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4 题号:1538084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和二年冬,成汉主李势大赦境内,改年嘉宁。势骄淫,不恤国事,加以饥馑,四境之内,遂至萧条。安西将军桓温将伐汉,江夏相袁乔劝之曰:今为天下之患者,胡、蜀二寇而已。蜀虽险固,比胡为弱,将欲除之,宜先其易者。李势无道,臣民不附,且恃其险远,不修战备。宜以精卒轻赍疾趋,比其觉之,我已出其险要。可一战擒也。胡闻我万里远征,以为内有重备,必不敢动。纵有侵轶,缘江诸军足以拒守,必无忧也。温从之。十一月辛未,温帅益州刺史周抚、南郡太守谯王无忌伐汉,拜即行。委安西长史范汪以留事,加抚督梁州之四郡诸军事,使袁乔帅二千人为前锋。三年春二月,桓温军至青衣。汉主势大发兵,遣叔父右卫将军福、从兄镇南将军权、前将军昝坚等将之,自山阳趣合水。诸将欲设伏于江南以待晋兵,昝坚不从,引兵自江北鸳鸯琦渡向犍为。三月,温至彭模。议者欲分为两军,异道俱进,以分汉兵之势。袁乔曰:今悬军深入万里之外,胜则大功可立,不胜则噍类无遗。当合势齐力,以取一战之捷;若分两军,则众心不一,万一偏败,大事去矣。不如全军而进,弃去釜甑,赍三日粮,以示无还心,胜可必也。温从之。留参军孙盛、周楚将赢兵守辎重,温自将步卒直指成都。李福进攻彭模,孙盛等奋击,走之。温进,遇李权,三战三捷,汉兵散走归成都,镇东将军李位都迎诣温降。昝坚至犍为乃知与温异道还自沙头津济比至温已军于成都之十里陌坚众自溃。势悉众出战于笮桥,温前锋不利,参军龚护战死,矢及温马首。众惧,欲退,而鼓吏误鸣进鼓,袁乔拔剑督士卒力战,遂大破之。温乘胜长驱至成都,纵火烧其城门。汉人惶惧,无复斗志。势夜开东门走,至葭萌,使散骑常侍王幼送降文于温。寻舆棺面缚诣军门,温解缚、焚棺,送势及宗室于建康;引汉司空谯献之等以为参佐,举贤旌善,蜀人悦之。温留成都三十日,振旅还江陵。李势至建康,封归义侯。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桓温灭蜀》)


【注】①蜀:指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割据政权成汉。因成汉立国于古蜀地界,所以也被称为“蜀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昝坚至犍为/乃知与温异道/还/自沙头津济/比至/温已军于成都之十里陌/
B.昝坚至犍/为乃知与温异/道还/自沙头津济比/至温已军于成都/之十里陌/
C.昝坚至犍/为乃知与温异道/还自沙头津济/比至/温已军于成都/之十里陌/
D.昝坚至犍为/乃知与温异道还/自沙头津济/比至/温已军于成都/之十里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和,东晋年号。年号纪年法是用古代帝王在位期间所取年号来纪年的方式。
B.表,臣僚向皇帝陈述事情所用之文,如论谏、劝请、推荐、庆贺等均可用之。
C.长史,多为幕僚性质官员,但也有能独立行使职权的,如班超曾任的将兵长史。
D.从兄,堂兄。“从”指宗族关系中仅次于至亲的亲属,比如堂兄弟、表兄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和二年,桓温采用江夏相袁乔提出的“宜先攻弱”的策略,率领益州刺史,南郡太守征讨相比处于弱势的成汉。
B.桓温的军队抵达青衣后,成汉国主李势命令众将领领兵迎战。所有将领都在长江以南设下了伏兵等待东晋军队。
C.桓温军队抵达彭模后,有人建议把军队分为两支,分道前进,以便分散成汉军队的势力,桓温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D.笮桥一战,桓温前锋初战不利,士兵想撤退,但擂鼓手误击战鼓命士兵进攻,袁乔督军与成汉军激战,打败了成汉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以精卒轻赍疾趋,比其觉之,我已出其险要。
(2)寻舆棺面缚诣军门,温解缚、焚棺,送势及宗室于建康。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          燕:通“宴”,宴饮
D.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
2.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览(其)诗卷B.流闻(于)禁中
C.(老妪)问解则录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2)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2021-12-04更新 | 4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白,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B.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C.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D.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
2.下列对文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在中国古代,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则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没有取字的权利。
B.“诏”是皇帝的命令,同样内涵的说法还有“敕”“圣旨”“谕旨”“上谕”等;“矫诏”则是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
C.“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其由来可以追溯到唐朝;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在朝廷中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等;北宋时,翰林学士开始设为专职,后,明清承制,只是职责时有不同。
D.“辟”的意思是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东汉张衡曾“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十岁就诵诗书,成年后,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在长安李白拜见贺知章,贺知章对李白的诗文很是赞叹。
B.李白在贺知章的推荐下得以步入仕途,担任翰林供奉;玄宗皇帝珍爱李白的才华,多次召见宴请。
C.李白作为一个骜放之人,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朝堂上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固然开心,但也因此为他后来命运之不达埋下伏笔。
D.李白曾游历并州(今山西太原),见到大将郭子仪,郭子仪认为李白这个人很奇特,此后发生的事情也印证了郭子仪确有眼光。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2)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2020-11-26更新 | 5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文言文阅读

王楫,字巨川,凤翔虢县人。楫性倜傥,弱冠举进士不第,乃入终南山读书,涉猎孙、昊。泰和中,复下第,诣阙上书,谕当世急务,金主给事缙山元帅府。寻用元帅高琪荐,特赐进士出身,授副统军,守涿鹿隘。太祖将兵南下,楫鏖战三日,兵败见执,将戮之,神色不变,太祖问曰:“汝曷敢抗我师,独不惧死乎?”对曰:“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帝而释之,授都统,佩以金符。从大军破紫荆关,军次雄州。

甲戌,授宣抚使,兼行尚书六部事。从太傅猛安率兵南征,下古北口,攻蓟、云、顺等州,所过迎降,得汉军数万,遂围中都。乙亥,中都降。楫进言曰:“国家以仁义取天下,不可失信于民,宜禁虏掠,以慰民望。”时城中绝粒,人相食,乃许军士给粮,入城转,故士得金帛,而民获粒食。

时河间、清、沧复叛,帝命楫讨之,复命驸马孛秃分蒙古军、汉军三千属楫,遂复河间,得军民万口。孛秃恶其反复,欲尽诛之,楫解之曰:“驱群羊使东西者,牧人也,羊何知哉!歼其渠魁足矣。释此辈迁之近县强者使从军弱者使为农此天之所以畀我也何以杀为俱得全活。

帝命总括归附工匠之数,将俾大臣分掌之。太师阿海具列诸大名以闻,帝曰:“王室抚可任是职。”遂命楫掌之。时都城庙学,既毁于,楫取旧抠密院地复创立之,春秋率诸生行释菜礼,仍取岐阳石鼓列庑下。

癸巳,奉命持国书使宋。至宋,宋人甚礼重之,即遣使以金币入贡。楫前后凡五往,以和议未决,隐忧致疾,卒于南。宋人重赠之,仍遣使归其柩,葬于燕。                            

(节选自《元史·王楫传》)

1.对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主给事缙山元帅府             俾:让
B.帝而释之                              义:仁义
C.入城转                                 粜:卖米
D.既毁于                                 兵:战乱
2.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释此辈迁之/近县强者使从军/弱者使为农/此天之所以畀我也/何以杀为/俱得全活
B.释此辈/迁之近县/强者使从军/弱者使为农/此天之所以畀我也/何以杀/为俱得全活
C.释此辈/迁之近县/强者使从军/弱者使为农/此天之所以畀我也/何以杀为/俱得全活
D.释此辈/迁之/近县强者使从军/弱者使为农/此天之所以畀我也/何以杀为/俱得全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楫有捐躯报国的勇毅。在临刑时,王械从容不迫,为能以死报效国家感到荣幸。
B.王楫审时度势,富有智谋。中都投降后,他禁止掳掠的建议使军民各得其所,稳定了军心、民心。
C.王楫有仁爱之心。在平定河间叛乱后,他说服驸马孛秃,使万人免受屠戮,保全了性命。
D.王楫重视民族间的文化融合。他重建毁于战乱的庙学,亲率儒生行释菜礼,使汉文化在元朝得以传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将兵南下,楫鏖战三日,兵败见执,将戮之。
(2)驱群羊使东西者,牧人也,羊何知哉!
2020-01-01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