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 题号:149847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有赠

清·冯班

隔岸吹唇日沸天,羽书惟道欲投鞭

八公山色还苍翠,虚对围棋忆谢玄


【注】①冯班,明末清初诗人。此诗写于1645年清军南下攻破南京前,当时诗人正在南明(明朝灭亡后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政权)任职。②投鞭: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世祖宣昭皇帝”。《晋书·苻坚载记》:“坚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③谢玄:东晋名将,在淝水之战中,指挥晋军打败前秦军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长江对岸前秦军队的口哨声响震天动地,表现了前秦军队军令频出、指挥混乱的情状。
B.次句写报急军书中传来前秦苻坚自夸“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的消息,表明战争形势的严峻。
C.第三句写八公山上草木森森,仍像淝水之战时一样苍翠,它令诗人想起昔日东晋的辉煌胜利。
D.棋局往往用来比喻时局,尾句也是如此,“虚”斡旋语气,诗意余味全包,更见诗人的匠心。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八公山色还苍翠,虚对围棋忆谢玄”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胡腾儿(节选)

李端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

胡腾儿,胡腾儿,家乡路断知不知?


[注]①“胡腾儿”写的是西北少数民族一位善于歌舞的青年艺人。②李端:大历五年进士,大历十才子之一,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青年舞者喝醉了酒以后舞步东倒西重,脚步凌乱,身影在灯前忽隐忽现。
B.颔联运用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描写了舞者缓促应节,刚柔相生,舞技高超。
C.颈联写伴奏的“丝桐”忽停,表示舞蹈结束;“画角”发于城头,又说明时局紧张,
D.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西北少数民族青年艺人的歌舞情景,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2.诗歌的结尾含蓄蕴藉,请你说说本诗尾联耐人寻味的妙趣。
2021-05-28更新 | 4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梓州城

杜甫

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

追欢筋力异,望远岁时同。

弟妹悲歌里,乾坤醉眼中。

兵戈与关塞,此日意无穷。


【注】①宝应元年(公元762年),诗人送好友严武到绵州,未几,徐知道作乱,因入梓州。②伊,发语词。③乾坤,诗中指朝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中的“黄花酒”与题目中的“九日”相契合,点明了时令为重阳节。
B.“昔”与“今”、“异”与“同”等在对比之中彰显沧桑感,突显沉郁诗风。
C.颈联将家之命与国之运紧密联系,以“悲歌”“醉眼”传达出一种无奈之感。
D.本诗时间与空间相贯通,景物与情感相融合,与作者的《登高》诗异曲同工。
2.诗论家方回评价本诗“悲不可言”,请结合全诗概括作者所写之“悲”的内涵。
2021-11-17更新 | 31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兵乱后杂诗五首(其一)

吕本中

晚逢戎马际,处处聚兵时。

后死翻为累,偷生未有期。

积忧全少睡,经劫抱长饥。

欲逐范仔辈,同盟起义师。


【注】①靖康元年,金兵攻陷汴京,这组诗作于汴京陷落后。②范仔:河布衣,率领群众自发抗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时代背景,照应题目,渲染战乱气氛,为全诗奠定哀伤的感情基调。
B.颔联中“后死”与“偷生”对举,用语深沉,写出了在战乱之际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心境。
C.颈联写靖康兵乱后诗人自己的生活状况和忧思,揭示了战争带来的劫难。
D.尾联与首联“戎马际”相呼应,卒章显志,表达诗人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报国的志节。
2.本诗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022-02-26更新 | 2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