机构作用,推动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为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将联合开展人工智能训练师、在线学习服务师等5个新职业工种的师资和学员培训,培养更多“双能”型数字经济人才,更好满足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人力资源需求,助力重庆“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

(摘编自《政策利好职场人,重庆将培养更多“双能”型数字经济人才》《重庆商报》2021年4月21日)

材料三:

图1   分省数字经济招聘规模分布

图2产业数字化招聘结构与薪资分布

(图表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材料四:

人社部发布的报告显示,未来5年,仅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缺口就超过500万。中国的高技能人才缺乏问题并非偶发,很大程度上是由旧有人才培养体系的迟滞而引发的技能短缺。更直接地说,是“知识和技能更迭速度加快”与“院校教学体系知识相对稳定”之间的矛盾。传统院校教育体系的稳定性非常强,授课内容往往需要经过多年沉淀,而这意味着人才培养出来已经远远落后于岗位技能的需求。

(摘编自《报告显示:在线学习人数持续提升》,“光明网”2021年11月12日)

材料五: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催生出大量灵活就业人员和多种新就业形态,为保障城乡劳动力就业创业开拓出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数字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也给中国就业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中国数字经济就业相关的主要问题有;数字经济加剧数字人才区域间流动,进一步扩大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现有的教育水平及结构与数字经济对于劳动力教育水平的需求不匹配,数字化人才供给明显不足;数字化人才的产业分布不均衡,数字化人才集中于第三产业,数字化就业岗位在第一、第二产业中占比较低,就业供给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龚六堂认为。

(摘编自《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去年接近1100万人才供给待提升》“人民网”2021年11月19日)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经济岗位的需求与当地经济分展的水平高度相关,从区域分布上看,招聘规模大体呈现东中西部逐步缩小的特征。
B.一般来说,数字经济的招聘规模越大,就被能够吸引更多数字型人才,进而更好地促进区域内数字经济的发展。
C.无论是在数字经济的就业岗位方面,还是在薪资方面,第三产业都高于一、二产业,可见第三产业的发展前景好于一、二产业。
D.材料三中,图1与图2都呈现了我国当下数字经济招聘的相关问题,能够为下阶段数字经济的发展、调控作出有效指导。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二中《纲要》与《方案》的发布,体现了国家对培养数字化人才的重视,对落实新时期人才强国战略的考量。
B.到2025年,全民的数字化能力显著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发展环境显著优化,资源供给能力提升,数字人才强国基本建成。
C.重庆市人社局与腾讯公司的联合,是为应对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而催生的新型人力资源需求,最终为城乡劳动力就业创造发展空间。
D.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引发对人才的高需求,使未来5年人工智能领域有较大的人才缺口,也造成了旧有人才培养体系的迟滞。
3.如何才能促进数字人才强国的建设?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
2022-02-09更新 | 2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