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晋 > 李密(233-297) > 《陈情表》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9 题号:1498525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今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时降散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

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专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

【注】①文叔:光武帝刘秀,字文叔。②袍鼓不鸣:没有人击鼓鸣冤。

(节选自《后汉书·董宣传》有删改)

【乙】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节选自《陈情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归降散/
B.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归降散/
C.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归降散/
D.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归降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举孝廉”一样,都是为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
B.黄门,黄门侍郎,秦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的近侍之臣。
C.白衣,与“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同样是指古代官府中的低级官吏。
D.豪强,指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人,董宣痛恨这类人,一有机会就大力打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宣办案严酷。杀公孙丹父子后,公孙丹宗族亲友三十多人,带着兵器来到官府喊冤,董宣也以私通海贼为由悉数收押,并让书佐水丘岑将他们全部杀死。
B.董宣不畏权贵。湖阳公主的奴仆光天化日之下杀人,并躲藏在公主家里,董宣趁着奴仆跟公主外出之机,勒停车马,数其罪过,叱其下车,当场格杀。
C.董宣强项不屈。湖阳公主向皇上投诉,皇上本想杀死董,但他义正词严,宁死不屈,也坚决不向公主磕头谢罪,最后,皇上救免其罪,并赏钱三十万。
D.董宣廉洁奉公。他死时,只有粗布裹尸,留下数斛大麦、一辆破车,妻子儿女相对而哭,凄惨场面令皇帝动容,因而赐礼厚葬,并封他的儿子董并为郎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请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情表(甲)

李密(晋)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乙)

简祖英(元末明初)

①臣祖英九岁失怙,惟慈亲鞠育,逮长知训,冀或用世,以酬罔极之恩,臣之志也。向叨食元祿,为何左丞参佐,适值三山强寇,剽掠广城,一门妻女,死节五人;而老母陈氏,为所拘囚。臣祖英隐忍不能即死,其有愧石苞殉国也多矣。

②兹遇圣朝维新,征讨不服,率土效顺,咸蒙嘉休。乃者三山逆寇,悉婴铁锁,臣母得以生还,虽臣祖英不孝之罪固所难逃,而得以展区区乌哺情私者,陛下之赐也。臣母子离散复完,白骨复肉,铭感圣德,彻于肝肺,虽九死其能报耶!陛下又复甄录,寄以民社,此正臣殒首效命之秋也。而臣俯顾自惭,不敢拜命者,以罪戾已深,不宜职在民牧。

③钦惟圣朝,以孝道治天下,禄秩不容及不孝之徒;以仁心怀远人,匹夫无有不获之愿。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爱日之短,俾遂归养之图,则臣母子拭目清平,讴歌德泽,为赐多矣。

④今臣四十有九,老母年八十有一。鹤发垂堂,西山之日已薄;弃亲赴任,不孝之罪弥深。苟违亲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果尽奉欢之期,然后复求仕进,以尽忠罄节,非惟遂人子之私,亦圣朝孝理之道也。

【注释】①三山强寇:指元末起兵于三山(今佛山)的邵宗愚割据武装,被何左丞所灭。②石苞殉国:石指石奢,苞指赵苞。石奢:楚昭王相,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自刎而死。赵苞:鲜卑侵略汉国,把汉将赵苞的母亲置于阵前,赵苞仍按时进击,他母亲和妻子都被鲜卑杀害,赵苞随后呕血而死。③甄录:甄别录用。④民社:此指地方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
B.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
C.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
D.况臣事元朝/叨为元臣/幸已逃诛/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恻怛/而钦恤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父亲去世叫“失怙”,母亲去世叫“失恃”,父母双亡则称作“孤露”“弃养”,长辈去世可婉称“见背”。
B.罔极,旧时用以颂扬父母养育子女无穷无尽的恩德,出自《诗经·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此处的意义与《氓》一文中的“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不相同。
C.拔擢,古代表示官职变化的词语,拔擢指提拔、擢升。表示官职调动的有调、徙、转、改等,表示降职的有左迁、迁谪、除、逐等。
D.伏,谦辞,用在动词前表谦下的修饰语,如“窃闻”“伏惟”。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
3.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甲)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在写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时,主要是通过议论来表达的。
B.文段(甲)工整的对仗句式,铿锵有力,感情诚挚,具有说服力,运用“乌鸟私情”“结草报恩”等故事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C.文段(乙)用了“石苞殉国”的典故,是为了陈述隐忍苟活的惭愧,表明忠孝难全的矛盾,表达家国兼爱的情怀。
D.文段(乙)以“西山之日已薄”喻母亲生命衰落,既打动皇上,又言自己报效圣朝有日,“人子”之私与“圣朝”之道兼顾,道理显豁。
4.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2)苟违亲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果尽奉欢之期,然后复求仕进,以尽忠罄节。
5.甲乙两文在陈情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以选文(乙)第三段为例,分析简祖英是怎样陈情的。
2023-06-17更新 | 22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段落,完成下列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而刘夙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离。

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蒙国恩,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刘夙疾病       缠绕            形影相          安慰
B.奉圣朝             等到            未曾          停止
C.蒙国恩             不久            臣洗马          授予官职
D.终兄弟                            谨拜表以       知道
E.日西山             迫近            臣微志          听从
F.舅母志             改变            名节          自夸
2.下列各句中的“以”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臣具以表闻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⑥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   ⑦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⑧谨拜表以闻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⑤⑦D.②④⑥
3.下列句子,全都表现李密“孝”的一组是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②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③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④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⑤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④
4.翻译下列句子。
(1)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2018-10-18更新 | 4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伏惟圣朝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本图宦达,不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刘日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闻。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职郎       署:官署B.不名节       矜:   自夸
C.臣微志       听:听见D.日西山       薄:   迫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②但刘日薄西山
③是区区不能废远。             ④谨拜表
A.①与 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②与 ③相同,①与④不同
C.①与 ③相同,②与④不同D.②与 ③相同,①与④相同
3.《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下列不能体现孝心的一项是(     
A.凡在故老,犹蒙矜育B.区区不能废远。
C.乌鸟私情,愿乞终养D.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2021-12-11更新 | 1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