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外国文学 > 美国 > 欧·亨利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 题号:1509888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改邪归正

(美国)欧·亨利

监狱制鞋工场,典狱长把赦免状给了吉米·瓦伦汀,办事员给他一张火车票和五元的钞票,法律指望他重新做人,成为安分守己的好公民。

火车把他带到一个小镇。他到了迈克的咖啡馆,拿了钥匙,上楼打开房门。吉米推开墙壁上的暗板,取出一只手提箱。他打开箱子,喜爱地望着那套最好的盗窃工具,一套样式俱全、特种硬钢制造的、最新式的工具,他花了九百多元定做的。

一周后,印第安纳州里士满发生了一件保险箱盗窃案,失窃了八百元。两星期后,洛根斯波特失窃一千五百元现款。侦探本·普赖斯调查了失窃现场,说:“那是吉米·瓦伦汀的手法。你们瞧瞧那暗钮旋钮,像是潮湿天气拔萝卜那样给轻而易举地拔了出来。只有他才有那种钳子。下一回可得让他在地牢里一直蹲下去,不能再有什么缩短刑期的蠢事了。我得逮住瓦伦汀先生。”

一天下午,吉米带着他的手提箱搭了邮车来到小镇艾尔摩尔。吉米在宽阔的人行道上向旅馆走去,一位年轻姑娘走进挂着“艾尔摩尔银行”招牌的门。吉米一直目不转睛地瞅着她,忘了自己是谁。她是安娜贝尔·亚当斯,这家银行就是她爸爸开的。

脱胎换骨的爱情之火把吉米·瓦伦汀烧成了灰烬,从灰烬中重生的凤凰拉尔夫·斯潘塞先生在艾尔摩尔安顿下来。他开了一家鞋店,买卖兴隆。一年后,拉尔夫·斯潘塞先生的情况:他赢得了当地人士的尊敬,他的鞋店很发达,他和安娜贝尔已经决定在两星期后结婚。亚当斯先生是个典型、勤恳的乡间银行家,器重斯潘塞。安娜贝尔爱他,为他骄傲。

吉米写了一封信,寄往他在圣路易斯的老朋友。


亲爱的老朋友:

我想把那套工具送给你,我知道你会乐于接受的。比利,我不干那一行,一年前歇手的。两星期后,我将同世界上最好的姑娘结婚。即使给我一百万,我也不会去碰人家的一块钱了。结婚后,我打算把铺子盘掉,到西部去,那里被翻旧账的危险比较少。她简直是个天使,她相信我,我不再干不光明的事了。

你的老朋友:吉米

星期一晚上,本·普赖斯到了艾尔摩尔。他在镇上闲逛,在斯潘塞鞋店对面的药房里看清了拉尔夫·斯潘塞。

第二天早晨,斯潘塞在亚当斯家里吃过早饭,要到小石城去订购结婚礼服,替安娜贝尔买些好东西。一家人到商业区去——亚当斯先生、安娜贝尔、吉米、安娜贝尔的姐姐及她的两个女儿梅和阿加莎。他们路过旅馆,斯潘塞上楼去拿手提箱,之后便去银行。

银行最近安装了一个保险库,亚当斯先生非常得意,要让大家见识。亚当斯先生得意洋洋地解释它的构造,斯潘塞彬彬有礼地听着,但好像不很感兴趣。本·普赖斯逛了进来,胳臂肘支在柜台上,有意无意向里望去。

突然间,女人当中发出了尖叫,在大人们没有注意的时候,梅把阿加莎关进保险库,扭动了暗码盘,暗码没有对准,门打不开了。他们可以听到那孩子吓得狂叫的声音。“我的小宝贝!”她母亲哀叫道,“她会吓死的!开门!把它打开!”她母亲发疯似地用手捶打着保险库的门。安娜贝尔转向吉米,眼睛里充满了焦急,“你能想些办法吗,拉尔夫?”他的唇上和明亮的眼睛带着一种奇特的、柔情的微笑瞧着她:“安娜贝尔,”他说,“将你戴着的那朵玫瑰花送给我,好吗?”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过还是将别在胸前的花苞摘了下来,放在他的手里。

吉米将花插进背心口袋,脱掉上衣,挽起袖口。拉尔夫·斯潘塞消失了,代替他的是吉米·瓦伦汀。他把手提箱往桌子上一放,敏捷地打开,把那些工具井井有条地摆出来,照他平时干活的脾气轻轻地吹着口哨。周围的人屏声静息,一动不动地看着他。不出一分钟,吉米的钢钻顺利地钻进了钢门。十分钟后,他打开钢闩,拉开了门。阿加莎没有任何损伤,平安地回到她妈妈的怀抱。

吉米穿好上衣,向前门走去。门口有一个高大的人挡住了他的去路。“喂,本!”吉米说道,脸上还带着那种古怪的笑容。“你终于来了,我们走,我想现在也无所谓了。”本·普赖斯的举动有些古怪。“你认错了人吧,斯潘塞先生。”他说,“别以为我认识你。”本·普赖斯转过身,朝街上走去。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段对吉米工具箱的描写,既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吉米作案和转变作铺垫。
B.小说以吉米的改邪归正为明线,以侦探本·普赖斯抓捕吉米为暗线,双线结构使情节集中紧凑。
C.吉米担心自己被翻旧账,但和安娜贝尔的爱情让他失去理智,为救阿加莎而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D.小说最后一段划线句既表现了吉米身份暴露后的难堪,也表现了他改邪归正后面对追捕的坦然。
2.小说在叙事时对主人公有时称吉米,有时称拉尔夫·斯潘塞,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1-22高二上·江苏·开学考试 查看更多[1]
【知识点】 欧·亨利 外国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仙人掌

欧·亨利

一般而言,消沉的人最容易沉溺于对往事的回忆,而一个人能在脱手套这会儿工夫重温一下求婚的整个过程也不是什么难以置信的事情。

特里斯戴尔伫立在他单身公寓的桌子旁,做的正是此事。桌子上放着一个红色的陶罐,里面栽着一株形状奇特的绿色植物。它属于仙人掌的一种,长长的叶子宛如触手一般,微风拂来,不停地摇曳,似乎在向人招手致意。

特里斯戴尔慢慢地脱着手套,几个小时前发生的那令人揪心的一幕仍在他的脑海里闪现。教堂里那一簇簇鲜花的芳香,丝丝缕缕,依稀可闻;宾客们彬彬有礼地低声交谈,言犹在耳;而牧师那拖长语调的话语一直萦绕在他的耳边,挥之不去。它宣告了一个无可挽回的事实:她与另一个男人结合了!

这沉重的一击让他陷入绝望,但他仍想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失去她,又是怎么失去的。他突然发现自己正面对着以前从未正视过的东西——一个潜藏在他内心深处,纯粹的、真实的自我。他看到,以前穿在他身上那虚伪自负的华丽外衣如今破烂不堪,贻笑大方。

他看到,当她缓缓走过教堂的过道,走向圣坛,当那个男人牵着她的手时,她抬起头来凝望着新郎,目光里流露出的是幸福和安详。他知道自己很快就要被遗忘了。这种目光,他也曾领略过,其中的意味,他自然心领神会。他的自负已经崩溃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他们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吵,一次也没有……

可是,局面突然变得不可收拾。几个月前发生的事又在他的脑海里一遍遍地回放起来。

她一直把他当作偶像,而他每每带着高贵气派接受她的膜拜。她为他,点燃香烛,香烟缭绕,沁人心脾。瞧,她是多么谦逊,多么纯真,多么虔诚,多么纯洁。她把他奉为天神,用很多溢美之词称赞他的品行和才华。他接受她的供奉,犹如沙漠吮吸雨露,却拿不出花朵和果实施以回报。

那天晚上,他把她请到自己的住处,向她炫耀自己非凡的经历。她是那么美丽,头发自然弯曲,容貌清纯,话语温柔,令他着迷。她问道:“卡拉瑟斯船长告诉我,你会说一口地地道道的西班牙语,你怎么会懂得那么多?”

唉,卡拉瑟斯真是个白痴。那是他特里斯戴尔从词典的旮旮旯旯里搜集的一些古老而隐晦的西班牙谚语,然后拿到俱乐部向人卖弄。毫无疑问,他为此感到过内疚。卡拉瑟斯是他的一位崇拜者,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把特里斯戴尔所谓的博学多识传得神乎其神。

哎呀,她的崇拜是多么令人愉快,多么令人舒畅。对于她的赞美,他来者不拒,也不予辩解,任由她将虚妄的西班牙语学者的称号加封在自己头上。

当他放下高傲,跪在她的脚下,向她求婚时,她是多么快活,多么羞涩,多么紧张!无论是那时,还是现在,他都可以发誓,她的眼神中分明包含了毋庸置疑的允诺。可是,出于女孩的羞怯,她却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明天,我会给你答复的。”她说。于是,他,这位宽容而自信的胜利者,微笑地答应再等她一天。第二天,他在房间焦急地等待着她的回音。中午时分,她的仆人来到他的门口,送来了一盆奇特的栽在红色陶罐里的仙人掌。没有字条,也没有口信,只是在那株仙人掌里挂了一个标签,上面写着一个古怪的外国名字或植物学名。他一直等到了夜晚,却没有等到她的回音。

两天后,他们在一个晚宴上碰面了。一阵寒暄过后,她注视着他,一脸的紧张、疑问和关切;而他彬彬有礼,漠然相对,一心就等她开口解释。她以女人的敏感,从他的态度上得到了某种暗示,随即也变得冷若冰霜。就这样,他们开始疏远;最后,分道扬镳。他的过错在哪儿?该怪谁呢?此时此刻,谦卑的他在自负的废墟中寻找答案,假如……

公寓房间里,一个人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把他拉回现实之中:

“你的白兰地可不怎么样。”这位偶然来访的朋友走到他身边,“哪一天到潘塔看我,尝尝老加西亚走私过来的那玩意儿。嘿,这儿还有一位老相识呢!特里斯戴尔,你从哪儿弄来的这盆仙人掌?”

“一个朋友送的礼物。”特里斯戴尔说道,“知道是什么品种吗?”

“当然知道,这是一种热带仙人掌,在潘塔每天都能看到成百上千的。喏,这上面挂着西班牙语标签呢。”特里斯戴尔笑了笑:“标签上写的是西班牙语吗?”

“是的。当地人想象,这种仙人掌的叶子是在向人伸手召唤,所以他们把它叫作‘唤人掌’,”英语的意思就是请把我带走’。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开始部分写主人公特里斯戴尔站在房间里回忆往事,结尾部分又回到眼前,中间部分通过叙述往事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
B.求婚之后过了两天,特里斯戴尔和“她”在一个晚宴上碰面了。由于他的误会,他虽然有礼节却漠然相对,而“她”以女人的敏感感受到他的态度后心里也很失望。
C.小说中的“她”内心已经接受了特里斯戴尔的求婚,却出于羞涩没有直接表态,而是借一份礼物代为答复,这是造成两人悲刷结局的根本原因。
D.卡拉瑟斯崇拜特里斯戴尔,把他的博学多识传得神乎其神,这一人物在小说中虽然只是昙花一现,但对推动情节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2.本篇小说结尾的设计独具匠心,不同凡响。请对小说结尾的妙处进行赏析。
3.小说男女主人公的结局是悲剧性的还是喜剧性的?请根据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022-02-10更新 | 17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带家具出租的房间

[美]欧﹒亨利

一天入夜时分,有个青年男子穿梭在林立的红色楼房间,挨家挨户按铃。在第十二家门前,他把空荡荡的行李包放在台阶上,然后揩去帽檐和额头上的灰尘。 

这是他按响的第十二个门铃。女房东出现在门口。青年问是否有空房出租。 

“三楼后头有间屋子,空了快一星期了,看一眼?” 

青年跟她上楼。两人不言不语地走在铺着地毯的楼梯上,那地毯已经破烂不堪。“就是这儿,房间很不错,带家具,难得空出来。自来水在过道尽头。煤气开关在这儿,瞧这壁橱也很宽敞。过去三个月住在这里的是斯普劳斯和穆尼,他们演过轻松喜剧。” 

“您这儿住过很多演戏的?” 

“大部分房客都跟戏剧圈有关系。这儿可是剧院区。”

他租下房间,预付了一周的租金。房东走开时,他终于问出了那个已经问过一千次并且早就挂在舌尖上的问题。“有个姑娘——名叫瓦什娜——爱洛伊斯·瓦什娜小姐——你记得房客中有过这人吗?她皮肤白嫩,中等个子,身材苗条,金红色头发,左眼眉毛边长了颗黑痣。”

“不。我不记得这个名字。” 

不。总是不。五个月不间断地打听询问,千篇一律的否定回答。他对她独怀真情,一心要找到她。他确信,她离家之后,一定是受到了这个水边大城市的诱惑,流落在某处。 

这个所谓家具齐全的房间迎来了它的新房客,破旧的家具、破烂绸套的沙发……所有这一切折射出一种似是而非的舒适之感。

房客半躺在一把椅子上,他的呼吸中全都是这个房间的味道——准确地说应该是潮气——那是一股阴冷的霉味。

突然,整个房间弥漫着馥郁的木樨草甜香,是那么清晰、浓郁而强烈,沁人心脾。

“她住过这个房间!”他确信自己能辨认出属于她的或是她触摸过的任何微小的东西。她曾经喜爱且专有的这种气味—一究竟来自何处? 

他像一条嗅觉灵敏的猎狗般,将这间屋子的每个方位都搜了个遍,可丝毫痕迹也未发现。

他想起了房东。他跑下楼。 

“请告诉我,我来之前谁住过那个房间?” 

“就是斯普劳斯和穆尼嘛,我之前说过的。” 

“斯普劳斯小姐,她长什么样?” 

“黑头发,矮小,肥胖,脸蛋儿笑嘻嘻的。” 

“他们之前呢?”

“有个单身男人,搞运输的。在他之前是克劳德太太和她的两个孩子;再往前就是老道尔先生,他住了六个月。再往前我就记不得了。” 

他谢了她,慢腾腾地爬回房间。房中一片死寂。木樨草香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破家具陈腐的霉臭,让人仿佛置身于仓库。 

希望破灭,他顿觉信心消失殆尽。他坐在那里,盯着那盏昏黄跳跃的煤气灯。稍许,他走向床边,把被单撕成长条,然后用刀刃把布条塞进门窗周围的每一条缝隙。等一切都安排妥当,他关上灯,把煤气开到满档,欣然躺上床 

……

今晚轮到麦库尔太太做东请喝啤酒了。她取酒回来,和珀迪太太在一个地下幽会场所坐了下来. 

“今晚我把三楼后间租了出去,”珀迪太太说,“房客是个年轻人。两个钟头以前他就上床了。” 

“真有你的,”麦库尔太太羡慕不已,“连那间房都能推销出去!那您告诉他了吗?”最后一句是神秘兮兮地低声说出来的悄悄话。 

“配上家具就是为了出租的。我没告诉他,麦库尔太太。” 

“咱们就是靠租房过活的。要是知道这房里有人自杀,死在床上,恐怕没人愿意租呢。” 

“咱们可也得挣钱过日子呀。”珀迪太太说。

“一个星期前我才帮你把三楼后间收拾规矩。那姑娘用煤气就把自己给弄死了——她那小脸蛋儿多甜啊。” 

“都说她长得俏,”珀迪太太说,“可惜左眼眉毛边长了颗黑痣。再来一杯,麦库尔太太。”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男青年夜里挨门挨户按铃的情形开头,有设置悬念的作用,后文情节解答了疑问:他在寻找一个姑娘
B.房东太太介绍“房间很不错,带家具”,事实上房间很破旧,小说中对房间的描述营造了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
C.男青年寻找的姑娘没有出场,但从文中两处对其外形的简短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她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儿。
D.小说结尾才揭示了真相,房东太太虽然对自杀的姑娘表示同情,但为了将房子租出去她还是对男青年说了谎。
2.小说中的男青年具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3.你认为小说中的“木樨草香”是否真的存在?请作简要分析。
2018-04-13更新 | 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选择的道路

【美】欧·亨利

“落日快车”在一座水塔边停下加水,还加了一些对它不利的东西。有三个人爬上了车头:“鲨鱼”多德森、鲍勃·蒂德博尔和约翰·大狗。他们把三件家伙的圆口子对准了司机。

“鲨鱼”多德森和鲍勃认为旅客是品位不高的矿石,没有筛选的价值,便直奔富矿。他们发现邮车押运员正自得其乐地认为快车除了清水,没有添加危险刺激的东西。鲍勃用枪柄把这个念头从他脑袋里敲了出去,与此同时,多德森已经炸开了保险柜,发现有三万元之多。多德森和鲍勃把战利品装进一只结实的帆布袋,朝车头跑去。

司机遵命把车头驶离列车。这时,押运员已经从使他退居中立的一击下苏醒过来,他抓起一杆来复枪,约翰·大狗成了打靶的目标,他一个跟头栽到地上,让他的伙伴每人多分到六分之一的赃款。

车头开到两英里外,两个强盗大模大样地挥手告别,蹿进密林。那儿拴着三匹马,其中一匹是约翰·大狗的,但他再也骑不成马了。两个强盗卸掉鞍辔放了它。他们跨上另外两匹马,驰进一个原始荒凉的峡谷。鲍勃的坐骑在一块长满苔藓的岩石上打了滑,摔折了前腿。他立刻朝它脑袋开了一枪。

鲍勃打开帆布袋,双手抓起扎得整整齐齐的现钞和一小袋金币,嘻着嘴像小孩一般高兴。他快活地招呼多德森:“喂,你这个双料强盗,你说过我们准能行——在金融事业上,你的头脑可真行。天哪,我们发了一笔财,一共三万,每人一万五!”

“比我预料的少。”多德森说。他沉思地瞅着他那匹马的汗水淋漓的肋腹。“老博利瓦差不多要累垮啦。”他慢吞吞地说,“我真希望你的栗毛马没有摔伤。”

“我也这样希望,”鲍勃无忧无虑地说,“博利瓦的脚力很健,能驮得动我们俩。妈的,我想起来就纳闷,干这些横行不法的勾当你居然胜过我们西部人。你究竟是东部哪里人?”

“纽约州。”多德森说着在一块岩石上坐下,嘴里嚼着一根小树枝,“我出生在一个农庄里,十七岁时从家里逃了出来。我想到纽约市去挣大钱。一天傍晚,我到了一个三岔路口,不知道该走哪一条路。我琢磨了半个小时,终于选择了左面的一条。就在那天晚上,我跟着一个在乡镇演出的西部戏班子来到了西部。我常想,如果当时我选择了另一条路,会不会成为另一种人。”

“哦,我想结果还是一样。”鲍勃愉快而带有哲理地说,“我们选择的道路关系不大;我们成为哪一种人,完全由本质决定。”

多德森站起来,靠在一株树上。“我真不愿意你那匹栗毛马摔伤。”他几乎有点伤感。“我何尝愿意,”鲍勃附和说,“我们上马赶路找一个妥当的地方吧。”

鲍勃把钱重新装进帆布袋,用绳索扎紧袋口。他抬起头时看到的最扎眼的东西,是多德森手里握得四平八稳的、对准他的枪口。

“别开玩笑。”鲍勃咧着嘴说,“我们还得赶路呢。”

“别动。”多德森说,“我不得不告诉你,我们中间只有一个人有机会逃脱。博利瓦驮不动两个人。”

“鲨鱼,你我搭档已有三年,”鲍勃说,“我们一起出生入死。我满以为你是条汉子。我也曾听到一些古怪的传说,说你不光明地杀过一两个人,但是我从不相信……”

多德森神色悲哀地叹了一口气说:“你那匹栗毛马摔折了腿,叫我多么难过。”

刹那间,他换了一副凛冽的凶相,还夹杂着一种冷酷的贪婪。那个人的灵魂透露了一会儿,像一幢外观正派的房屋的窗口出现了一张邪恶的脸庞。

鲍勃不必再赶路了。他的朋友的手枪致命的一响,石壁激起了愤愤不平的回音。

“鲨鱼”多德森疾驰而去时,他眼前的树林似乎逐渐消失;他右手里的枪变成了桃花心木椅子的弯扶手;他的马鞍奇怪地装上了弹簧,他睁眼一看,发现自己的脚并没有踩在马镫上,而是安详地搁在那张直纹橡木办公桌上。

我告诉各位的是这么一回事:华尔街经纪人,多德森——德克尔公司的多德森睁开了眼睛。机要秘书皮博迪站在他的椅子旁边,正嗫嚅着想说话。

“嘿!皮博迪,”多德森眨着眼睛说,“我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梦。有什么事吗?”

“特雷西——威廉斯公司的威廉斯先生来结算那笔艾克斯·淮·齐股票账目。”

“今天艾克斯·淮·齐是什么行情?”

“一元八毛五,先生。”

“那就按这个行情结账好啦。”

“对不起,我想说一句,先生,”皮博迪局促不安地说,“他是你的老朋友,事实上你垄断了艾克斯·淮·齐股票。我想你也许——呃,你也许不记得他卖给你的价钱是九毛八。如果要他按市场行情结账,那他就得倾家荡产。”

刹那间,多德森换了一副凛冽的凶相,还夹杂着一种冷酷的贪婪。那个人的灵魂透露了一会儿,像一幢外观正派的房屋的窗口出现了一张邪恶的脸庞。

“他得按一元八毛五的行情结账。”多德森说,“博利瓦驮不动两个人。”

(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多德森和鲍勃合伙抢劫了火车,逃跑时,鲍勃的马受伤了,他想和多德森同骑一匹马逃跑,但是多德森不同意,还把他杀了。
B.在鲍勃的坐骑受伤之后,“他立刻朝它脑袋开了一枪”。杀马是多德森早有的预谋,为下文开枪打死鲍勃,独吞赃物作了铺垫。
C.鲍勃是个贪婪而又头脑简单的强盗,快活而易满足,面对抢来的现钞,他惊呼“天哪,我们发了一笔财”,却不知危险正在靠近。
D.多德森多次提到希望鲍勃的栗毛马没有摔伤,并为它感到难过,也多次提到自己的老博利瓦快被累垮,可见他对两匹马的同情。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构思新颖。前半部分写多德森的强盗之梦,后半部分写多德森的经纪人生活。在虚实映衬中展示了人物的形象。
B.过渡紧凑巧妙。如叙述由梦境转向现实“枪变成了弯扶手,马鞍装上了弹簧,脚搁在办公桌上”,犹如电影蒙太奇手法。
C.语言幽默诙谐。“多德森和鲍勃认为旅客是品位不高的矿石”“石壁激起了愤愤不平的回音”生动活泼又有讽刺意味。
D.这篇小说的结尾,像“含泪的微笑”一般,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令人拍案称奇,这就是被人们称道的“欧·亨利式”结尾。
3.鲍勃被杀的结局在小说中有多处暗示,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4.多德森说“我常想,如果当时我选择了另一条路,会不会成为另一种人。”你觉得他会成为另一种人吗?请结合文本分析。
2023-02-12更新 | 1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