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227 题号:1511138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这是10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头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阵地。

8时整,我们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埋伏得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到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黄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

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但是,这次是联合行动,必须听从统一指挥。我知道,现在两边山沟里,数百挺轻、重机枪都等着他们,只要一声令下,便可见到万马奔腾、千军雷霆之势。这时,我习惯地转过头去,看看后边阵地。

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

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蹬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在缴获的文件中,我们看到了蒋介石的密电,电报称:

……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命令你部骑兵前往堵截,相机包围,予以歼灭。

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

(摘编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

材料二:

(二)

永丰战役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我军进城消灭了敌人。

这是立功证书对张富清194811月参加永丰战役的记载。

发生在陕西蒲城的永丰之战,是配合淮海战役的一次重要战役。战况异常惨烈,一夜之间换了八个连长

对那场艰苦卓绝的战斗,95岁的张富清仍历历在目。

张富清所在的连是永丰战役突击连。张富清又是突击连的突击班成员。27日夜,他和两名战友匍匐前进,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城墙。张富清第一个跳下城墙,与围上来的敌人激战。

我一转身,看见敌人将我围住了,就端起冲锋枪扫射,一下子打死七八个。张富清说,交火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消灭眼前的敌人后,手一摸,发现满脸都是血。原来,子弹擦着头顶飞过,把一块头皮掀了起来……

打死七八个敌人后,我逼近碉堡,用刺刀在城墙底下刨了个洞,把我带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拉着了手榴弹,炸毁了碉堡……

(六)

在张富清简陋的家中,珍藏着一个打满了补丁的搪瓷缸。

一面是熠熠生辉的天安门、展翅飞翔的和平鸽,一面写着:赠给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保卫和平。孙玉兰说,这是丈夫最心爱的物件。

1954年起,这个搪瓷缸就是张富清生活的一部分。如今,补了又补,不能再用,张富清就把它认真保存了起来。

20世纪80年代初,张富清一家搬到现在仞居住的建行宿舍。30多年过去,楼上楼下、左邻右舍都已翻修一新,老两口的家还是老样子。

斑驳的墙壁,褪色的家具……虽然朴素,这个家整洁而充满生气。阳台上整齐地养着一排绿植,像是一队整装待发的战士。

面色红润,声音洪亮,精神矍铄——我们面前的张富清,仿佛不是一位90多岁的老人。近几年,他仍然坚持自己下楼买菜,有时还下厨给老伴炒几个菜。透过窗户,常常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1985年离休后,张富清一直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他特别爱看《半月谈》。

卧室的写字台上,一本2016年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被他翻阅得封皮泛白。

110页的一段文字旁,做着标记

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

这不正是共产党员张富清一生的写照吗?

(九)

32日,部队派员专程到来凤,探望老战士张富清。

是夜,平素内敛沉默的儿子张健全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眼含热泪,他写下深情的记录——

部队来人了

老兵心中掀起波澜

面对军装上的军徽

老兵用一条独腿坚强站立

缓缓举起右手

庄严地行上军礼

……

(摘编自唐卫彬、杨依军、谭元斌《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

材料三:

20193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谈到,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八个字底蕴深厚,意涵丰厚,值得深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两种境界,有我无我,可以用来品评诗词境界,也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

先秦儒家有关于无我的论述。《论语·子罕》中记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法则天地,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这是儒家修身的目的。天地最大的德行是无私,正如《礼记·孔子闲居》所云: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又如《论语·宪问》中所云: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不能只想着自己的一己私利,在修为上要大其心”“志于道。诗圣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就是典型的儒家无我思想。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大公无私、乐于奉献,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心中有民、一切为民。中国共产党人把自己完全融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之中,把满腔激情完全投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去,已化在滚滚时代大潮之中。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既是有我的姿态,也是无我的境界。

(摘编自肖伟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共产党人最高人生境界》)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习惯性转头看阵地的细节显示了“我”在长期战斗生活中养成的谨慎性。
B.材料一引用蒋介石密电,从正面写出了长征的艰难,突出了吴起镇战斗的重要性。
C.材料二通过援引史料、人物口述等形式来记叙永丰战役,增强了报道的真实性。
D.材料二写张富清的搪瓷缸、住所、生活习惯,展现了其初心不改的党员本色。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项是(     
A.材料一中使用“嗬”“谁知道”“最后一仗啊”等具有口语色彩的语句,符合回忆录的语言特点,增强了文章的感情色彩。
B.材料二写张健全记录张富清行军礼之事,表现了老战士对党和部队的忠诚,体现了人物通讯可以从侧面报道人物的特点。
C.材料三以“有我”与“无我”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为观点,并引经据典,兼论古今,透辟分析,体现了新闻评论的特点。
D.材料三在传统文化的视野下阐释“无我”,论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八个字的深厚底蕴,体现了传统文化对共产党人的涵养。
3.下列事例,不能体现材料三画线处“无我”的一项是(     
A.甲午海战中,邓世昌在弹尽粮绝的危急时刻毅然指挥自己的战舰狠狠地撞向敌舰。
B.百团大战期间,聂荣臻元帅打破敌我界限,救助抚育日本小女孩,后将其转交其亲属。
C.县委书记焦裕禄,投身兰考,心装人民,不畏困难,矢志锁住风沙,制服洪水。
D.面对突发的疫情,无数白衣天使成为逆行者,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的健康和幸福。
4.请结合材料,简要阐释“革命精神”的具体内涵。
5.《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假如你是评委,会给出哪些获奖理由?请结合节选内容,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利用大气、水、土地等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即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通称为生物质。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的特点是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泛。生物质能属可再生资源,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再生,资源丰富,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作燃料时,由于它在生长时需要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而对大气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生物质能源可以以沼气、压缩成型固体燃料、气化生产燃气、气化发电、生产燃料酒精、热裂解生产生物柴油等形式存在,应用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生物质能是世界第四大能源,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生物质能源的年生产量远远超过全世界总能源需求量,随着农林业的发展,特别是炭薪林的推广,生物质资源还将越来越多。

(摘编自农民日报《认识生物质能源》)

材料二:生物质气体燃料是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的可燃气体,主要成分包括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等。近日,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秘书长张大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发展生物质气体燃料,不仅可以解决城乡各类有机废弃物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通过构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生物质气体燃料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额外的碳排放,可替代化石燃料使用,减碳效果显著,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粗略测算,我国生物天然气年开发潜力在1500亿—2000亿立方米,万亿市场投资规模,目前年产量约3亿立方米,发展空间巨大。国家《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生物天然气年产量超过100亿立方米;到2030年,生物天然气年产量超过200亿立方米。以生物天然气产品、装备、服务体系等环节构成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一旦产业链完全打通,预计整个市场规模将达万亿元以上。

生物质气体燃料,可以填补我国石油、天然气的缺口,并且可以支撑今后的持续清洁能源体系建设。发展生物质气体燃料是一种既适应我国当前、又适应未来能源需求的有效措施。

(摘编自《生物天然气万亿级市场正在形成》科技日报20220922日)

材料三:生物液体燃料是指把生物质以发酵提纯或者生化合成的方式制造成乙醇或油类等液体燃料,目前主要包括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等。多年来,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遵循核准生产、定向流通、封闭运行、有序发展的原则,已形成稳定的产业基础。我国燃料乙醇生产主要来自于生物基。我国生物柴油的主要市场在欧盟,国内主要用于环保型增塑剂的制造。

发展生物液体燃料一方面可显著降低秸秆焚烧量,减少污染;另一方面可拉动就业,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并间接带动秸秆收储、运输、农机制造等协同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原国家车用乙醇汽油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特邀顾问乔映宾算了一笔账:1亿吨秸秆能生产2000万吨纤维素乙醇,掺烧到汽油中,能减少近70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每年还可减少1亿多吨原油进口。用好纤维素乙醇,就是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乔映宾直言。

相比传统生物液体燃料,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具有更好的减排效果,前景广阔。在国际能源署2050净零排放情景中,大部分生物燃料产量的增长来自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其在生物液体燃料中的占比将从2020年的不足1%跃升至2030年的近45%和2050年的90%。

(摘编自《生物液体燃料:变废物为绿能,让环境和经济双赢》科技日报202298日)

1.下列关于生物质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质能源是利用生物质而生成的能源,生物质的特点是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泛,生物质能源也具有相应的特点。
B.生物质能源属于世界第四大能源,是可再生资源,生物质能源可以多种形式存在,并应用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C.生物质气体燃料可替代化石燃料使用,可以支撑今后的持续清洁能源体系建设,以及全面推进我国乡村建设和振兴。
D.生物液体燃料目前主要包括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等,生物液体燃料具有更好的减排效果,已形成稳定的产业基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质生长和生物质燃料生产的过程都没有碳排放,所以使用生物质燃料能有效减轻地球温室效应,实现减排目标。
B.根据规划,2030年我国生物天然气年产量将超过200亿立方米,但与我国天然气开发潜力相比,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C.发展生物液体燃料,不仅可以减少污染,拉动就业,促进产业结构最优化,还能减少能源对外依赖性,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D.根据国际能源署2050净零排放情景,在未来生物质能源发展过程中,生物质液态燃料的前景要好于生物质气体燃料。
3.生物质能源在未来具有怎样的发展趋势?促成其形成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2022-10-22更新 | 26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美丽中国”在农村的实施和体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乡村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点,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归宿,是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在农村的体现和实施,体现了深刻的生态内涵。从内容上来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渗透到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而美丽乡村建设则着眼于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从发展秩序来看,二者都是要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GDP至上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转到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摘编自柳兰芳《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解析“美丽乡村”的生态意蕴》)

材料二: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在这春风激荡的美好季节,我们相聚在美丽黔西南,共同拉开第五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序幕。

我们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法则,借力一年一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加强生态保护,深挖民族特色,有效地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山地旅游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美,农村必美”。我们举办万峰林峰会,旨在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凝聚大家的力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奋力开拓一条通往同步小康的创新之路。

我们将着力推进美丽乡村与山地旅游融合发展。黔西南的乡村聚集着丰富独特的山地旅游资源,我们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景区化建设美丽乡村,全域化打造旅游景点,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山地旅游产品,加快实现“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把山地变为“聚宝盆”。

我们将着力推进美丽乡村与山地文化融合发展。黔西南的乡村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山地文化,我们将发挥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优势,精心打造"布依戏、苗族歌、彝族舞"等民族文化品牌,保护和植入文化元素,提升美丽乡村的品读价值,把乡村变成“摇钱树”。

我们将着力推进美丽乡村与山地生态融合发展。生态文明时代,山地最珍贵。黔西南山地之贵,贵在生态,绿水青山、天地人和。我们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厚植生态优势,让山更青、让水更秀、让天更蓝、让土更净、让乡村更美。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合理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把黔西南的自然之美、生态之贵转化成为支撑同步小康的大产业,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们将以第五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为新起点,加快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共建美丽黔西南,共谱发展新篇章!

(摘编自杨永英《在第五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材料三:

以美丽乡村作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载体,契合了美丽中国建设中对乡村板块的诉求。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国民族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9年,恩施州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10多年来,恩施州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第一,在乡村产业发展上,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推动传统农业转型与升级,效果明显。恩施州村集体因地制宜,推动耕作技术更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效益凸显。

个案1春沟村

春沟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大力发展林果、花卉等产业,最终形成“赏花—采果——育苗”三位一体的新产业模式,改变了传统花木产业的单一性,促使其向现代花木产业转型。

第二,在乡村环境建设上,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优化村民生活空间。美丽乡村要建,更多村庄的基本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也亟须改善。截止到2017年底,恩施州69个美丽乡村村容村貌实现“旧貌换新颜”,村民生活空间变得整洁、靓丽,层次感增强。

个案2A村

习近平同志就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指出“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中国”。在美丽乡村建设启动以前,进出A村的主要是一条土坯路,2014年后,政府修成了3.5米宽的水泥路,并建起了垃圾池。

第三,在乡村文化服务上。引导村民深度参与文化活动,文化活力得以彰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恳施州以建构文化活动物质空间为基础,为每个村修建文化活动广场,配备音响设备设施,在空间重构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文化资源保护。同时,政府还通过深入挖掘地方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并提升村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在认同。

个案3舍米湖村摆手舞

摆手舞原本是土家族祭祀中的一种舞蹈,在舍米湖村至今仍保留着摆手堂等遗迹,当地政府从支持非遗文化传承的角度,对破败不堪的摆手堂进行修复,复原了传承空间。

第四,在乡村社会治理空间上,不断推动村寨特色化发展。城乡空间治理根本区别在于对不同因素的关注,乡村的空间治理离不开乡村性因素的结合与反馈。因此,具体的空间治理与文化传承应该结合地方性与地方经验。恩施州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在贯彻国家标准的同时,注重因地制宜、顺势而为,追求村庄建筑外形改造上达到“天人合一”;改造同时,还将国家乡村治理理念镶嵌到村庄物质空间之中,使家风礼俗、乡规民约、国家情怀等传统认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嵌交融。

(摘编自谭志喜《从“乡土中国”到“美丽乡村”: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与路径调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丽乡村建设必须落实国家政策,并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点,以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为着眼点。
B.无论是在建设内容上,还是在发展秩序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都与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
C.“天人合一”是恩施州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建筑外形改造的追求,也是黔西南美丽乡村建设坚持的法则。
D.民族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应以保护乡村文化为主,深入挖掘地方民族传统文化,发挥地域文化资源优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改变传统的GDP至上的发展观,完成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转型,新农村建设就难以启动。
B.只要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道法自然的法则,就能促进绿色发展,开拓通往同步小康的创新之路。
C.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应以美丽乡村为载体,契合美丽中国建设乡村诉求,因为民族地区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地位重要。
D.一旦缺乏与地方性、地方经验的结合,离开乡村性因素的反馈,乡村空间治理就不能体现与城市空间治理的根本区别。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沟村大力发展林果、花卉等产业并形成“赏花一采果一育苗”三位一体的新产业模式,体现了乡村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B.从恩施州69个美丽乡村村容村貌实现“旧貌换新颜”可以看出,恩施州美丽乡村建设在乡村环境建设方面成效显著。
C.恩施州为每个村修建文化活动广场,配备音响设备设施,说明当地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
D.材料引用“中国要美,农村必美”“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中国”,强调了建设美丽乡村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重要性。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对美丽乡村和生态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但材料二作为致辞更多地使用短句,有何效果?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5.费孝通认为,一个活着的文化要素必然对于利用它的人有好处。材料三中的个案3如果要作为这一观点的论据,还应该补充哪两方面的信息?请简要说明。
2023-05-06更新 | 29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年的物流业将在促进国内市场供需匹配、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降低国内市场交易成本、创造新市场需求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自动驾驶、无人仓等技术的发展对物流基础设施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互联互通的物流物联网迫在眉睫。但是,我国存量巨大的物流基础设施目前还达不到智能化的要求,推动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将成为发展重点。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提出以127个城市作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现代化物流运行体系。预计今年,作为政府稳增长稳投资的重点领域,智慧型物流园区、物流物联网络、农村物流、冷链物流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将进一步加大。

(摘编自《2019年物流行业发展十大趋势》,《中国交通报》2019年3月6日)

材料二:


   
   

材料三: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作为以速度为生命的快递行业而言,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也因此,各家快递龙头企业以及布局于此的投资方纷纷表示将发力物流科技、智慧物流。不过,值得强调的是,作为消费升级与新发展模式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快递行业而言,"快"是重点,但绝不是唯一。

首先,"快"不能以忽视消费者权益和用户体验为前提。在当前快递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各家快递企业在不断强调"提速"的同时,对服务质量的关注度往往不足。丢单、暴力分拣等问题屡见不鲜,甚至有快递员为了求快,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直接将包裹丢在电梯间、小区门口,无视客户财产安全。此外,消费者投诉维权难、客户隐私保护不力、从业队伍缺乏规范等,都是制约行业提升服务质效的顽疾。

其次,"快"不能以牺牲快递从业者安全和权益为代价。除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提支持快递发展外,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更聚焦快递员这一群体,呼吁加强"快递小哥"权益保障,助力其融入城市发展当中。作为新增就业的高发展领域,快递行业普遍入职门槛低、工作强度高、行业流动性大,其从业状况并不乐观。因此,如何保障从业者的安全及合法权益、加强培训教育,使其获得和行业发展相匹配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行业高速发展过程中需要通盘考虑的问题。

(摘编自《快递,"快"不是唯一》,《金融时报》2019年3月13日,有删改)

材料四:

3月7日,《中国企业报》记者就快递行业发展的相关话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副市长徐睿霞。目前快递行业快速发展,在快递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邮件快件包装废弃物增长过快,由此引发了徐睿霞的担忧:"这样会造成对社会环境压力的持续增加。"

归结原因,徐睿霞认为:从电商和快递企业自身来讲,目前,电商和快递企业仅仅考虑到成本和服务。大部分电商企业、快递企业选用价廉质低的塑料袋、胶带、泡沫等不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以节约成本。多数网购商品都由商家自行包装,包装是否用心、结实,通常成为买家评价商家的指标之一。同时,电商企业在发货时为有效保证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免受损坏,往往会在产品原包装外增加纸箱、缠上坚固胶带,造成包装过度。他们对环保的意识并不强,依靠自觉意识并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摘编自《推进快递行业走向绿色发展之路》,《中国企业报》2019年3月8日)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0-2018年(截止到11月),我国快递行业在业务量及收入上均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其中在快递业务量上,2018年(截止到11月)的业务量已是2010年业务量的近20倍。
B.从图表2可知,我国快递业务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是2016年。这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在2010-2018年(截止到11月)期间,我国快递行业在2016年发展态势良好。
C.我国快递业务量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是2013年,但该年快递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相较2012年却略有下降,由此可推出结论:业务量的增长速度与收入的增长速度并不成正比。
D.与2016年相比较,2017年的快递业务量的增长速度与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都有大幅下降,但2017年在总体业务量和收入上,还是呈增长的趋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物流领域技术的发展,让建设互联互通的物流物联网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大政府对物流行业的投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B.当前快递行业竞争之激烈,是各家快递企业不得不强调"提速",从而出现了丢单、暴力分拣等服务问题的客观因素之一。
C.快递行业普遍入职门槛低、工作强度高、行业流动性大,是快递从业者安全和权益缺乏保障的根本原因。
D.快递行业不能只顾收益,还必须在确保货品运输无安全问题的前提下,选用环保材料进行货品包装。这样,就可解决社会环境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我国快递行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2020-06-08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